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14天!這類人不再預扣個稅,工資表有哪些改變?

2020-12-20 個人所得稅

稅局通知: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式有變!明年1月開始,固定從一處取薪且上年收入≤6萬元的人,單位不預扣你的個稅了!

為什麼要發布《公告》?

在新個稅法實施之後,很多人都遇到了「固定從一處取得薪資且年收入≤6萬元,但每個月收入波動較大」的情況。

一般單位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在年度中間的某些月份,替個人預扣預繳稅款,在年度終了後再申請退稅。

無論對於單位還是個人,這種做法都比較麻煩,於是國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本次政策中提到:讓單位在報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

即,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不用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這樣,上述個人平時就不用扣個稅了,次年也不需要申請退稅了。(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按新規定執行後,年收入少於6萬的打工人,個稅由先收再退變成了事後徵收。這樣大家每個月的到手收入實實在在的增加了,無論怎麼看,也是個貼心的好政策。

《公告》優化了哪些納稅人的預扣預繳方法?

《公告》主要優化了兩類納稅人的預扣預繳方法:

一是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各月均在同一單位扣繳申報了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

但需要滿足以下三種情況:

二是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居民個人,如保險營銷員和證券經紀人。

同樣需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小管家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更明白了~

情況一:小李2020年至2021年都是A單位員工。A單位2020年1-12月每月均為小李辦理了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假設小李2020年工薪收入合計54000元,則小李2021年可適用本公告。

情況二:小趙2020年3-12月在B單位工作且全年工薪收入54000元。假設小趙2021年還在B單位工作,但因其上年並非都在B單位,則不適用本公告。

政策有變更,財務、HR該如何應對?

政策一出,這對個人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對HR或者財務來說,工資表意味著要重新調整、個稅申報系統操作也會有變化~

1、看不懂新政策,哪些人暫不預扣個稅呢?

舉例:小李2020年至2021年都是A單位員工。A單位2020年1-12月每月均為小李辦理了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假設小李2020年工薪收入合計54000元,則小李2021年1月可以按6萬元減除費用扣除。

提醒:2020年全年在職的職工、保險營銷人員、證券經紀人,滿足2020年收入≤6萬元、2021年 1月在職這兩個條件,2021年1月就可以按照6萬元減除費用扣除。

2、不少財務紛紛表示,這個新規定不改可以嗎?還按照老方法可以嗎?

不改的話,在同一家單位任職,不超過6萬元的員工,如果前面月份工資高,後面低的話,需要預扣個稅的,年終需要員工做彙算清繳,申請退稅。稅務局出臺這個政策,本身是為了減少退稅人群,建議財務或HR還是要跟上新政策,跟著稅師爺學起來~

3、作為財務或者HR,我怎麼統計員工全年在職、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

1月份個人所得稅時,個稅系統會根據上一年度扣繳申報情況,自動匯總並提示可能符合條件的員工名單,財務或者HR實際情況核對、確認。怎麼核對、確認?

(1)先核對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員工

可以和2020年12月發放的工資表中「累計收入」核對;也可以把自然人電子稅務局客戶端切換到12月,導出申報的工資表進行核對。

(2) 其次核對員工入職時間

入職時間可以和HR登記的員工信息進行核對,如圖:

也可以在自然人電子稅務局客戶端,導出人員信息,進行核對,具體操作如圖:

工資表怎麼做?

首先要弄清楚減除費用扣多少:

2021年不同人群,減除費用扣除的金額是有所不同的,可以看下圖:

比如,張三符合2021年1月份減除費用按6萬元扣除的條件,1月份工資表,張三減除費用是6萬元;2月份累計減除費用也是6萬元。

●工資表模板樣式:

●工資表模板怎麼用:

具體操作說明工資表裡面有具體說明,這裡主要講解函數的用法。有新增的列,需要重新設置公式,用VLOOKUP函數,主要作用:不同表格,相同列的數據可以查找,進行引用,具體如下圖:

個稅申報系統怎麼操作?

單位財務或HR在申報2021年1月份發放的工資時,系統會根據上一年度扣繳申報情況,自動匯總並提示可能符合條件的員工名單,先確認再申報。申報系統還沒有這個界面,具體操作下次再講!

相關焦點

  • 此外這類人明年暫不預扣個稅
    在該頁面,可看到此前的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如有變動,就進行點擊修改,然後再一鍵確認。第二,如果現實生活中出現四類情況,用戶就一定要修改專項附加扣除信息。1。 2021年贍養老人、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的扣除比例比2020年有變化;2。
  • 個稅扣除優化:年入不超6萬不再預扣
    這意味著,全年累計收入不超6萬元,但月度工資波動大的納稅人,將不再需要在個別收入較高的月份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數據來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楊靖製圖 年入不超6萬不再預扣個稅 在新的個人所得稅制度下,上班族拿到的工資薪金等綜合所得收入,全年的起徵點(即減除費用)是6萬元,這意味著年收入6萬元及以下的人實際是不用繳納個稅的。
  • 2019新個稅稅率表 新個稅累計預扣法
    至誠網(www.zhicheng.com)2月16日訊  今年1月份工資發了之後,很多人看到工資單之後都表示,1月份的個稅怎麼這麼少,個稅改革的力度有這麼大嗎?據說以後的工資會逐漸減少,到底是怎麼回事?
  • 「通知」2021年起,低收入者不再預扣個稅呢!
    固定從一處取薪且年收入≤6萬元的人,單位不預扣你的個稅了!一、這是怎麼回事呢?國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本次政策,讓單位在報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即,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不用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這樣,上述個人平時就不用扣個稅了,次年也不需要申請退稅了。(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勞務報酬個稅預扣方式變了,但卻不是我想要的
    二哥也連續發文進行了學習,力圖用最樸素的語言,給大家分享會計人要懂的稅事。具體可以看看二哥關鍵新政策的兩篇文章。1、定了!2021年正式執行,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最新方法2、面對個稅新政!作為一個有1萬員工的扣繳義務人!我很頭禿但是,看完新政後,有讀者就給二哥留言了。
  • 詳解個稅工資薪金累計預扣法:月收入暴增不再擔心多扣稅
    然而這種情況在2019年將不會存在,因為新的個稅法採取了按年納稅,工資薪金個稅預扣預繳採用了累計預扣法。和以往按月繳納個稅不同,2019年正式實施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明確了首次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四項收入按年度綜合計稅。不過新稅法也同時也允許按月或按次預扣預繳稅款,最終居民個人工資薪金預扣預繳方法確定為累計預扣法。
  • 明年1月起,部分納稅人個稅 預扣預繳方法有變化
    這幾種情況需要修改  ★想修改2021年贍養老人、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的扣除比例;  ★有老人在2020年去世,2021年不能再申請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  ★夫妻一方不再申請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在2021年由另一方申報;  ★房租和房貸需要替換扣除的情況,即:2021年不再申報住房租金,改為申報住房貸款利息;或2021
  • 「明年起累計收入不超6萬元月份暫不預扣個稅」是什麼意思?
    即,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暫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在其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的當月及年內後續月份,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網站公告很多人表示看不明白,其實這個很簡單。不超過六萬元,平均下來就是每個月5000元,以前如果當月收入超過5千元,就需要預扣個稅,到次年年初時,再根據全年實際所得,減去各種免扣基數後,如果沒有達到六萬元,則可以申請退稅,即退回原來預扣個稅,需要大家在個人所得稅APP上提交退稅申請。
  • 有朋友問我,個稅彙算退的稅,公司如何做帳?
    這兩天發了一系列關於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的文章,大家也看到了,文章後面留言非常多,其實這也反應出大家都對這個事情的關心。確實,個人所得稅彙算涉及到每個取得綜合所得收入的人。 提問的人多了你就會發現各種問題都有,五花八門,腦洞大開,經常會有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問題搞的我瞬間蒙圈。
  • 2019年度個稅年度彙算進入倒計時,這四類人請抓緊辦理
    2019年度個稅年度彙算進入倒計時,這四類人請抓緊辦理 2020-06-22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1年工資不超過這個數,不用預扣個稅啦
    固定從一處取薪且年收入≤6萬元的人,單位不預扣你的個稅了! 一、這是怎麼回事呢? 新個稅法後,有的固定從一處取薪且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個人,雖然全年算帳不用繳稅,但因其各月間收入波動較大或者前高后低等原因,在年度中間的某些月份,單位給他預扣預繳了稅款,年度終了後仍然需要申請退稅。
  • 2021年工資不超過這個數,不用預扣個稅啦!
    這是怎麼回事呢?從新稅制實施首年情況看,這一預扣預繳制度安排發揮了積極有效作用,相當部分納稅人預繳階段即充分享受改革紅利並且不用辦理彙算清繳。 但也發現,有部分固定從一處取薪且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納稅人,雖然全年算帳不用繳稅,但因其各月間收入波動較大或者前高后低等原因,年中無法判斷全年所得情況而某一個或幾個月份被預扣預繳了稅款,年度終了後仍需申請退稅。
  • 詳解新個稅工薪預扣法:月收入暴增不再擔心多扣稅
    類似情況有不少工薪族都碰到過,由於公司將某筆收入集中在某個月進行發放,導致職工當月的個稅金額暴增。然而,這種情況在2019年將不再發生,因為新的個稅法採取了按年納稅,工資薪金個稅預扣預繳採用了累計預扣法。
  • 國稅總局明確個人工資採用累計預扣法 個稅怎麼算?
    國稅總局公布新個人所得稅法預扣預繳方法 明確個人工資採用累計預扣法明年個稅繳多少應該怎麼算國家稅務總局昨日發布《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徵管銜接問題的公告》。對於工薪階層最關注的工資、薪金所得繳稅問題,未來仍將實施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具體計算公式為: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 個稅累計預扣法excel公式 新個稅稅率表2019
    居民個人  綜合所得  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減除費用後的餘額為收入額,收入額扣除其他允許扣除的項目後的餘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預扣預繳環節,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 個稅,免徵!這13類情形,通通不用交個人所得稅了!
    今天跟大家聊聊個稅的事情。雖然已經過了個稅年度彙算清繳,但是個稅仍舊有不少人在關注,而且這個稅種又跟企業和個人都息息相關,更重要的是,他直接還關乎到你的錢袋子。本篇文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最新個稅稅率表,免徵個稅的33種情況,以及如何計算申報個稅。基本上,讀懂了這篇文章,以後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個稅的相關問題,就不再是小白了,應對起來,也能從容很多。
  • 沒想到勞務報酬,預扣個稅竟有三種方式!看看你知道幾個?
    我們很多人對工資薪金所得還是比較熟悉的,畢竟長期以來,我們絕對多數人主要謀生手段還是找個公司朝九晚五的上班。隨著副業慢慢變成這個時代的基本訴求,很多人腦子裡都浮現過這樣一個情景,工作之餘有一份自己既感興趣,又能賺的小副業。
  • 2019工資個稅計算Excel公式模板來啦
    萬能個稅計算器2019年(可自定義個稅)/ 2019個稅計算表 /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及預扣率表 / 2019最新工資計算模型 / 累計預扣個稅對比及分析 / 2018.10.1
  • 個稅申報的常見問題Top10
    ,全國諮詢量已突破百萬級別,為了各位更好的適應稅改過渡期,現列出相關政策及軟體操作最常見的10大問題,讓各扣繳單位對新個稅業務和軟體有更清晰的認識,輕鬆應對稅改背景下的個稅申報相關工作:  Top1:工資沒超過5000元(沒有稅款)要不要填寫專項附加扣除?
  • 忘報漏報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如何補救?累計預扣個稅會少繳稅嗎?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忘報漏報如何補救?累計預扣個稅會少繳稅嗎?「加計抵減」與「加計扣除」到底有何區別?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忘報漏報如何補救?可以說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給廣大中等收入群體帶來了紅利,但是有些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及時申報符合規定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對於這種忘報或者漏報的扣除信息,納稅人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