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何時應該添加輔食,專家給出的建議是6個月,但是,各位寶媽注意了,專家給出的是一般普遍大概率的建議。作為一個二胎媽媽,以我自己的兩個寶寶為例,沒有一個寶寶是正好6個月的時候添加輔食。
我們家大寶是女寶寶,出牙比較早,4個月開始出牙。而且,當時是純母乳寶寶,有乳頭偏好,那是媽媽的奶是不夠吃的。
孩子經常餓的哭鬧,但是又不接受奶瓶,我只能試著給寶寶添加米糊,沒想到寶寶的接受度還不錯,於是,我們家大寶的輔食添加就是從4個月開始的。
與此相反的,二寶是男寶,嘬力非常大,所以一直母乳親喂,奶量也充足。寶寶享受吃奶的味道,直到六個月該到了添加輔食的時間了,對食物也沒有表現出興趣來。我也只是引導性的,每次餵一到兩勺米糊,讓他嘗試一下新鮮感。
但是,恰巧在孩子7個月的時候出現的幼兒急疹,孩子在發燒的情況下,斷了輔食,退燒後又重複了第一次添加輔食的過程。
所以直到9個月,他才開始開啟吃貨的模式,加之此時他的牙齒也已經長大8顆,腸胃功能和消化功能也想對健全,沒有脹氣或者消化不良的煩惱,正好開始愉快的輔食之旅。
寶寶什麼時候添加輔食合適呢?只能說普遍的建議是6個月開始,可以嘗試添加輔食了。但是,媽媽們還是要根據孩子具體的情況,等寶寶自己準備好吃飯飯了,才是每一孩子添加輔食的正確時間。
選對了時間,那麼應該如何添加呢?是吃粥好還是米糊好?什麼時候可吃菜、吃肉、吃水果?
先稀後幹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應該是稀米糊,現在市場上嬰兒的米粉選擇也是五花八門,建議寶媽先選擇原味的高鐵米粉。
因為這種米粉是專門針對嬰兒研製的,有點類似於配方奶,比單純的米粥而言,添加了綜合的營養元素,科學的配比更適合嬰兒吸收。
剛開始添加時一定說流狀的食物,因為寶寶的嗓子是非常細的,隨著寶寶月齡增大,逐漸過渡到黏稠的狀態,再到固態但好吞咽的食物。比如白薯、南瓜、胡蘿蔔蒸熟,都是不錯的選擇。
先菜後肉
豐富的綠葉蔬菜裡面含有維生素和鐵,給寶寶添加蔬菜可以先從味道比較清淡的菠菜開始。而且菠菜的纖維比較細,容易吸收。
將菠菜焯水,倒入輔食機中攪碎,加入米糊或者麵條中可以直接使用。初期可以添加的蔬菜還有西藍花、紫甘藍、西紅柿,都是寶寶的最愛。
7、8個月以後的寶寶可以逐漸添加肉類,這裡還是要根據每個寶寶不同的情況而定。最早添加的肉類可以從雞肉開始;
也可以添加蝦肉、鱈魚、龍利魚肉,烹調的方法都是簡單的蒸煮,儘量不要放油,一歲之內的寶寶是不建議添加食鹽調味劑的。
先單一後均衡
添加輔食時還有要注意的就是,最開始添加時,要一種食物一種食物的添加。寶寶飯後,要注意觀察身上有沒有過敏反應,一種食物不過敏,三天以後再開始增加第二種食物。
等到寶寶嘗試的種類多了,就要開始注重營業的均衡了,可以給寶寶包一下三鮮水餃,或者蔬菜與水果的搭配,每餐可以品嘗到更多的口味,嘗試更多的選擇。
總結:說了這麼多添加輔食的點,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順其自然。採納專家的建議一定要跟自己家寶寶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選擇寶寶喜歡吃了,鼓勵寶寶接受慢的,相信添加輔食就沒有什麼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