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慌!並非所有耳念珠菌都是「超級真菌」

2020-12-22 央廣網

連日來,「超級真菌」在朋友圈引發了不小的風波。一篇講述「美國將『超級真菌』列為緊急威脅,中國已有18例確認感染」的報導廣為流傳,恐慌情緒隨之蔓延。

而發現中國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王輝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並非所有類型的耳念珠菌都具有「超級真菌」級別的殺傷力,中國現存的18例感染病例不似美國的病例那般嚴重,也並非無藥可救。

王輝介紹,耳念珠菌最早在2009年由日本學者在耳道中分離得來。國外研究者發現這種致病菌的某些菌株類型常對多種抗真菌藥物耐藥,且在醫院環境下具有很強的克隆傳播性,可以在患者和環境間廣泛傳播,極易造成集中暴發,死亡率高達33%~60%。

由於某些類型的耳念珠菌的多重耐藥性、傳播性強和死亡率高的特點類似於多重耐藥菌,人們就仿照「超級細菌」的叫法,稱其為「超級真菌」。

「然而,不同菌株在細胞形態、毒力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很大差異,現有研究也顯示,日本分離的第一株耳念珠菌和我國近年來分離的菌株均未表現出多重耐藥。因此,將所有耳念珠菌都籠統地稱作『超級真菌』並不科學。」王輝說。

王輝介紹,2018年5月,我國報導了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菌株分離自北京一名患高血壓和腎病症候群的老年女性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這一研究彌補了當時我國對耳念珠菌研究的空白。

與多個國家此前報導的多重耐藥菌株不同,王輝和同事發現的該菌株對臨床常用的抗真菌藥物均敏感,且硫酸銅對其具有很強的生長抑制效果,這意味著有對症的藥物可以對該患者進行治療。

目前,全球已有約30個國家出現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我國至今發現18例耳念珠菌病例。

「總體來說,我國大陸地區的耳念珠菌感染不如國外報導的嚴重,且均只對氟康唑耐藥。另外,除了我國瀋陽地區的回顧性研究為既往病例,其餘3例病例都是實時監測發現的,而且相關醫療機構均及時採取了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並未發現耳念珠菌的傳播和對醫院環境的汙染。」王輝說。

分析耳念珠菌在國際上新一輪暴發的原因,王輝解釋說:「最近的暴發可能是由於此前的真菌檢測技術不太精確,將其錯誤鑑定為其他菌種,並沒有將其作為一個新菌種鑑定出來。」

醫療機構的臨床實驗室大多通過生化和質譜兩種技術手段來鑑定真菌,但這兩種檢測技術均對設備的資料庫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王輝介紹,在2017年以前,由於人們對耳念珠菌的認識有限,大多數實驗室常用的自動化檢測系統資料庫中,並沒有耳念珠菌,這也是耳念珠菌很容易被錯誤鑑定為希木龍念珠菌等相似念珠菌的原因。而目前,絕大多數廠家均已對自動化檢測系統進行了更新,在資料庫中添加了耳念珠菌的相關數據,臨床生化和質譜鑑定已逐步覆蓋了耳念珠菌。

如此嚴防死守,耳念珠菌究竟如何對人體產生危害呢?

全球已有研究表明,耳念珠菌感染主要發生在具有嚴重基礎性疾病的長期住院患者中,可以引起血流、尿路、手術創面等感染。

王輝表示,儘管耳念珠菌的致病機制並未完全闡明,但其作致病性與白念珠菌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其整體毒力弱於白念珠菌。蛋白酶、磷脂酶、攝鐵能力等是真菌入侵和感染宿主的重要「武器」,但不同菌株的耳念珠菌的武器「殺傷力」差異大,致病性也不同。

談到耳念珠菌的傳播途徑,王輝介紹,作為一種新型酵母菌,耳念珠菌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長期定植在患者和醫院環境中,不僅可以在患者腋窩、腹股溝、鼻、口咽部等多個部位定植,而且還能在床欄、地板等多種物品表面存活,同時對共用醫療器械造成汙染。

「耳念珠菌能在潮溼或乾燥的表面上至少生長7天,在塑料表面可持續存活至少2周。」王輝說,這種幾乎「全能」型的環境適應能力和長時間存活能力,是耳念珠菌與其他念珠菌的不同之處。

那麼,什麼樣的人群感染耳念珠菌的風險最高呢?

王輝介紹,引發耳念珠菌感染的外部相關危險因素包括內置導管、侵入性醫療操作等。耳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大多同時存在其他基礎疾病,包括糖尿病、膿毒血症或血液感染、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等,這也進一步增加了病人的死亡風險。

「總體來說,長期住院,特別是入住ICU(重症監護室)的患者,體內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導尿管等醫療器具的患者,或接受過廣譜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治療、腸外營養、腹部手術及免疫抑制劑等人群感染耳念珠菌的風險較高。」

王輝還介紹,由於患者通常已經患有其他嚴重疾病,所以耳念珠菌感染的症狀可能不明顯,並且症狀差異很大,因此普通人對感染症狀很難辨認,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以確定患者是否被耳念珠菌感染。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茜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9年05月20日 06 版

相關焦點

  • 中國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發現者:耳念珠菌並非都是超級真菌
    耳念珠菌。東方IC 資料連日來,「超級真菌」在朋友圈引發了不小的風波。一篇講述「美國將『超級真菌』列為緊急威脅,中國已有18例確認感染」的報導廣為流傳,恐慌情緒隨之蔓延。而發現中國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王輝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並非所有類型的耳念珠菌都具有「超級真菌」級別的殺傷力,中國現存的18例感染病例不似美國的病例那般嚴重,也並非無藥可救。王輝介紹,耳念珠菌最早在2009年由日本學者在耳道中分離得來。
  • 「超級真菌」耳念珠菌引關注 專家:國內仍屬個案無需擔心
    這種真菌名為「耳念珠菌」,該真菌會導致病人「神秘感染」,並被美國疾病防控中心(CDC)列為「緊急威脅」,近50%感染者在90天內身亡。國家衛生健康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藥專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徐英春予以回應,被美國稱為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在國內發生仍屬個案,我國沒有集中爆發的案例,並且這種真菌在我國的耐藥情況並不嚴重。那麼,到底什麼是「超級真菌」?
  • 超級真菌怕不怕?——其實想感染上耳念珠菌比中大獎還難!
    ——其實想感染上耳念珠菌比中大獎還難!這幾天,一則有關中國確診18例超級真菌耳念珠菌感染的消息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瘋狂傳播,昨天還引起了一波部分藥業股票的漲停潮。消息的截圖如下:這個消息在微博上的話題,閱讀量到今天為止已經超過了3.5億。
  • 中國確診18例超級真菌感染 感染了耳念珠菌怎麼辦怎麼預防?
    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皮膚科教授廖萬清表示,截至目前,中國已確認18例超級真菌臨床感染病例。這種被稱為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來源目前還不明確,普遍認為,這是新近進化出來的、快速適應人體宿主環境能力的新物種,主要引起血液感染,致死率高達60%。近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已將耳念珠菌列入「緊急威脅」名單。
  • 中國18例超級真菌感染是怎麼回事?耳念珠菌在世界各地醫院繁殖
    有報導稱中國發現18例感染超級真菌的患者!這種超級真菌的學名叫耳念珠菌,是一種有著超強耐藥性的「死神菌」。超級真菌是什麼?多出現在ICU,消息一出,網友炸開了鍋,嚇壞了。  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監測到的數據顯示,「超級病菌」目前已經感染了600多名美國人。一種名為耳念珠菌(C auris)的多重耐藥性真菌近日在美國多地爆發。
  • 神秘超級真菌在美爆發並席捲全球!一文了解耳念珠菌為何如此可怕?
    最近,耳念珠菌登陸紐約、新澤西和伊利諾州,促使聯邦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將其添加到緊急威脅」的細菌列表中。美國一共報導了587例感染耳念珠菌病例。開篇提到的這名老人在醫院住了90天後死亡,但耳念珠菌並沒有消失。測試顯示,在他的房間裡,到處都是耳念珠菌,侵入性相當強悍,以至於醫院需要特殊的清潔設備,甚至不得不拆掉一些天花板和地磚才能消除它。
  • 聽到超級真菌怕不怕?別怕,你想感染上耳念珠菌比中大獎還難!
    這幾天,一則有關中國確診18例超級真菌耳念珠菌感染的消息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瘋狂傳播,昨天還引起了一波部分藥業股票的漲停潮。
  • 港增耳念珠菌攜帶者 超級真菌概念股或受關注
    據最新消息顯示,7月9日香港新增一名耳念珠菌攜帶者,該名病人目前已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耳念珠菌也被稱為「超級真菌」,具有致死率高的特徵。對於一些投資者而言,超級真菌概念股自然是會關注的。那麼,相關股票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美國列入「緊急威脅」名單,刷屏的超級真菌到底是怎麼回事?
    據見聞會員專屬內容《超級真菌席捲全球,這是一個100萬億的問題》,耳念珠菌本來是一種無害酵母,但在10年之前日本醫生在一例病人的耳部分泌物中發現了抗藥性耳念珠菌。後來學者們對舊醫學樣本的回顧性研究中發現,最早的一例感染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韓國。由於是個例且當時並非所有抗生素都對之無效,就沒有引起太大反響。
  • 18例感染病例並非集中出現 專家表示:不必恐慌「耳念珠菌」
    「各種藥物治療無效」「致死率極高」「公共衛生新威脅」……一種被稱為「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日前刷屏朋友圈,引起一些網友恐慌。「超級真菌」真相如何?多位病原微生物專家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我國已發現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不等同於「超級真菌」感染,且「超級真菌」對健康人群不構成威脅,公眾不必恐慌,也無需採取特殊的預防措施。
  • 香港29名患者查出帶有耳念珠菌
    耳念珠菌是日本2009年發現的一種新病原真菌物種,因其具有多重耐藥和致死率高的特徵,也曾被稱為「超級真菌」,美國疾控中心將其列入「緊急威脅」細菌名單。對此,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普內科主任醫師馬序竹表示,耳念珠菌對具有正常免疫力的健康人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無需過分擔心。勤洗手和徹底清潔醫院內物品是阻斷「超級真菌」傳播的重要手段。
  • 「超級真菌」並不新 做好預防,合理用藥是關鍵
    10年前,它在日本一位患者的外耳道中被首次發現,後來在人的血液、尿液、呼吸道等部位,它的蹤跡都被覓到。它是耳念珠菌,學名為耳道假絲酵母菌。近兩天,它因 「超級真菌」的稱號而「霸屏」。「超級真菌」並不新 10年前已被發現根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1日在官網發布的消息,所謂「超級真菌」,實名為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一種可以在住院病例中引起嚴重感染的真菌。耳念珠菌並非新近出現的新型菌種。
  • 全球氣溫升高使得耳念珠菌可以突破人體的保護溫度
    對人類有致病性的真菌約有300多個種類。除新型隱球菌和蕈外,醫學上有意義的致病性真菌幾乎都是黴菌。根據侵犯人體部位的不同,臨床上將致病真菌分為淺部真菌和深部真菌。真菌性腸炎即屬於深部真菌病。「超級真菌」耳念珠菌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日本2009年發現的一種新病原真菌物種,因其具有多重耐藥和致死率高的特徵,也被稱為「超級真菌」。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已將其列入「緊急威脅」細菌名單。美國通報病例587件,近半數受感染者都在90天內喪生。
  • 「超級真菌」不可怕 驚慌失措沒必要
    那麼,什麼是「超級真菌」?它真是生化危機嗎?面對眾多疑問,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普內科主任醫師馬序竹進行了解讀。  什麼是超級真菌?  所謂的超級真菌俗稱耳念珠菌,學名耳道假絲酵母菌(Candida auris)。2009年,在日本一位患者的外耳道中首次被發現,後來在血液、尿液、呼吸道等部位都有發現。
  • 「超級真菌」來了?危害大嗎?
    據《紐約時報》4月6日的報導,紐約市西奈山醫院在去年5月為一名老年男子做腹部手術時,發現他感染了一種「神秘而致命」的真菌,醫院迅速將其隔離在重症監護室。90天後,該男子在院內死亡,但這種致命的真菌卻頑強地存活了下來,院方為此對牆壁、病床、門、水槽、電話都進行了特殊消毒,甚至拆除了部分天花板和地板。目前,這種超級真菌在美國紐約、新澤西和伊利諾伊等12個州流行。
  • 4月,別怕「超級真菌」,別信這些謠言
    原標題:4月,別怕「超級真菌」,別信這些謠言 草長鶯飛四月天,聆聽花開的聲音,感受生命的色彩。不過,謠言散布的腳步並未停歇,有些謠言的刷屏著實引發人們恐慌,有些謠言則是強行蹭熱點讓人啼笑皆非。 比如,不少人被「超級真菌」嚇了一跳。
  • 關於「超級真菌」的N個真相
    「各種藥物治療無效」「致死率極高」「公共衛生新威脅」……一種被稱為「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日前刷屏朋友圈,引起一些網友恐慌。「超級真菌」真相如何?多位病原微生物專家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我國已發現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不等同於「超級真菌」感染,只有多重耐藥的耳念珠菌才是「超級真菌」。
  • 健康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近日,一種叫耳念珠菌的超級真菌在全球各大洲均發生感染病例,截至2019年2月28日,美國共有587例確診病例報告,我國也有18例病例報告,國家衛健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評價專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徐英春表示,目前國內所受到的耳念珠菌威脅並不嚴重。
  • 「超級真菌」不可怕 驚慌失措沒必要(健康關注)
    那麼,什麼是「超級真菌」?它真是生化危機嗎?面對眾多疑問,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普內科主任醫師馬序竹進行了解讀。   什麼是超級真菌?   所謂的超級真菌俗稱耳念珠菌,學名耳道假絲酵母菌(Candida auris)。2009年,在日本一位患者的外耳道中首次被發現,後來在血液、尿液、呼吸道等部位都有發現。
  • 耳念珠菌怎麼傳染的?如何預防這種耐藥的耳念珠菌?
    近日,一種名為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的多重耐藥性真菌在美國多地爆發,全美已有587例確診病例。   4月8日,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皮膚科教授廖萬清表示,中國已確認18例超級真菌臨床感染病例。目前疫情在持續監測中,但總體上沒有出現爆發性流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