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有百種,困有千樣,而產業不旺,則是貧之根,困之源。
為助貴州拔窮根,國開行貴州省分行多年來以培育產業為抓手,持續創新機制、凝聚力量、整合資源,壯大貴州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紮實推動把綠水青山建設為百姓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接續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確保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真脫貧、不返貧、能致富。
「十三五」期間,該行累計向貴州投入產業扶貧貸款205億元,帶動數十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融入產業發展鏈,精準拔窮根,讓產業扶貧的這把火越燒越旺,大山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國家儲備林既是生態項目,也是扶貧工程,亦是國開行貴州省分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重點領域建設發展的決策部署,增強林業支撐保障能力,促進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的生動詮釋。
該行作為唯一金融機構與省林業局共同編制《貴州省國家儲備林建設方案》,高位推動、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我省國儲林項目建設,將我省12個特色農業產業作為儲備林配套林下經濟予以支持,進一步推動脫貧攻堅、長江大保護、綠色發展和農村產業革命等戰略實施。為全省53個儲備林項目授信貸款259.34億元、放款92.81億元支持林地培育及林業上下遊產業建設,擴大了綠色生態家底,全面提升了貴州森林質量。
巧用土地出租流轉、投工投勞等方式,形成「土地/林地變資產、林權變股權、農民變工人」的利益聯結機制,促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增值,為金融支持林業可持續發展與林業扶貧開闢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國開行貴州省分行支持的鎮寧蜂糖李經濟林項目,讓大山農民鼓了「腰包」。
為將更多開發性金融資源的「活水」引入貴州,該行大力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聯合大連市分行為盤州國儲林PPP項目引入東部社會資本方,融資29億元支持50.1萬畝儲備林項目、9萬畝刺梨等特色經果林建設,並形成盤州雞蛋養殖、紅星集團辣椒訂單收購、安順啤酒生產線建設、普安長毛兔全產業鏈等示範性產業協作項目建設,帶動貧困人口近千人。
融資融智、協同共贏。在省內舉辦東西部協作對接會、邀請省內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赴東部參加「開發性金融支持東西部扶貧協作『在行動』系列對接會」,與省林業局籤署合作協議,共同舉辦多起國儲林建設項目培訓會,推動多個銀政企合作文件及項目落地,助我省國儲林等林業生態建設項目步入建設的快車道,踏上奮進的新徵程。
▼助力移民就業致富
「十三五」以來,國開行貴州省分行以227.5億元易地扶貧搬遷貸款,支持破解了「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問題。
聚焦易地扶貧的「後半篇文章」發力,該行著眼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問題,以深度參與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基層黨建等「五個體系」,圍繞服務產業發展、幫助後續就業、支持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制定服務,助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
按照對全省144個搬遷人口規模在3000人以上的特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項目予以優先支持的工作思路,該行將支持各安置點配套產業、再就業市場、配套教育醫療設施等項目作為重點納入年度扶貧工作方案。
國開行貴州省分行支持的正安縣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再就業市場,為移民搬遷群眾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扶貧的力量不斷凝聚,不斷鞏固提高脫貧攻堅成果。該行以「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讓一批批大中型產業項目建設起來、興旺起來;創新PPP模式探索支持安置點配套醫療教育設施、再就業市場及公共服務補短板項目建設;投入65億元先後撬動正安縣易地搬遷再就業市場等19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項目落地,輻射114個易地搬遷安置區。
2020年,註定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面對戰貧戰疫兩場硬仗,國開行貴州省分行以行動堅決助貴州奪取雙勝利。
面對今年初受疫情影響的春耕備耕,該行與地方金融機構聯動協作,融資助力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農資採購配送。以支持農民合作社、農業生產性小微企業為重點,集中投放轉貸款資金,緩解貧困地區農業生產資金缺口,確保了疫情防控期間農資市場秩序穩定。
破題我省產業扶貧項目「資本金缺乏、擔保落實難」,該行創新與省擔保公司、省綠產基金合作搭建產業扶貧「投貸保」協同機制,被省有關部門評選為「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創新金融產品」。
該行以低息、穩定的轉貸款,聯合貴州銀行、貴陽銀行、省農信社系統內縣級金融機構等同業支持省內小微企業、合作社及農戶發展產業項目,縱深推動金融資源向普惠金融領域傾斜。
產業扶貧,讓「輸血」轉向「造血」,激活了脫貧的內生動力。在該行75,68億元扶貧轉貸款支持下,我省蔬菜、茶葉、中藥材等一批產業項目實現蓬勃發展,覆蓋全省83個縣級行政區、66個國家級貧困縣、100餘個合作社,上萬名貧困人自主脫貧能力穩步提高。
▼暢通物流助力「黔貨出山」
2018年以來,我省深入推進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以全省上千個壩區為突破口,推動農業產業高效發展熱潮湧動。
國開行貴州省分行搶抓政策機遇,主動上門與省農業農村廳匯報對接,圍繞該項工作重點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灌溉排水設施、田間道路、農業輸配電、農田防護、農業科技服務、產地市場冷鏈等方面加快建設,結合項目建設、運營及融資的情況,「一壩一策」推進開發評審工作。
一系列組合拳之下,捷報頻傳:率先在長順縣試點推進壩區建設項目,實現全省首筆壩區農業結構調整項目貸款發放6000萬元,帶動約6000名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德江縣500畝壩區產業項目、江口縣500畝壩區產業項目等相繼實現授信,內生動力不斷釋放,成為一個個地區特色農業發展的「聚寶盆」。
貴州生態優勢明顯,天然有機農產品市場廣闊,多年來卻因物流條件制約阻礙了「黔貨出山」。打破舊有的桎梏,暢通農村物流「最後一公裡」,勢在必行。
該行發揮在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優勢,認真調研各縣特色農業產業情況,將支持全省農產品物流建設、農產品基地建設作為重點工作,為重點項目提供長期穩定金融支持,為開發性金融全面支持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打下基礎。
聚焦我省「一縣一業」特色優勢產業,保障農產品供給取得成效,為道真食用菌、六盤水獼猴桃、鎮寧蜂糖李、長順蔬菜基地、湄潭茶產業一體化項目承諾貸款32億元,助扶貧產業「根深葉茂」。
該行將補齊物流短板作為支持產業扶貧、消費扶貧、電商扶貧的強大動能,大力推進貴陽市北部農產品物流園項目、貴陽市2.5萬畝高標準設施蔬菜保供基地建設項目等多個重點項目評審承諾工作,首個項目已落地。
因地制宜,該行與省供銷社共同推進貴州冷投公司「全省『1+20+N』現代物流項目」建設,在省內有條件的市縣建設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現代物流中心、冷鏈倉儲設施,開展農產品收儲。支持完善產銷對接體系,幫助搭建經營服務網絡,通過農超、農校、農市對接,建立綠色農產品直供直銷通道,助力脫貧攻堅、消費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國開行貴州省分行將繼續發揮開發性金融政策優勢、專業優勢和資金優勢,推動形成消費扶貧的長效機制,提高消費扶貧的深度和廣度,為貧困地區產業長久、健康發展注入動力、提供支撐,持續為確保貴州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持續貢獻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鄭果
編輯 周曉玲
編審 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