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寫作文也要有這樣的思維。
議論文寫作要想別致,要有活躍的思維,這首先體現在閱讀材料時,要多方位多角度進行思考。之前我們講過了發散思維,而且我們也舉了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選取的例文《龜群被襲擊之後的報導》。
於是有幾個讀者,便留言問曰:文章的這種寫法會不會分數很低?
回答曰:不會的,這篇文章別具一格,多角度地展現了人們對同一事件的思考,展現方式的本身,就非常具有新意,而且各個角度,就彰顯了擺脫單一慣性視角的束縛。
想論證世界的多樣性,想告訴大家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多舉些例子來論證這些道理,就非常符合道理。
我想大家潛在的問題可能是:多角度思考和立意論證集中的矛盾如何解決?
其實,立意的集中和思維的廣度一點也不矛盾。
面對材料的時候,作者要在思維的形式上儘量多想,要活躍思維,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不去思考材料的問題,儘量窮盡一切可能,以此獲得思維的提升,提煉出最適合材料,也最適合自己的角度。
這也是符合規律的,這個世界我們必須作出選擇,一篇作文也是如此,只能有一個中心觀點。
取和舍是必須的。
如果一篇文章同時呈現眾多的寫作視角,則可能只會停留於羅列的層面,無法深入分析各個論點。《龜群被襲擊之後的報導》這篇文章便是如此,但是這篇文章卻有一個特殊性,僅僅是羅列便已足夠,便足以證明作者的觀點,所以仍不失為一篇好文章。
這便是所謂的特殊性,或者說創新點。
而大多數的作文則不能如此。既選定了論點,一定要深刻地來論述論點。與其傷其五指,不如斷其一指,或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才是更多時候的正確方法。
憑藉發散思維,獲得了諸多的角度之後,我們選他一個出來,然後深入探求,力求擺脫泛泛而論的局面。
這個時候就需要發揚集中的優勢。這幾天重新翻閱了莫言《我們的荊軻》,問世於2016年的這部劇本,便是以全新的視角重新解讀了荊軻的故事。
這部劇對人物行為的動機做了大膽的推度,展現了荊軻對於自我和人生價值的不一樣的思考。莫言為什麼能獲得不一樣的主題?想來也應該是發散思維吧。
而這部劇本的誕生,則更有賴於對於主題的堅守。
於是在這部劇中,大家所看到的荊軻便不再是捨生取義的俠客,而是懷著一舉成名的心態。
莫言筆下的肯定不是歷史,而是讓人感到了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個荊軻。
這便是對於一個熟悉的歷史故事,做了全新的詮釋,是發散思維的一次演繹。
現在總結一下,發散思維是前提,想展現出創造性的思維,發散思維是必須的。
而發散之後,必須走向集中。
通過發散得到了創新的觀點,而後就竭盡全力去論證這一新的觀點,寫出高分作文。
高中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出題特點及答題指導
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如何做到高起點?光模仿是不夠的!
高考語文,備戰2020年,文學類文本閱讀注意四個大方面
高中英語語法學習,從歸納要點到運用自如,三招讓你高分不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