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梳子賣出10億,只做梳子的譚木匠教你創業經驗!

2020-12-13 吾谷網

一把梳子賣出10億,只做梳子的譚木匠教你創業經驗!

頭條號無冕財經 2017-05-27 11:33:47

閱讀(31604)

謝頂的創始人將梳子生意做到了港交所,如今市值高達10億元、年銷售收入近3億元。 這個企業的名字叫做譚木匠,得名於其創始人,60歲的譚傳華。

有一個有趣的商業故事流傳甚廣——兩個業務員到非洲賣鞋,一個認為土著不穿鞋、徒勞而返,另一個卻認為自己發現了潛在市場而大有所為。這個故事為人們講述了一個經典的營銷案例,但可惜卻是虛擬的。  

現實中也存在這類案例:謝頂的創始人將梳子生意做到了港交所,如今市值高達10億元、年銷售收入近3億元。  

這個企業的名字叫做譚木匠(00837.HK),得名於其創始人,時年60歲的譚傳華。  

2017年4月26日,譚木匠發布2016年度報告,宣告其2016年度收益2.63億元,其中毛利潤1.73億元、毛利率高達65.7%,淨利潤1.14億元、淨利率高達43.3%。保持高利率的同時,2015年及2016年,譚木匠的資產負債比例連續兩個年度保持較低水平,銀行借款全無。截至2016年末,譚傳華夫婦共持有佔譚木匠總股本67.88%的股票,價值約7億港元。  

從18歲失去右手、一度輕生,到努力學習、成為地方民辦教師,再到下海創業、登陸港市、身價數億,譚傳華度過了充滿傳奇與勵志色彩的42年。  

(一)18歲失右手,「盲流」生活如何度過?  

譚傳華1957年生於四川萬縣(今重慶萬州)農村,出生不久即被八字先生算出命薄命輕,「只有叄兩六錢的命」。  

很快,一場經歷,似乎就要印證算命先生的看法。  

1975年譚傳華跟著哥哥下河捉魚,和所有18歲的年輕人一樣,用手捉魚的速度顯然沒法滿足預期。他自製雷管炸魚時炸傷自己,永遠失去了右手。  

譚傳華喪失了農業勞動能力,在農村被視為無用之人,這讓他十分沮喪。好在,母親不時的安慰和鼓勵給了他好好活著的理由——「不怕,眼睛還在,就能活」。  

譚傳華開始練習用左手照顧生活和寫字畫畫,趕上右手後又繼續努力學習,最終成為了當地一名民辦教師。憑藉優異的教學成績,他很快成為全縣有名的教師尖子。  

譚傳華在自傳中回憶自己的這段經歷,他認為即便自己的努力有了成績,也並沒有贏得校長和同事們的尊重,更未能換回相戀女友的父母的青睞。  

在1980年的春天,譚傳華告別父母兄弟,開始為自己成為詩人和畫家的夢想過起流浪生活:遊歷各地、睡街頭、餓肚子,賣畫為生。到達峨眉山腳時,極度窘迫的生活甚至讓他想要在山上擇一個角落結束自己的生命。  

好在,突如其來的大雪封山擋住了去路,譚傳華於是回鄉、結婚、生子——上帝似乎不希望年輕的生命輕易凋零,但也沒輕易給平凡人不平凡的機會。  

直到1984年,譚傳華下海經商,賣紅薯、賣魔芋塊兒、賣中藥材、賣花……近十年的經商,幫他在城裡置下了房產,更幫他歷練出了對商機的把控能力。  

木匠是譚家祖傳的「老本行」,譚傳華在經商的過程中曾做過木雕生意,但因為「閉門造車」,在技藝和價格上都無法形成競爭力,賠光了多年的積蓄。  

不過也正是在深圳參展期間,譚傳華通過走訪商場發現了梳子這個「巨大的縫隙市場」。  

(二)一把梳子怎麼賣出10億?  

1992年,譚傳華攜自己工廠生產的木雕赴深圳展覽。由於上述原因的緣故,他賠光了6萬元錢的全部積蓄。  

但此行,並非一無所獲。  

在深參展間隙,譚傳華到錦繡中華閒逛,無意間從商城售貨員那裡詢問到幾千種產品中最暢銷的是木頭梳子。經商多年所獲的敏銳直覺告提醒了他:梳子這個產品的市場雖然不太大,但商機往往存在於市場縫隙。  

實際在商業發展的歷史中,深耕單一真空的小規模市場進而發展成為大而多元的企業,這樣的商業案例的數量也不在少數——譚傳華就從小小的梳子出發,創造了一家價值10億港元的上市企業。  

回到當時,譚傳華發現了梳子的市場真空,但他當時並不知道梳子如何生產,只好去請教老一輩的梳子匠,學著用鋸子鋸、用鉋子鉋。但顯然,傳統工藝製作梳子的效率難以滿足現代商業發展的需要,一如18歲時自己不滿足抓魚效率時的作為,譚傳華開始研發設備、改造傳統工藝。  

一番努力之後,機器生產的第一把梳子終於造出,並以2元的價格成功出售。時至今日,第一把梳子賺來的2元錢仍被譚傳華妥善珍藏。  

起初,譚傳華的資金、生產能力都相對有限,生產出來的「先生」和「小姐」牌梳子的品牌辨識度和市場佔有率也都不高。  

譚傳華在自傳中回憶,1994年前後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遲遲解決不掉,直到「有一個家鄉的農行營業所主任,他借了我29萬,而且我是憑一個白條貸的款。」憑這29萬元他開始創業,建工廠、註冊「譚木匠」商標,並在1996年開始將產品推向全國。  

可就在一年後的1997年,資金不足的問題再次束住了譚木匠的發展——在全國市場已經小有名氣的譚木匠需要資本助力進一步發展,但卻因為沒有固定資產做抵押,貸款申請屢屢被銀行拒絕。  

地方銀行都不相信梳子生意能做大,固執己見的譚傳華被「逼」出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決定要登報發廣告招一家銀行來為自己提供資金。第二天,1997年8月19日《成都商報》刊發譚木匠招聘銀行的廣告。  

這則在當時看來異常顯得另類的廣告,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公眾的關注,日本《讀賣新聞》、美國《財富》等媒體的報導,使之成為一時之轟動事件的同時,也給譚木匠帶來了建設銀行的100萬元貸款。  

民營小企業普遍面臨的資金難題,在譚傳華的這條廣告面前得到了輕鬆解決。  

(三)「百年老店」面臨哪些問題?  

2009年,譚木匠在全國300多個城市建立了853家加盟店,並在上半年實現6521萬元營業收入。  

12月30日,譚木匠赴港交所上市,發行首日即收漲52.3%,成為當年港股首日漲幅第三。由於認購較公開發售的超額達338.5倍,譚木匠啟動了回撥機制,公開發售部分的總股數將增至3125萬股,佔發售總數的50%。  

因為題材獨特和機構追捧,譚木匠市值暴漲、一手難求。譚傳華夫婦的身價,由此暴漲2億多港元。  

上市儀式後,譚傳華曾公開表示,譚木匠計劃每年開200間分店且未來將會開拓海外市場。  

至今,譚木匠的公司官網上仍掛著一篇新聞報導,裡面寫道——譚木匠董事長譚傳華不止一次表達過一個觀點:譚木匠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所以我們一直努力地與浮躁對抗。  

在譚木匠的二十餘年發展過程中,譚傳華嘗試做過多元化轉型,早在1998年就以250萬元投資拍攝方言電視劇《爬坡上坎》。但最後,這項投資卻以虧損100萬元告終。  

這之後譚傳華開始了深刻的自我反省,與浮躁對抗、做「百年老店」成了他嘴邊常談。  

另外根據2016年度報告,譚木匠的海外市場拓展表現不給力,還未找到發展的最適合通道。在其視為為走向海外起點的香港市場,由於房租及員工成本高、公司在推廣方面太為謹慎,導致香港及海外市場一直沒有新的進展。2016年度,譚木匠關掉2家人氣較低的店鋪,在港僅保留3家直營店。  

2014年初,譚木匠宣布其總部將由重慶前往江蘇句容並在7月搬遷完畢。此次搬遷使譚木匠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員工,其中研發團隊幾乎全軍覆沒。  

就這一事件,媒體的解讀頗多。而譚傳華本人認為,儘管公司每年的經營數據的增長率仍然處於高位,但「官僚化越來越嚴重,越來越脫離市場」。而句容位於長江三角洲,擁有得天獨厚的物流和信息流通優勢,搬遷前譚木匠的電商部門已經在此地運營兩年。  

此次搬遷一舉多得,可以說是既可以打破舊局面,又能夠幫助迎接新商業。  

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出生的譚傳華之子譚棣夫,2007年起從譚木匠公司的基層做起,至2010年已經名列該公司執行董事一席。如今,32歲的譚棣夫與60歲的譚傳華、69歲的耿長生共同被譽為譚木匠的「三駕馬車」。  

整個2016年度,譚木匠的加盟店數量在減少,全年關閉的加盟店數量達到95家;2016年度1-11月,加盟店的銷售增長率持續下跌,僅在12月實現了1.2%的銷售增長。  

另一方面,2016年度譚木匠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銷售額超過7000萬元,佔總銷售收入比超四分之一,平臺電商轉型效果初現。  

實體店商業的衰落、平臺電商轉型早已不是新鮮事兒。譚木匠要做百年老店,眼前面臨的首要問題也許不是轉型做電商平臺,而是自建渠道、打造企業IP等一系列新商業環境中的市場行為。  

而這些,也許要靠更為年輕的馬車——譚棣夫來拉動了。  

作者:無冕財經葉萬

相關焦點

  • 一把梳子賣出3個億!靠賣梳子成功上市,譚木匠把生意做絕了
    陸喜梅:從譚木匠的生意經裡你能看到,這家企業在產品創新、價值主張、品牌價值塑造上做得非常出色。你能想像嗎,譚木匠賣木梳,可以每年賣出3個億。從一把小木梳起步,發展到上千家連鎖店,並成功赴港上市,譚木匠的故事是個商業傳奇。
  • 譚木匠:一把梳子的匠心
    值得一提的是,這麼多年裡,譚木匠一直只做著那把小小的梳子,沒有有錢就想浪,去幹一番「大事業」。   譚傳華自己本人是一名虔誠的基督信徒,他表示,在浩瀚的宇宙中,自己只是地球上一粒小小的微塵,所以一定要保持謙卑之心。
  • 梳子一把1000塊,一年入帳三個億,他把生意做絕了
    有一個品牌是例外,一把普通的梳子價格動輒賣到100多元,高得能到1000多元。這個品牌叫做譚木匠。它的天貓官方旗艦店,銷量最高的是一款160元的木梳,月銷高達近3000。實際上,靠賣梳子,譚木匠一年能賺1個多億,也成為全球唯一一家賣梳子上市的公司。
  • 譚木匠:一把梳子賣全球
    記者解書睿王茜一把梳子賣全球,聞名於世界,成為萬州響噹噹的品牌,人人喜愛魅力恆久,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奧秘?4月11日,在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的組織下,「新媒體進民企」集中採訪宣傳活動走進重慶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嘗試解開其中的「密碼」。
  • 一把梳子撐起13億市值 譚木匠--女神節的偶遇
    有句話說得好:歲月會把你變成婦女,投資卻讓你成為富女。 女人過節,女裝、女鞋、包包、化妝品、個護美容、黃金、珠寶、鑽石、美食少不了,而每個商家都在搞促銷打折。女神們在買買的同時,女神們的這些錢又給哪些上市公司賺了呢,在港股市場中,有哪些股票跟女人有關?
  • 「佛系」譚木匠:靠賣梳子年入3億,上市募集的資金十年還沒用完
    實際上,靠賣梳子,譚木匠一年能賺1個多億,也成為全球唯一一家賣梳子上市的公司。100元一把的梳子賺40至今,專做梳子的譚木匠流傳在外的創始人譚傳華照片,卻是一個「謝了頂」的形象。譚傳華草根出身,18歲那年因為一次意外失去右臂,成為殘疾人。在工作中屢次碰壁後,回歸木匠本行。1993年,譚傳華在一個廢棄的種豬場建廠,開始了譚木匠的創業。
  • 18歲失去手臂,23歲流浪街頭,靠一把梳子翻身,以5億身家躋身富豪榜
    誰知,最後竟靠著一把梳子翻身,成為木梳大王,千家店鋪開遍全國各地,以5億身家躋身富豪榜,他就是譚木匠集團的創始人——譚傳華。譚傳華花了大半年用機器生產出第一批梳子,但產品開賣頭一天,他派出4個銷售員一路叫賣到黃昏,結果卻只賣掉了一把定價兩元錢的梳子。最後,他把賣出的這兩塊錢當成了一種激勵,裝進信封珍藏了起來。而之後,經過艱難的推銷和進行了無數次技術改革後,譚傳華生產的梳子終於打開了市場。
  • 譚木匠的梳子為什麼這麼貴?
    一把木頭梳子,動不動就幾百元,價格明顯要相比同類木梳要貴很多,這個公司價格策略是不是有問題?據說譚木匠目前有1400多家專賣店。之前看過幾家店幾乎沒有人,且在黃金路段,我家門口就有一家。店租我知道價格不菲,我留意過、納悶過,這條街幾年換了許多店,就譚木匠在那裡沒有挪過位置。與朋友提起譚木匠,都認為是一個謎。朋友說:這是一個值得去關注的品牌。從1993年到現在,二十多年只做梳子。2009年在香港主板上市。譚木匠產品非常單一,而且幾乎看不到廣告,但奇怪的是,他家的梳子賣得貴但又賣得好,怎麼做到的?
  • 譚木匠:梳子上還有很多事能做
    讓更多的年輕人買得起  譚木匠是集梳理用品、飾品於一體的小木製品專業化集團公司,其最主要的產品是木梳。2015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2.76億港幣。在木梳市場這一細分領域,公司已經是毫無爭議的第一名。據介紹,譚木匠產品在天貓平臺上的銷售額,佔了整個木梳品類銷售額的50%。然而面對這樣的成績,譚木匠卻反思說自己之前的做法不對。
  • 譚木匠董事長譚傳華:我天生就是做梳子的
    他有時候寫些書法放到博客上,有時寫些心靈小記,他似乎很熱愛藝術,覺得自己對商業並不敏感,在他的身上你能看到典型的四川商人特性:精明和狡黠。從譚木匠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沒有人看好譚傳華的梳子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即使今日譚木匠已經在香港上市,還有人奇怪:梳子也能做上市?
  • 譚木匠:一把梳子背後的人生傳奇
    後來再回憶這段經歷,譚傳華有過這樣的表述:最飢餓的時候抑制了自己想要討飯的衝動,不然他就不可能是譚木匠的老總,而是昆明的丐幫長老了。1986年,歷盡顛沛之苦的譚傳華,選擇回家,創辦了一家鄉鎮企業。做過預製板,賣過紅薯、中藥材,還開過花店,都不算成功。幾經折騰,他決定繼承祖傳的事業,做木匠。1993年,譚傳華的木梳廠,在一個種豬場裡起步了。這一年的中國,迎來了又一次下海經商的浪潮。「十億人民九億倒,還有一億在尋找」的順口溜,在當時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譚木匠用一把小梳子講述大世界的故事
    隔行如隔山,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知道譚木匠,但並不了解譚木匠。作為一把梳子,譚木匠可謂家喻戶曉,據說僅2016年就賣掉了400多萬把梳子,用戶遍及全球。因為和朋友的約會,我碰到了正在南京藝術學院進行的譚木匠《一把梳子的故事》主題展。
  • 譚木匠老友記 | 楊天南:你負責做好梳子,我負責喜歡
    譚木匠老友記 | 楊天南:你負責做好梳子,我負責喜歡​2007年某個傍晚,回國不久的楊天南和家人晚飯之後,在中國人民大學附近散步,忽然發現一家古色古香的梳子專賣店,進去一看,一把梳子竟然一、兩百元,比普通梳子竟然貴出十倍!
  • 譚木匠創始人:不炒地皮不炒股專注做梳子
    理財周報1月13日訊 譚木匠的香港上市,把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譚傳華一下子推到公眾面前。近日,譚木匠董事長譚傳華接受專訪時稱:「譚木匠不炒股不炒地皮,專心做梳子,錢多了容易心亂。」
  • 一把梳子賣出十幾億市值,來看看譚木匠的生意經
    主要賣梳子、飾品類的譚木匠(00837-HK),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這是一家上市在港交所超過十年的公司。從該公司披露最新的上半年業績數據看,譚木匠實現營收1.70億元、同比增長8.1%;實現淨利潤0.73億元,同比增長13.3%。
  • 精彩永恆,匠心不止,譚木匠是如何專注地做好全球「一把梳子」的
    譚木匠人用始終如一的匠人精神,用心傳遞文化傳統的美好心意,精雕細琢之下,才有每一份傳達美好的信使,人的一生是一部充滿了情感的劇,無論是兒女情長的愛情篇章,還是寸草春暉的親情篇章,亦或者心照神交的友情篇章, 「美好」 二字是你最想要詮釋的劇本。
  • 上帝只給他一把梳子
    而在當時,一元一把的塑料梳子幾乎充斥了整個市場。一次出差途中,他花了2元錢買了一把梳子,拿在手裡不斷揣摩,木匠出生的他敏銳地意識到:生活需要返璞歸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梳子將越來越不會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而木梳這個縫隙市場肯定蘊含著巨大的前景與商機!1993年,他註冊了自己的公司,在自家的一個廢棄豬圈裡,開始了作坊式的木梳製作。
  • 譚木匠賣梳子,一年賣了3個億,毛利率超60%,海外市場很尷尬
    ,譚木匠賣木梳,可以每年賣出3個億。 22年前,剛成立時,譚木匠還是重慶一家擺地攤做起來的小公司。創始人譚傳華,是個農村小夥,年輕時曾因意外被炸掉半條手臂。後來,他做過流浪畫家,賣過烤紅薯。看到木梳銷量好之後,譚傳華做起了木雕,開始在重慶擺地攤賣木梳。 如今,這家賣木梳的公司已經發展成市值13億港元的港股上市公司。
  • 中國梳子大王,18歲沒了右手,今帶著350個殘疾人,一年賣3個億
    難以想像,一把梳子,一年也能賣3個億。如果沒有記錯,超市裡買一把像樣的梳子不到10元,廠家的出廠價可能也就3塊錢,要賣3個億,意味著需要銷售1億把,而像梳子這種家家戶戶都有的耐用品,現在全中國一年也沒有這麼大的需求量,何來3億呢。
  • 低調的中國企業:賣梳子年入3億,從不打折,成全球唯一木梳上市公司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即便是小小的一把梳子也能做出大生意。而今天要說的這家公司,它就是靠著2元一把的梳子年入3億,還在全國開了1000多家店,並且從不打折成就唯一賣梳子的上市公司,創始人也成為了中國名副其實的「木梳大王」。它就是「譚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