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聰明人的朋友圈,都在做減法

2020-12-23 騰訊網

隨筆

登錄

|

註冊

首頁

閱讀頻道

圖片頻道

01朋友圈的好友,都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昨天加班到晚上十點,想要刷刷朋友圈放鬆一下,結果連著刷到5條廣告,好不容易刷到一條朋友自己的動態,竟然是小花在抱怨自己的婆婆沒有給她帶孩子,朋友圈成了她的吐槽圈,每天要發20條來直播自己悲慘的生活

朋友圈再也不是之前那個建立親密關係的圈子了,好懷念微信剛出來那幾年,朋友圈各種秀自拍,秀恩愛,秀美食,秀生活,現在的朋友圈已經成為線上交易平臺。

不是朋友圈變了,而是我們加了太多不是朋友的人。

奇葩說裡的姜思達,曾經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有一天他突然想試試如果關閉朋友圈會發生什麼事兒,他本以為會得出什麼有趣兒的結論,結果他發現「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我不去看別人的動態,也沒有人注意到我已經不發了」。甚至就這樣過了三個月,他發現遠離了那些動態,自己的生活變得清淨而又真實。

我們都曾是姜思達,想從朋友圈的動態中了解別人,又想通過發動態來表達自己。等到最後才發現。那些披著華麗外衣的朋友圈,裹挾著一個又一個不被重視的靈魂。

02.朋友圈的發布,都是認真挑揀的僅誰可見

以前,我通訊錄的每一個人都會給他們起一個暖心的備註,到了休息的日子去一個一個留言說心裡話,而現在的社交變得快捷且沒有人情味,二維碼掃一掃就多的一個朋友,只不過是躺在通訊錄裡五花八門的頭像。

而我每發一條朋友圈,都要斟酌再三,發加班要屏蔽家人,發抱怨要屏蔽領導,發照片要屏蔽不認識的人

通訊錄有600多人,但是真正想要分享生活瑣碎的,不過就20左右。

當代年輕人,越社交,越孤獨。

在之前的節目中,汪涵曾坦言「當朋友圈超過100人時,我就覺得擁擠,就要把沒有意義的都刪掉。」而被他刪掉的人就包括陳坤、範冰冰等 「大咖」, 保留下來的包括他的老師和家人。

心理學有個詞叫重要他人」,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人格形成以及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對自己具有重要影響的人。這個人可以是親人,可以是朋友,而不是一個你認為可以給你帶來一些機會的「資源「。

所以,找到你的重要他人,首先要學會選擇捨棄。聰明人的朋友圈都在做減法。

如同佐佐木典士在《簡單的生活》中寫道:

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為雜物而活

03.朋友圈的文案,都有精心掩飾的痕跡

「朋友圈濾鏡」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生活一個難以忽視的部分。有人在精心經營自己的人設,有人在肆意掩蓋事實的真相。

小哇是我朋友圈裡少有的文藝青年,他總是會分享幾本小眾的書,配上沒喝完的咖啡,不然就是去看小眾民謠歌手的演唱會,配上幾句落寞的心情。我雖然很難理解他的用意,但是總會覺得他的朋友圈很驚豔。

前幾天見面聊天,我卻發現想像和現實的差別,我討論起他分享過的書,他說毫無印象,討論起他喜歡的民謠歌手,他卻嗤之以鼻。

「要不是免費的票,我才不會去看「

儘管生活一地雞毛,他仍然在朋友圈用力表演著有意義的人生。這是一個成年人心照不宣的事實:那些五光十色的朋友圈,與其說是對別人的炫耀,倒不如說是對自己的安慰。

許多年前看過一句話,無比贊同。「Blog to live , don't live to blog.」

即「用朋友圈去記錄生活,別為了記錄去活在朋友圈。」

小麗是我高中同學,一次她發了一條失戀的朋友圈,配圖是前任把她拉黑的截圖。那個男人我也認識,雖然平時覺得他很老實,但是看到這樣的「惡劣行徑「之後,我著實開始討厭他,有時候見了面,都要瞪他一眼。

過了差不多一年,我才知道他們的關係錯在小麗,她不僅早就腳踏兩隻船,在被揭穿之後,還動手打了前男友。

在這個「現實」與「虛擬」的界限早已無限模糊的當下,我們越來越分不清哪個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當然明白,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相同的人生,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很多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但對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我越來越不能通過社交媒體的這一個個小窗口,認識我的朋友,了解他們的生活了。

04.朋友圈的消息,重要的都會私聊給你

新來的實習生小麥和我吐槽,她一個不錯的閨蜜,昨天把她拉黑了,原因竟然是閨蜜喜得貴子在朋友圈發了滿月的邀請,而小麥因為剛開始實習太忙沒有看到朋友圈,因此錯過了滿月。我聽了就覺得荒唐,如果是真的朋友,她又怎會不去私聊你告訴這個好消息。

古語云: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能陪你哭陪你笑,陪你榮辱得失,而不會只是因為一條簡單的朋友圈而與你不再聯繫。

記得李健去參加一個節目時,曾透露自己平時只用02年的諾基亞手機,本以為歌手是最需要觀察生活的那一類人,他卻說「真正的生活,在鬧市,在田野」。高曉松也在自己的訪談中講過有關樸樹的一件事,他們平時不怎麼聯繫,有一次他向樸樹借錢,樸樹只回了兩個字「帳號」,接著他就收到了15萬的轉帳。

放棄了無效的社交,留下時間真正的享受生活,李健才寫出了那麼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失去了朋友圈,卻收穫了真朋友,高曉松才能夠在困難時得到朋友的救助。

真正的朋友其實並不是靠朋友圈來聯繫的。有人說,越長大越孤單,其實真的是這樣。倒不是說碰到的人越來越少了,而是交心的人越來越少了。

走上社會之後你就會發現,成年人的交往,帶著各種各樣的目的。為了利益,為了人脈。越來越多的錦上添花,卻再難有雪中送炭。

我有幾個朋友,當我有了困難,她們總能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卻從來不會為你的每條朋友圈點讚。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高山流水,知己兩三人足以。

交朋友靠的是心,而不是朋友圈。

05

蔡康永說,我們要恭喜那些離開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心力拿去應對真實的生活,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生活應該有肉眼可見的真實,朋友應該是高山流水的契合

你的人生,開始做減法的時候,正是增值的開始

與君共勉

作者:布丁 發表自:欣文網

相關焦點

  • 「38歲,我戒掉了朋友圈」!成年人的社交真相,是做減法
    01&34;&34;&34;辦公室的姐姐們翻著別人的朋友圈,評頭論足。曾經的我,也常常發朋友圈,記錄一些生活小美好。喜的,憂的,煩的,擾的,都是我的情感流動。想來,也是這樣被評頭論足,過度解讀吧。後來,朋友圈中越來越多的文案是廣告,越來越多的朋友轉做了微商。發現自己在朋友圈裡可交心的人越來越少,能說的話越來越少,我已經很少關注朋友圈了,除了看一下單位工作群裡的信息。
  • 為什麼聰明人開始關閉朋友圈?這5點戳到人性,說破「奶嘴效應」
    所以,越來越的聰明人終於明白,要想走向成功,就要吐掉奶嘴,精簡無效社交,騰出精力健身和學習,不斷精進自己,不斷提升自身價值。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不發朋友圈了,越來越多的聰明人關閉朋友圈了。第三,朋友圈同質化內容越來越垃圾,費眼費時費表情。朋友圈裡都是什麼東西呢?
  • 真正的聰明人,都有這四個特徵
    這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個聰明人的聰明之處。真正的聰明,總是做事很有分寸,想得很是全面,而呈現給大家的,卻總是很委婉,和低調,有人說,這是一種城府,其實,人,是需要城府的,只要不做不該做的事情,即可。這樣的一種低調的城府,就是一種聰明。第二個方面:有良好的朋友圈。
  • 斷舍離:成功的人,都在給生活做減法
    給生活做減法我們的父母輩、祖父母輩經歷過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對物質匱乏的恐懼植根於他們的內心深處,他們潛意識中害怕需要用的時候缺少相應的物品。因此,家裡囤積了過量的衛生紙、洗衣液、棉被、牙膏、肥皂、購物袋......儘管家門口就有便利店,儘管大超市距離家也不過幾百米。
  • 加法(時間做減法,人生做加法)
    經常看到朋友圈轉發這一段話:人生是在做減法。這段話從時間意義上表示我們的生命有限,過了一天,生命就少了一天的時間,且行且惜!好友紛紛點讚或感嘆時光易逝、人容易老!讀到這句話,感觸良多!不知不覺,已進入而立之年中段!
  • 做減法如何?
    原文連結:《做減法如何?
  • 「人脈如錢脈」錯了嗎:聰明人都懂得精簡自己的朋友圈
    越是聰明的人,越是是懂得與人交往時如何取捨,也正是如此,他們的事業才越做越好,積累的財富也越來越多。真正聰明的人的懂得精簡自己的朋友圈。聰明人懂得守住自己的界限,遠離自來熟,不僅自己不越界,也不讓別人越自己的界。只有如此,才能夠擁有自己舒適的空間。02.遠離內耗人和人之間來往,不論關係親疏,舒服非常重要。
  • 無需烤箱,焦糖布丁在家輕鬆做,廚房小白也能輕鬆上手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吃貨暫時停住外出覓食美食的腳步,天天宅在家裡,同時,也讓很多人在這個特殊的長假裡變成了「五星大廚」,朋友圈各種曬美食,油條、麻花、薯片、花生米等等,這些都是這段時間朋友圈,出現頻率高的油炸零食,這些零食好吃是好吃,但過多的進食這些油炸零食,容易上火,對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 自製芒果布丁做法來了!這個夏天可以美美的發個朋友圈了
    最近小編跟媽媽逛超市的時候買了很多芒果,然後就產生了好好折騰芒果的衝動,所以就又想做芒果布丁了,所以今天是跟大家分享芒果布丁的做法!下面先例牌介紹一下芒果布丁和芒果的前生今世!芒果布丁是一種甜品小吃,是芒果、牛奶、砂糖、淡奶油等等食材,先煮沸後冷凍而成的。芒果中胡蘿蔔素的含量很高,有益於視力,還能潤澤皮膚。芒果中還含有一種叫做加芒果甙的物質,有明顯的抗脂質過氧化和保護腦神經元的作用,能夠延緩細胞衰老、提高腦功能。
  • 超級簡單的雙色布丁,這個夏天一定要做一次!
    雖說夏季少吃冷飲比較好,但是這個天氣需要一點點來降降溫,前幾日做的奶油冰淇淋已經全部被吃完了,今天特別想吃一份Q彈絲滑的布丁。布丁是來自英國的一種傳統食品,是特別適合夏季的一款半凝固狀的冷凍甜品。它有很多種做法,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特別簡單的做法「雙色布丁」。它吃起來奶香味十足、甜而不膩,奶香味和水果香味的碰撞這個夏季吃上一口讓人難以忘懷!
  • 為什麼參加酒局時,不要拍照發朋友圈?聰明人知道這3個禮數
    為什麼參加酒局時,不要拍照發朋友圈?聰明人知道這3個禮數現實生活中,參加酒局已經成為了很多職場人必不可少的環節。那麼,為什麼參加酒局時,不要拍照發朋友圈?聰明人知道這3個禮數。1、隨意拍照不尊重他人隱私既然是參加酒局,那麼酒桌上自然不會全是熟悉的人。尤其是在跟領導一起的時候,更是能夠遇見很多公司的中高層人士,稱得上是精英人士的聚會的。
  • 蒸的布丁,烤的布丁,冷藏的布丁,哪個是你所愛?
    領略異國風情,享受異國美食,與你一起做一個快樂的吃貨。在【哈爾濱市區內】有任何需要【爆料或求助】,請聯繫小編,小編個人微信號:hljbbs 小編會儘量幫助你的。4、奶油奶酪切成小塊,放入碗中,也隔水加熱,攪拌至濃稠5、將淡奶油與蛋黃的混合液與奶油奶酪混合攪拌均勻,加入融化的魚膠粉攪拌均勻為布丁液6、將布丁液過篩後倒入容器中,用保鮮膜封好,放入冰箱冷藏室,直至凝固7、在等待布丁凝固的同時,把藍莓洗淨,放入攪拌機中(留幾顆漂亮的做裝飾),加入剩餘的白砂糖,擠入檸檬汁,攪打成藍莓泥8、把打好的藍莓泥倒入小鍋中,加入200ml水,開小火加熱10、在凝固的布丁上澆上藍莓果醬
  • 親子英語:必須做減法,只須三句話
    歐幾裡德一生只做一件事:什麼才是龐大幾何體系的最簡化的原始起點,把這個原始點弄清楚了,其他都能源源而生。歐幾裡德的名著《幾何原本》,第一次提出了公理化的思想方法。公理化思想,就是把減法做到極致的極致。別的數學家都在鑽研各式各樣的術,歐幾裡德只注重道,他按減法的路徑,最後減到不能再減,只剩下五大公理,有了五大公理,其他問題都迎刃而解。
  • 賺錢就是要快、準、狠,學會做減法很重要!
    1、虛心每天在朋友圈炫耀的不會是真正的高手,炫耀的背後,可能是自卑,也可能是為了圈錢任何行業都一樣,了解的越深,越會發覺自己不懂的更多。感覺自己什麼都懂的,只能說明他還停留在很淺的認知層面。不要過早的在低層次上形成自己的認知終點,一旦覺得自己都懂了,也就關閉了接觸新認知的大門。2、工具工具是我們做事的槓桿,有時候一個好工具,能勝過100個員工。
  • 雅思詞彙的做加法與做減法
    這個工作有兩個方面,我們不妨稱之為「做減法」和「做加法」。   做加法的意義是補充我們所欠缺的詞彙。大量的實例告訴我們,具有大學英語CET6英語基礎的考生之中拿到已經成為出國基本要求的雅思閱讀6分甚至更高的分數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你沒有達到和CET6要求相當的詞彙量(教育部大綱要求為5,500),則可能需要在雅思考試之前進行一定的詞彙記憶工作突破詞彙障礙。
  • 蛋奶布丁,每一口的順滑,都是布丁的旋律
    相信對於每一個女生來說,甜食絕對是無法抗拒的,它的地位勝過任何一包薯片,在每一個女生的心裡應該都有一個用甜蜜和糖果鑄造的美麗城堡。在這個城堡裡面,是女孩獨有的純真與夢幻。今天小編想要給大家介紹一款非常好吃又有營養的甜點,這個小點心呢,大家其實也可以自己動手做,因為它確實很容易,步驟很簡單。而這一份小點心呢,它的名字就叫做蛋奶布丁。一提到布丁,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詞去描述布丁呢?可能就是Q彈,嫩滑,特別好吃的吧。沒錯,但是我們的蛋奶布丁在傳統布丁上面更是添加了十分有營養的雞蛋。
  • 做一個聰明人!
    另外聰明其實是可以培養的,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從隋煬帝開創科舉以來,一千多年的封建時間內誕生的狀元,以及改革開放之後,在2000年之前開始各省自主命題之前,全國統一考試的狀元,大多數都來自江蘇,可是沒有任何數據顯示,江蘇的人智力明顯高於其他省份,而答案其實就在文化底蘊和教學模式上,後天的氛圍和環境,才是最終造就成功的關鍵!
  • 如何用「做減法」的審美趣味欣賞香水?
    今天,讓我們繼續跟Della一起,探索香水與建築的聯繫,用「做減法」的審美趣味來欣賞香水。講述 | 莊卉家(Della Chuang)《感覺香水:香奈兒和她的藝術家朋友圈》嗅覺與建築我們是可以通過嗅覺,來體驗建築的。
  • 焦糖布丁的做法 原來做布丁竟如此簡單
    焦糖是一種我們都非常喜歡的口味,雖然就是用白糖做出來的,但是口味卻非常的好。當焦糖和布丁搭配起來的時候,更是非常的美味,你想知道焦糖布丁的做法嗎?今天的文章小編就來帶你了解,焦糖布丁應該怎麼做。3、把模具取出來,倒入剛剛製作好的牛奶,等涼了就放入冰箱裡,隔天拿出來,把布丁從模具中取出來。因為從冰箱裡面拿出來的時候,布丁就已經定型了。所以建議大家在放進去之前,最好選擇比較美觀一些的模具。比如說一些做餅乾或者蛋糕的模具都可以。
  • 真正的斷舍離從來都不是「扔東西」,而是學會做減法
    >過去,我們都習慣了給家裡做加法其實真正的精緻是確實要做加法的,是在內在上提升,而在外在操作上做減法。高級的家一定是在「斷舍離」!給燈光做減法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為了滿足我們對現代精緻生活的追求,家裡多了很多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