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1990年間,格陵蘭島冰蓋的質量大致恆定,其中降雪量可以補充冰雪融化和冰固體排入大海造成的損失。但是,在過去的30年間,冰蓋的損失顯著增加,而降雪的數量卻保持不變,這就造成了格陵蘭島冰原面積的縮小。
格陵蘭島的冰原面積是英國國土面積的7倍,它存儲了地球上第二大的淡水資源。近年來,它每年損失了24萬噸的冰,按照這個融化速度,它每年對海平面上升貢獻了0.7毫米,約佔海平面上升總量的四分之一。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氣候變暖最大的危害之一,它將使一些低洼地區被海水淹沒,數百萬人可能因此無家可歸。
根據最新研究,在全球變暖超過《巴黎協定》目標2攝氏度的情況下,冰原的融化和海平面上升還會持續數萬年,最終海平面將比現在高出2米。即使現在的溫度回歸到工業化的水平,冰蓋也無法再繼續生長。因為氣候變化已經嚴重影響了格陵蘭島地區的降雪量了。
目前的冰緣衰退是由冰川出口的退縮所導致的,大型的冰河在狹窄的峽灣中結束,然後向內部排水。科學家將一個解決出口冰川的冰原模型與一個全面的不確定性量化相結合,以估計格陵蘭在下一個千年對海平面的貢獻。他們發現,到2100年,格陵蘭島將使海平面上升5至33釐米,冰川出口的排放物將造成總質量損失的8至45%。
除了出口冰川變薄反饋外,還存在其他正負反饋。一個負反饋是深冷冰向海岸平流,這增加了冰的粘度和基礎粘性,並通過降低流速減少了質量損失。這種反饋與由於出口冰川加速和變薄而基底粘性降低的內陸遷移的正反饋相競爭。冰川出口加速不僅導致了冰川流量的增加,而且通過地表質量平衡-高程反饋間接促進了地表徑流量的增加:冰川出口加速引起的變薄降低了冰川末端附近的冰面,導致融化增強。
以上的計算機仿真使我們能夠從氣候變化情景中做出預測,且衛星測量結果提供了這些預測的證據,這些證據無可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