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我診改能力 助推「雙高計劃」建設

2020-12-25 中國教育報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自建校以來,始終堅持以目標為導向,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規範管理為支撐,以持續改進為抓手,以加強內涵建設為保證,挖掘辦學潛力,助推教育改革提質培優、以質圖強,為學校先後取得國家百所骨幹高職院校、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國家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等標誌性辦學成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找準關鍵要素

    撬動專業發展

    診斷點的設計是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專業、課程、師資、學生各層面質量持續提升的關鍵環節。在專業層面診斷要素和診斷點的設定過程中,向影響專業建設的關鍵因素傾斜,比如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等,提高其對應分值權重。緊跟職教發展步伐,引領職教改革,重點關注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創新性地設置了專業群診斷指標,用數據說話,通過診改數據平臺的監測,進行專業群狀態分析,持續改進專業群建設質量。

    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緊密對接區域產業結構,動態升級專業內涵,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實現專業和專業群持續優化升級、自我完善。經過專業診改,專業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建成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國家骨幹專業6個,其中審計專業群成功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名單。

    描繪個人畫像

    促進師生發展

    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基礎工作,按照教師「入職—成長—成熟—突破」不同發展階段,分別設計了教師個人發展標準和診斷指標。學生工作按照「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職業導向、全面發展」的思路,從思想道德素質、身心健康素質、職業發展素質、文化技能素質四個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學生全面發展指標體系。堅持多維度對比與預警機制相結合、自我監測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師生自我診改。依託診改數據平臺,通過教師、學生個人畫像,呈現師生個人狀態,關注目標達成度,實現自我診斷、自我改進,促進師生全面發展。

    通過自我診改,師生主體意識顯著增強,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成果豐碩。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保持在98%以上,對口就業率保持在92%以上,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呈現出「出口暢、入口旺」的良好發展態勢。

    打造智慧校園

    助推教學改革

    學校以「三構建、三提升」為主要內容,著重強化數據的整合與挖掘,新建改建學校各類信息化應用系統,建設數據共享中心,消除信息資源孤島,形成可有效為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提升提供支持的校園信息化環境。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在線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和混合式教學模式全面推開,實現了「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對課堂進行實時監測預警,師生的課堂行為也做到了有痕跡、可追溯,進一步推動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革。

    以「網際網路+職業教育」為導向,利用信息化技術進一步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主持建成三級教學資源庫。2018年開始主持建設的國家級別導遊專業教學資源庫,註冊用戶總數8萬餘人,呈現了「教學資源豐富、輻射地區廣泛、知名院校眾多」的特點,使不同區域、不同學校、不同群體有機會共享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為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變革。

    注入質量文化

    聚焦德技並修

    建設特色質量文化是學校緊扣時代脈搏,著力構建現代大學文化建設新格局的一大創新舉措,學校在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中所培育出的特色質量文化,有機融合了校園文化、地域文化、企業文化以及思政教育、工匠精神等部分,這種多元統一、兼容並生、科學有序、充滿活力的文化,為學校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了重要保證。質量文化建設的推進,增強了師生對自主質量保證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在「人人追求質量、人人創造質量」的文化價值觀指導下,形成了良好的學風和教風。

    通過開展邀請技術技能大師作講座、樹立優秀工匠校友典型、營造校內實訓基地企業文化氛圍等有效的踐行質量文化活動載體,培養了學生嚴謹專注、敬業樂業、精益求精、質量第一的工匠精神。帶有地域文化色彩的「魅力家鄉」受到人民網、《中國青年報》、《河北日報》等主流媒體的宣傳報導;帶有「家」文化特質的「創建星級文明寢室」獲河北省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由專業教師和輔導員組成的職業素質工作室與校企共建的技能工作室互聯互動,深化產教融合,共同探索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以工匠精神為引領的一系列質量文化活動中,校企文化對接顯亮點,彰顯了職業特點,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李雁行 李立威)

相關焦點

  • 教學診改助推中職學校教學質量提升
    中職學校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試點工作已經三年,回顧和總結一下不難發現,依據理念積極踐行教學診改的試點學校,從學校管理到學校治理、從有效對接區域產業結構到教學資源存量優化、從專業教學標準建構到課堂教學應用、從頂層設計到規範遵循、從課程改革到方法創新、從雙師結構改善到教學能力提升、從實訓條件完善到信息化校園建設、從自主學習意識培植到自主學習能力提升,都取得了明顯進步,教學診改推進中職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積極作用日益彰顯
  • 以教學診改常態化助推學校提質提升|學校召開質量診改推進會
    本學期診改情況,採取措施及成效,未達成原因分析,後續工作安排,大家從四個方面對本學期診改工作進行了梳理反思與規劃。立足本職緊扣常規,診改落在實處,初見成效。唐書記說診改是手段和抓手,自我診斷,持續改進,全面提高學校治理能力,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專業建設,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將學校打造成職業教育的名片。
  •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深入推進「雙高計劃」項目建設 全面提升...
    (簡稱「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名單。近年來,學院始終堅持「服務航天、服務國防、服務地方」的辦學宗旨,不斷提升辦學實力,提高辦學質量,努力把學院建成人才培養質量高、社會服務能力強、國內影響力深、航天特色鮮明的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樹立成央企辦學校企合作的典範、工學結合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典範。
  • 這些「診改」知識,你知道嗎?
    診改工作重點做好哪三件事? 答案:完善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提升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樹立現代質量文化。 Q 7.什麼是診改「目標鏈」和「標準鏈」?
  • 濟南職業學院:抓住「雙高計劃」和「職教高地」建設新契機
    濟南職業學院作為全省職業教育的排頭兵,在全國「雙高計劃」和「職教高地」建設是一個系統規劃、頂層設計、科學施策、穩步推進的高速度爬坡過坎、高質量創新改革、高效益提升發展的過程,對標國家、省、市的具體目標和要求,結合自身實際,長遠規劃,特色發展,形成了「實施『8大工程』,築牢『4梁8柱1平臺』,保障『8&6創新發展』計劃」總體建設和發展思路。
  • 陝鐵院召開「雙高計劃」專項建設任務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12月7日下午,學校召開「雙高計劃」專項建設任務研討會。會上,教務處、科技處、國際合作交流處、發展規劃處、鐵路培訓學院分別圍繞「質量提升行動計劃、技術應用中心運行、魯班工坊建設、鐵路職業教育與產業研究院建設、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等主題,從現狀分析、存在問題、解決措施等方面進行了工作匯報。全體校領導針對每個主題,逐一發言,指出了具體的工作思路和解決措施,與會的各部門負責人也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
  • 「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邏輯及推進策略
    推進「雙高計劃」建設,教師是第一資源和關鍵性建設主體,其專業水平直接關乎「雙高計劃」建設的進度和效度;教師的專業發展與「雙高計劃」建設具有統一性和同步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新時代以「雙高計劃」建設為契機,探析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邏輯與推進策略,對於打造新時代高水平的「雙師型」隊伍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 「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建設的邏輯審視
    從「雙高計劃」視角審視我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建設,探索符合高職教育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建設邏輯,對於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我國高職院校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強化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的觀念、細化雙方職責,對於「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 職業教育「雙高計劃」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一)總體思路 「雙高計劃」指標體系設計本著「共性與個性並行,高度與難度並行,投入與產出並行」的原則,聚焦「1加強、4打造、5提升」的建設任務
  •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數字校園 推進智能診改
    紅網時刻3月19日訊(通訊員 李玉民)近年來,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以推進省診改工作試點校建設為契機,把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際需求緊密結合,投資近2000萬元建設數字校園,為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和診改工作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 聚力質量攻堅 推進「雙高」建設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紀實
    開展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手段和制度創新,也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點內容。做好「診改」工作的關鍵,在於高職院校管理者主動求變、轉變理念的勇氣與魄力。自2018年6月起,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以入選全省第二批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試點院校為契機,以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為標準,聚力發展提升,努力打通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最後一公裡」,朝著建成「全國一流、全省前列,培養贛鄱工匠」的示範性高職院校目標闊步前行。
  • 「雙高計劃」建設的邏輯機理與行動方略
    參與「雙高計劃」的高職院校,肩負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發展探索者、引領者的重任,必須對自身內生性、創生性自主辦學能力之於「雙高計劃」建設的決定性意義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因此,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探究「雙高計劃」建設的邏輯機理和行動方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汪建雲:培育「8字螺旋」 夯實診改基礎 | 關注職業院校教學診改工作專欄之四
    和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環」相比,「8字螺旋」既重視對「完成時」診改,也重視對「進行時」診改。其中,「完成時」診改旨在引發知識創新,「進行時」診改旨在實現實時調控,須借力於網絡信息技術。培育「8字螺旋」涉及每位師生員工,事關工作(學習)方式、流程、形態的深刻變化,需要有個認識理解的過程。
  • 培育「8字螺旋」 夯實診改基礎
    和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環」相比,「8字螺旋」既重視對「完成時」診改,也重視對「進行時」診改。其中,「完成時」診改旨在引發知識創新,「進行時」診改旨在實現實時調控,須借力於網絡信息技術。積極培育「8字螺旋」培育「8字螺旋」涉及每位師生員工,事關工作(學習)方式、流程、形態的深刻變化,需要有個認識理解的過程。
  • 王亞鵬:雙高計劃」建設的邏輯機理與行動方略
    參與「雙高計劃」的高職院校,肩負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發展探索者、引領者的重任,必須對自身內生性、創生性自主辦學能力之於「雙高計劃」建設的決定性意義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因此,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探究「雙高計劃」建設的邏輯機理和行動方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江西省診改覆核專家組對江西工貿職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
    雷筱芬表示,自2018年被確立為江西省第二批診改試點校以來,學院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省教育廳診改有關文件精神,按照「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的工作方針,紮實推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經過三年實踐,成立了組織機構,構建了診改體系,打造了「兩鏈」,運用「8字形」質量改進螺旋,依託診改信息平臺實施診改運行,建立了質量改進的長效機制,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 自我診斷勵精求「質」科學改進有「質」竟成
    2019年,學校再攀新高峰,一舉入選國家「雙高計劃」(A檔)建設單位。向上對接 向下連結「自我診改,我們的理解是,不能閉門造車,應以更開放的心態與姿態,向上對接,明確改革導向;向下連結,統籌改革力量;上下聯動,提升辦學質量。」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簡祖平介紹說。
  • 學校要聞 | 以教學診改為契機 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水平——省專家組對我校教學工作診改進行覆核
    11月11日至14日,安徽省教學工作診改覆核專家組成員一行9人來到我校進行教學工作診改覆核。教學診改覆核專家組現場查閱了學校制度、標準、激勵和考核方面的相關診改文件,聽取了學校、教師、學生、信息化建設等層面及三個專業和6門課程的診改工作匯報,組織了11場次座談會,並走訪和訪談20多位中層幹部,查看了智慧校園信息化建設平臺,實地考察信息化建設,參觀了校史館等,對我校教學診改工作進行全面覆核。
  • 汪建雲:培育「8字螺旋」 夯實診改基礎
    和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環」相比,「8字螺旋」既重視對「完成時」診改,也重視對「進行時」診改。其中,「完成時」診改旨在引發知識創新,「進行時」診改旨在實現實時調控,須借力於網絡信息技術。  培育「8字螺旋」涉及每位師生員工,事關工作(學習)方式、流程、形態的深刻變化,需要有個認識理解的過程。
  • 一圖了解「雙高計劃」總體目標和改革任務
    四、「雙高計劃」的建設內容有哪些?  「1個加強」「4個打造」和「5個提升」。「1個加強」指加強黨的建設,是出發點;「4個打造」指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高水平專業群、高水平雙師隊伍,是建設任務,「5個提升」指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務發展水平、學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國際化水平,是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