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興寧市水口鎮彭洞村,駐村扶貧幹部黃六生每天都會認真研究村委會牆上的彩色地圖,圖中清晰標明了貧困戶數量、產業分布等情況。近年來,水口鎮聚焦脫貧攻堅薄弱環節和存在問題,掛圖作戰,為貧困戶量身制定產業扶貧套餐,通過產業扶貧增強造血功能,幫助貧困戶拔掉窮根,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我們制定了作戰圖,方便我們弄清貧困戶性質,幫扶幹部、責任人全部都列在這個圖上了。」自2016年中石化廣州分公司對口幫扶彭洞村工作開展以來,黃六生深入村、組、戶走訪調查,制定了這張詳細的精準扶貧攻堅作戰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開展幫扶工作以來,幫扶單位把培育特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引進了經濟效益好,產業特色明顯的蜜雪梨。目前,全村貧困戶種植蜜雪梨4000多株。
當前正值彭洞村的蜜雪梨花開掛果時,在黃六生的指導下,貧困戶彭偉精正在給梨樹鋤草、施肥,希望能為今年高產豐收打下基礎。「如果沒有幫扶單位的支持,我們也搞不了那麼大規模。我現在脫貧的信心十足,種的梨子能夠變成錢,就有收入,有收入我的生活就會更好。」
此外,幫扶單位還通過發展養鴨產業,帶動一批貧困戶脫貧。去年,全村養鴨近30萬隻,其中貧困戶養鴨2.5萬隻。2016年,因病致貧的彭運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200多元。在幫扶單位的幫扶下,彭運強通過發展養鴨、養豬等產業,實現脫貧致富,2019年彭運強的家庭總收入約20萬元。
四年來,幫扶單位注重在產業扶貧上下功夫,通過造血產業拔掉窮根,讓貧困戶成為產業脫貧的受益者。據統計,2019年,彭洞村人均收入達14474元,對比2016年翻了4倍。彭洞村也於去年12月退出貧困行列。
彭洞村脫貧攻堅取得的顯著成效是水口鎮全力抓好精準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水口鎮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通過壓實黨委主體責任,狠抓責任落實,掛圖作戰,因地制宜制訂產業發展規劃,大力實施產業扶貧項目。目前,全鎮已形成了以光夏村紅色文化旅遊教育基地、河口村四季美農旅項目、大坑村養鴿、靈芝種植等為代表的產業項目,為脫貧攻堅工作注入強大的動力。「2020年脫貧攻堅決勝年,我們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將繼續推動各項幫扶措施,推廣種養大戶、產業戶+貧困戶模式,突出產業帶動,鞏固提升全鎮已脫貧質量。」水口鎮黨委書記黃志勇說。(鍾幸鈺 榮興)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