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唇亡齒寒的北冰洋與南極洲冰蓋!
俗話說,冰凍三尺灰一日之寒,北冰洋和南極洲冰蓋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經過千百萬年漫長的歲月演化而成。65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不存在北冰洋和南極洲冰蓋,因此,它們的形成是近數千萬年的事情。
-
土星泰坦衛星,零下179度的冰蓋下,科學家:或適合生命生存!
在泰坦地下深處則是另一回事,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宇宙飛船在飛行過程中進行的重力測量顯示,泰坦冰蓋下有一片海洋、在泰坦這片海洋中,可能存在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領導一個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資助的研究小組,正在尋求更好地了解泰坦海洋中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它與泰坦大氣和表面有機分子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
-
在格陵蘭島冰蓋下,發現56個湖泊!
科學家在格陵蘭島冰原下發現56個此前未繪製地圖的冰下湖泊,使已知湖泊總數達到60個。儘管這些湖泊通常比南極洲的類似湖泊要小,但發現表明,格陵蘭冰蓋下的湖泊比之前認為的要普遍得多。格陵蘭冰蓋面積約為英國的7倍,厚度超過3公裡,目前在全球海平面上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如果南極冰蓋的所有冰都融化了,哪些國家會完全被海水淹沒?
地球上的固態水主要以「冰川」的形式存在,包括山嶽冰川和大陸冰川兩大類,山嶽冰川主要位於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天山山脈和安第斯山脈等高大的山脈,大陸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緯度的格陵蘭島和南極洲上。南極冰蓋衛星圖世界七大洲之一的南極洲,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大洲,基本上位於南極圈以南地區,由於緯度極高,南極洲氣候極為寒冷,南極大陸上覆蓋了厚厚的冰川,稱為「南極冰蓋」。
-
盤點各大洲最大的島嶼:南極洲的亞歷山大島,僅為4.9萬平方公裡
寒冷的氣候使得南極洲被巨大的冰川覆蓋,整個南極大陸被巨大的冰蓋覆蓋,冰蓋平均厚度達到1800多米,使得南極洲平均海拔達到2350米,稱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亞歷山大島位置圖南極冰蓋從南極大陸延伸到海洋,形成陸緣冰,南極洲總面積為1424萬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為1239萬平方公裡,陸緣冰面積158萬平方公裡
-
還有地殼熱量產熱,南極冰蓋的融化風險,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大!
南極冰蓋下地殼熱量是冰川融化和流動的主要原因,以及它們對潛在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更熱的條件能讓融化的水潤滑冰川底部,加速了冰川移動和冰流失速度。然而,由於厚達幾公裡的冰進入基巖會帶來環境、後勤和財務方面的挑戰,因此從來沒有採取鑽芯樣品來直接測量冰蓋底部的溫度條件。
-
南極洲氣候特徵:極地氣候廣泛分布,表現為酷寒、大風和降水稀少
,南極洲也不屬於任何國家,是屬於全人類的,南極洲只能做科學考察等和平用途,到目前在南極洲科考的主要是世界各個國家的科考隊員。南極洲的極地氣候有三大氣候特徵,分別是酷寒、大風和降水稀少。首先是「酷寒」,南極洲是世界上最為寒冷的區域,整個南極洲年平均氣溫僅為-25℃,內陸高原地區的年均溫更是只有-50℃左右,南極洲曾經測得了-89.2℃的全球地表最低氣溫。
-
南極洲氣候特徵:極地氣候廣泛分布,表現為酷寒、大風和降水稀少
,是屬於全人類的,南極洲只能做科學考察等和平用途,到目前在南極洲科考的主要是世界各個國家的科考隊員。南極洲的極地氣候有三大氣候特徵,分別是酷寒、大風和降水稀少。首先是「酷寒」,南極洲是世界上最為寒冷的區域,整個南極洲年平均氣溫僅為-25℃,內陸高原地區的年均溫更是只有-50℃左右,南極洲曾經測得了-89.2℃的全球地表最低氣溫。
-
南極洲:地球上最冷的地方記錄到前所未有的熱浪意味著什麼
今天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上的我們的研究描述了南極洲最近的熱浪。從南極半島東部的春末開始,在接下來的四個月中,它在整個大陸上航行。我們的一些團隊在南極洲度過了一個夏天,觀察這些溫度以及對自然系統的影響,親眼目睹了熱浪。南極洲可能被南大洋與其他大陸隔離開來,但具有全球影響。
-
南極洲發現首個現存蛙類化石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在南極洲發現首個現存蛙類的化石,這一發現提供了進一步證據,證明了南極半島在與南部超大陸(岡瓦納大陸)分離之前擁有暖溫帶氣候。此前,人類尚未在南極洲發現過屬於現存科的冷血兩棲動物或爬行動物的痕跡。 既往證據顯示,在南部岡瓦納超大陸最終裂解成今天的南半球(包括南美洲和南極洲)之前,整個南極半島都有冰蓋形成。但此次新發現可以表明,南極半島在中始新世晚期的氣候條件,可能與今天南美洲雨林的潮溼溫帶氣候差不多,後者是迄今仍能發現「頭盔蛙」全部五個現生種的唯一地點。
-
在198年前的今天,1820年1月30日 (農曆臘月十五),南極洲被發現
南極洲(英文名稱:Antarctica;法文名稱:Antarctique)是位於地球最南端的大洲,四周環繞著南冰洋,外接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南極洲的土地面積約有1400萬平方公裡,位列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之後,是世界上第五大洲。南極洲冰蓋厚度平均達到1.6千米。
-
Google Earth為南極洲增加大面積高清衛星圖
Google一直在不停的更新並提升Google Earth和Google Maps裡的衛星圖精度,但他們之前可能忽略了一個大洲:南極洲。不過最近在極地地理信息中心的幫助下,Google拿到了大量的南極洲高清衛星圖片,已經陸續更新上去了。
-
外媒:七大洲都有青蛙 南極洲曾是青蛙家園
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近日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的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默斯說:「這完全是顯微鏡下的意外發現。我先看到了髖骨,當即意識到我發現了一隻南極青蛙——第一隻……這太令人激動了。」報導稱,這一發現說明,南極洲在變成今天我們熟知的為冰雪覆蓋的荒原的600萬年前,曾遍布森林、河流和池塘,充滿生機。
-
科學家測繪南極冰下沒勘測過的山脈地形圖(圖)
如果冰蓋是形成緩慢的話,這些山脈將可能已被夷為平地了。但是,此高聳的山峰存在可能意味著南極冰蓋形成很快,以至於把這一風景埋藏在冰下4千米的地方。測繪地圖是了解冰蓋行為方式的相關新書的首頁,能有助於我們預測全球變暖會對南極冰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來自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中國、德國、日本和美國的專家組還利用測繪飛機發現了此冰蓋下有水。
-
南極冰蓋下的威爾克斯地隕石坑,可能造成了2.5億年前生物大滅絕
地球表面具有強大的外力作用,隕石撞擊的形成的隕石坑很難長時間保存,在外力作用下,隕石坑很快就會被抹平,最終消失無法辨認。不過,近年來科學家在南極洲以東的威爾克斯地地區,在南極的冰蓋下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由於南極冰蓋的覆蓋,使得該隕石坑免於被外力風化侵蝕。
-
南極洲屬於哪個國家所有?
分別為亞洲(Asia)、歐洲(Europe)、北美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South America)、非洲(Africa)、大洋洲(Oceania)、南極洲(Antarctica)。其中亞洲是七大洲中最大的板塊,大洋洲是最小的板塊,南極洲是最冷的板塊。
-
上一個冰河時代的冰蓋為海洋播下了必需的二氧化矽養分
上一個冰河時代的冰蓋為海洋播下了必需的二氧化矽養分由布里斯托大學的冰川學家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融化的冰蓋為周圍海洋提供了必需的二氧化矽營養物質。一群被稱為硅藻的海洋藻類(海洋中微小的植物)需要二氧化矽,它們用二氧化矽來建造玻璃狀的細胞壁(被稱為水柱)。
-
從南極冰蓋尋找氣候變化的答案
崩塌式崩解後的達爾克冰川的三維影像圖日前,在南極的烏克蘭科考站附近,出現了粉紅色的「血雪」現象,雪地一夜之間染成大片腥紅色。科學家表示,這是極地雪藻從休眠狀態甦醒並迅速繁殖的結果。而這樣的景象,正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反饋。
-
新版全球地表「快照」如何製成?
新版數據首次生成了完整的南極洲30米地表覆蓋數據,並填補了北緯高緯度區域地表覆蓋信息空白,累計增加113個數據集,真正實現了30米地表覆蓋數據對全球陸地表面的全覆蓋。影像數據源更加豐富,質量進一步提升,其中國產自主衛星影像覆蓋度達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