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久不等於睡得好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團隊發現大腦睡眠質量調控機制

2020-12-22 央廣網

央廣網深圳10月25日消息(記者黃倩 通訊員丁寧寧 嚴偲偲)數據顯示,全球約10%-49%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在中國一線城市,平均睡眠總長不足7小時,睡眠問題已然成為全球性課題。不過,相比睡眠時長,人們逐漸意識到睡眠質量比睡眠總量更為重要。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劉暢研究員與美國布蘭迪斯大學Leslie C. Griffith教授合作,利用果蠅這一模式生物,發現了大腦中調節睡眠質量的神經環路,進一步地解析了調控睡眠的神經機制,為應對睡眠問題提供了新的治療幹預靶點及潛在的治療策略,研究成果於10月24日發表於《細胞》(Cell)子刊《現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

文章上線頁面。(中科院深圳先進院供圖)

探究睡眠質量的奧秘

睡眠結構是決定睡眠質量的一項重要因素,也是本次研究的重點。在正常的睡眠結構下,睡眠深、無起夜、無驚夢現象,醒來後會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而對於一些需要照顧新生兒,照顧病患,或呼吸道阻塞的人而言,夜間頻繁醒來,對身體和精神都造成了巨大負擔,同時可能伴隨健忘、發胖、脫髮等問題。

新生兒家庭中父母睡眠片段化。(手繪圖作者:閆薇)

「已有研究表明,在睡眠質量高的情況下,即便時間相對較短,也不會影響大腦整體的認知功能。相反,睡眠片段化則可能嚴重影響生理機能。」劉暢說。

據了解,長期的低質量睡眠,可導致疲勞、學習和認知障礙,也是誘發阿爾茲海默症、抑鬱症、心血管疾病等的重要因素。

在探究睡眠質量的奧秘時,研究團隊關注到一類重要的神經遞質——五羥色胺。五羥色胺,又稱血清素,參與調控情緒、食慾、認知、疼痛等,其生物合成的相關產物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於治療抑鬱症。「但很大一部分抑鬱症患者在服用五羥色胺類的藥物後,睡眠質量反而更差了。」劉暢表示。

五羥色胺(又名血清素)參與調控疼痛、情緒、食慾等。(手繪圖作者:閆薇)

鎖定「甜甜圈」腦區,找出打斷睡眠的「腦迴路」

為進一步探究調控睡眠結構的大腦機制,找出五羥色胺與睡眠質量的關係,研究團隊利用熱遺傳學和光遺傳學技術,在果蠅上做了一系列實驗,發現了一條調控睡眠質量的神經環路,並找到了打斷睡眠的重要靶點。

2000年始,模式生物果蠅被用於研究睡眠的神經調控機制。果蠅的睡眠受晝夜周期和穩態的調控,也具有不同的腦電特徵,隨著睡眠的深度變化,對外界刺激的發生反應的閾值也提高。(手繪圖作者:閆薇)

在實驗中,團隊首先在果蠅大腦中的五羥色胺神經元中表達特殊的基因,然後通過「光」或「熱」來刺激這些神經元,受刺激後興奮的神經元會釋放分子信號,這些興奮的五羥色胺神經元導致了睡眠片段化的現象。團隊還發現,在果蠅大腦中形似「甜甜圈」的腦區——橢球體中,一類特異的受體接收了這些信號,刺激這些受體神經元也導致果蠅出現了睡眠片段化的現象。

「實驗數據顯示,相較於對照組,特殊神經環路被激活的果蠅在白天睡眠中醒來的次數平均增加了15-20次,在夜間醒來的次數平均增加了10-15次。」劉暢介紹說。

值得一提的是,這類接收信號、打斷睡眠的受體所在的「甜甜圈」腦區,此前一直被認為負責調控運動和感知,類似果蠅大腦中的「導航儀」。該腦區與睡眠穩態的關係近幾年才被學界關注,而此項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該腦區對睡眠質量的調控機制。

睡不好會變傻?是真的!但有救了

晚上沒睡好,第二天往往會感到工作效率降低、反應遲鈍,這一現象也得到了實驗數據的驗證。團隊在睡眠片段化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睡眠質量與學習記憶的關係。

為了確定激活五羥色胺神經元後出現的碎片化睡眠是否會導致認知缺陷,團隊利用經典的厭惡性嗅覺條件化實驗範式,讓果蠅聞到一種氣味同時給電擊懲罰,聞到另一種氣味則沒有電擊懲罰的方式訓練果蠅,然後讓果蠅在兩種氣味中進行選擇,以此來分析果蠅的學習能力。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經歷睡眠片段化的果蠅學習能力降低了1/3,而後通過藥物挽救或遺傳修復睡眠質量,學習能力恢復到對照組水平。

那麼,如何改善支離破碎的睡眠呢?由於找到了打斷睡眠的特異受體,也為治療這類睡眠問題提供了重要靶點。在實驗中,團隊通過檢測利用遺傳學手段敲除該受體後的果蠅,或利用藥理學手段阻斷受體的功能,果蠅覺醒的次數都顯著減少,睡眠質量得到改善。

「儘管睡眠質量的神經調控機制是在果蠅大腦中發現的,但經過實驗證實,從行為學和生理學上,本次發現的特異受體與睡眠質量的關係在哺乳動物上也存在。」劉暢表示,下一步將會繼續關注靶點下遊參與調控睡眠質量的分子。

神經和分子機制的跨物種間的保守性。(手繪圖作者:閆薇)

神經科學和生物物理學家郭愛克院士表示,這項研究將睡眠和認知系統間的作用方式通過五羥色胺系統連接起來,並為理解在人類五羥色胺調控睡眠和認知的作用機制提供了較為理想的模型。此外,該研究揭示了特異的受體靶點,為臨床上睡眠障礙和認知受損的共病患者提供了新的藥物設計靶點,將有助於藥物研發及臨床應用。

相關焦點

  • 果蠅大腦暗藏人類睡眠「玄機」
    在深圳先進院腦科學實驗室,放著一臺電飯煲。劉暢研究員告訴深圳商報記者,它並沒有其他科學功能,而是發揮其原有作用:煮粥,煮出來的食物用來培育做實驗用的果蠅。
  • 深圳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睡眠玄機
    原標題:果蠅一夜醒10次,啥情況深圳科學家通過果蠅研究發現人類睡眠玄機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28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在深圳先進院腦科學實驗室,放著一臺電飯煲。
  • 睡得多,睡得久,對身體真的好嗎?
    睡眠佔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在我們的一生中承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春困秋乏,睡不醒的冬三月,每天夜裡有100個熬夜的理由,清晨就有1000個不想起床的理由。常說,沒事多睡覺,睡得多,睡得久,就真的好嗎?但是,在床上睡的過久,肌肉組織得不到及時恢復,可能會出現腿軟、肢體無力,導致「越睡越累」。 而且,在睡眠時,睡眠中樞長期處於興奮狀態,其它神經中樞會受到抑制,時間一長,容易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紊亂,還易造成大腦供血不足,引起大腦昏昏沉沉,整個人看上去無精打採。
  • 睡得久不代表睡得好!掌握黃金90分鐘法則,今晚睡個好覺!
    我們一生有1/3的時間在睡覺,但對於睡眠是怎麼一回事,卻知之甚少。早晨幾點起床身體感覺最舒服?午覺怎麼睡才管用?為什麼睡得越多,感覺越累?相關的研究顯示,熬夜有諸多危害,比如會使得女性越來越胖,而熬夜之後,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償還睡眠負債。睡不好覺,或許正困擾著你和身邊的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睡眠的相關研究以及遠離失眠的小技巧,助你安心睡個好覺。
  • 專利轉化率百分之二十四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曬出亮眼「成績單」
    截至4月8日,深圳先進院累計申請專利8905件,累計授權專利3627件,專利轉化率達到24%。 據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介紹,從專利申請的領域來看,深圳先進院的專利集中於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的前沿科技領域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領域覆蓋面廣、交叉性強等特點。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高端醫學影像團隊成果掠影
    同時在這臺醫療健康「國之重器」中也實現了源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的近百項專利技術。11年前的9月,29歲的鄭海榮回國加入深圳先進院,從零開始組建高端醫學影像團隊和平臺,凝聚起劉新、梁棟、楊永峰、李燁、鄒超、朱燕傑、邱維寶、馬騰、葛永帥等一批團隊骨幹,用專注創新的激情和服務產業的熱情,推動一個又一個創新技術在全國各地成功轉化應用。
  • 四大實驗室落戶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先進院供圖中新網深圳11月13日電 (鄭小紅 朱族英)中科院定量工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腦聯結解析與調控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成像工程實驗室、廣東省粵港澳人機智能協同系統聯合實驗室四大實驗室,落戶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簡稱「合成所」)去籌儀式、四大實驗室落戶深圳先進院揭牌儀式以及重大項目籤約儀式
  • 探訪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創客學院—新聞—科學網
    在中國,「創客」經過四五年的發展,已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為三大中心的創客基地。 深圳發達的IT產業與製造業,使其成為國內「創客」產業鏈最完整的城市,吸引國內外「玩家」們來此創業,在這裡可以完成從產品研發到做出樣品再到批量生產的整個過程。 為推動創客文化的發展,深圳市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 睡不夠?未必不是壞事,睡得太多會帶來8種健康風險!
    而當一個人睡覺睡得太久反而對自身健康不利,可能帶來8種健康風險!1 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更大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所需睡民時間大概在7小時候左右,並一定要睡滿8小時。國外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過度睡眠反而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 吃得好不如睡得好,3個提高寶寶睡眠質量小妙招,快收下
    寶寶每天需要通過睡眠來維持自身的精神狀態,而且在寶寶入睡後,大腦會分泌生長激素,可以促進身體發育,所以充足的睡眠是寶寶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三個可以促進寶寶睡眠的小妙招。安全舒適的睡眠環境影響寶寶睡眠的因素有很多種,其中,睡眠環境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當寶寶睡覺的時候,家長要給寶寶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溫度,如果溫度過高會導致寶寶煩躁,溫度過低會導致寶寶凍醒,所以最適宜的溫度是恆溫25°。另外,為了保障寶寶的安全,家長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床護欄,可以預防寶寶掉床。
  • 中科院新發現!影響睡眠質量的「小神經」找到了,文章不懂直接看...
    該項研究利用新型遺傳編碼的腺苷探針,發現基底前腦區的穀氨酸能神經元對於睡眠壓力的積累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進一步揭示了睡眠穩態調控的神經環路機制,為探索睡眠障礙的治療方法提供了重要參考。睡眠是動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人類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睡眠。然而睡眠是如何被調節的目前尚不清楚。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 王立平團隊在...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 北京時間6月12日,神經科學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神經元》(Neuron),在線發表來自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王立平研究員團隊與徐富強研究員等合作的研究成果
  • 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位列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新聞—科學網
    12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在廣東省科研機構中的排名由原來的第二躍居第一,在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 徐敏/李毓龍團隊揭示如何調控「困意」
    科學家們在小鼠的大腦中找出了調控困意的神經元,減少這些神經元後,小鼠每天需要的睡眠時間大大減少——相當於人類每天可以少睡1.5小時,而且還不會犯困!因此,徐敏研究員領銜的團隊進一步利用鈣成像和光遺傳學等技術,在基底前腦區找到了負責調控腺苷釋放的兩類神經元: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和穀氨酸能神經元。並且首次發現,穀氨酸能神經元的活動是引起胞外腺苷積累的主要原因。
  • 睡多長時間才算是睡得太多?超過10個小時需要看醫生-睡覺,睡眠...
    你可能會犧牲一兩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用來照顧新生的寶寶,或者看美劇或日劇,而一提到睡眠時,幾乎所有人都會跟你說:要多睡。但是,睡得太多似乎也不明智,那睡多少覺才算睡得太多呢?就像吃飯一樣,如何保持真正適度的睡眠?近日在Gizmodo網站上,一群研究睡眠的專家給出了他們的觀點。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自然指數再創歷史新高 位列廣東省科研...
    央廣網深圳12月17日消息(記者黃倩 通訊員馮春)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自然指數網站近日公布了最新自然指數排名。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廣東省科研機構排名由原來的位列第二躍居第一,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 《濃縮睡眠法》丨如何保證自己睡得少的情況下睡得好?
    日本是有種職業叫做「睡眠治療師」的?啊?對面的同事很吃驚地發出了這樣的語氣詞。我們正在閒聊,年底的工作業績考核,她因為孩子小,業績很不理想,畢竟現在的大學老師除了上課還要做科研,發表論文和寫課題項目報告都是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可是帶著一個不到3歲的嬰兒,你的課餘時間要如何安排和設計才能讓自己從這些瑣事中脫離出來休息好、工作好呢?似乎是個解決不了的難題。
  • 世界睡眠日丨睡得時間長≠睡得好 補覺≠補回睡眠
    有研究顯示,睡眠時間大於7-8個小時,與痴呆相關的蛋白幾乎沒有沉積;睡眠時間介於6-7個小時之間的,與痴呆相關的蛋白沉積明顯增加;睡眠時間少於6個小時,與痴呆相關的蛋白呈幾何倍數增長。  今天,我們只關心你的睡眠,你睡得好嗎?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身心疾病科主任楊中高為你的睡眠開出良方,願你每天都能睡個好覺。
  • 睡5小時就夠?美研究團隊澄清八大睡眠誤區
    睡眠時間約佔人一生的三分之一,睡眠質量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況至關重要。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紐約大學朗格尼健康中心近日在期刊《睡眠健康》上發表了一項有關人類睡眠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負責人麗貝卡·羅賓斯和同事仔細瀏覽了約8000個網站,梳理出人們對健康睡眠習慣的看法,然後將這些看法提交給睡眠專家團隊。
  • 這3種哄睡方式,不僅影響寶寶睡眠質量,還可能對大腦發育不利
    執筆:木子插畫:白露定稿:蘇子後良好的睡眠質量對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嬰幼兒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因此,很多家長都會十分關心寶寶的睡眠質量,也希望寶寶能夠快速入睡,發育得又好又快。但有些哄睡方式卻並不確當,不僅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還可能不利於大腦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