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在格陵蘭島冰蓋下,發現56個湖泊!

2020-10-18 博科園

科學家在格陵蘭島冰原下發現56個此前未繪製地圖的冰下湖泊,使已知湖泊總數達到60個。儘管這些湖泊通常比南極洲的類似湖泊要小,但發現表明,格陵蘭冰蓋下的湖泊比之前認為的要普遍得多。格陵蘭冰蓋面積約為英國的7倍,厚度超過3公裡,目前在全球海平面上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冰下湖是由冰塊下形成的水體,融水來自厚覆冰的壓力,由冰的流動產生熱量,保留在地球上的地熱能,或冰表面的水排到床上。

這些水可能被困在窪地裡,或者由於冰層厚度的變化。對這些新湖泊的了解有助於更全面地了解水在哪裡出現,以及它是如何在冰蓋下排水,這將影響冰蓋可能如何對不斷上升的氣溫做出動態反應。在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論文中,提供了格陵蘭冰原下第一個冰原範圍內的湖泊名錄。蘭開斯特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50多萬公裡的空中無線電回聲測深數據,這些數據提供了格陵蘭冰原河床的圖像。

通過分析這些數據,發現了54個冰下湖泊,以及另外兩個利用冰層表面高度變化的湖泊。蘭開斯特大學蘭開斯特環境中心的首席作者傑德·鮑林說:研究人員對南極冰下湖有很好的了解,這些冰下湖可以填滿和排水,並導致上覆冰流速加快。然而,到目前為止,人們對格陵蘭冰蓋下冰湖的分布和行為知之甚少。這項研究第一次讓我們開始建立格陵蘭冰蓋下湖泊形成的圖片。這對於確定它們對更廣泛的冰下水文系統和冰流動力學的影響。

以及提高我們對冰蓋基本熱狀態的理解,都非常重要。新發現的湖泊長度在0.2-5.9公裡之間,大多數都是在相對緩慢移動的冰下發現,遠離冰原內部的冰床,而且看起來相對穩定。然而,在未來,隨著氣候變暖,表面融水將在冰蓋表面更高海拔處形成湖泊和溪流,這些水被排到河床上,可能導致這些冰下湖泊排水,因此變得活躍。在更靠近邊緣的地方,水已經有規律地流到床上,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湖泊活動的證據。

觀察到兩個新的冰下湖泊正在排乾水,然後重新注入,謝菲爾德大學自然地理高級講師Stephen J. Livingstone博士說:發現的湖泊往往集中在格陵蘭島東部,那裡的床很粗糙,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捕獲和儲存融水,在格陵蘭島北部,這些湖泊表明,冰床和解凍床的條件拼湊在一起。這些湖泊可能為直接勘探提供重要目標,以尋找極端生命的證據,並對沉積在湖中的沉積物取樣,以保存環境變化的記錄。

博科園|研究/來自:蘭開斯特大學

參考期刊《自然通訊

DOI: 10.1038/s41467-019-10821-w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超出想像
    ▼格陵蘭冰原僅次於南極的第二大冰蓋,面積約1,833,900平方公裡。如果格陵蘭冰原的上冰蓋完全融化,或將導致海平面上升約7米。據外媒報導,來自比利時列日大學和挪威奧斯陸大學一項聯合研究表明,到2100年,格陵蘭冰蓋融化將會導致海平面上升的高度比之前預估的高出60%。
  • 願格陵蘭島永遠屬於寒冷!
    近10年前《國家地理》眼中的格陵蘭島 澳大利亞著名風光攝影師Murray Fredericks曾只身前往此地,拍攝《國家地理》選題。在那次旅途中,他拍下寂靜無比的蒼茫世界,也寫下400字的內心手記,記錄下獨自置身茫茫冰原的所思所感。那是慨嘆、是折服、是迷惘、是脆弱,也是治癒。
  • 40年數據表明,格陵蘭島冰蓋或已達臨界點,全融化海平可能升7米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長期以來,關於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性氣候現象都是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我們地球氣候變化的速度超出了預期,甚至提前到了氣候的「臨界點」,根據《自然》雜誌發布的新研究指出,科學家們回顧了過去40年,超過200個大型冰川的變化
  • 冰蓋下山脈露真容 NASA更新南極洲地表結構圖
    有關科學家稱,Bedmap2對科學家冰蓋建模意義重大。目前世界上有兩大冰蓋——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島冰蓋。建立冰蓋模型有助於研究氣溫和海洋溫度對冰蓋的影響,對環境氣候研究具有很大意義。
  • 川普想買下丹麥的格陵蘭島!
    丹麥前首相拉斯穆森(Lars Lokke Rasumssen)在推特中寫道:「川普要買格陵蘭,這一定是個愚人節玩笑。現在說出這話實在是不合時宜。」目前媒體無法判斷川普與其顧問在晚餐席間的討論究竟是不是在嚴肅考慮擴張美國領土。但是格陵蘭政府的態度,打消了美國的這種企圖。
  • 上一個冰河時代的冰蓋為海洋播下了必需的二氧化矽養分
    上一個冰河時代的冰蓋為海洋播下了必需的二氧化矽養分由布里斯托大學的冰川學家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融化的冰蓋為周圍海洋提供了必需的二氧化矽營養物質。一群被稱為硅藻的海洋藻類(海洋中微小的植物)需要二氧化矽,它們用二氧化矽來建造玻璃狀的細胞壁(被稱為水柱)。
  • 格陵蘭島冰川若全部融化,將導致海平面上升7米,城市或被淹沒!
    由於地球的溫度依然在持續上升,在這樣的高溫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地方出現了歷史高溫,乾旱的地區越來越乾旱,而地球的冰川地帶也因為氣溫變暖的現象,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其中格陵蘭島冰川的問題令科學家感到擔憂。格陵蘭島覆蓋著170萬平方公裡的冰原,面積大約相當於墨西哥的領土,可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發展下,格陵蘭島冰川正在不斷融化,而且格陵蘭島冰川的融化速度已經超乎了人們的想像。
  • 格陵蘭島冰原損失快於預期,已經進入了不可逆轉的狀態
    1961-1990年間,格陵蘭島冰蓋的質量大致恆定,其中降雪量可以補充冰雪融化和冰固體排入大海造成的損失。但是,在過去的30年間,冰蓋的損失顯著增加,而降雪的數量卻保持不變,這就造成了格陵蘭島冰原面積的縮小。
  • 研究揭示格陵蘭島的維京人為何神秘滅亡—新聞—科學網
  • 全球氣候變化下的湖泊:面積或縮小 冬季更少結冰
    全球最大的湖泊——裏海長距離拍攝發現,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裏海(Caspian Sea),湖泊名字有個「海」字也就暗示了周圍人們對它的印象,它在1100萬年前跟海洋想通。這個巨大的鹽湖面積幾乎跟日本相同,目前跟五個國家接壤: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土庫曼斯坦、亞塞拜然和伊朗。據估計,裏海下方埋有大量石油,儲存量相當於480億桶。
  • 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
    1832年,英國的探險遠徵隊發現了格陵蘭島。格陵蘭島是地球上最大的島嶼,如果再大就不叫島了,叫大陸。澳大利亞就比格陵蘭島大一點,就是大陸。
  • 格陵蘭島冰川加速融化:將致海平面上升—新聞—科學網
    格陵蘭島冰蓋上由於冰川融化形成的水流不過,哈裡希稱,格陵蘭島中部山區的冰川出現了出人意料的增厚,原因是那裡具有高於平均值的降雪量。哈裡希說:「這很有意思,因為當大氣變暖的時候,這種情況是可以預料到的。」不過,格陵蘭島中部新增加的冰川並不能彌補大量的融水,哈裡希說,融化的冰川每年可達2000億噸。 哈裡希還指出,冰川融化的速率正以每年90億噸的量增加。
  • 當今世界上正在鬧獨立的地區之六十三:格陵蘭島(丹麥)
    格陵蘭島位置圖當然,目前格陵蘭島並不是一個國家,格陵蘭島雖然面積巨大,但是地處高緯度地區,絕大多數地區都在北緯60°以北地區,其北部地區甚至緯度高達北緯83°多,如此高的緯度,使得格陵蘭島氣候寒冷,屬於極地氣候
  • 美國調侃要買下的格陵蘭島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最近網上比較大的侃就是美國要買丹麥的格陵蘭島,不過格陵蘭島裡有什麼的存在能讓美國「盯上」呢?格陵蘭島是世界最大的島嶼同時八成以上地方被冰覆蓋,終年低溫。陸地上以因紐特人生存為主,主要靠捕獵為生。
  • 都知道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卻很少人知道島嶼最多最美的國家是哪
    1.面積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地理位置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東北部,是丹麥屬地之一(另外一個是法羅群島),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2,166,313.54 平方千米。格陵蘭島地處於北美洲與歐洲的交界處,溝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西部與加拿大隔海峽相望,北部瀕臨北冰洋,南部瀕臨大西洋,東部通過丹麥海峽與歐洲的冰島隔海相望。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的東北部,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全島面積約為216.61萬平方千米,海岸線全長3.5萬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比西歐加上中歐的面積總和還要大一些,因此也有人稱之為格陵蘭次大陸。
  • 如果南極冰蓋的所有冰都融化了,哪些國家會完全被海水淹沒?
    地球上的固態水主要以「冰川」的形式存在,包括山嶽冰川和大陸冰川兩大類,山嶽冰川主要位於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天山山脈和安第斯山脈等高大的山脈,大陸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緯度的格陵蘭島和南極洲上。南極冰蓋衛星圖世界七大洲之一的南極洲,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大洲,基本上位於南極圈以南地區,由於緯度極高,南極洲氣候極為寒冷,南極大陸上覆蓋了厚厚的冰川,稱為「南極冰蓋」。
  • 作為全球最大島嶼的格陵蘭島是哪國領土
    這些殖民地在極盛時有農場280個,人口可能多達3000人。11世紀時新湧入的挪威移民將基督教傳入格陵蘭並於1126年在島上正式設置了第一個主教職位。從1261年起挪威國王正式宣布格陵蘭為挪威殖民地,在此之前格陵蘭儘管是由挪威移民開發出來的,但一直由當地移民的自治共和政權管轄,挪威國王治下的中央政府其實對這裡是鞭長莫及的。
  • Tate Modern 在門口放了 24 座巨型冰塊,這是藝術家從格陵蘭島帶來的
    Olafur Eliasson 與作品 圖片來自:artnet news這一次在 Tate Modern 門口的藝術裝置是和地質學家 Minik Rosing 合力從格陵蘭島運過來的,希望人們通過親身體驗來感知到冰層是很脆弱的,意識到當下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