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肯德基等餐飲品牌賣咖啡背後:流量爭奪

2020-12-20 贏商網

  作者:蔡大柒

  來源:餐飲老闆內參(ID:cylbnc)超過100萬餐飲老闆的每日經營讀物。

  在餐飲品牌接近「封箱」,待明年再戰江湖時,咖啡賽道卻異常熱鬧,不光有長期領跑者,新入局者,還有短暫玩票者,頗為精彩。

  得益於疫情後不錯的恢復能力,星巴克第四財季在中國新開了259家店,創了新紀錄。在全球疫情尚未平息之時,決定押寶中國市場,2021年在中國要新開600家分店。

  麥當勞旗下咖啡品牌麥咖啡全新升級,未來三年將投資25億元來布局中國市場。肯德基賣起了冷萃速溶咖啡,轉型後的「連咖啡」,推出了多款「搖搖瓶」速溶咖啡。還有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等新產飲品牌紛紛上新咖啡產品。

  此外,同仁堂開賣養生咖啡咖啡,左手黑枸杞拿鐵,右手山楂陳皮美式,熬最深的夜,喝最養生的咖啡。

  連中石化都橫插一腳,旗下的易捷便利店和連咖啡一起,推出了新品牌——易捷咖啡。

  此波咖啡新潮,並非簡單的新聞連讀,更像是一場流量爭奪的前哨戰,在拓展方式與數位化層面有了大不同!

  

  咖啡消費場景大不同,

  實體空間被「壓縮」

  星巴克在2020年度總結中,給啡快頒了個年度貢獻獎,並表示2021年新開600家店中,將有10%的新店為啡快概念店。

  這個新店面類型承擔著線上點單、線下取餐和外賣兩個主要功能,還有幾張簡單桌椅,延續著星巴克一直強調的「第三空間」。

  但啡快誕生之時,就被人吐槽為星巴克版「瑞幸」,幾張簡單的桌椅撐不起第三空間,無法辦公與社交,最多臨時歇歇腳。

  瑞幸走出的「網際網路+咖啡模式」,開始出現更多「變種」。此次的咖啡新潮,最先動刀的就是「空間」,實體店開始被壓縮,甚至「隱形」消失。

  如Tim Hortons的店面類型—Tims GO,小而靈活,多開在辦公樓下,或人流密集的地鐵口、街鋪。店面小,員工少,需求多以外帶為主,兼具外賣功能。

  這次發力的麥咖啡,則「寄生」在麥當勞,劃出了一塊獨立區域,以「手工咖啡吧」的形式存在。

  這背後,一方面是消費場景的改變。

  除了在咖啡館辦公、社交外,消費者的咖啡場景越來越多元,早晨外帶一杯咖啡,或隨時隨地喝一杯。

  場景不再局限於「咖啡館」,時間也被拓展,空間對消費者決策的影響越來越小。加上疫情宅居生活的催化,在大段剝離了「咖啡館」的日子裡,對空間依賴性慢慢下降,新的消費習慣正養成。

  此外,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也逐漸放棄了為空間買單。瑞幸的出現,將咖啡帶入10元的高性價比時代,也在瘋狂暗示消費者,咖啡不貴,空間很貴。

  

  小而輕的模式更適合品牌快速拓展,

  提高滲透率

  另一方面,則是品牌快速擴張的需求。

  各品牌的拓展「軍令狀」,都不是小數目,星巴克2021要開600家新店,麥咖啡則是到2023年,內地規模將過4000家,Tims咖啡在中國的開店計劃則是1500家店。

  小而靈活的空間實則是為了快速拓展,再實現品牌的快速佔位。

  像2019年2月入局中國市場的Tims咖啡,不到兩年時間狂開100家門店。打法就是進入一個城市,集中布局,加大密度,通過提升數量來提升品牌影響力。

  星巴克的「啡快」,也是希望通過更靈活、輕便的運營模式和簡單的投資模式,來提升星巴克在核心城市的門店滲透率。

  這種佔位,是線下和線上的雙重結合。咖啡進入增量市場,主戰場變為線上,品牌方更想佔據的是你的手機端,在線上和你「混個臉熟」,線下或許更像個配套設施。

  這種線上、線下的組合佔位法,也同樣延伸到餐飲領域,如披薩等快餐品類,一邊拓展大店、旗艦店,拓展慢,體驗完善,線下發力,另一邊開速享店、快享店,快速拓展,線上發力。

  

  看似賣咖啡,實則爭流量,

  有了流量就有商業的各種可能性

  當有人提問為什麼是此時加碼中國市場時?

  所有品牌的答案都非常相似,中國的消費市場龐大,消費者對咖啡認知提高,需求也日益擴大。

  自上世紀80年代,雀巢將咖啡帶入中國後,歷經幾代咖啡浪潮,才形成現在的格局。對消費者而言,真正爆炸性的認知依舊來自瑞幸,這匹黑馬直接將咖啡帶入高性價比時代,這也影響了現在的咖啡競跑。

  麥咖啡便主打高性價比,咖啡定價在20元左右,加個三五塊,還能享受相應配搭的餐食。Tims咖啡的定價則介於瑞幸和星巴克之間,同樣有豐富的餐飲搭配套餐。

  11月,星巴克在江蘇崑山建了產業園,總投資近11億元,下了大決心來深耕咖啡產業鏈。價格競爭的層面,星巴克已無任何優勢可言,此次布局,或許正為下一次的「性價比之爭」做準備。

  咖啡進入性價比時代,空間增值被壓縮,利潤在明面上不如過往,為什麼這跑道還這麼熱鬧,大佬紛紛入局呢?

  或許醉翁之意不在酒。回想當年的共享單車之戰,阿里、美團、騰訊紛紛下場,扶持各自的單車品牌。看似為了抓住風口,實則是看重了價值巨大的行動支付場景。

  回看2017年共享單車大戰時的討論,都繞不開「流量」一詞:

  共享單車冰火兩重天:關門大吉還是世界級線下流量入口?

  搶用戶搶資本後,共享單車們又開始搶線上流量入口了

  ofo等六大單車接入支付寶掃碼,一半共享單車可分享支付寶流量

  ……

  此時洶湧的咖啡浪潮,也和共享單車類似,看似搶佔咖啡市場,實則在搶佔流量,用消費頻率越來越高的咖啡作為入口,用個更常用的詞,便是「數位化」。

  麥咖啡用了1000萬杯拿鐵免費喝的活動,後又推出19元的月享卡,每天兩張10元咖啡券,用高性價比培養用戶習慣,還有眾多高性價比的卡券推出,以「補貼」來爭取流量。

  獲得騰訊投資的Tims咖啡在流量端的爭奪更是順風順水,主要發力端在微信小程序,下單、取單更便捷。

  騰訊的大數據能力,能更精準地收集消費數據,來幫忙門店做好調整和新品研發。目前Tims的會員人數近200萬,80%以上的銷售來自於會員,月復購率為40%。

  當流量積累,會員增多,數位化逐漸完成後,品牌變為平臺, 具備了更多商業可能性。

  而現在,可見的一種流量轉化,便是零售化,最顯著的例子便是肯德基和奈雪。

  從2013年起,肯德基就開始構建自己的會員體系,今年6月底就有了2.4億會員,底氣十足,於是開始賣起了螺螄粉、雞湯和炒飯,後又開賣冷萃凍幹速溶咖啡。

  奈雪從09年開始搭建會員體系,積累了3000萬會員。今年則推出了新的店面類型——「奈雪PRO」,經典茶飲和軟歐包外,新增咖啡、烘焙零售等其他產品系列。

  

  結語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的咖啡市場,就是「無限的想像力」。

  一方面是場景的創新,咖啡已從第三空間脫離出來,變成隨時、隨心可享用的飲品。或許隨著消費場景的再更新,更具想像力的產品將被研發出來。

  另一方面則是完成數位化,擁有巨大流量的咖啡品牌們,可以玩出點不一樣的事兒,而非只是當下可見到的零售化。

本文轉載來自:餐飲老闆內參 蔡大柒,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賣咖啡不賺錢,為啥麥當勞、肯德基擠破頭也要來「趟渾水」
    麥當勞旗下咖啡品牌麥咖啡全新升級,未來三年將投資25億元來布局中國市場。肯德基賣起了冷萃速溶咖啡,轉型後的「連咖啡」,推出了多款「搖搖瓶」速溶咖啡。還有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等新產飲品牌紛紛上新咖啡產品。 此外,同仁堂開賣養生咖啡咖啡,左手黑枸杞拿鐵,右手山楂陳皮美式,熬最深的夜,喝最養生的咖啡。
  • 賣咖啡不賺錢!為啥麥當勞、肯德基擠破頭也要來「趟渾水」!
    麥當勞旗下咖啡品牌麥咖啡全新升級,未來三年將投資25億元來布局中國市場。肯德基賣起了冷萃速溶咖啡,轉型後的「連咖啡」,推出了多款「搖搖瓶」速溶咖啡。還有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等新產飲品牌紛紛上新咖啡產品。此外,同仁堂開賣養生咖啡咖啡,左手黑枸杞拿鐵,右手山楂陳皮美式,熬最深的夜,喝最養生的咖啡。
  • 賣咖啡不賺錢!為啥麥當勞、肯德基擠破頭也要幹
    在餐飲品牌接近「封箱」,待明年再戰江湖時,咖啡賽道卻異常熱鬧,不光有長期領跑者,新入局者,還有短暫玩票者,頗為精彩。  得益於疫情後不錯的恢復能力,星巴克第四財季在中國新開了259家店,創了新紀錄。在全球疫情尚未平息之時,決定押寶中國市場,2021年在中國要新開600家分店。
  • 肯德基賣「一元咖啡」,玩的是什麼套路?
    來源:贏商網來源 | 品牌營銷報(ID:PPYX007)作者 | 老羅肯德基作為餐飲行業的巨頭,一直受到餐飲行業的高度關注,層出不窮的創新產品、不斷刷新的「小鮮肉」代言人、多元化的品牌營銷,每一次「教科書」般的營銷行動,都給行業提供著很有價值的參考範本
  • 肯德基廣州賣現磨咖啡 餐、飲邊界越來越模糊
    這個價格要遠低於星巴克30元左右的價格線,也要明顯低於麥咖啡。肯德基方面透露,將在不少於20個城市的1000家餐廳陸續推出現磨咖啡系列。  洋快餐開賣咖啡,肯德基並非首個。與肯德基以「廉價」殺入咖啡市場不同,麥當勞的麥咖啡更強調的是「體驗度」,因此其價格處於星巴克和肯德基的現磨咖啡之間。
  • 肯德基開始賣豆花,洋餐飲品牌正在從「本土化」走向「中國化」!
    除了肯德基之外,麥當勞推出了不同系列的米飯產品,而為了讓米飯產品看上去有點不一樣,麥當勞採用了「飯卷」的形式,看上去更接近漢堡的屬性。入鄉隨俗的星巴克,則依據中國的傳統節日推出了粽子、月餅都節日食品,在迎合中國人口味的道路上走得更前一步。如今,越來越多的洋餐品牌開始通過「本土化」的戰略在中國餐飲市場進行破局,對於吃慣了中餐的中國消費者來說,也非常願意為「新鮮」的本土化產品買單。
  • 漢堡王加入咖啡戰局 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咖啡撕得激烈
    國內都知道麥當勞、肯德基,其實還有個國際快餐品牌漢堡王做的很不錯,三者競爭激烈。繼麥當勞肯德基近年來對國內咖啡市場大手筆投入後,漢堡王也在上海門店上線現磨咖啡品牌king coffee。國內咖啡戰局混亂,競爭激烈 先說品牌。星巴克連鎖品牌在中國深耕多年,麥當勞也推出了麥咖啡,KFC沒有獨立品牌但門店也有咖啡銷售,而新加入戰局的漢堡王雖然姍姍來遲,但根據品牌介紹,精選阿拉卡比咖啡豆做精選咖啡、上海試運行、明年一二線陸續上市,也是穩打穩紮。 再說價格和產品種類。
  • 美媒:麥當勞和肯德基在華輝煌不再 賣股權無人接盤
    參考消息網8月5日報導 美媒稱,提到中國數十億美元的快餐行業,百勝全球餐飲集團和麥當勞公司堪稱巨頭,2015年這兩家公司合起來所佔的市場份額達到38%。由於消費者渴望一品美國風味,百勝旗下的肯德基連鎖店和麥當勞長期保持大規模增長。
  • 星巴克多元化發展 肯德基等品牌反其道涉足咖啡市場
    想想看過去一季度星巴克在咖啡領域推了多少新品,就知道茶飲能取得如此成績有多不容易。   而當星巴克一步一步把業務範圍從咖啡擴展到更多方向時,越來越多的非傳統咖啡品牌卻正在蜂擁進入咖啡市場。它們有的以一兩款咖啡新品試水、有的已開啟特別門店,還有像麥當勞(需求面積:200-350平方米)這樣的,已經把賣咖啡這件事變成了持續的生意。
  • 連肯德基麥當勞都擺地攤了,我們還開實體店嗎?
    (肯德基在上班族必經路口「擺攤」賣早點,極速立取)01麥當勞、肯德基「擺攤」路口賣早餐一夜之間,「地攤經濟」爆火!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快速響應,也開始「擺攤」了!另外一個寫字樓交匯的路口,肯德基在此設置了一個「肯德基早餐,極速立取」的小攤子,1位服務員就能負責一個攤位。除了肯德基,麥當勞也在寫字樓、商場外擺起攤,賣起早餐,還打出「早餐『袋』著走」的口號。其實,在更早前,麥當勞已經開始在一些地鐵站擺攤賣早點。
  • 麥當勞開店提速,咖啡店首當其衝,背後有何原因?
    3年開店4000家,麥當勞也要搶咖啡風口近段時間,國內咖啡品類的發展有目共睹,無論是自創品牌,還是國際大牌都瞄準了咖啡這一市場。就比如肯德基,就早早把咖啡的生意布局開來,新推出的大神卡也把錨點定在了咖啡上。當然,麥當勞也同樣不堪示弱。
  • 打敗肯德基麥當勞!全球第一連鎖餐飲誕生,收入相當於7個海底撈
    2020年8月份得到的消息:近日,英國品牌評估機構發布了「2020全球最有價值餐飲品牌榜單」。在前十名中,美國佔了八個,加拿大以及中國各有一品牌上榜。這裡簡單的總結下前五名的經營情況。第三名肯德基肯德基在1952年由創始人哈蘭·山德士創建,主營炸雞、漢堡、薯條、蓋飯、蛋撻、汽水等高熱量快餐食品。肯德基快餐一經問世,迅速以新鮮、美味、高質量特點贏得大眾讚譽,繼而在全美乃至全球迅速擴張。肯德基品牌價值達到171.05億美元。
  • 傻傻分不清楚,麥當勞、肯德基是餐飲還是零售?
    作者:丁一餐飲屬於服務業的細分行業,然而當我們走進肯德基和麥當勞,你會發現,我們所享受到的服務屈指可數:取餐?不好意思請自己排隊;點菜?去年麥當勞在北京所有店面上線了自助點餐觸控螢幕。最後,還會站在教養的高度逼迫我屌把餐盤裡的垃圾自己倒乾淨。如果非要說服務,那大概也就剩下在你走人之後,服務員為下個顧客擦擦桌椅吧。
  • 肯德基、麥當勞為6元早餐「火拼」,星巴克50元一份也賣得出?
    肯德基、麥當勞的「超值」早餐之爭由來已久。2010年2月,麥當勞率先在中國推出低至6元的「天天超值」早餐組合。同年底,肯德基也推出6元「超值絕配早餐」。兩大品牌的低價早餐比拼由此開啟。此後幾乎每一年,兩家的「6元早餐」都會在一段時間內宣布回歸。
  • 國際餐飲品牌擬人化,肯德基變反派爺爺,麥當勞酷似怪蜀黍
    可以說,這些國際連鎖餐飲品牌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國外畫師還專門繪製了各大品牌的擬人化形象,現在就帶大家看看平時愛吃的東西都變成了什麼形象吧。(畫師:sillvi)肯德基肯德基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更是現在的小孩依然熱衷的食物(暴露年齡了),不同的時代還是同樣不變的味道。
  • 產品升級、價格降級 肯德基「醉翁之意不在咖啡」?
    作者:王菁   來源:餐飲老闆內參(ID:cylbnc)超過100萬餐飲老闆的每日經營讀物。   兩年前中國餐飲市場的咖啡大戰,到今日已經全無你死我活的緊張氣氛。不知道你是否想過,當初扎堆賣咖啡,到底是為什麼?   外行人認為,中國的咖啡消費增長空間大,讓三億人先喝上咖啡,有錢賺。
  • 肯德基咖啡只賣一元,朋友圈轉發半小時居然白賺64元!
    一周前,肯德基開賣「咖啡月卡」,辦卡後一個月內,每天僅花一元就能喝到一杯現磨咖啡。近期,咖啡行業的「價格戰」已現端倪,多個咖啡品牌加大了促銷力度,而肯德基此次直接把咖啡價格「打到骨折」,又是什麼操作?餐飲老闆內參 王菁 /文01 肯德基咖啡賣一塊錢,內參君卻半小時「賺」64元9月9日,肯德基上線了K-COFFEE咖啡包月卡,只要購買這張價值28元的咖啡月卡,在30天內,每天都可以以1元的價格享受指定中杯現磨美式或拿鐵咖啡一杯。
  • 「肯德基炸雞,麥當勞漢堡」的中國市場之戰
    「肯德基的炸雞,麥當勞的漢堡」,前者全美第七,後者全美第一。但在中國,麥當勞和肯德基被視為了類似「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這樣一對競爭對手,並且中國市場正成為跨國公司贏得全局的關鍵。     在10月13日由商務部等評選的「2004年度中國餐飲新百強企業名單」,連續幾年排名第二的麥當勞居然不見蹤影,包括肯德基、必勝客等業務的百勝集團則名列第一。
  • 肯德基「送」咖啡了!隱藏著品牌怎樣的營銷秘密?
    原來,「肯德基口袋炸雞店」的最大特點在於,每個人都可以開啟自己的肯德基店鋪,只要該店鋪內的特價餐品售賣出去,那麼店主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也就是說,肯德基試圖通過「返利分銷」的遊戲,讓消費者化身成「淘寶客」來替品牌賣貨!當然,這受到了拼多多和瑞幸咖啡的啟發。
  • 麥當勞的咖啡,為何比星巴克、肯德基的更燙?
    麥當勞咖啡在當年的包裝是這樣的 來源:紐約時報此次案件之後,包括漢堡王、星巴克等在內的美國餐飲品牌都降低了自己熱飲的溫度,並改進熱飲包裝;大家現在熟悉的「熱飲燙口」(Caution!香港媒體曾實測餐飲門店的熱飲溫度,麥當勞朱古力遠高於星巴克卡布奇諾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到底是什麼,讓麥當勞堅持生產燙口熱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