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聰明人開始關閉朋友圈?這5點戳到人性,說破「奶嘴效應」

2020-12-13 職場火鍋

前不久,原來關係挺好的兩位同事小林和小山,不再說話了,搞了一個月冷戰,現在都擺出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姿態了。

什麼原因呢?芝麻大的小事。

小林給小山朋友圈點讚了,小山沒給小林點讚,但同一個時間段,小林發現小山卻給領導點讚了。小林感覺受到侮辱,拿熱臉貼了別人的冷屁股。

於是小林故意給所有人點讚,偏偏不給小山點讚。小山一氣之下拉黑了小林,兩人心照不宣,誰也不理誰了。

小林和小山,是三歲小孩嗎?不是。小林今年36歲,小山今年34歲。兩個成熟男人,就為這點破事「恩斷義絕」。朋友圈裡的點讚之交,其實很脆弱。

世界財富從「二八定律」向「一九定律」轉移。米國精英為了防止窮人崛起,分享他們的財富,發明了許多「即時快樂」工具,朋友圈就是一種。精英們稱之為「奶嘴效應」,窮人要哭鬧,就讓他們「即時快樂」,就像給嬰兒塞進奶嘴一樣。

所以,越來越的聰明人終於明白,要想走向成功,就要吐掉奶嘴,精簡無效社交,騰出精力健身和學習,不斷精進自己,不斷提升自身價值。

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不發朋友圈了,越來越多的聰明人關閉朋友圈了。原因也各式各樣的,總體有五種情況:

第一,朋友圈已經成為大雜院,人們越來越重視隱私保護。

比如,我前年因為買房,加了一些中介,也懶得去分組,也沒有刪除。個人的生活信息,不願意被陌生人看到。

比如,以前朋友圈基本都是朋友,現在「朋友圈」裡的「朋友」比重逐步下降,同事、客戶、銷售、微商、甲方、乙方,等等。認識不認識的一大堆。

有人說,你分組啊。看著上千個微信號,真的懶得分這麼清楚,朋友圈又沒有實質作用,乾脆關閉。

第二,職場關係向朋友圈滲透越來越深,職場人越來越神經過敏。

同事小趙原來挺受領導青睞的,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受冷落了。

後來,領導私下說,小趙發了一張雪景,並配了一首「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小詩。領導剛批評過他,再看到這首小詩,認為小趙這是挑戰、蔑視我,於是開始冷落小趙。

小趙撓破頭皮都不知道,領導不理他,是這個朋友圈造成的。小趙聽說這個原因後,後悔自己手欠,立即關閉了朋友圈。本來無一事,何必惹塵埃呢。

再比如,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同學之間,你給他點讚,不給我點讚,我認為你對我有意見。我也不給你回贊,你認為我在氣你。好端端的關係,就這樣被冷淡了。

第三,朋友圈同質化內容越來越垃圾,費眼費時費表情。

朋友圈裡都是什麼東西呢?無非五大類:

一是朋友(含一面之交的陌生人)的「日常曬」,旅遊、美食、萌寵、寶娃,自己的生活壓力這麼大,哪有這麼多閒情逸緻關注這些。你自己留著「樂」唄,非要別人點讚,點得手酸,還言不由衷。

二是各種雞湯、勵志、養生、佛語,雲山霧罩的,大道理互相還打架,看多了想吐,越看越糊塗,浪費精力。

三是各種社會熱點、八卦、財經,題目怎麼嚇人怎麼寫。看多了,大同小異,乾脆不點開了。

四是各種微商、推銷、賣課,都是即時搶購,不買就錯失一波良機,後來發現都沒啥球用,乾脆統統封殺。

五是各種拉票、眾籌、砍價,基本都是「友情綁架」,投票了、砍價了,還要把截圖發到群裡「驗明正身」,不知道每天要討好多少人,不堪其擾。

第四,朋友圈裡的各種裝逼曬,你的開心就是對我的刺激。

有些朋友「曬幸福」,出發點是讓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快樂。但有些人「炫富」,動機不純,出發點就是想刺激別人,你看我過得「高大上」吧,故意讓別人羨慕嫉妒恨,自己才覺得爽。

第五,精準社交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聰明人都開始做交際的減法了。

成功學、人脈學,伴隨朋友圈的興起,確實火了幾年。現在的人們,開始慢慢醒悟,你自身沒有價值,貴人怎麼會白白施捨?很多聰明人終於明白了,自己才是自己的「人脈」,你沒有「利用價值」,你在朋友圈裡就是一個「人名」而已。

現代社會越來越浮躁,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你沒有實力就沒有高薪,沒有高薪生活質量就要下降,任何人都會「無緣無故、沒有回報」地幫你。歸根到底,靠自己。與其大海撒網,維護那些不靠譜的人脈關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越來越多的聰明人,都開始精簡社交、精準社交,減少無效社交、杜絕負面社交,騰出精力,要麼鍛鍊身體,要麼精進能力,有的集中精力提職加薪,有的利用業餘兼職賺錢。

總之,朋友圈作為當年熱門社交載體,也會按照流行事物「拋物線下降」的客觀規律發展,盛極而衰,走向落寞,直到新的流行好玩的載體興起。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明白這種「即時樂趣」吞噬太多時間,少看或關閉朋友圈,防止「奶嘴效應」,發展自己才是王道。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舔狗」總被拋棄?「網遊」總是免費?奶嘴效應讓你深陷其中
    在談戀愛中為什麼舔狗越舔越慘,最後還要往往被拋棄呢?在做一個網際網路產品的時候成本是非常貴的,為什麼還要免費給人用呢?這是今天我們聊的一個主題,叫做奶嘴效應。奶嘴效應理論最早是由布熱津斯基給提出來的,他是美國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他認為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升和全球化的競爭加劇,貧富差距將會越來越大,實際上80%的人口就會被邊緣化,同時80%的財富就會集中在剩下20%人的手中。所以你就必須要安撫社會中那些被拋棄的人,避免他和統治階層發生衝突。如果這些80%的窮人造反了,那麼那些20%的人也會變得一無所有。唯一的方法是什麼呢?
  • 為什麼奶嘴霧霧的洗不乾淨?更換奶嘴的5大警訊
    為什麼原本透明的奶瓶奶嘴使用一段時間,呈現白霧不透明狀?當看到奶嘴出現霧化時,不是你沒洗乾淨,而是該換奶嘴了!「為什麼剛買回來的奶瓶奶嘴一開始透明清澈,用沒多久就呈現白霧不透明狀,這樣到底還能不能給孩子用?」許多新手父母在使用奶瓶泡配方奶時,都不禁有這樣的疑問,答案是:「不行,趕快更換吧!」
  • 求人辦事,聰明人從不送這3樣東西,看似有面子,實際沒誠意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求人辦事的時候,到底有一些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呢?求人辦事,聰明人從不送這3樣東西,因為,看上去很有面子,但實際上卻非常沒有誠意,容易得罪人。第一種:不送現金求人辦事,聰明人都不會送現金,為什麼呢?因為現金過於敏感,而且特別的直白,最起碼用在這個場合上是不正確的。
  • 為什麼參加酒局時,不要拍照發朋友圈?聰明人知道這3個禮數
    為什麼參加酒局時,不要拍照發朋友圈?聰明人知道這3個禮數現實生活中,參加酒局已經成為了很多職場人必不可少的環節。很多時候,酒局並不是說拒絕就可以拒絕的,其中還夾雜著很多的人情世故,要是拒絕的了對方的邀請,傳出去會被別人說不給面子,很容易影響到彼此之間的關係。可見,酒局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其中有著很多重要的東西需要學習。特別是那些有領導在場的酒局,除了不能夠拒絕之外,在表現上也要多加注意,否則就容易引起領導的不滿。那麼,為什麼參加酒局時,不要拍照發朋友圈?
  • 記者暗訪粵婦幼保健院發現 護士餵奶奶嘴戳嬰兒眼睛(組圖)
    護士忙前忙後,顧此失彼,有的嬰兒被奶嘴戳著眼睛,有的被墊奶瓶的毛巾堵著口鼻,有的臉朝下睡著了也沒被發現,嬰兒父母怨聲載道。護士人手太少忙不過來,奶嘴戳著嬰兒的眼睛了她們也不知道。  發現1  奶嘴直戳嬰兒眼睛  6月9日15時許,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住院部六樓的新生兒區,一名護士正推著奶瓶車挨個給病床上及保溫箱中的新生兒口中塞奶嘴,另一名護士則在病房內的寫字檯上寫東西。  15時30分,25床的嬰兒突然將嘴一扭,奶嘴直朝其眼睛戳去。小嬰兒掙扎了一下,奶嘴則頂住了其鼻子。
  • 「奶嘴效應」vs「延遲滿足」,你選擇哪一個?
    奶嘴效應首先說一下奶嘴的作用。為了緩解新生兒的焦慮情緒,在讓他斷母乳、斷奶瓶的時候,可以讓他吸吮奶嘴,兩歲以前的寶寶可以通過口唇的觸感有效地獲取愉悅的信息。但實際上奶嘴並沒有給孩子提供什麼真實的價值,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孩子對於奶的渴望。暫時的安慰你,使你忘了那些真正對你有價值的事情,就象鴉片一樣,使你產生依賴感,從而失去自我的能力,這種效應便叫做奶嘴效應。成年人的「奶嘴」比比皆是。
  • 啥叫聰明人?怎麼變成聰明人?
    這個詞沒人不知道,大概意思也都懂,但好像把聰明人的定義是什麼說清楚,以及把變成聰明人的具體路徑梳理出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這個問題挺有意思。所以今天打算把思考的過程記錄下來,嘗試把「啥叫聰明人」以及「怎麼變成聰明人」這兩個問題給搞清楚。(這類文章我特別愛寫,因為這種文章對我來說屬於全新思考,是一個創新過程。
  • 布丁:聰明人的朋友圈,都在做減法
    隨筆登錄|註冊首頁閱讀頻道圖片頻道01朋友圈的好友,都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昨天加班到晚上十點,想要刷刷朋友圈放鬆一下,結果連著刷到5條廣告,好不容易刷到一條朋友自己的動態,竟然是小花在抱怨自己的婆婆沒有給她帶孩子
  • 瑪麗蘇影視劇,經久不息的螢屏霸主,這是奶嘴效應嗎?
    圖片來自網絡除了「瑪麗蘇」,還有「傑克蘇」,而這不過是性別互換了而已。我們看到,在一些男生漫畫或男生小說裡,男主角會有各項逆天技能,會有各種長相甜美身材火爆的美女為其獻身,這些女王、御姐、蘿莉、鄰家小妹妹都愛男主角愛的死去活來的,當然,在房事方面,男主角總是把人推到,然後幾個小時過去了才會完事(這沒人能做到啊)。
  • 和安撫奶嘴說拜拜,可以這樣做
    吸吮對於小寶寶們來說是極度舒適的動作,這也是吮吸位於5種安撫方法(吮吸、包裹、側臥、噓聲和輕搖)(或者吮吸手指),而不是暴力拿走,多給他們一些時間,耐心點再耐心點。」的時間,從30分鐘開始。我一位朋友給我分享過她的經驗,就是在寶寶含著奶嘴時,偷偷摸摸地搞點小破壞。然後寶寶會逐漸發現叼著破奶嘴一點都不開心,慢慢就不喜歡奶嘴了。雖然不排除有些聰明寶寶可能會發現這些小伎倆,但……試試吧,可能還是蠻奏效哦!
  • 2016年育兒謠言大盤點(下),安撫奶嘴問題多?
    「9月開始上幼兒園,病了5場,2次住院。各種被說免疫力低,七大姑八大姨安利各種偏方,自己還擔心得不行」。不要忙著刷新自己的育兒三觀,今天接著告訴你那些被大多數家長當真的謠言↓錯過上期的盆友們,戳這裡翻閱騙倒大片麻麻的《盤點2016朋友圈10大育兒謠言!你認真了幾個?(上) 》。
  • 關閉你的朋友圈試試
    之前有朋友嘗試過關閉朋友圈,比如奶爸在他的《新晉奶爸成長記》中說到「徹底關閉了一個月的微信朋友圈,至於一個月的使用效果,我只能說:誰用誰知道」,這話有點神秘,有點誘惑,而Warfalcon的微信個性籤名赫然寫著「朋友圈已關閉,有事請留言」,都讓我心有所動,2月23日看到Warfalcon的[有哪些值得堅持365天的挑戰?]
  • 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的,往往是這3種人,希望你不是其中之一
    看看朋友圈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那些因為一點「破事」就愛發朋友圈的,往往都是這3種人,希望你沒中。第一種:沒見過世面的人要是一點「破事」都往朋友圈裡面發,那麼只能說這個人沒見過世面。為什麼呢?因為往往只有當你覺得一件事或者一個物難得一見,十分稀有的時候,才會給大家分享。
  • 為什麼說監獄裡的人大多都是「聰明人」,為什麼聰明還會被抓呢?
    正如題目中的「聰明人」三個要打上雙引號,這並不是說犯人不聰明,而是這種聰明用來了走極端,玩邪門歪道,鑽法律和經濟的空子。其實,監獄裡面的人犯人往往被說成聰明人,之所以會有犯人多數是「聰明人」的說法,主要原因還是:犯事的人很狡猾,他們總是想著去騙人,心中想著不勞而獲,所以這些人嘴上能說,大腦總會想到別人很沒想過的事情,體現出來的就是小聰明。01為什麼說所有賺錢的方法都寫在刑法裡?
  • 這三句話聰明人絕不會說,看破不說破,才是人生大智慧
    還是做一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無信之徒呢?或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一樣的回答,有時做人太實在、太單純,說的都是真話,反而容易直言不諱傷害別人,或流露真實想法,被人加以利用。但有人經常說假話,交往一長,大家感覺太虛偽,不誠實,根本不可深交。
  • 考研報名成功後,我關閉了朋友圈
    今天,我要聊的就是考研關閉朋友圈這件事:一、對於朋友圈的理解,其實就像一開始玩QQ空間一樣,傾訴一下心情,記錄美好瞬間,立個Flag,低調的炫耀一下,就像以前人們寫日記,現在人們都記在了朋友圈。年輕人的狀態,每天一睜眼,第一件事就是刷刷朋友圈,就如朕要批奏摺。
  • 為什麼有的男人很少會發微信朋友圈?不是低調,而是這4個原因
    為什麼有的男人很少會發微信朋友圈?不是低調,而是這4個原因我們在生活中時常會發現,有的男人很久都沒有發過一條微信朋友圈,無論在哪個時間點進去查看,顯示的都是一頁空白,找不到一條內容。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是他們喜歡低調,不想讓自己的生活在朋友圈中展現,但這種看法其實這只是淺層的外在表現,而不是這種行為的深層原因。但這種深層原因其實也不難被發現,人們仔細觀察後發現,其實這些男人不發朋友圈的原因,通常都是下面這4點。
  • 88歲稻盛和夫:我不看好聰明人,老實人3點品質,聰明人你比不了
    人人都想成為聰明人,但我覺得老實人才叫真正的「聰明」。人人都在鼓吹自己聰明,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卻給了聰明人一記耳光。他說:「我不是那種聰明人,我也不太喜歡聰明人,往往成大事的都是那些看似愚拙的老實人」稻盛和夫說這話並不是空虛來風,看不上聰明人。
  • 為什麼婚外情很難戒?人性三個弱點使然。斷舍離,要靠人性光明面
    有人說,這就是人性。其實,我覺得單這麼說,還不夠準確,應該說是人性的弱點,造成了婚外情的泛濫,而且一旦嘗試了,就難戒掉。而認清婚外情的真面目,從此剁手不再沾染的,卻是需要人性的光明面。今天這個章節,咱們就來給大家詳細說說。為什麼婚外情很難斷,斷了還可能再犯,怎麼也戒不掉呢?
  • 為什麼職場中的聰明人並不受人待見?原因是這3點!早知早受益
    為什麼職場中的聰明人並不受人待見?原因是這3點!早知早受益大家在生活中一定非常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因為有些聰明人在生活中因為自身夠圓滿,處理事情也很巧妙不會得罪人,所以說能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只要不與其有過多的交心環節,其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帶給我們良好的相處氛圍和體驗。但是當這種人處在一個不同環境中的時候,就有了不一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