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登錄
|
註冊
首頁
閱讀頻道
圖片頻道
01朋友圈的好友,都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昨天加班到晚上十點,想要刷刷朋友圈放鬆一下,結果連著刷到5條廣告,好不容易刷到一條朋友自己的動態,竟然是小花在抱怨自己的婆婆沒有給她帶孩子,朋友圈成了她的吐槽圈,每天要發20條來直播自己悲慘的生活。
朋友圈再也不是之前那個建立親密關係的圈子了,好懷念微信剛出來那幾年,朋友圈各種秀自拍,秀恩愛,秀美食,秀生活,現在的朋友圈已經成為線上交易平臺。
不是朋友圈變了,而是我們加了太多不是朋友的人。
奇葩說裡的姜思達,曾經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有一天他突然想試試如果關閉朋友圈會發生什麼事兒,他本以為會得出什麼有趣兒的結論,結果他發現「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我不去看別人的動態,也沒有人注意到我已經不發了」。甚至就這樣過了三個月,他發現遠離了那些動態,自己的生活變得清淨而又真實。
我們都曾是姜思達,想從朋友圈的動態中了解別人,又想通過發動態來表達自己。等到最後才發現。那些披著華麗外衣的朋友圈,裹挾著一個又一個不被重視的靈魂。
02.朋友圈的發布,都是認真挑揀的僅誰可見
以前,我通訊錄的每一個人都會給他們起一個暖心的備註,到了休息的日子去一個一個留言說心裡話,而現在的社交變得快捷且沒有人情味,二維碼掃一掃就多的一個朋友,只不過是躺在通訊錄裡五花八門的頭像。
而我每發一條朋友圈,都要斟酌再三,發加班要屏蔽家人,發抱怨要屏蔽領導,發照片要屏蔽不認識的人
通訊錄有600多人,但是真正想要分享生活瑣碎的,不過就20左右。
當代年輕人,越社交,越孤獨。
在之前的節目中,汪涵曾坦言「當朋友圈超過100人時,我就覺得擁擠,就要把沒有意義的都刪掉。」而被他刪掉的人就包括陳坤、範冰冰等 「大咖」, 保留下來的包括他的老師和家人。
心理學有個詞叫「重要他人」,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人格形成以及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對自己具有重要影響的人。這個人可以是親人,可以是朋友,而不是一個你認為可以給你帶來一些機會的「資源「。
所以,找到你的重要他人,首先要學會選擇捨棄。聰明人的朋友圈都在做減法。
如同佐佐木典士在《簡單的生活》中寫道:
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為雜物而活
03.朋友圈的文案,都有精心掩飾的痕跡
「朋友圈濾鏡」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生活一個難以忽視的部分。有人在精心經營自己的人設,有人在肆意掩蓋事實的真相。
小哇是我朋友圈裡少有的文藝青年,他總是會分享幾本小眾的書,配上沒喝完的咖啡,不然就是去看小眾民謠歌手的演唱會,配上幾句落寞的心情。我雖然很難理解他的用意,但是總會覺得他的朋友圈很驚豔。
前幾天見面聊天,我卻發現想像和現實的差別,我討論起他分享過的書,他說毫無印象,討論起他喜歡的民謠歌手,他卻嗤之以鼻。
「要不是免費的票,我才不會去看「
儘管生活一地雞毛,他仍然在朋友圈用力表演著有意義的人生。這是一個成年人心照不宣的事實:那些五光十色的朋友圈,與其說是對別人的炫耀,倒不如說是對自己的安慰。
許多年前看過一句話,無比贊同。「Blog to live , don't live to blog.」
即「用朋友圈去記錄生活,別為了記錄去活在朋友圈。」
小麗是我高中同學,一次她發了一條失戀的朋友圈,配圖是前任把她拉黑的截圖。那個男人我也認識,雖然平時覺得他很老實,但是看到這樣的「惡劣行徑「之後,我著實開始討厭他,有時候見了面,都要瞪他一眼。
過了差不多一年,我才知道他們的關係錯在小麗,她不僅早就腳踏兩隻船,在被揭穿之後,還動手打了前男友。
在這個「現實」與「虛擬」的界限早已無限模糊的當下,我們越來越分不清哪個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當然明白,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相同的人生,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很多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但對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我越來越不能通過社交媒體的這一個個小窗口,認識我的朋友,了解他們的生活了。
04.朋友圈的消息,重要的都會私聊給你
新來的實習生小麥和我吐槽,她一個不錯的閨蜜,昨天把她拉黑了,原因竟然是閨蜜喜得貴子在朋友圈發了滿月的邀請,而小麥因為剛開始實習太忙沒有看到朋友圈,因此錯過了滿月。我聽了就覺得荒唐,如果是真的朋友,她又怎會不去私聊你告訴這個好消息。
古語云: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能陪你哭陪你笑,陪你榮辱得失,而不會只是因為一條簡單的朋友圈而與你不再聯繫。
記得李健去參加一個節目時,曾透露自己平時只用02年的諾基亞手機,本以為歌手是最需要觀察生活的那一類人,他卻說「真正的生活,在鬧市,在田野」。高曉松也在自己的訪談中講過有關樸樹的一件事,他們平時不怎麼聯繫,有一次他向樸樹借錢,樸樹只回了兩個字「帳號」,接著他就收到了15萬的轉帳。
放棄了無效的社交,留下時間真正的享受生活,李健才寫出了那麼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失去了朋友圈,卻收穫了真朋友,高曉松才能夠在困難時得到朋友的救助。
真正的朋友其實並不是靠朋友圈來聯繫的。有人說,越長大越孤單,其實真的是這樣。倒不是說碰到的人越來越少了,而是交心的人越來越少了。
走上社會之後你就會發現,成年人的交往,帶著各種各樣的目的。為了利益,為了人脈。越來越多的錦上添花,卻再難有雪中送炭。
我有幾個朋友,當我有了困難,她們總能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卻從來不會為你的每條朋友圈點讚。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高山流水,知己兩三人足以。
交朋友靠的是心,而不是朋友圈。
05
蔡康永說,我們要恭喜那些離開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心力拿去應對真實的生活,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生活應該有肉眼可見的真實,朋友應該是高山流水的契合
你的人生,開始做減法的時候,正是增值的開始
與君共勉
作者:布丁 發表自:欣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