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這種傳統在我國由來已久,早在西漢時期,就有書籍《禮記內則》記載,那個時候把月子稱之為「月內」。
經歷了懷胎十月和痛苦產子之後,女性的身體變得非常脆弱,尤其是生殖系統,因此在生產後的42天之內,就需要對孕婦進行格外的精細保養以達到快速恢復身體機能的目的。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隨之大大提高了。對於生孩子、坐月子這件事情,人們也越來越願意採用科學的態度去面對。
很多家庭選擇請月嫂,或者直接去月子中心來保證月子的質量。可是,人們對月子的重視程度提高了,但是忽視了產後第一天護理的重要性。
產後第一天護理的5件事,決定了整個月子的質量,別不當回事
產後的第一天往往手忙腳亂,如果產婦選擇在這一天從醫院回家,那麼就會有更多的事情要忙,這也會導致產後的第一天護理被人們忽視。如果產後第一天護理能夠做好,下面這五件事情,就可以給坐月子打一個好基礎。
1.排出「髒東西」很關鍵
當產婦生子之後,隨著寶寶一起來到這個世界的,還有媽媽身體中的一些脫落物,而孕婦在整個月子期間,都是排出「髒東西」的時機。
當產婦在醫院生產之後,會有專業的護士幫忙排出「髒東西」。在這個期間,照顧產婦坐月子的家人可以在護士排「髒東西」的時候,在一旁進行觀察學習,以便於回家之後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幫助產婦排出「髒東西」。
2.開奶時機巧把握
在產婦生產之後,醫生要對產婦的情況進行觀察,如果沒有異常,就可以把寶寶抱過來,幫助產婦開奶。
不同的產婦開奶情況可能略有不同,對於順產媽媽,用一種舒適得當的姿勢抱著寶寶,讓寶寶吮吸媽媽的乳房,就可以幫助達到開奶的效果。對於剖腹產媽媽,雖然身體處於全麻或者半麻的情況,但是依然可以藉助寶寶幫忙開奶。
在開奶的時候,新手媽媽抱寶寶的姿勢不一定都正確,所以一定要在醫生或護士的指導下選擇一種讓寶寶舒服的姿勢。
3.飲食清淡不「過」補
現代育兒觀念和傳統坐月子的思想有一定的出入,這就很容易導致一些矛盾產生。有的婆婆或者媽媽在產婦生產的第一天,就好心好意地端來了雞湯或者是豬蹄湯這類「催乳湯」。
雖然是一番好意,但是很可能好心辦壞事,因為這類催乳湯營養過於充沛,反而會讓產婦堵奶,給開奶造成阻礙。
很多人覺得產婦身體虛弱,再加上用母乳哺乳孩子,所以需要大量的營養補充。殊不知,在產婦產後第一天,其實不宜補充過多的營養食品,因為這樣反而會導致「堵奶」。因此,給產婦的產後第一餐一定要以營養和清淡並重。
4.排氣排尿排便要及時
生產過後,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婦一定要排氣。一般來說,順產的產婦在產後的兩到四小時之內就應該進行排尿,如果排不出,可以適當喝水以刺激排尿。
為了刺激排便,產婦可以食用一些能刺激腸胃蠕動的食品。及時的排氣排尿排便會幫助產婦更快地恢復腸胃功能。
5.家人關心定心丸
孕期和產後恢復期的婦女不光身體比較虛弱,精神壓力也比較大,如果這時候家人沒有給予及時且妥帖的關心與照顧,那麼產婦很有可能患上產後抑鬱症。這個時候,就需要產婦的家人多多關心產婦,這樣才能讓產婦吃一個定心丸,用一個良好的情緒去坐月子。
關於月子的誤區
以前醫療衛生條件不發達,很多婦女生完孩子之後都會選擇在家裡坐月子,一般是由婆婆或者自己的媽媽來照顧。
就這樣,傳統的坐月子說法一代傳一代,直到現在,很多中老年人仍秉持著傳統的坐月子方法。對於傳統文化,我們應該秉持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態度。對於下面這些坐月子的誤區,準媽媽或者產婦一定要注意起來。
1.捂汗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其實不需要專門捂汗,而是需要做好保暖工作。在坐月子期間,婦女的身體毛孔都是打開的,如果被風吹到就很容易生病或者關節疼痛,甚至留下月子病。可是,凡事都過猶不及,如果一味地去捂汗,反而會讓產婦身體過熱而感到不舒服。
2.不洗頭不洗澡
老一輩的人在坐月子期間講究不洗頭不洗澡,因為洗頭洗澡可能會導致產婦著涼或者招風。可是現在人們的居住條件提升了,即使產婦在月子期間洗頭洗澡,也完全是在家裡這個封閉的環境中進行,只要防護得當,就不會著風著涼。
因此,為了保證坐月子期間能有一個良好的心情,在保證室內環境穩定的情況下,產婦可以根據自己的身心情況進行適當的洗浴活動。
3.過分補充
以前人們講究對產婦進行大補,因為這樣可以增強產婦的體質,也可以催奶以保證嬰兒有足夠的奶水。
可是隨著醫療衛生觀念的提升,過度的大補其實並不有利於產婦的身體健康,也不利於奶水暢通。對於產婦的營養補充,一定要根據產婦的身體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做到靈活應對。
詩經又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母親生我養我,付出的艱辛不足為外人所道也。偉大的母親們值得用心去呵護,因此,產婦的產後護理第一天不能輕視,而要樹立科學的產後護理觀念,實施正確的產後護理方式,這樣才能夠幫助產婦坐好月子,不留月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