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老師說:
這生物課不像生物課, 而是
不論孩子正在什麼年紀, 孩子經常是對生物學、對大自然好奇, 父母如果非相關生物本科系, 往往沒有篤定的內心和孩子互動。而
這是父母
在生物學、大自然領域增能的一堂課
在和孩子如何對話增能的一堂課
在學習如何引導孩子思考的一堂課
「線上賦能家庭系列專題講座」
專題三|生生之學-親子共學課堂
海金沙老師講的是生物,然而她想要教的,並不是生物。而是教我們成人,如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始終扮演孩子思考的啟發者。教,不是硬塞知識,不是直接告知答案,不是假手於百度,而是推動一個人去思考,使一個人有探索未知的欲望。
用推理的方式把生物、環境、生命、生活聯繫在一起。
生物就是研究生命的,生命的恢宏龐大,我們人類至今也只是管中窺豹而已。生命是系統的,聯繫的,從最原始古老的生物到現代各種高等生物,它們的DNA都是有連接的。我們自己也是生命,我們對自己的身體真的了解嗎?
對於我們日常視而不見的那些不解之處,是去動動手指查百度,還是開動腦筋去思考,萬物之間的聯繫、類似、比較,用推理的方式把生物,環境,生命,生活聯繫在一起呢?海金沙老師實踐多年,言傳身教的「生生不息」有生命溫度的思考和學習生活方式。
不要給孩子塞太多的東西,才有空間去思考,這就是留白啊。自然觀察,沒有感情的連結,只是知道名字是沒有意義的。課堂文化,講錯的價值比猜對的價值更大,鼓勵孩子在課上表達,因為有說話代表有思考的信號。如果孩子怕說錯,有思考也不說出來,那不能代表你進入真正的學習狀態。
用身體去學習,身體學會的東西永遠也不會忘記。切記成人過早的告訴孩子的答案,他就以為他會了,然後就不再去探索了。例如看了N本自然百科,但不願意蹲下來觀察蜘蛛怎麼抓蟲。其實那只是成人自己的答案或書本的知識,不是孩子自己的東西,不要代替孩子去學習。
以對話問題的方式啟發教學,有趣的課程設計,對概念的真正理解方能舉一反三,生生之學,毫無疑問是家長的必修課與教師師培課。
「誰適合參加?」
●希望看見自己,看見彼此,與自己對話的人。
●希望和孩子改善親子關係,與孩子建立更深的連接的父母。
●希望獲得自我察覺力量,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理解人從而更加清晰地知道如何培養一個全人的父母。
●希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養育覺察力的父母。
講座安排
Lecture arrangement
系列專題三 |
主題:生生之學-親子共學課程
直播時間:2020年12月25日、2021年1月8日、1月22日、1月29日(周五) 20點-22點
>>課程內容:
【生生之學-入門篇】
●從年輪學習敲醒大人回應孩子提出問題的態度
●日常生活怎麼引導孩子用科學方法思考問題、印證問題
●動植物細胞構造
●認識植物的花構造、型態
●看看羊蹄甲、玉米、油桐花的花構造
●開花了,然後結果實了
【生生之學-1】
●植物為了長大怎麼輸送水分和養分?
●咦?沒有馬達,大樹的根吸水了要怎麼運送到4公尺高的樹梢?
●葉子的細部構造
●奇怪?葉子的表皮細胞都沒有葉綠體,獨獨表皮細胞上面的保衛細胞為什麼有葉綠體?
●植物怎麼行光合作用?
●植物莖的向光性,真的是因為需要光行光合作用就主動彎過去嗎?
●含羞草被碰到就害羞地把葉子垂下去?
【生生之學-2】
●生物的呼吸作用
●人為什麼要呼吸?
●咦?沒有保溫罐、沒有瓦斯爐在下面加熱,人的身體為什麼能一直保持36.5度C左右?
●植物白天行光合作用是不是就不行呼吸作用?晚上再行呼吸作用就好?
●動物的排洩作用在排什麼?
●啊?糞便不是排洩?
【生生之學-3】
●人體的血液循環
●人體的免疫系統
●自己找出世界通用的生物二名法規則
●一般常用的生物五界分類,哇!這麼多生物我怎麼有辦法一下就分得清楚?沒問題,了解分類方式就一目了然了!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
●真的分五界就都分類完了嗎?
報名須知
Notes for Applicants
直播時間:2020年12月25日、2021年1月8日、1月22日、1月29日(周五) 21點-2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