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把位的有旋律伴奏是指彈奏音型的手的位置進行移動所彈的伴奏。由於手位的移動,必然會擴大鋼琴的彈奏音區,增加了層次,豐富了音色,拓展了表現力,同時也相應地增加了一定的技術含量和難度。這是即興伴奏學習過程中必經的過程,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階段。下面學習其具體的方法。
一、伴奏音型的構成
在之前的文章中,由於手位的固定,所彈奏的伴奏音型相當於省略低音部的三和弦,因此,音域空間狹窄,雖然易於掌握,但表現力受到限制。在這篇文章中,首先加入原先省略的低音聲部,使其還原為四部和聲的基本陳述形式,並在此基礎上向兩側擴展,從而使即興伴奏的程度、水平、奏法和音樂表現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邁出關鍵的一步。
1.伴奏音型的構成方法
伴奏音型的構成是在原來固定把位伴奏音型的基礎上加入一個低音聲部構成的,這個低音聲部通常是單音或低八度重複。如下例。
上例中的伴奏音型在由左手彈奏時,明顯呈現出兩個層次的狀態。其中第1-3小節的符幹朝上的聲部就是固定把位伴奏音型的位置。由於另一聲部是低音聲部,所以在右手彈奏旋律時,這一聲部通常選擇低音聲部與右手旋律之間的空間。第4-6小節是前三小節的另一種記譜形式,只是不如前者直觀。
2.伴奏音型中低音聲部的功能
低音的功能在歌曲伴奏中是多方面的,與和聲習題中的低音寫法相似,通常和聲功底的深淺直接反映在這一聲部中。主要功能有以下幾點:
1.明確了和聲的功能與色彩,避免了三個音和弦中功能上模糊和色彩上不夠鮮明的弱點。(如
主功能——下屬6/4功能與主功能——下屬功能的進行上效果的區別是很大的,而在固定把位的伴奏中,下屬功能通常用四六和弦使其功能屬性與音響效果淡化。加入低聲部後,下屬功能就變得十分明確和強烈。)
2.增加了聲部的層次與表現力,使之由原來單調的一元化向立體的多元化發展,從而使音響的層
次與音樂的表現力都得到擴大與發展,特別是低音聲部的表現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與加強。
3.擴大了伴奏音型的音區,由於伴奏音型層次的增加和低音的作用,使音域範圍得到擴大,也使力度的幅度加大,給人以深厚寬廣的感覺,為表現豐富多樣的音樂形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二、伴奏音型的特點
由於伴奏音型中低音聲部的加入,使彈奏形式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了新的拓展,在音樂表現上也
得到了新的手段,因而具有以下特點。
1.左手彈奏範圍的擴大增加了伴奏音型的層次。
2.音響效果較為豐滿,和聲色彩較為豐富。
3.增加了作品的音樂表現力。
4.對鋼琴技巧的要求相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