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發現者:耳念珠菌並非都是超級真菌

2020-12-23 經濟日報

耳念珠菌。東方IC 資料

連日來,「超級真菌」在朋友圈引發了不小的風波。一篇講述「美國將『超級真菌』列為緊急威脅,中國已有18例確認感染」的報導廣為流傳,恐慌情緒隨之蔓延。

而發現中國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王輝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並非所有類型的耳念珠菌都具有「超級真菌」級別的殺傷力,中國現存的18例感染病例不似美國的病例那般嚴重,也並非無藥可救。

王輝介紹,耳念珠菌最早在2009年由日本學者在耳道中分離得來。國外研究者發現這種致病菌的某些菌株類型常對多種抗真菌藥物耐藥,且在醫院環境下具有很強的克隆傳播性,可以在患者和環境間廣泛傳播,極易造成集中暴發,死亡率高達33%~60%。

由於某些類型的耳念珠菌的多重耐藥性、傳播性強和死亡率高的特點類似於多重耐藥菌,人們就仿照「超級細菌」的叫法,稱其為「超級真菌」。

「然而,不同菌株在細胞形態、毒力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很大差異,現有研究也顯示,日本分離的第一株耳念珠菌和我國近年來分離的菌株均未表現出多重耐藥。因此,將所有耳念珠菌都籠統地稱作『超級真菌』並不科學。」王輝說。

王輝介紹,2018年5月,我國報導了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菌株分離自北京一名患高血壓和腎病症候群的老年女性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這一研究彌補了當時我國對耳念珠菌研究的空白。

與多個國家此前報導的多重耐藥菌株不同,王輝和同事發現的該菌株對臨床常用的抗真菌藥物均敏感,且硫酸銅對其具有很強的生長抑制效果,這意味著有對症的藥物可以對該患者進行治療。

目前,全球已有約30個國家出現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我國至今發現18例耳念珠菌病例。

「總體來說,我國大陸地區的耳念珠菌感染不如國外報導的嚴重,且均只對氟康唑耐藥。另外,除了我國瀋陽地區的回顧性研究為既往病例,其餘3例病例都是實時監測發現的,而且相關醫療機構均及時採取了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並未發現耳念珠菌的傳播和對醫院環境的汙染。」王輝說。

分析耳念珠菌在國際上新一輪暴發的原因,王輝解釋說:「最近的暴發可能是由於此前的真菌檢測技術不太精確,將其錯誤鑑定為其他菌種,並沒有將其作為一個新菌種鑑定出來。」

醫療機構的臨床實驗室大多通過生化和質譜兩種技術手段來鑑定真菌,但這兩種檢測技術均對設備的資料庫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王輝介紹,在2017年以前,由於人們對耳念珠菌的認識有限,大多數實驗室常用的自動化檢測系統資料庫中,並沒有耳念珠菌,這也是耳念珠菌很容易被錯誤鑑定為希木龍念珠菌等相似念珠菌的原因。而目前,絕大多數廠家均已對自動化檢測系統進行了更新,在資料庫中添加了耳念珠菌的相關數據,臨床生化和質譜鑑定已逐步覆蓋了耳念珠菌。

如此嚴防死守,耳念珠菌究竟如何對人體產生危害呢?

全球已有研究表明,耳念珠菌感染主要發生在具有嚴重基礎性疾病的長期住院患者中,可以引起血流、尿路、手術創面等感染。

王輝表示,儘管耳念珠菌的致病機制並未完全闡明,但其作致病性與白念珠菌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其整體毒力弱於白念珠菌。蛋白酶、磷脂酶、攝鐵能力等是真菌入侵和感染宿主的重要「武器」,但不同菌株的耳念珠菌的武器「殺傷力」差異大,致病性也不同。

談到耳念珠菌的傳播途徑,王輝介紹,作為一種新型酵母菌,耳念珠菌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長期定植在患者和醫院環境中,不僅可以在患者腋窩、腹股溝、鼻、口咽部等多個部位定植,而且還能在床欄、地板等多種物品表面存活,同時對共用醫療器械造成汙染。

「耳念珠菌能在潮溼或乾燥的表面上至少生長7天,在塑料表面可持續存活至少2周。」王輝說,這種幾乎「全能」型的環境適應能力和長時間存活能力,是耳念珠菌與其他念珠菌的不同之處。

那麼,什麼樣的人群感染耳念珠菌的風險最高呢?

王輝介紹,引發耳念珠菌感染的外部相關危險因素包括內置導管、侵入性醫療操作等。耳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大多同時存在其他基礎疾病,包括糖尿病、膿毒血症或血液感染、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等,這也進一步增加了病人的死亡風險。

「總體來說,長期住院,特別是入住ICU(重症監護室)的患者,體內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導尿管等醫療器具的患者,或接受過廣譜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治療、腸外營養、腹部手術及免疫抑制劑等人群感染耳念珠菌的風險較高。」

王輝還介紹,由於患者通常已經患有其他嚴重疾病,所以耳念珠菌感染的症狀可能不明顯,並且症狀差異很大,因此普通人對感染症狀很難辨認,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以確定患者是否被耳念珠菌感染。

相關焦點

  • 並非所有耳念珠菌都是「超級真菌」
    連日來,「超級真菌」在朋友圈引發了不小的風波。一篇講述「美國將『超級真菌』列為緊急威脅,中國已有18例確認感染」的報導廣為流傳,恐慌情緒隨之蔓延。而發現中國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王輝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並非所有類型的耳念珠菌都具有「超級真菌」級別的殺傷力,中國現存的18例感染病例不似美國的病例那般嚴重,也並非無藥可救。王輝介紹,耳念珠菌最早在2009年由日本學者在耳道中分離得來。
  • 中國確診18例超級真菌感染 感染了耳念珠菌怎麼辦怎麼預防?
    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皮膚科教授廖萬清表示,截至目前,中國已確認18例超級真菌臨床感染病例。這種被稱為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來源目前還不明確,普遍認為,這是新近進化出來的、快速適應人體宿主環境能力的新物種,主要引起血液感染,致死率高達60%。近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已將耳念珠菌列入「緊急威脅」名單。
  • 巴西報告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 可導致死亡
    圖源:美聯社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日報導稱,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日前報告,該國發現首例疑似耐藥性危險真菌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感染病例,這種罕見真菌可能導致耐藥性感染,甚至死亡。
  • 「超級真菌」耳念珠菌引關注 專家:國內仍屬個案無需擔心
    央廣網北京4月12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最近,網上一篇名為《超級真菌被美國列為「緊急威脅」,中國已有18例確認感染》的消息刷屏,其中提到,「致死率超60%、近50%感染者90天內死亡」引起了部分公眾恐慌。
  • 中國18例超級真菌感染是怎麼回事?耳念珠菌在世界各地醫院繁殖
    有報導稱中國發現18例感染超級真菌的患者!這種超級真菌的學名叫耳念珠菌,是一種有著超強耐藥性的「死神菌」。超級真菌是什麼?多出現在ICU,消息一出,網友炸開了鍋,嚇壞了。  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監測到的數據顯示,「超級病菌」目前已經感染了600多名美國人。一種名為耳念珠菌(C auris)的多重耐藥性真菌近日在美國多地爆發。
  • 超級真菌怕不怕?——其實想感染上耳念珠菌比中大獎還難!
    超級真菌怕不怕?——其實想感染上耳念珠菌比中大獎還難!這幾天,一則有關中國確診18例超級真菌耳念珠菌感染的消息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瘋狂傳播,昨天還引起了一波部分藥業股票的漲停潮。消息的截圖如下:這個消息在微博上的話題,閱讀量到今天為止已經超過了3.5億。
  • 18例感染病例並非集中出現 專家表示:不必恐慌「耳念珠菌」
    「各種藥物治療無效」「致死率極高」「公共衛生新威脅」……一種被稱為「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日前刷屏朋友圈,引起一些網友恐慌。「超級真菌」真相如何?多位病原微生物專家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我國已發現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不等同於「超級真菌」感染,且「超級真菌」對健康人群不構成威脅,公眾不必恐慌,也無需採取特殊的預防措施。
  • 健康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
    健康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4月12日 16:20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近日,一種叫耳念珠菌的超級真菌在全球各大洲均發生感染病例
  • 香港仁濟醫院新增4例耳念珠菌病例,均為無感染症狀帶菌者
    據《香港商報》10月14日報導,仁濟醫院發言人今日公布又發現4例耳念珠菌病例,病患年齡介於80-92歲,均為無感染症狀的帶菌者。其中1人因自身疾病於13日離世,另外2人已出院的病人為安老院院友,此外還有1人正在接受隔離治療,目前情況穩定。
  • 聽到超級真菌怕不怕?別怕,你想感染上耳念珠菌比中大獎還難!
    這幾天,一則有關中國確診18例超級真菌耳念珠菌感染的消息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瘋狂傳播,昨天還引起了一波部分藥業股票的漲停潮。
  • 耳念珠菌怎麼傳染的?如何預防這種耐藥的耳念珠菌?
    近日,一種名為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的多重耐藥性真菌在美國多地爆發,全美已有587例確診病例。   4月8日,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皮膚科教授廖萬清表示,中國已確認18例超級真菌臨床感染病例。目前疫情在持續監測中,但總體上沒有出現爆發性流行感染。
  • 香港新增1例耳念珠菌攜帶者 並無感染症狀
    海外網7月10日電 7月9日,香港九龍西醫院聯網發言人就早前瑪嘉烈醫院公布有病人帶有耳念珠菌一事做出最新公布。香港醫院管理局表示,瑪嘉烈醫院再發現多一名54歲男病人帶有耳念珠菌,該名病人現正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
  • 神秘超級真菌在美爆發並席捲全球!一文了解耳念珠菌為何如此可怕?
    驗血結果顯示,他感染了一種新發現的細菌。鑑於這種細菌神秘而致命,醫生很快將他隔離在重症監護室。這種細菌是一種名為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的真菌,以免疫系統較弱的人為食,由於第一次是在患者耳朵裡分離出來,屬於孢子形狀如佛珠一樣的念珠菌屬,所以取名為耳念珠菌。這種真菌很難清除,又對多種抗真菌藥物耐藥。最早發現這種真菌是在10年前的日本,目前正悄悄蔓延至全球。
  • 耳念珠菌為何被美國列為「緊急威脅」?能否治癒?
    他指出,耳念珠菌對健康人群不構成威脅,無需恐慌。但醫療機構需加強對這種真菌的監測,早發現早治療是有效應對疾病蔓延的關鍵。  美國為何列為「緊急威脅」  據美國疾控中心介紹,截至2月28日,美國共報告了587例耳念珠菌感染臨床病例,另有30例疑似感染臨床病例。其中,最集中的發病地區是紐約、伊利諾州和新澤西州。
  • 美媒:美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激增 與大量新冠患者湧入醫院有關
    參考消息網10月26日報導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25日發表報導稱,一種超級細菌可能正在滿是新冠患者的美國醫院內傳播。全文摘編如下: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稱,在全球各地住院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不斷激增的同時,另外一種危險的感染可能也會令患者生病——一種名為「耳念珠菌」的耐藥性超級細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說,這種超級細菌是一種酵母菌,能夠感染耳朵和傷口,還能夠進入血液,引發全身的嚴重感染。
  • 「超級真菌」大爆發?專家:健康人群不會感染 無需恐慌
    「超級真菌」來源目前仍不明確  近日,《紐約時報》報導,一種名為耳念珠菌的「超級真菌」在美國多地爆發,目前美國已有587例確診病例。該真菌導致病人「神秘感染」,並被美國疾病防控中心(CDC)列為「緊急威脅」,近50%感染者在90天內身亡。昨日,中國媒體發布消息稱,目前中國確診18例超級真菌感染。
  • 全球氣溫升高使得耳念珠菌可以突破人體的保護溫度
    「超級真菌」耳念珠菌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日本2009年發現的一種新病原真菌物種,因其具有多重耐藥和致死率高的特徵,也被稱為「超級真菌」。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已將其列入「緊急威脅」細菌名單。美國通報病例587件,近半數受感染者都在90天內喪生。
  • 香港29名患者查出帶有耳念珠菌
    (健康時報記者 王楠 趙萌萌)7月13日,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香港兩家醫院又發現多名病人帶有耳念珠菌。截至目前,香港三家醫院共發現29名患者帶有耳念珠菌,均無感染症狀。耳念珠菌是日本2009年發現的一種新病原真菌物種,因其具有多重耐藥和致死率高的特徵,也曾被稱為「超級真菌」,美國疾控中心將其列入「緊急威脅」細菌名單。對此,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普內科主任醫師馬序竹表示,耳念珠菌對具有正常免疫力的健康人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無需過分擔心。勤洗手和徹底清潔醫院內物品是阻斷「超級真菌」傳播的重要手段。
  • 該如何應對「超級細菌」耳念珠菌?
    截至目前,中國已確認18例超級真菌臨床感染病例,總體上還沒有出現美國那樣的爆發性流行感染。這種被稱為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來源目前還不明確,普遍認為,這是新近進化出來的、快速適應人體宿主環境能力的新物種,主要引起血液感染,致死率高達60%。
  • 美國確診超600例超級真菌 患者感染後會有哪些症狀
    致死率超60%、近50%感染者90天內死亡……近日,一則「超級真菌被美列為緊急威脅、中國已有18例確認感染」的消息刷屏,引發公眾恐慌。但2009年發現的耳念珠菌相較於普通的念珠菌,具有較難檢測、較強的抗藥性以及致命率高的特點。  專家表示,公眾不必過分擔心,「超級真菌」感染主要發生在醫院內部,特別是ICU內,免疫缺陷人群存在感染可能,對多數感染者現有抗菌藥物治療有效,健康人群不會感染耳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