家住武漢的劉女士今年53歲,平日生活非常節儉。前幾天,劉女士看到西瓜賣得比較便宜,就買了一個回家,當天吃剩下的一大半放進了冰箱保存。
西瓜放了兩天,劉女士捨不得丟掉,拿出來繼續吃。
吃完沒過多久,她出現了發熱、畏寒的症狀,心想著沒有大礙,也就沒在意。
第二天起床後,劉女士覺得兩眼發昏,雙腿乏力,路都走不了,還不停發抖,家人急忙把她送到醫院檢查。
醫生發現,劉女士到醫院時已經出現了休克血壓,體內的感染指標還是正常值的幾千倍!這是嚴重的細菌感染。
這是細菌從腸道進入了血液,引發了膿毒血症、感染性休克,隨時會有生命危險,需要儘快搶救。
所幸的是,經過搶救和對症治療,劉女士的情況逐步穩定了下來。
無獨有偶,去年夏天,湖南一位70歲大爺也有同樣遭遇,但他的下場卻沒劉女士幸運——
吃了隔夜冰西瓜2小時後,他突然腹痛難忍,送到醫院後發現,近70㎝的小腸已經充血、水腫、壞死,最後被手術切除。
其實,「毒」的不只是冰西瓜,更在於冰箱!
在很多人眼中,冰箱不僅僅是降低食物溫度、增加風味的工具,更是一個安全的「保鮮箱」,可以有效防止食物中的微生物滋長。
所以,他們認為不管什麼東西,只要放進冰箱就可以保存很久。
其實並不是這樣,冰箱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安全箱」。
1. 西瓜放進冰箱,還是能「養」細菌一般來說,如果把西瓜直接放在桌子上或是塑膠袋裡,用不了一夜,幾個小時細菌就能繁衍出數以萬計的後代。
但別以為放進冰箱後就沒事了——細菌的生命力可是超乎你想像的!
在冰箱裡,西瓜的表面依舊會滋生細菌,再加上西瓜富含葡萄糖、果糖等多種營養物質,為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原料,而這些致病菌往往會導致人食物中毒,引起腹瀉等。
許多人平時會將各種食材一起放在冰箱中冷藏,比如生肉製品、果蔬等,它們本身都帶有一些細菌,在冰箱內長期儲存後,冰箱內部就會變成一座細菌的「豪宅」。
其中,這裡面最要命的是「李斯特菌」。
作為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國家食藥監總局幾乎每年都會發布李斯特菌汙染食品的風險預警。
它能在低溫條件下活很久,最容易存在於生肉製品中,生牛奶和一些奶製品也容易被汙染。
如果食物生熟不分一起放,人就很容易中招,例如發熱、肌肉痛、噁心、腹瀉,嚴重的甚至會發展成腦膜炎、敗血症,危及生命。
所以,建議大家儘量不要把生肉和未消毒的鮮奶放冰箱。
如果一定要放,記得密封並單獨放在冷凍室的一層,拿出來吃一定要充分加熱,煮熟煮透。
當然能。
切開後的西瓜由於接觸空氣,容易遭受細菌汙染,所以不能再室溫下放太長時間,應該低溫保存,以便抑制大部分細菌生長,延長西瓜的保存期。
一般來說,家用冰箱的冷藏層溫度一般為2℃-4℃,可以給大多數食材的冷藏保鮮。把西瓜拿到冰箱裡冷藏最好不要超過12小時,最長不要超過24小時。
此外,在切西瓜時,一定要事先把案板、刀具和西瓜清洗乾淨,最好現切現吃,吃剩的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
從新鮮的角度講,我們更推薦——
買小一點的瓜,想吃多少就切多少。
削皮或者切開的水果,用保鮮膜緊緊包好,或者裝到保鮮袋中,儘快放入冰箱冷藏。這樣就能和其他食物隔離開,避免二次汙染。
冰箱應該分不同的區域,把水果放在冰箱的蔬菜水果格中,與肉、禽、魚、海產等生食品隔開。
應時常檢查冰箱冷藏溫度,保持溫度在 4℃ 以下。
對於冷藏層中的食品,其存放的時間不能太長;若需長時間儲存,則應該保存在冷凍層中。
應該經常清理冰箱,清除變質的和儲存太久的食物,並用清洗劑擦洗這些變質食物接觸過的地方。
來源:邯鄲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