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現在的重名度這麼高,為什麼不恢復古代的姓、名、字的模式?

2020-12-13 小黃論事

既然現在的重名度這麼高,為什麼不恢復古代的姓、名、字的模式?

古代人取名講究許多,有名有姓還不夠,成年了還有字,附庸風雅的還給自己取個號,一個名字多種叫法,但是到了近代,這麼麻煩的取名模式就被廢除了,只有簡單的姓甚名誰,這也方便了現代的戶籍登記。

而在古代,需要把名字搞得這麼複雜也是有原因的,古代人重視血緣姓代表了自己的父系社會,而名也根據排行有一套取名的方式,字是在成年後,用於社會的人際交往中,平輩多稱呼字而不用名,也有一些喜好文人筆墨的,給自己加上一個名號。

現代的重名度非常高,但也不是古代就沒有重名的,而且中國詞彙量極其大,又有許多字其實是不適合作為名字的,可供選擇的字雖然多,既要考慮好寫還要考慮好認,再加上現在中國人口基數大,重名的可能性也就更高了,恢復古代的名字模式只是把一個人名搞得更加複雜化,日常生活用的還是名字,並沒有什麼改變。

相關焦點

  • 姓、氏、名、字你分的清嗎?
    有很多同學說,在閱讀古文時,尤其是在看人物傳的時候,人物之間一會兒稱其名,一會兒稱其字,分不清誰到底是誰。那麼古人的姓、氏、名、字、號都有什麼區別呢?稱呼的時候又該注意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了解一下。今天我們說的姓氏,在古代其實是兩樣東西,一個是姓,一個是氏。其實最先有的是姓。《通史鑑外紀》:「姓者,統其祖考之所出。」
  • 姓、氏、名、字、號,古人到底有多少稱謂,為什麼會這麼繁瑣?
    在中國,起名字是一種文化,名字從來不是一個代號那麼簡單,因為那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期盼與滿滿的祝福,現代人的名字很簡潔,就是「姓氏+名字」兩到四個字,而在古代卻複雜得多,因為在今天意思相同的「姓與氏」 ,「名與字」在古代都是截然不同的意思,這裡縱橫就來聊聊古人名字的那些事。
  • 你知道古代的人為什麼有名有姓還要有字有號嗎?
    在我們學歷史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古代的人有名有姓還有字和號呢?比如詩仙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古代他們取名字還是非常的講究的,我們來看看古人名字的字和號都是什麼意義。
  • 我們只有姓和名,為何古人卻有姓、氏、名、字?看完你就明白了
    楚國歷史上第一位稱王的楚武王熊通,熊是他的姓,羋是他的氏,通是他的名,所以楚武王既可以叫熊通亦可以叫羋通。三國時期的曹孟德曾經發出過「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孟德是曹操的字,仲謀是孫權的字。那麼問題來了,中華歷史文化血脈相承,為什麼古人有姓、氏、名、字,而現代人卻只有姓、名呢?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還得追溯到姓名的起源。
  • 乾貨 中國古代姓、氏、名、字、號的區別
    姓、氏是一樣的,還是不同的?名又是怎麼回事?我們在看古書,古典戲劇時往往會碰到同一個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號的情況,有時還不止一個號,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稱呼。這又是怎麼回事。  這裡就來談一談這方面的知識,主要講一講我們中國古代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情況。一、姓  許慎《說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從女、生,生亦聲。」
  • 說文解字:中國古代姓、氏、名、字、號詳解!
    後來便成了這個部落全體成員的代號,即「姓」。由於古代氏族部落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可數的,所以,純正的遠古時代留下來的姓是很少的。全國各城市的大姓情況也不一樣,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張王陳李徐朱周吳劉沈。)這個數字跟我們前面說的所謂遠古即有的純正的「姓」相去太遠了。那麼另外那些也被稱作姓的字又是怎麼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現代姓的主要組成部分「氏」,下面就來介紹「氏」。
  • 古代「姓」與「 氏 」的有什麼區別?「名」字「號」是什麼意思?
    「 姓 」與 「氏」到底有什麼區別?在古代其實是兩樣東西,一個是姓,一個是氏,最先有的是性,姓是一個部落群的族號,一般取之於地名,原始社會的人類都住在河邊,所以多用江河命名。比如說黃帝姓姬,因為住在姬水,炎帝姓姜,因為住在姜水。如果那個時候有松花江,肯定會有很多人姓「松花」了。
  • 關於古人的名字,他們為什麼有姓、氏、名、字、號這麼多講究
    但是通過對歷史的了解,我們知道與我們如今簡單構成的姓名不同,古人的名字是有很多講究的,「姓」、「氏」、「名」、「字」、「號」一個都不能少,那麼它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姓」:起源要說到母系社會的時候,那個時候是以女性為部族首領的,男性在部落之中並沒有地位,因此由這一個女性始祖誕生的後代都是以這個女性的姓為傳承,而上古的姓也大多是以女字旁為偏旁,比如「姬」、「姜」等,傳承的是血緣,目的是為了進行區別,「咱們倆是一個姓,咱倆就是一個媽」,這樣可以防止出現同一部族之間的近親通婚的現象。
  • 姓,氏,名,字,號,說說名字文化
    然而現在與先古時期姓和氏的意義並不相同 ,那麼在古代姓,氏,名,字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姓氏文化。姓氏起源我國的姓氏產生於原始社會 。姓氏是姓與氏的合稱 。除了以上幾種,還有以數字為姓的,如萬,丁。以崇拜動物為姓的,如馬,牛,羊等。古代姓氏是反映一定階級關係。先秦時期只有貴族才有姓,平民不能有姓。到了漢代以後,平民才開始逐漸有姓。名古人的名,大都是在嬰兒出生三個月後 , 由父親命名的 。
  • 中國古代姓、氏、名、字、號詳解
    這100姓佔全國總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張劉陳5姓就有3億多人口。李8700萬、王8000萬、張800萬、劉6000萬、陳5000萬。全國各城市的大姓情況也不一樣,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張王陳李徐朱周吳劉沈。)這個數字跟我們前面說的所謂遠古即有的純正的「姓」相去太遠了。那麼另外那些也被稱作姓的字又是怎麼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現代姓的主要組成部分「氏」,下面就來介紹「氏」。
  • 啟功先生為什麼不願意以「愛新覺羅」為姓?
    啟先生到底姓什麼?如此一問並非唐突,因為啟先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這個「皇族」身份讓他的姓氏變得撲朔迷離。雍正的第四子弘曆,後來繼承了皇位,是為乾隆皇帝。雍正的第五子弘晝,與弘曆是異母兄弟,被乾隆封為和親王。啟先生就是這位和親王的後代。很多人都覺得啟先生應該姓「愛新覺羅」,但啟先生不這麼認為,「我既然叫啟功,當然就是姓啟名功」。
  • 同是古代才女,李清照為什麼沒有字?
    文化常識題中,經常考名、字、號等等知識。而古代女子字的問題,得細究一番。 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禮並取字,以示成年;女子十五及笄,以示成年。女子字的有無,因時因人而異。
  • 「屍」姓看著不吉利,卻是古代貴族姓氏,背後到底有何玄機?
    一般來說,現在的大部分人都是比較普通的姓氏,比如《百家姓》裡面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就是最普遍的。不過也有一些很小眾的姓氏,往往讓人驚奇。其中,有一個特別小眾的姓氏「屍」姓,一般人都不會覺得這也是一種姓氏。然而,「屍」姓雖然看著不吉利,卻是古代貴族姓氏。「屍」字的含義大家都懂,不必多做解釋。這不禁讓人犯疑,為什麼會有貴族以這個作為姓氏呢?
  • ✎【姓名易學】姓、氏、名、字、號的區別
    由於古代氏族部落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可數的,所以,純正的遠古時代留下來的姓是很少的。    據《春秋》整理的「古姓」有:媯(今河北涿鹿有媯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風、贏(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歸、曼、羋(楚姓)、隗(原北方少數民族姓)、漆(瞞)、允等22個姓。近半數帶女字旁,所以推測,姓的產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會。
  • 中國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
    由於古代氏族部落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可數的,所以,純正的遠古時代留下來的姓是很少的。這100姓佔全國總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張劉陳5姓就有3億多人口。李8700萬、王8000萬、張800萬、劉6000萬、陳5000萬。全國各城市的大姓情況也不一樣,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張王陳李徐朱周吳劉沈。)這個數字跟我們前面說的所謂遠古即有的純正的「姓」相去太遠了。那麼另外那些也被稱作姓的字又是怎麼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現代姓的主要組成部分「氏」,下面就來介紹 「氏」。
  • 不以山川、不以畜生,古代「名」和「字」有哪些原則和禁忌?
    之前我們的一篇文章,講過關於春秋時期"姓"與"氏"的不同,那麼今天這篇文章,想和大家聊一聊"名字"。我們在上學時的課本上,經常會看到作者介紹,我想大家都有印象,但事實上"名"和"字"是不一樣的,比如諸葛亮字孔明、李白字太白,蘇軾字子瞻。
  • 中國古代的姓、名、氏、字、號、諡號有什麼區別?
    姓氏,名,字,號是人人都有的,死去皇帝賜的叫諡號。姓氏,氏為族,姓為母。貴族都有氏,無名氏指的就是沒有身份的草民。姓是隨母親的,可以區分是誰所生,後父系社會代替母系,姓就是區分父親是誰的作用。如呂尚,是指呂氏家族,姓姜,證明他的母親姓姜。
  • 古人不但有名有姓,還會取字和號,為什麼呢?
    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有一個名字,但是在古代人們不光有名有姓,還有字,甚至還有號,比如諸葛亮,他有個字叫孔明,然後又號稱臥龍,還有我們很熟悉的唐朝詩人白居易,他的名字叫做白居易,他的字是樂天,他還有個號是香山居士。古人的名字確切的說可以分為名,字,號這三種。
  • 為什麼中國人起名不起表字了?
    其中,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稱字為表字。答:中華禮儀之邦禮儀,一直是中華傳統美德而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禮儀像中國古代這麼重視「名」 在古代有字的多是書香門第古人有「二十而冠」的說法
  • 人為什麼要有姓氏?古代最尊貴的姓又是哪一個?
    在現在文明的今天,在第一次見到一個人的時候彼此會禮貌地問一句,您貴姓。姓大概是一個人一生唯一永遠的標誌,雖然我們知道貴姓只是禮貌用語,但在古代姓確實有貴賤之分,比如明朝皇帝姓朱朱性自然就成為了國慶也就是高貴的姓氏,一些文臣武將甚至把被賜姓為朱是為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