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2021年工資不超過這個數,不用預扣個稅啦!

2021-01-11 騰訊網

國稅總局為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支持穩就業、保就業、促消費,又送實惠!固定從一處取薪且年收入≤6萬元的人,單位不預扣你的個稅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

新個稅法後,有的固定從一處取薪且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個人,雖然全年算帳不用繳稅,但因其各月間收入波動較大或者前高后低等原因,在年度中間的某些月份,單位給他預扣預繳了稅款,年度終了後仍然需要申請退稅。

國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本次政策,讓單位在報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

即,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不用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這樣,上述個人平時就不用扣個稅了,次年也不需要申請退稅了。

一句話總結就是:國家讓我們更省事了,平時不扣稅了,年度結束也不用辦退稅了!

近期,國家稅務總局制發了《關於進一步簡便優化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現解讀如下。

為什麼要出臺《公告》?

個人所得稅制改革後,為儘可能使大多數納稅人在預扣預繳環節就精準預繳稅款、提前享受改革紅利,參考國際通行做法,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採取累計預扣法來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這樣大部分僅有一處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預繳稅款與全年應納稅款一致,次年就不用再進行彙算清繳,辦稅負擔得以有效減輕。從新稅制實施首年情況看,這一預扣預繳制度安排發揮了積極有效作用,相當部分納稅人預繳階段即充分享受改革紅利並且不用辦理彙算清繳。

但也發現,有部分固定從一處取薪且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納稅人,雖然全年算帳不用繳稅,但因其各月間收入波動較大或者前高后低等原因,年中無法判斷全年所得情況而某一個或幾個月份被預扣預繳了稅款,年度終了後仍需申請退稅。

對此,考慮到新稅制實施已有一個完整的納稅周期,納稅人也有了執行新稅制後的全年收入納稅數據,對該部分工作穩定且年收入低於6萬元的群體,在享受原稅改紅利基礎上,可對其稅款預扣預繳方法進行優化,進一步減輕其辦稅負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有關規定,統籌考慮納稅人預扣預繳階段稅收負擔和財政收入穩定性,出臺了《公告》,這也有助於更好地支持穩就業、保就業、促消費,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公告》優化了哪些

納稅人的預扣預繳方法?

《公告》主要優化了兩類納稅人的預扣預繳方法:

一是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各月均在同一單位扣繳申報了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

具體來說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1)上一納稅年度1-12月均在同一單位任職且預扣預繳申報了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

(2)上一納稅年度1-12月的累計工資薪金收入(包括全年一次性獎金等各類工資薪金所得,且不扣減任何費用及免稅收入)不超過6萬元;

(3)本納稅年度自1月起,仍在該單位任職受僱並取得工資薪金所得。

二是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居民個人,如保險營銷員和證券經紀人。

同樣需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上一納稅年度1-12月均在同一單位取酬且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申報了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

(2)上一納稅年度1-12月的累計勞務報酬(不扣減任何費用及免稅收入)不超過6萬元;

(3)本納稅年度自1月起,仍在該單位取得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稅款的勞務報酬所得。

【例】小李2020年至2021年都是A單位員工。A單位2020年1-12月每月均為小李辦理了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假設小李2020年工薪收入合計54000元,則小李2021年可適用本公告。

【例】小趙2020年3-12月在B單位工作且全年工薪收入54000元。假設小趙2021年還在B單位工作,但因其上年並非都在B單位,則不適用本公告。

優化後的預扣預繳方法是什麼?

對符合《公告》規定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本納稅年度個人所得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即,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不用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在其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的當月及年內後續月份,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同時,依據稅法規定,扣繳義務人仍應按稅法規定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例】小張為A單位員工,2020年1-12月在A單位取得工資薪金50000元,單位為其辦理了2020年1-12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明細申報。2021年,A單位1月給其發放10000元工資,2-12月每月發放4000元工資。在不考慮「三險一金」等各項扣除情況下,按照原預扣預繳方法,小張1月需預繳個稅(10000-5000)×3%=150元,其他月份無需預繳個稅;全年算帳,因其年收入不足6萬元,故通過彙算清繳可退稅150元。採用本公告規定的新預扣預繳方法後,小張自1月份起即可直接扣除全年累計減除費用6萬元而無需預繳稅款,年度終了也就不用辦理彙算清繳。

【例】小周為A單位員工,2020年1-12月在A單位取得工資薪金50000元,單位為其辦理了2020年1-12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明細申報。2021年,A單位每月給其發放工資8000元、個人按國家標準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在不考慮其他扣除情況下,按照原預扣預繳方法,小周每月需預繳個稅30元。採用本公告規定的新預扣預繳方法後,1-7月份,小周因其累計收入(8000×7個月=56000元)不足6萬元而無需繳稅;從8月份起,小張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每月需要預扣預繳的稅款計算如下:

8月預扣預繳稅款=(8000×8-2000×8-60000)×3%-0=0元

9月預扣預繳稅款=(8000×9-2000×9-60000)×3%-0=0元

10月預扣預繳稅款=(8000×10-2000×10-60000)×3%-0=0元

11月預扣預繳稅款=(8000×11-2000×11-60000)×3%-0=180元

12月預扣預繳稅款=(8000×12-2000×12-60000)×3%-180=180元

需要說明的是,對符合本《公告》條件的納稅人,如扣繳義務人預計本年度發放給其的收入將超過6萬元,納稅人需要納稅記錄或者本人有多處所得合併後全年收入預計超過6萬元等原因,扣繳義務人與納稅人可在當年1月份稅款扣繳申報前經雙方確認後,按照原預扣預繳方法計算並預繳個人所得稅。

【例】上例中,假設A單位預計2021年為小周全年發放工資96000元,可在2021年1月工資發放前和小周確認後,按照原預扣預繳方法每月扣繳申報30元稅款。

《公告》出臺後,扣繳義務人該如何操作?

採用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扣繳客戶端和自然人電子稅務局WEB端扣繳功能申報的,扣繳義務人在計算並預扣本年度1月份個人所得稅時,系統會根據上一年度扣繳申報情況,自動匯總並提示可能符合條件的員工名單,扣繳義務人根據實際情況核對、確認後,即可按本《公告》規定的方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採用紙質申報的,扣繳義務人則需根據上一年度扣繳申報情況,判斷符合《公告》規定的納稅人,再按本公告執行,並需從當年1月份稅款扣繳申報起,在《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相應納稅人的備註欄填寫「上年各月均有申報且全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

這樣避稅不可取

現金方式發放工資

有些公司以現金方式發放工資,而不使用銀行代發,但是這樣的方式有一定的風險。

隨著支付管理制度的發展,國家大力推行非現金結算,全面推行銀行代發工資模式,設想一下:公司有基本戶,員工也不少,又不在偏遠山區,用現金發放工資正常嗎?

所以,這種情況一定會被嚴查。

故意混淆勞務和工資申報

很多勞務派遣公司、建築企業等,將勞務工、臨時工、第三方員工,按照工資薪金申報。

特別是社保移交稅局徵收,建築工人實名制後,這類企業薪資合規性尤為重要。

補貼不申報個稅

公司沒有把發放的節日補貼、交通補貼、通訊補貼、生日禮金合併生成工資進行個稅申報。

企業和職工在不避稅的情況下個稅最高可達45%。因此很多企業為了減少經營成本而採用違法發放工資的手法。

大量員工零申報

自從個稅免徵額由3500上調至5000後,很多企業就將員工工資零申報了,但...一個公司大量零申報,正常嗎?

和地區行業一比較,明顯偏低,等待企業的就將是稅務稽查。

虛開發票抵扣

這是目前很多企業常用的避稅手法,不僅違規而且違法。

企業將員工工資分解成基本工資、年終獎、過節費、各類補貼等進行發放,再讓員工每個月找發票來衝抵,以報銷的形式達到工資避稅的目的。

但如果長期大額處理的話,會造成企業費用異常,引起稅務局關注和稽查。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已經有被罰款的企業了。

《公告》實施時間是: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還有幾天時間就到2021年了,各位HR小夥伴們都準備好了嗎?

對於這個政策,大家怎麼看呢?

/版權資訊/

相關焦點

  • 好消息!2021年工資不超過這個數,不用預扣個稅啦
    即,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不用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這樣,上述個人平時就不用扣個稅了,次年也不需要申請退稅了。 一句話總結就是:國家讓我們更省事了,平時不扣稅了,年度結束也不用辦退稅了! 近期,國家稅務總局制發了《關於進一步簡便優化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現解讀如下。
  • 「通知」2021年起,低收入者不再預扣個稅呢!
    即,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不用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這樣,上述個人平時就不用扣個稅了,次年也不需要申請退稅了。(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一句話總結就是:國家讓我們更省事了,平時不扣稅了,年度結束也不用辦退稅了!二、看個例子就懂了!
  • 個稅扣除優化:年入不超6萬不再預扣
    數據來源: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楊靖製圖 年入不超6萬不再預扣個稅 在新的個人所得稅制度下,上班族拿到的工資薪金等綜合所得收入,全年的起徵點(即減除費用)是6萬元,這意味著年收入6萬元及以下的人實際是不用繳納個稅的。但由於有些上班族月收入波動大,在當前個稅預扣預繳制度下,一些收入高的月份預扣預繳了個稅,第二年必須申請才能退稅。
  • 這類人不再預扣個稅,工資表有哪些改變?
    無論對於單位還是個人,這種做法都比較麻煩,於是國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本次政策中提到:讓單位在報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即,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不用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這樣,上述個人平時就不用扣個稅了,次年也不需要申請退稅了。
  • 個稅最新調整!2021年起執行!
    個稅迎來新變化,對於符合條件的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人來說是個好消息。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對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內每月均在同一單位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本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
  • 2019新個人所得稅累計預扣法, 您工資扣繳的個稅搞明白了嗎?
    10月的某天發工資了,陸續有人來財務諮詢,工資少開了多少多少,是不是算錯了啊,我考勤正常,沒遲到沒早退沒請假,前幾個月多扣了,平穩了幾個月,這個月又多扣了?      2019年的新個稅除了較為固定的專項扣除優惠,最大的改變應該就是綜合所得實行按年計稅,累計預扣了,為何對工薪採用累計預扣法?
  • 2021年起,納稅人收入不超6萬元月份暫不預扣個稅
    昨天發布的《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進一步簡便優化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的公告》稱,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暫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在其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的當月及年內後續月份,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詳解個稅工資薪金累計預扣法:月收入暴增不再擔心多扣稅
    當看到12月工資單繳納個人所得稅(下稱個稅)4000多元時,王小姐很是心疼。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因為今年一筆近2萬元獎金在這個月發放,導致這個月個稅金額暴增,是平時的兩三倍。不少工薪族碰到類似情況,由於單位將某筆收入集中在某個月發放,導致當月個稅金額暴增。
  • 明年1月起,部分納稅人個稅 預扣預繳方法有變化
    溫馨提示  2020年的綜合所得彙算期為2021年的3月-6月。  哪些納稅人的  預扣預繳方法進行了優化  (一)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各月均在同一單位扣繳申報了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
  • 元旦起 部分納稅人個稅預扣預繳有變化 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暫不預...
    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關於進一步簡便優化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的公告》,明確個稅預扣方面的變化。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對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內每月均在同一單位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本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
  • 剛剛,國家重大宣布:累計收入不超6萬元月份,暫不預扣個稅...
    即,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暫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在其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的當月及年內後續月份,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扣繳義務人應當按規定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並在《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相應納稅人的備註欄註明「上年各月均有申報且全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字樣。
  • 「明年起累計收入不超6萬元月份暫不預扣個稅」是什麼意思?
    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對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內每月均在同一單位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本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即,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暫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在其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的當月及年內後續月份,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 個稅扣繳將有重大變化!2021年正式實施,事關明年工資
    具體來講,《公告》主要優化了兩類納稅人的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一是對上一完整納稅年度每月均在同一單位扣繳申報了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二是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居民個人,如保險營銷員和證券經紀人。
  • 此外這類人明年暫不預扣個稅
    此外,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稱,上一完整納稅年度中納稅人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暫不預扣預繳個稅。這項新政將在2021年1月1日施行。本月要趕緊確認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券商中國記者從個人所得稅APP獲悉,用戶可以開始確認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 個稅新規來了,2021年1月1日起執行!這些人到手工資要變多了!
    現在,真的有機會啦! 昨天,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通告 2021年個稅將有新變化 部分人到手工資會變多!
  • 勞務報酬個稅預扣方式變了,但卻不是我想要的
    2021年正式執行,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最新方法2、面對個稅新政!作為一個有1萬員工的扣繳義務人!我很頭禿但是,看完新政後,有讀者就給二哥留言了。二哥,是不是勞務報酬的預扣方式也變了?是不是勞務報酬可以不按20%預扣了?而是用累計預扣法了?"何出此言啊?」
  • 2021年個稅扣繳有了新變化 全年工資收入低於6萬元不用辦理彙算清繳
    優化兩類納稅人個稅預扣預繳辦法 政策發布: 對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內每月均在同一單位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本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
  • 年終獎個稅仍可單獨算!年入不超6萬,個稅不用預扣!還有1個...
    這意味著↓↓今年廣大職工群體取得的年終獎,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可以不併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月度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這意味著↓↓■ 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可以暫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在其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的當月及年內後續月份,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 每月工資一樣,為什麼個稅變多了?「累計預扣法」了解一下
    原標題:每月工資一樣,為什麼個稅變多了?「累計預扣法」了解一下晶報2019年8月28日訊 「每個月工資都差不多,這個月到手的錢少了,打開工資條一看,個稅預扣預繳稅額比上個月多了,這是怎麼回事?」記者從深圳稅務服務號了解到,個稅變多其實並不代表稅負增加,而是今年起對工資、薪金採用的累計預扣法造成的。
  • 個稅新規來了,2021年1月1日起執行!
    個稅新規來了,2021年1月1日起執行!,對於符合條件的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人來說是個好消息。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對上一完整納稅年度內每月均在同一單位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且全年工資、薪金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本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累計減除費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計算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