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新發現!影響睡眠質量的「小神經」找到了,文章不懂直接看...

2020-12-15 瀟湘晨報

2020年9月4日,Science雜誌發表了題為Regulation of sleep homeostasis mediator adenosine by basal forebrain glutamatergic neuron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敏研究組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李毓龍研究組合作完成。該項研究利用新型遺傳編碼的腺苷探針,發現基底前腦區的穀氨酸能神經元對於睡眠壓力的積累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進一步揭示了睡眠穩態調控的神經環路機制,為探索睡眠障礙的治療方法提供了重要參考。睡眠是動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人類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睡眠。然而睡眠是如何被調節的目前尚不清楚。經典的睡眠調控模型認為,睡眠的調節分為兩個方面,晝夜節律和睡眠穩態。晝夜節律通過內在的生物鐘控制一天中睡眠覺醒的時間;睡眠穩態主要由睡眠壓力進行調控,控制機體獲得一定的睡眠量。隨著清醒時間的延長,睡眠壓力逐漸增加;隨著睡眠的進行,睡眠壓力被逐漸清除。睡眠穩態調節系統會在睡眠受到幹擾時發揮作用,例如:熬夜之後睡得更「香」並且時間更長。目前,主流理論認為「腺苷」參與到睡眠穩態調節過程中,其在清醒狀態下的積累導致了「困意」的產生,而咖啡的主要成分咖啡因可以通過阻斷腺苷與其受體的結合而達到促進清醒的效果。基底前腦被認為是腺苷參與睡眠穩態調控的重要腦區,環路層面的研究表明,該區域的局部神經環路參與到對睡眠覺醒的調控中,然而神經元活動調控腺苷釋放的機制目前還不清楚。這限制了人們對睡眠覺醒調控機制的深入解析。為了實現在睡眠覺醒周期中對基底前腦區胞外腺苷濃度高時空解析度的檢測,李毓龍研究組開發了一種新型的遺傳編碼的腺苷探針,該探針可以將胞外腺苷濃度的變化轉化為探針螢光強度的快速變化。

利用該腺苷探針,徐敏研究組發現基底前腦區的腺苷濃度在清醒狀態時較高,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時較低,這與之前採用微透析法測量腺苷濃度變化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然而,小鼠的快速眼動睡眠時長較短,傳統的微透析方法無法對快速眼動睡眠時期的腺苷濃度進行精確測量。得益於該探針的高時間解析度,徐敏研究組首次發現,腺苷在快速眼動睡眠時期也存在很高的濃度,並且高於清醒和非快速眼動睡眠狀態。不僅如此,研究者觀察到,腺苷濃度在睡眠時相轉變時存在快速的變化,提示其與神經元的活動密切相關。為了進一步探究腺苷濃度增加與神經元活動的關係,徐敏研究組探究了基底前腦區兩類神經元: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和穀氨酸能神經元與腺苷濃度變化的相關性和因果性。結果表明這兩類神經元的鈣活動與胞外腺苷濃度高度相關,並且神經活動總是提前於腺苷釋放。光遺傳激活這兩類神經元能引起胞外腺苷濃度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穀氨酸能神經元的激活是腺苷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進一步,研究人員特異性損毀基底前腦區的穀氨酸能神經元,結果表明,胞外腺苷濃度的增加顯著低於對照組小鼠。以上試驗表明,穀氨酸能神經元的活動參與調控胞外腺苷積累過程。前人的研究表明,基底前腦區腺苷積累受損會導致睡眠穩態調節異常,基於以上實驗結果,徐敏研究組猜測,基底前腦區穀氨酸能神經元的缺失可能會影響睡眠穩態。結果表明:基底前腦區穀氨酸能神經元缺失的小鼠睡眠壓力顯著降低(清醒時長顯著增加),並且睡眠穩態也發生了改變——睡眠剝奪後睡眠時長的增加顯著低於對照組小鼠,並且睡眠壓力的清除速率顯著快於對照組小鼠。以上實驗表明,基底前腦區的穀氨酸能神經元對睡眠壓力的積累起到了重要調控作用。該研究揭示了基底前腦區域的穀氨酸能神經元在介導清醒狀態下睡眠壓力的積累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為進一步研究睡眠穩態調節機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項研究由博士研究生彭婉玲、宋鵾在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徐敏研究員的指導下完成,研究的合作者為北京大學李毓龍研究員、武照伐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張思宇研究員。本項目得到了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上海市科委、北京市科委、廣東省科委的資助。

圖註:腺苷快速釋放和睡眠穩態的神經調控。(A)使用GCaMP和GRABAdo同時記錄神經活動和腺苷釋放,揭示了睡眠-覺醒周期中小鼠基底前腦區神經活動依賴的快速腺苷釋放。(B)光遺傳學激活基底前腦區穀氨酸能神經元引起細胞外腺苷的大幅度增加。(C)特異損傷基底前腦區穀氨酸能神經元可降低胞外腺苷水平,並明顯增加小鼠的清醒時間。

來源: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來源:中科院之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睡得久不等於睡得好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團隊發現大腦睡眠質量調控機制
    Griffith教授合作,利用果蠅這一模式生物,發現了大腦中調節睡眠質量的神經環路,進一步地解析了調控睡眠的神經機制,為應對睡眠問題提供了新的治療幹預靶點及潛在的治療策略,研究成果於10月24日發表於《細胞》(Cell)子刊《現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文章上線頁面。
  • 終於找到影響睡眠的「元兇」,提高睡眠質量,先做好這幾點
    霍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是公司的領導,平時工作很忙,幾乎每天晚上都加班到很晚,長期以來睡眠不好,現在年齡過了四十歲,更覺得力不從心了。為了能夠改善自己的睡眠質量,霍先生特意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他自己也總結了幾個影響睡眠的「元兇」,並且給大家分享幾個提高睡眠質量的小技巧。
  • 寶寶晚睡影響發育?專家:不是絕對,睡眠質量是關鍵
    導讀:寶寶晚睡影響發育?專家:不是絕對,睡眠質量是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晚睡影響發育?專家:不是絕對,睡眠質量是關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影響寶寶睡眠質量的原因?四個小妙招提高寶寶睡眠質量,建議收藏
    晚上回到家,又害怕寶寶睡眠質量不好,影響寶寶的正常身體發育。新生兒都不是有意要哭泣,而是身體有不舒服時,寶寶說不出來,就會通過哭泣的方式表達出來。那麼,寶寶睡眠質量不好的原因都有哪些呢?1、寶寶消化不良寶寶比較小的時候,消化系統還不成熟,腸胃比較弱,一不小心,寶寶可能就會出現腹脹和腹瀉等情況發生。
  • 孩子睡眠不足,影響學習?如何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
    如果抱有「困了自然就去睡」的想法,孩子就很難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困了也不願意躺在床上睡覺。兒童的睡眠環境不利於兒童的休息,環境不安靜,有噪音都會影響睡眠質量,如果睡前看手機、電視動畫也會讓孩子大腦興奮心跳加快,孩子不易入睡。兒童的情緒有壓力,如是問題沒有被及時發現,並給予解決,那麼孩子的情緒問題就會轉化為睡眠障礙。
  • 中科院神經所第21年,砥礪前行(下篇)
    2020年,中科院神經所又是豐收的一年。下面,讓我們來一起回顧神經所今年發表的部分論文,更多詳細內容,請見中科院神經所的官網。視覺學習行為的神經機制2020年6月3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了姚海珊研究組的科研成果,發現光遺傳激活OFC投向V1的纖維能夠降低V1神經元對視覺刺激的反應幅度,但不影響方位選擇性。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所科學家發現了抑鬱分子
    滬上科學家在腦內找到一種「抑鬱分子」,為抑鬱症的基因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昨天,國際著名期刊《科學》刊登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所有關抑鬱症分子機制的新發現。審稿人分別評價稱,「這是一項非常令人信服、具有創新性的研究」;「這個研究主題具有足夠廣泛的意義,適合在《科學》雜誌上發表」。
  • 睡眠質量不好,對身體有哪些影響?睡眠專家教你快速入睡法
    或許短時間的失眠對我們的身體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如果不進行幹預,那麼失眠的情況會更加嚴重,還會對身體造成以下的影響。睡眠質量不好,對身體有哪些影響?1、皮膚容易衰老相信很多關注皮膚情況的女性都清楚,若存在熬夜現象,那麼第二天的皮膚狀況會非常差,會出現沒有光澤以及膚色暗淡的現象。
  • 這3物或是影響睡眠的罪魁禍首,想要提高睡眠質量,嘗試3個小妙招
    導語:我們每天睡眠的時間佔佔據了我們生命當中的很長一段時間,充足的睡眠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效率變得事半功倍,並且有一個好的睡眠質量可以讓我們的壽命有所增長,因此平日裡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睡眠質量。一、睡眠質量差,可能和這3樣食物有關係,是影響睡眠的「罪魁禍首」1、難消化的食物如果經常食用難以消化的食物,會使得夜間血液多集中於胃部,而頭部則會因為缺少血液供給產生焦慮緊張等情緒。
  • 睡眠質量有標準,深度睡眠多久比較好?4個小妙招,提高睡眠質量
    據悉,人的一生當中,有1/3左右的時間,是在睡眠當中度過的,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長期不睡覺或是睡眠質量不夠高的,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大的影響。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明明睡覺的時間夠長了,可還是感覺全身疲乏睏倦,無精打採,一副睡不夠樣子,而有些人,明明只是睡了一小會,醒來之後卻精力充沛,這實際上就跟我們今天要講的「睡眠質量」有關。睡眠質量有標準嗎?怎樣的睡眠才算好?
  • 高三黨如何提升睡眠質量?
    /文 © 源自網絡很多同學感嘆,進入高三之後特別容易犯困,不僅睡眠時間不足,即使能按時入睡,睡眠質量也不高,容易失眠多夢,睡個好覺成了奢望。為什麼高三黨的睡眠質量不高,如何才能提升睡眠質量呢?1、考試壓力大考試壓力是影響高三黨睡眠的重大因素,「大考月月有(月考、模擬考),小考三六九(單元測驗)」,頻繁的考試使學生們的心理壓力很大,精神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有的人一遇到考試,就難免焦慮不安,睡不著也成了家常便飯。有的同學即使能及時入睡,睡眠質量也不高,如睡眠不深、整夜做夢等。
  • 失眠誘因找到了!睡眠質量要想提高,記住3點,助失眠好轉
    2、長期焦慮長期處於焦慮狀態的失眠者,由於失眠的影響,大腦的神經總是不能得到有效的休息,進而使失眠者在中長期處於被動狀態,容易誘發工作失誤。造成失眠者精神狀態出現一定的負面特徵,進而導致日常生活中出現極度焦慮。
  • 兒童多動症為何引發睡眠障礙?復旦專家新發現有望助力多動症早期治療
    摘要:研究團隊開展了腦結構影像學研究,發現與多動症症狀和睡眠問題共同相關的若干關鍵腦區,主要集中在注意力網絡和覺醒系統。 兒童多動症(ADHD)是近年來困擾社會的疾病之一。觀察發現,患者還常常伴有睡眠障礙,給兒童神經系統發育和家庭生活質量帶來負面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學業、增加發生意外事故風險等。
  • REM睡眠的影響:從微觀角度分析神經突觸和睡眠的關係
    第一個階段為測試缺少REM sleep是否會對樹突棘的減少有影響. 第二階段就是測試REM對大腦神經活性的影響.實驗對象選取的是4周大的老鼠,他們對單眼剝奪十分敏感,有助於提升實驗的效果.實驗設置成兩組,一組正常睡眠組,一組為REM睡眠被剝奪組,但是兩組都需要經歷長時間的單眼剝奪. 在前4小時的單眼剝奪中, 兩組的樹突棘的減少上都未出現明顯的差異.
  • 你的睡眠質量達標了嗎?安定兒治療儀讓睡眠質量可衡量
    對於人類而言,睡眠、運動和營養是生命的三大基石,可想而知睡眠的重要性,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中青年人想要睡個好覺太難了,可能睡前喝了一杯奶茶,可能因為工作生活的事煩憂,晚上睡不好,白天個個都是"特困生"。  事實上,睡眠質量的判斷是有標準的,如果覺得自己總是睡不好,不妨對照下面的表現,看看你滿足多少個吧。  如何去判斷睡眠質量好不好?
  • 你的睡眠質量還好嗎?7點改善睡眠質量的小方法,助力你的好睡眠
    本篇介紹很多人遇到的「睡眠」問題。據說有五分之一的人對「睡眠」感到不滿或焦慮。通過有效的改善睡眠質量,我們的生活質量(QOL)將得到改善,從而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從疲勞中恢復過來促進白天的活力。那麼你什麼時候開始擔心睡眠?有些人從小就睡眠不好、有些從上大學生或者開始工作以來就無法入睡。當我們成為大學生和在職成年人時,生活環境將發生巨大變化。
  • 晚上睡覺說夢話 睡眠質量有影響嗎
    在現在這個繁華世界生活的人們,難免都會有些小煩惱;睡眠質量成了一個很大的困擾,當代社會不乏有很多人有著說夢話打呼嚕的現象,其實說夢話也被稱之為夢囈,現在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現象,睡夢中經常會做夢,但是心理學家推斷睡覺說話和做夢無關,因為夢話往往都是深度睡眠的時候,而沉睡階段是不會做夢的,那麼夢話具體是什麼樣的一個現象?
  • 整夜晚做夢耽誤休息,會影響睡眠質量嗎?呼吸小粒徑負離子讓你睡個...
    整夜晚做夢耽誤休息嗎,會影響睡眠質量嗎? 做夢過多,影響睡眠質量 實際上,做夢是一種生理現象,不管你有沒有夢的記憶,你每天晚上必定要做4~5回夢。有研究表明,夢感與失眠的程度沒有必然的聯繫。也就是說,有無夢感和夢感的程度均不能作為失眠與否及失眠程度的客觀指徵。
  • 改善睡眠質量的方法
    原標題:改善睡眠質量的方法華龍網1月16日14時訊 睡眠的重要性眾所皆知,但失眠卻是許多人共同的困擾,不僅影響記憶力,也使學習、做事效率變差。下面小編就來分享改善睡眠質量的幾個方法,有睡眠障礙的人不仿試試!
  • 睡覺時聽輕柔音樂會影響睡眠質量嗎?
    答案剛好相反:適合自己的音樂可以提高睡眠質量。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搖籃曲可以讓嬰幼兒更好的入睡。不過,經驗不等於正確,要經過科學方法驗證才行。2013年,《Pediatrics》雜誌發表過的一篇研究顯示:各個年齡段的兒童,從早產的寶寶到小學生,在聆聽舒緩的音樂後睡眠更好[1]。不僅是嬰幼兒,成年人聽音樂也有用。有研究顯示,成年人在睡覺前聽45分鐘的音樂,從第一個晚上開始就報告有更好的睡眠質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