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食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每個人終其一生的功課。將學識轉化為知識,這是學習過程的首次升華,它是通過實踐運用學識,或者說是學會了別人的經驗。這是大多數人都能做到的,它大約需要一至五年時間。然後,其中的極少數人又將通過幾十年的大量的創新實踐讓知識變成了學問,並成了某一個領域的專家。這是學習的第二次升華,也是最後的一次升華。或許有的學者還會不斷地加深學問,甚至又取得了跨領域的學術成果,但它卻不叫作升華,至多是被稱為學問的提升。我認為,在學習的兩次升華中,尤其是在最後的一次升華中,能否運用多角度思維是關鍵,因為多角度思維是深化學習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有些畢業於名校的學霸參加工作後表現平常,而另一些低學歷的同事卻成了他們的頂頭上司,我想這應該是學習首次升華中出現的問題。有些學霸雖然滿腹經綸,但工作過程頭腦一根筋,像蜜蜂一樣只知道專注;而有些低學歷的人頭腦靈活,考慮問題像蒼蠅,此路不通馬上繞道而行,而且身段低、乖巧勤奮,結果不僅工作有成績,還討得領導喜歡,反而得到了重用晉升。這就是是否運用多角度進行思維的不同後果。而這種不同後果在學習的第二次升華中表現得更加的明顯。因為學問是一種藝術,從知識到學問是一場高手的比拼,學問要做得好,離開多角度思維是萬萬不行的。我認為許多領域的學問是相通的,用多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一定會把眼前的事情做得更細更深更好。制壺泰鬥顧景舟之所以取得了那麼高的藝術成就,就是因為他與齊白石等各界名流交流甚深,甚至對紫砂泥的化學成份和紫砂壺的物理化學結構等知識有很高的造詣。股神巴菲特的合作夥伴芒格老先生在投資策略屢出奇招據說也是基於他淵博的知識及綜合運用,經常通過不同角度思維獲得精準的認識判斷。以我個人的體會,由於自己先後參與了文理科的高考及考前準備,打下了全面的文化功底,後來又有緣研究了壺文化、石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並接觸了多個領域和廣泛人群,終於有一天突然發現世上的絕大多數事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真的是一理通百理,並漸漸地將積累的大量知識沿化成了學問。因此,我越來越相信,學習的第二次升華是離不開運用多角度去思維的。
其實,在讀初中時我就已經在運用多角度思維。記得當時學習資料十分缺乏,而我學習勁頭很足,因此常常將數學課本裡的作業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其結果是讓我能夠深刻地理解了課本上的那些定義、定理、公理以及公式,大多至今不曾忘卻。這段學習經歷事實上也幫我養成了凡事喜歡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撰寫論文如是,領會文件精神如是,理解和認識他人也如是。多年的人生體驗使我深深地懂得,只有通過多角度思維才能從本質上和更深刻地去著認識人和事,才能讓人生永遠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才能去心平氣和地對待他人和自己。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選擇暫退實際上就是在換另一個思考的角度,雖然不是一次便可成功,但蒼蠅都可以多次碰撞,做人有什麼不能呢?我想,多角度思維是每一個成功人士都必須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