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2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最近,網上一篇名為《超級真菌被美國列為「緊急威脅」,中國已有18例確認感染》的消息刷屏,其中提到,「致死率超60%、近50%感染者90天內死亡」引起了部分公眾恐慌。這種真菌名為「耳念珠菌」,該真菌會導致病人「神秘感染」,並被美國疾病防控中心(CDC)列為「緊急威脅」,近50%感染者在90天內身亡。
國家衛生健康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藥專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徐英春予以回應,被美國稱為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在國內發生仍屬個案,我國沒有集中爆發的案例,並且這種真菌在我國的耐藥情況並不嚴重。那麼,到底什麼是「超級真菌」?它對普通公眾的健康威脅又有多大?
所謂的「超級真菌」,實際名為「耳念珠菌」。之所以被冠以這個稱號,主要歸因於以美國為主的地區所受到的臨床威脅。自2016年以來,美國監測發現耳念珠菌在紐約、新澤西、芝加哥等地區發生率快速升高,並出現大量爆發案例。另外在美國發現的耳念珠菌,對臨床常用的氟康唑、伏立康唑、兩性黴素B等種類抗真菌藥物具有較高的耐藥性。
但根據我國監測數據和已有病例報導,目前我國累計發現耳念珠菌感染18例,感染者多出現在醫療機構的重症監護室,並且沒有集中爆發案例。徐英春表示:「在美國發現耳念珠菌對我們所說的真菌藥物大多數都變成耐藥。變成耐藥面臨著什麼?就是沒有藥可用,所以他們很擔心這樣的問題。而且在他的醫院裡,某些地方會有局部爆發流行的趨勢,甚至在其他國家也發現了。但是最近大家也知道有18例這樣一個報導,這個報導我們從文獻上看,它跟美國是不同的,它對我們現在很多種類的抗菌藥全敏感,我們有藥可用。」
耳念珠菌的致病性並未顯著高於其他真菌。雖然美國疾控部門指出,美國近50%的耳念珠菌感染者在90天內死亡,但侵襲性真菌感染多發於危重症及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人群,總體死亡率在40%以上,患者死亡也不單純是由於真菌感染導致,而是多因素形成的臨床結局。徐英春表示:「實際上,跟其它的真菌菌種感染致死率沒有特別明顯的差異,並不是說它的致死率明顯高於其他真菌病,或者其他細菌感染。特別重要的是,在我們國家流行的這樣的真菌,耳念珠菌是全敏感。而且現在還沒有接到耳念珠菌這樣敏感的菌株引起了患者死亡的病例報告。」
在我國近10年間,覆蓋230家醫療機構的侵襲性真菌病監測中,耳念珠菌的發生率低於1/20000。另外,我國耳念珠菌耐藥情況並不嚴重。已報導的18例耳念珠菌,對除氟康唑外的所有抗真菌藥物均敏感,我國最早分離的耳念珠菌對所有抗真菌藥物均敏感。徐英春表示,稱中國地區的耳念珠菌為超級真菌並不準確。「人家叫超級真菌的時候,是它對很多抗菌藥全耐藥。但是我們國家恰恰是很多抗真菌藥還敏感,所以叫超級真菌是不是合適,值得大家商榷。長期臥床的,而且是免疫抑制劑使用的患者,或者是腫瘤晚期的患者,可能會得這樣的真菌病,這是有一個患者群的,而且得了也是其中的一個種而已,而且不會輕易的經過呼吸道之間互相傳播。所以大家根本不需要恐慌。」徐英春說。
據了解,耳念珠菌最早於2009年在日本發現,目前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感染病例。專家指出,耳念珠菌感染高風險人群為嚴重慢性基礎病或免疫抑制的病人,健康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徐英春說:「我們的孩子該上學上學,大家該上班上班,該去請朋友在一起小聚吃飯都不要擔心這樣的問題,甚至到醫院裡也不要擔心,大家到醫院裡探望親人等都不要擔心,因為它不會輕易會傳播給你的。耳念珠菌也可能還是我們正常人當中攜帶的,而且完全可以攜帶這樣的微生物,但他也不一定得病。所以健康人群不需要擔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