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動把位的分解和弦
移動把位中的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要想讓其成為一個音樂線條,就必須將低音與分解和弦二者的演奏形式緊密結合在一起。低音與分解和弦的相互演奏,所展現的音響效果非常具有特點,同時分解和弦的展開與擴展和低音結構非常相似,因此,二者結合會形成非常鮮明的伴奏音型。
低聲部彈奏力度加強時,與分解和弦形成比較,這種演奏模式非常具有層次感,當分解和弦通過擴張為起伏較大的旋律線條時,低音聲部的進行與獨立性就會有所削弱。這兩種要有模式是低音和分解和弦一個為主要表現形式時的藝術詮釋,同學們要多去鋼琴上嘗試。
1.低音與分解和弦的形式
關於低音與分解和弦的形式,由於譜例清晰度的原因,本內容將不展示具體譜例,如有需要可以私信正步音樂教育,本內容將主要針對記譜方法進行深入分析。
低音聲部與和弦分解結合的記譜法一共有兩種形式,分別包括低音聲部與中聲部在一個譜表中,這種記譜方式屬於較為簡單和方便的記譜方式,更加強調線條的流暢優美;另一種是低音聲部與中聲部分開的一種記譜方式,這種記譜方式非常具有層次感,記譜特點為鮮明,一目了然,更加強調譜表中的清晰感。
2.低音與分解和弦結合對藝術的詮釋效果
這種藝術詮釋為我們之前掌握的內容與現在低音聲部相結合具有一定的內在關係,由於低音與固定手位伴奏音型的結合使音域加寬,同時也使低音聲部本身的表現力得到發展,因此,低音與中聲部結合的表現力大大超過了原來固定手位伴奏音型的表現力,但中聲部本身的特點並沒有改變。
為了使音樂表達更加具有歌唱性,同時,音樂更加具有寬廣和穩定性,一般都會運用結合的演奏方式進行藝術詮釋。比如為了使音樂效果深沉寬廣會加入低音聲部,又為了使音樂效果舒緩流暢會加入中聲部且此聲部較為起伏,為了使音樂具有歌唱性會加入高聲部,並演奏主旋律第一樂句和骨幹音。
通過以上演奏形式的結合,逐漸對音樂進行推動,到了第二樂句時,可以彈奏旋律,讓音樂產生流動性,可以加入八度音程,讓音樂更加具有層次感和呼應性,表達出歌曲的情感。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使用以上形式,還可以運用左手低音與分解和弦的和聲色彩,旋律的延留音等音樂元素作為藝術詮釋的背景,突出音樂主題,來塑造音樂形象,為音樂表達服務。
二、移動把位的半分解和弦
半分解和弦在演奏過程中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指法演奏,因為半分解和弦演奏在中聲部,所以,就沒有低音演奏技巧,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一個相對固定的伴奏音型和軸,並以次為起點進行交替演奏,交替演奏過程中會出現半分解與低音聲部;半分解單獨使用。
無論使用哪種伴奏音型都是可以的,目前來說半分解和弦與低音聲部結合的方式是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因為兩者的結合演奏形成了一個具有層次感的伴奏音型,再加上這種伴奏音型具有抒情優美和深情寬廣的特點,在表現抒情和深情相結合的歌曲中被廣泛應用。
1.低音與半分解和弦的形式
低音聲部在伴奏音型中具有平穩寬廣,層次鮮明的特點,中聲部半分解和弦具有深情飽滿與流暢舒展的特點。由於譜例清晰度的原因,譜例不在這裡展示,請私信正步音樂教育。
2.低音與半分解和弦結合對藝術的詮釋效果
為了使音樂表達具有持續和飽滿的效果,一般會加入低音聲部,然後通過低音聲部彈奏的力度,踏板的踩踏及低音本身的藝術效果來得到更好的藝術詮釋,並且還會對中聲部的音響效果形成一個烘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