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
作者:樂志超
作為非數學專業出身的我,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現正從事於高中數學的教學工作。或許也正是因為非科班出身,使我更加注重課前的備課和關注學生作業等教學環節。
教學中學生反饋最多的信息是:上課一聽就懂,課堂練習也都能完成,但課後練習就很難單獨完成了,去問老師問題的時候,老師看了幾眼,也會說這道題應用某某方法去做,好像想都不用想。其實道理很簡單,數學並不難,其實就是按規律做題而已,各知識點的練習題是按規律出題的,所以說只要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迎刃而解了,但關鍵就在於找規律,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是找準規律的基礎。濃縮的是精華,往往較少的文字會是該知識點的規律性總結和延伸的起點。
在學習過程中應深刻理解並掌握總結性的段落。基礎知識都在課本裡,因而,掌握好課本的知識點是更進一步的源頭。有些規律就是前人定出來的,並被世界公認,既然我們無法改變這切,便只好接受,並消化,所以有些知識點在我們無法改變的時候,只能選擇巧記了,課後勤於練習,當練習運用多了,便就靈活了。熟悉串通了各知識點,也就夯實了找到規律的基礎,真理便可從中獲得。
課後多練習,在練習題中找到規律。同一類型的題目,這次錯了,認真做好錯題集,下次遇到便會做了。規律是總結出來的,比如:函數y=Asin(ωx+φ),(x∈R)的圖像所提供的信息有哪些?在求解參數時應怎樣讀圖,第一次練習時可能會無從下手,在第一次不會做後要學會看參考答案和總結,從參考答案中去學習和延伸方法,在往後的練習中遇到類似的就可以直接套用,或運用前面總結的類似規律。一道題往往有好幾個知識點堆在一起,只要循規蹈矩逐個擊破,也就搞定了。規律越來越多,就像有更多的鑰匙,面對這種各樣的鎖,也就不怕了。
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因素很多,下面淺談幾點:
(1)融會「懶」通。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後,未能及時轉變身份以適應高中的學習模式,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僅僅靠跟隨老師的課堂講解學習,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講解詳細,常把許多問題的解決建立為固定的思維模式,而且各類題型反覆練習,學生漸漸養成了「依胡畫瓢」的抄錄式的學習方法。而高中數學要求學生勤於思考,善於思考,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善於歸納總結規律,在思維的靈活性、可延伸性、創造性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思維方式的轉換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給高一數學的學習形成了思維障礙。
(2)「知」之皮毛。高中數學課堂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由於部分同學未能轉變學習態度,也或是上課沒專心聽課,對知識點的講解沒聽到或聽不全,記了一大本筆記,同時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繫,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
(3)「沒」求甚解。知識積累是能力提升的基礎,要切實抓好基礎知識點的學習。數學基礎知識學習包括概念學習、定理公式學習以及解題學習三個方面,切勿「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能趕上、自己也能看懂之類的壞習慣,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常表現為知曉此類題的大致解答方法,而不去認真書寫演算解答,每每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4)百尺竿頭,「難」進一步。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數在閉區間上的最值問題,函數值域的求法,實根分布與參變量方程,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在學習中練習的難度遠遠大於初中所涉及的知識點練習。漸漸地,部分學生在「屢戰屢敗」與「屢敗屢戰」間痛失信心,怎一個「難」字了得。
數學雖難,但吾輩理應當自強,拿下數學迎戰高考。下面分享幾點學習方法:
1。樹立學好高中數學的信心,高中是人的一生最美好的階段,也是最具活力的年紀。進入高中應制定正確的學習目標和樹立遠大的理想。在校期間應充分整合學校圖書館閱讀有關數學歷史發展文獻,感悟數學家們在創造各項學科體系,所經歷的種種挫折,也在課後和數學成績好的同學交流,在條件允許時還可以請高二、高三的優秀學生分享他們學習數學的方法,以此激勵自己積極思維,勇於進取,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知識點小結和課外學習等幾個方面。制定計劃,明確學習目的,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紮穩打,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練學習意志。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3.抓好課前預習。
預習是學習新知識過程中重要的環節,預習過程中要做到勤思多練,在書上適當勾畫和寫點批註。特別是,要運用數學學習閱讀法,即不能像語文閱讀一樣,從頭看到尾,要學會抓住重點。對於書本上的例題,則應是仔細審題,結合起書來,試著在練習本上自主練習,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強化記憶。同時,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找出重點和不理解的問題,嘗試做筆記,把預習筆記作為課堂筆記的基礎。
4.打好基本功,跟好老師上課的節奏
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學,然後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查缺補漏。課後及時複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覆練習和閱讀教材,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繫起來,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5.掌握聽講的正確方法
處理好聽講與做筆記的共系,重視課堂思考及回答問題,不斷提高課堂學習效果。聽課時應做到:帶著問題聽課、把住老師講課的思路,養成邊聽講、邊思考、邊記憶的習慣,力爭當堂消化、現固知識;踴躍回答老師提問。這樣就基本上掌握了聽課的要求。
6.課後複習應及時
針對數學學科的特點,採取多種方式進行複習,真正達到排疑解難、鞏固提高的目的。課後要複習教科書,抓住複習的基本內容;學會整理筆記,進行知識的加工和補充:正確對待作業,獨立思考、認真完成、理解提高是學生對待作業的正確態度。課外涉獵要廣博,要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規律,包括打好基礎,循序漸進,溫故知新。
有志者,事竟成。在學習高中數學時,除了上課要認真聽老師講解外,自主學習也很重要,只有自身做到了「我要學」、「我主動」、「我認真」,變被動為主動,放下心裡的包袱和顧慮,方才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要記住,學好高中數學課程(或者其他課程),除了以上的方法,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出自己的學習興趣,要形成掌握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高一數學是高中學習的一個艱苦磨練過程,經過了這個階段的礪煉,便就養成了高中數學學習思維,後面的學習道路便會豁然開朗,只要同學們增強信心,尋求正確的高中數學學習方法,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