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眼中孩子這3種「懂事」的行為,未必是好事,多半是情商低

2020-09-12 逗兒媽媽

孩子有這3種表現,看似懂事其實就是情商低,家長別再得意了!帶娃的辛苦,只有為人父母者才能感同身受,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懂事聽話,覺得這樣帶娃才會輕鬆。殊不知對於孩子來說,有些小情緒才是正常現象,處處「懂事」的娃,多半是情商低,未必是一件好事。

小劉的女兒冉冉今年四歲,是街坊鄰裡之間公認的「別人家的懂事孩子」。每次見到長輩都會乖乖的打招呼,在幼兒園裡也非常聽老師的話,即便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冉冉也總是會率先道歉,從不與人發生爭執。

小劉夫妻二人也為此洋洋自得,認為自己的確教育有方,所以才會培養出這麼懂事的孩子。然而前不久,小劉卻偶然發現冉冉偷偷的躲在被子裡哭。女兒都是媽媽的心頭肉,小劉見狀,急忙把冉冉抱在懷裡,追問究竟發生了什麼。冉冉如同往常一樣,搖搖頭表示沒有事情。

小劉見怎麼也問不出原因,只好暫時放下,隨後打電話詢問了冉冉的同學家長。原來幼兒園新到了一批玩具,其中有一個公主娃娃冉冉很喜歡,抱在手裡開心極了。不過另一個同學也想要,就讓冉冉讓給她。冉冉雖然不舍,卻習慣了不拒絕別人的要求,只好忍住心疼放手,回到家裡卻還是委屈的偷偷哭泣。

這個時候,小劉才意識到,原來所謂的懂事,是以犧牲孩子的情緒為代價的。冉冉被「懂事」的要求所束縛,才會變得沒有主見,不懂得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孩子的「懂事」行為,其實多半是一種沒有情商的表現,對於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家長眼中孩子這3種「懂事」的行為,多半是情商低的表現

1,過於乖巧聽話,其實是沒有主見。

有些孩子看上去乖巧聽話,別人說什麼都表示認可,其實這是一種沒有主見的體現。孩子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看法,所以才會人云亦云。沒有主見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主性,不能夠明確自我的目標和思維,無法成為優秀的人。

2,無條件順從,其實是不敢反抗。

還有一些孩子無論他人提出什麼要求,哪怕是不合理的、有損自己利益的,依舊會無條件服從。因為他們害怕與他人發生爭執,害怕自己成為父母心中的「問題寶寶」,為了做一個「懂事」的孩子,只好壓抑自我的需求,不敢提出異議,也不能反抗不合理要求。

3,過于謙讓,其實是不會爭取。

過于謙讓也是一種常見的「懂事」行為,小孩子往往具有極強的表現欲,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誇獎。當一個孩子表現的非常謙讓,總是把表現的機會讓給他人,其實也證明了他不會爭取。這樣的孩子沒有辦法抓住命運給予的機會,只會一退再退,最終一事無成。

幼兒的心理還沒有發育完善,對於事物的認知比較淺顯,所以才會出現一些幼稚的小情緒,顯得不那麼懂事。但是這種情緒外露的表現,才是真正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現象。過於懂事的孩子,往往是情商較低,所以才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自己。

家長該如何糾正孩子的這些行為

1,關注孩子的情緒表達,包容尊重。

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孩子的情緒表達,包容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大聲吼叫。即便孩子的意圖和父母出現分歧,也是要以包容和尊重為主,鼓勵孩子多表達、多溝通,讓孩子成為一個敢於發聲的、具有獨立人格的人。

2,鼓勵孩子進行交流,加強信任。

家長要與孩子建立彼此信任的親子關係,信任是溝通的基礎,否則孩子不會敞開內心與父母交流。孩子對於父母有著先天的信任,我們要做的是保護好孩子的信任,不要一味的表示否定,更不要打罵孩子。而是應該鼓勵孩子敢於表達自我,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

3,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放手獨立。

孩子總要獨自面對人生中的鮮花和風雨,我們不能永遠把孩子放到暖房當中,所以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學會自主思考。遇到事情,家長先不要提出結論,可以引導孩子進行邏輯思考,嘗試著提出自己的看法。擁有獨立自主思維的孩子,才能成長為自信積極的優秀人才。

法國心理學家愛爾維修認為:「即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自己想要「懂事」,而是覺得懂事才能得到父母的愛,所以才會壓抑自我情緒,變成父母想要的樣子。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檢討自身,不要讓自己的錯誤教育理念,影響孩子的一生!

今日互動話題:您是否也會要求孩子必須「懂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懂事就是好事?這3種懂事說明孩子情商低,父母別忙著高興
    為什麼小王這麼「懂事」反而沒有得到大家的喜歡呢?小王的同事好心告訴小王,這不是「懂事」,反而是情商不高的表現。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喜歡自己的孩子懂事,都認為「懂事」是件好事呢?所以父母認為孩子「懂事」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懂事也要講究分寸,過分的「懂事」也許是情商低的表現。
  • 孩子的這三個「懂事」行為,其實是情商低的表現,家長先別瞎高興
    因為一個人的行為表現能夠反映他的個性特徵,所以家長也確實應該多多觀察孩子。但是孩子的三個行為往往會讓家長誤以為他是懂事的,但其實這個懂事是打引號的&34;,這個&34;暗示孩子情商低。1、不會反抗教育孩子往往要採用觀察法,家長要學會觀察孩子的在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一些細節上的或者是一些長期的習慣。這些行為都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個性特徵,以及他日後的發展方向。如果一個孩子永遠都是聽話的狀態,不會反抗,那麼有些家長就會認為孩子很懂事,反而會覺得特別的放心。
  • 孩子的這3種表現,看似「懂事」其實代表情商低,父母別沾沾自喜
    而現在從安逸的象牙塔出來,走入複雜的社會,聽話懂事在工作上根本沒用,想要做好工作,搞好人際關係,情商也很重要。其實很多小孩之所以情商較低,跟他們小時候的行為有很大的關係。其實,孩子在小時候如果出現了這3種表現,在長輩們看來可能是&34;,但其實代表著孩子的情商低,父母千萬別沾沾自喜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多半都有這3種家長,怨不得旁人
    ,抗挫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坦言:一個孩子的教養跟家長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是一個明事理的家長,那麼孩子的情商不會差;如果你每天都抱怨,那麼孩子也會模仿,從而影響情商的發展。「情商低」的孩子,多半都有這3種家長,怨不得旁人
  • 孩子有這3種"懂事"的表現,其實就是情商低,家長別再沾沾自喜
    家長固然之都想塑造孩子懂事的形象,這樣在外出的時候也不會給自己惹來麻煩,跟其他孩子相處的時候還可以安心一點,在學習上也不懂家長太過於操心。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表現出懂事的行為,並非孩子真的本意上的懂事,而是孩子存在一種自卑的心理,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去開導孩子,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 孩子有這3個「懂事」行為,暗示長大情商低,父母別沾沾自喜
    每個家長都喜歡聽話,懂事的孩子,但是如果太過懂事的話,會讓孩子心理造成缺失,對他們來說反而是很大的傷害。尤其是家長平時錯誤的教導,導致孩子越來越懂事的同時,也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3個「懂事」行為,暗示長大情商低,父母別沾沾自喜!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多半有3種「不合格」的父母,怪不了別人
    李玫瑾教授也認為,孩子的情商低,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父母是什麼樣的,孩子就是什麼樣的,情商低的孩子,背後多半有3種「不合格」的父母,怪不了別人。種類型的父母,教出的孩子多半情商低,很多父母卻沾沾自喜1.
  • 4種行為說明孩子「情商低」,可多數家長卻認為很正常,最好改掉
    生活中,「情商」一詞更多的會拿來當做評判成年人的標準,甚少會拿來評價孩子。其實,情商的高下之分在孩子的身上同樣適用。比如,在車站候車間,一個只是默默玩耍並且不會影響到周圍的人的孩子,和一個手機開外音且大喊大叫並對周圍人產生影響的孩子,這就是情商高孩子與情商低孩子的常見區別。
  • 「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3種表現,家長發現了要及時引導
    正常來說,情商高的孩子都有很強的自制力、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習慣,就能看出來他長大是什麼樣子,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有以下這3種表現,情商真的低得可怕,家長們要及時引導。情商對孩子有多重要?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可別縱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注重孩子情商的發展了,每位家長都想要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這樣不僅生活中招人喜歡,就算步入社會也對發展有很大好處。老話說:想要看一個人情商高不高,在飯桌上就有體現,這對於孩子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吃飯,就能看出這個孩子的情商未來高不高。
  • 想提高孩子的情商,這3種教育方式要改變
    孩子情商低,多半是因為父母的這3種行為,看看有沒有你熟悉的&34;。著名演說家安東尼曾說: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很多家長希望孩子有很深的&34;,喜怒可以不形於色,孩子有各種情緒也不允許孩子表達,覺得那樣不沉穩。
  • 孩子餐桌上的表現,折射出一個家庭的教養,這3種行為多半情商低
    但其實內心都會認為這個孩子的教養不好,父母長輩對TA的教育肯定不到位。分析: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們不能只關注到孩子的學習成績的提高、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的性格以及行事作風,都需要家長們從孩子的小時候就開始塑造和引導。餐桌禮儀,既映襯出家庭教育,也說明了孩子的情商。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就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火的育兒講座視頻,視頻中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李玉錦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的幾個重要階段,其中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若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咱們孩子的情商多半不高,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高情商的娃,多半會有3種怪癖,家長們要多留心,別覺得是壞習慣
    經常能聽到有父母抱怨:「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養起來多省勁,而自己家的孩子調皮搗蛋,經常做出一些令人頭疼的行為,甚至是怪癖。你這愛問問題的習慣是什麼怪癖嗎?什麼時候能改一改?」聽到媽媽的回答,女兒低下頭嘟著小嘴輕聲說:「人家就是想說話嘛?幹嘛不讓人家問問題。」
  • 長大後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大多都有這4種表現,第一種就惹人煩
    ,甚至容易影響別人對家長和孩子的評價,一個在餐桌上表現很差的孩子,是典型的情商低的娃。,吃飯時大多都有這4種表現1、吃飯大喊大叫有一次我去包子鋪吃早飯,剛坐下就聽到一個孩子大喊大叫,一會說包子不好吃,一會又要吃漢堡包,整個包子鋪的人都能聽到他的大喊,本來想安安靜靜吃個早飯,卻被這樣一個孩子打攪了,我還聽到有人都小聲念叨著:「這孩子真沒禮貌」、「孩子家長也不管管」、「這家長怎麼教孩子的」,
  • 4種行為表明孩子情商低,卻被家長認為正常,很多孩子至少佔一個
    導讀:4種行為表明孩子情商低,卻被家長認為正常,很多孩子至少佔一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4種行為表明孩子情商低,卻被家長認為正常,很多孩子至少佔一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幾種暗示孩子情商低的行為,不少家長卻以為正常,別被假象欺騙
    也終於明白室友的擔憂,她家孩子再這樣下去,就不是天性使然了,相反,某些看似正常的行為正是她家孩子情商太低的一種暗示,再不糾正可能就晚了。今天我們來談談幾種暗示孩子情商低的行為,可這些行為在不少家長看來卻以為很正常,建議家長們別被假象欺騙,透過現象看本質很重要。
  • 如果孩子身上有這4種表現之一,說明是情商低,有些家長認為正常
    而那種調皮搗蛋,不注重個人衛生,情商很低的「熊孩子」,大多數人會對避而遠之,惹不起就躲吧,誰也不能確定孩子做出什麼事來。為什麼熊孩子這麼令人討厭,主要是因為情商比較低,在很多場合做一些不符合情況的事,讓其他人尷尬,自己卻覺得無所謂。怎麼來判斷自己家的孩子是不是情商低呢?
  • 李玫瑾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會有這5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我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一次育兒講座中就曾說過:3-6歲是孩子們的性格和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發現孩子有以下幾種表現,就說明孩子的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發現並糾正孩子,以免孩子形成習慣了之後就改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