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市水口鎮:掛出扶貧作戰圖 定製套餐拔窮根

2021-01-08 梅州網

  本報訊 在興寧市水口鎮彭洞村,駐村扶貧幹部黃六生每天都會認真研究村委會牆上的彩色地圖,圖中清晰標明了貧困戶數量、產業分布等情況。近年來,水口鎮聚焦脫貧攻堅薄弱環節和存在問題,掛圖作戰,為貧困戶量身制定產業扶貧套餐,通過產業扶貧增強造血功能,幫助貧困戶拔掉窮根,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我們制定了作戰圖,方便我們弄清貧困戶性質,幫扶幹部、責任人全部都列在這個圖上了。」自2016年中石化廣州分公司對口幫扶彭洞村工作開展以來,黃六生深入村、組、戶走訪調查,制定了這張詳細的精準扶貧攻堅作戰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開展幫扶工作以來,幫扶單位把培育特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引進了經濟效益好,產業特色明顯的蜜雪梨。目前,全村貧困戶種植蜜雪梨4000多株。

  當前正值彭洞村的蜜雪梨花開掛果時,在黃六生的指導下,貧困戶彭偉精正在給梨樹鋤草、施肥,希望能為今年高產豐收打下基礎。「如果沒有幫扶單位的支持,我們也搞不了那麼大規模。我現在脫貧的信心十足,種的梨子能夠變成錢,就有收入,有收入我的生活就會更好。」

  此外,幫扶單位還通過發展養鴨產業,帶動一批貧困戶脫貧。去年,全村養鴨近30萬隻,其中貧困戶養鴨2.5萬隻。2016年,因病致貧的彭運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200多元。在幫扶單位的幫扶下,彭運強通過發展養鴨、養豬等產業,實現脫貧致富,2019年彭運強的家庭總收入約20萬元。

  四年來,幫扶單位注重在產業扶貧上下功夫,通過造血產業拔掉窮根,讓貧困戶成為產業脫貧的受益者。據統計,2019年,彭洞村人均收入達14474元,對比2016年翻了4倍。彭洞村也於去年12月退出貧困行列。

  彭洞村脫貧攻堅取得的顯著成效是水口鎮全力抓好精準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水口鎮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通過壓實黨委主體責任,狠抓責任落實,掛圖作戰,因地制宜制訂產業發展規劃,大力實施產業扶貧項目。目前,全鎮已形成了以光夏村紅色文化旅遊教育基地、河口村四季美農旅項目、大坑村養鴿、靈芝種植等為代表的產業項目,為脫貧攻堅工作注入強大的動力。「2020年脫貧攻堅決勝年,我們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將繼續推動各項幫扶措施,推廣種養大戶、產業戶+貧困戶模式,突出產業帶動,鞏固提升全鎮已脫貧質量。」水口鎮黨委書記黃志勇說。(鍾幸鈺 榮興)

相關焦點

  • 「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湖北十堰黨員幹部結對扶貧記事
    新華社武漢1月15日電  題:「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湖北十堰黨員幹部結對扶貧記事  新華社記者梁相斌、熊金超、李偉  地處秦巴山區的湖北十堰市,近年全面實施「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扶貧工程。
  • 「摘窮帽」後怎樣「拔窮根」——大別山區縣委書記與村支書記扶貧...
    新華社鄭州6月22日電題:「摘窮帽」後怎樣「拔窮根」——大別山區縣委書記與村支書記扶貧對話錄新華社記者甘泉大別山深處,河南商城縣伏山鄉裡羅成村2015年將戴了幾十年的窮帽子摘了。然而,脫了貧的村支書並不輕鬆。同樣不輕鬆的還有縣委書記。2020年前這個縣累計將有125個村會摘窮帽。
  • 福建三明:電力扶貧「拔窮根」
    作為三明市首個集中式光伏扶貧項目,「陽光」收益也讓梓溪村的貧困戶摘掉了「窮帽子」。  三明市是紅色搖籃,12個縣(市)區都是原中央蘇區縣,也是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之一,其中寧化、清流、明溪、建寧、泰寧等5個縣被列為福建省2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還有20個鄉鎮屬市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近年來,三明供電公司把助力脫貧攻堅作為第一要務,加強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和改造升級,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 深圳橫崗街道:扶貧拔窮根 「三業」興臺東
    廣東海豐縣臺東村 孫秋霞 攝中新網汕尾12月23日電 題:深圳橫崗街道:扶貧拔窮根 「三業」興臺東作者 孫秋霞 胡博走進廣東海豐縣臺東村,一幅美麗鄉村畫卷盡收眼底。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幾年前,臺東村村道全是泥濘小路,部分村民還住著危房,就連村委辦公樓也時常漏雨……臺東村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離不開深圳橫崗街道的精準扶貧。新建的臺東公園 孫秋霞 攝近年來,橫崗街道先後組織幫扶責任人,分三批赴臺東村,幫村民拔窮根。
  • 湖北大別山區產業扶貧觀察:引主體、扶產業、拔窮根
    新華社武漢10月12日電題:引主體,扶產業,拔窮根——湖北黃岡大別山區「五位一體」產業精準扶貧觀察新華社記者 皮曙初、黎昌政、陳俊「發展產業脫貧一批」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招」。記者了解到,黃岡市已有1600多家企業、4392個市場主體參與精準扶貧行動,帶動1500個貧困村、13萬貧困戶、36萬貧困人口就業或增收。
  • 【經驗】河北邢臺市任澤區:結對幫扶用真情 教育扶貧拔窮根
    【經驗】河北邢臺市任澤區:結對幫扶用真情 教育扶貧拔窮根 2020-10-27 15: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寧夏西吉:「耕讀傳家」拔窮根
    新華社銀川10月9日電 題:寧夏西吉:「耕讀傳家」拔窮根  新華社記者任瑋  「說起來我們村也算是『秀才村』了,這幾年平均每年都能考出去10個左右大學生。現在不一樣了,貧困學生能免學費、領補助、辦貸款,家裡再窮都能上學。作為寧夏最後一個未摘帽的貧困縣,西吉縣近年來全面落實教育惠民政策,僅今年春季學期,全縣各學段資助學生近3.9萬人次共1800餘萬元。  建檔立卡戶馬玉珍家,就是教育扶貧政策的受益者。今年56歲的馬玉珍身體不好,幹不動重活,在村裡提供的公益性崗位做環衛工,每月掙796元。「現在扶貧政策好,供娃娃上學輕鬆多了。」
  • 泉潤湘西拔窮根 雙城共書協作扶貧的新答卷
    泉潤湘西拔窮根(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湘西州地處武陵山腹地,湖南11個深度貧困縣中,7個在湘西州。2016年10月,濟南市與湘西州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子。因地制宜,做優當地傳統產業;雙向協作,建立供銷雙贏格局;匯聚合力,形成助力脫貧的強力引擎……幾年來,濟南和湘西共同書寫出了協作扶貧的新答卷。
  • 火了產業甜了日子——國開行貴州省分行「造血」式扶貧助力拔窮根
    貧有百種,困有千樣,而產業不旺,則是貧之根,困之源。為助貴州拔窮根,國開行貴州省分行多年來以培育產業為抓手,持續創新機制、凝聚力量、整合資源,壯大貴州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紮實推動把綠水青山建設為百姓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接續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確保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真脫貧、不返貧、能致富。
  • 河北省教育扶貧精準發力拔窮根
    織密控輟保學網,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適齡兒童少年輟學人數實現動態清零  教育扶貧精準發力拔窮根  懷來縣官廳中心校教室裡,六年級的李蓉花聽課細緻認真,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李蓉花家姐弟三人,她是老大,父親過怕了窮日子,擔心上學花錢,不讓孩子們入學讀書。  為此,官廳中心校校長趙建兵一次次直奔小蓉花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解決家長的後顧之憂,把三姐弟接回校園。
  • 銅梁水口鎮:打造花語果鄉 開創農文旅融合扶貧新路子
    桃園環境乾淨整潔,一根根桃樹上掛著製做精美造型各異的認領小牌。「這個有200畝面積的桃園是樹蔭村與貧困戶利益緊密連結的集體經濟項目。今年,村裡推出了桃樹認領的促銷方式,得到市民的積極回應,認領市民絡繹不絕。」鎮黨委書記汪文波說,前來採摘的市民紛紛讚嘆這裡果甜景美桃文化味濃,讓人流連忘返。水口鎮是銅梁近郊農業鎮,也是全國最大的使君子種植鎮。
  • 第一書記王書昉:授人以漁「拔窮根」
    有這樣一位第一書記,他用自己的責任與擔當,積極投身扶貧一線,用心致力於貧困村建設,拆危房、抓產業、修村道……讓昔日窮山溝變成如今的美麗鄉村,讓農民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他就是禮縣雷壩鎮坪頭村第一書記王書昉。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施易地搬遷,徹底拔斷窮根 —— 古浪縣脫貧...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施易地搬遷,徹底拔斷窮根 —— 古浪縣脫貧成就系列報導之三 2020-12-09 1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教育拔窮根,龍門上東村今年出了16名大學生
    「扶貧先扶智,教育拔窮根。」在上東村,上至各級政府,下至貧困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注重教育投入和人才培養,以期孩子在高考中金榜題名,改變寒門家庭的命運。「我們夫妻倆小時候因為家裡窮沒讀過幾天書,幹的都是苦力活。現在無論自己怎麼辛苦都要供姐弟倆讀好書,不能讓孩子走我們的老路,吃沒文化的虧。」政策落實「扶貧先扶智,再窮也不能窮教育」8月底,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飛」進了瑤族姑娘楊靜雯的家,打破了這個少數民族貧困家庭的平靜。
  • 葫蘆島建昌戶均2.8個脫貧項目助鄉親拔窮根
    扶貧項目到村 產業帶動到戶 地處遼西山區的建昌縣,山多地少、人多水少,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一直相對較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曾不足全省平均值的1/6。 產業扶貧是剷除窮根的根本之策。建昌縣扶貧辦主任馬寶良介紹,對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運用「小額貸款+到戶脫貧項目+強勞動力戶」的辦法,積極開展金融扶貧;對勞動能力偏弱的建檔立卡戶,施行「強黨支部+脫貧合作社+弱勞動力戶」辦法,強化帶動引領;對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通過「縣光伏公司+光伏扶貧項目+無勞動力戶」方式,保證貧困戶有收益。 千方百計謀發展,因地制宜落項目。
  • 【富民村拔「窮」根(4)】 「土」「洋」結合 擦菜子上青雲
    【富民村拔「窮」根(4)】 「土」「洋」結合 擦菜子上青雲 2020/1/
  • 科技賦能 精準拔窮根
    新疆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因地制宜高質量推動脫貧攻堅——科技賦能 精準拔窮根
  • 深圳:"教育幫扶"拔窮根的"南山實踐"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    習近平同志曾強調,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別是要注重山區貧困地區下一代的成長;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 引主體,扶產業,拔窮根——湖北黃岡大別山區「五位一體」產業精準...
    記者了解到,黃岡市已有1600多家企業、4392個市場主體參與精準扶貧行動,帶動1500個貧困村、13萬貧困戶、36萬貧困人口就業或增收。「借船出海」拔窮根李雲啟家是羅田縣鳳山鎮上石源河村貧困戶,家裡有84歲老父親,還有一個7歲大的孫女,兒子兒媳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
  • 邢臺、南和縣史召鄉產業扶貧「拔窮根」
    「在扶貧車間工作,一個月能掙2000多,一年下來有3萬多的收入,而且還守著家門口,能夠照顧家裡。」2018年,河北省全工鋼銼產銷有限公司設立扶貧車間,通過設立「扶貧車間」,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每個貧困戶年底有分紅,增加貧困村集體收入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