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應該由你陪伴、引導和解答

2020-09-04 潘人每

接到鼴鼠的土豆老師的邀請,為幾本童書寫書評,之前一直寫育兒類書籍的書評,但是參考土豆老師寫的兒童閱讀類的書單也入手了不少繪本和童書,每天給孩子講一些,讓上班忙碌的我和孩子有了輕鬆相處的時間。

國寶級保育員中川李枝子在《當孩子遇見書》中提到:與我人生有關的三件大事,便是書、孩子、繪本。對於幾歲且識字不全的孩子來說,繪本無疑是他們認識世界的窗口,因為除了出生以後幾年接觸的那一小片世界,他們對其他事物充滿了好奇。

即便在動畫片中看到了有趣的事,有趣的人,有趣的故事,大多是一知半解,反而是聲音、會動的畫面和人物形象更吸引人一些。

繪本的特殊之處在於:繪本是需要父母陪伴閱讀的。閱讀過程中孩子遇到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會直接提問出來,父母會以孩子喜歡的方式為他講解,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也讓孩子對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認知。

這次收到的書是《艾特熊和賽娜鼠第一輯》,打開包裝的第一眼就被封面中那簡單線條勾勒的大熊和小老鼠吸引住了,繪本一共是四冊,打開繪本,鋪面而來的是柔和寫意的水彩畫面,簡單而舒服。

這套繪本的作者是嘉貝利·文生( Gabrielle Vincent),原名莫尼克•馬丁(Monique Martin),1928年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

莫尼克童年時候就展露出卓越的繪畫天賦,20世紀50年代初,從布魯塞爾高等美術學院畢業的她走上了職業畫家的道路。與別的畫家不同,莫尼克對當時流行的現代派畫風不感興趣,她筆下已經形成了清晰的個人印記:簡潔優雅的風格,溫柔的線條輪廓以及柔和的光影。

莫尼克畫中的主題始終與孤獨、友誼、衰老、遺棄、遠方和永恆的愛有關。20世紀70年代初,她開始創作繪本,並以嘉貝利·文生的筆名在1981年創作出版了「艾特熊和賽娜鼠」系列的第一本作品《西蒙不見了》,嬌小可人的小老鼠和穩重善良的大熊,一出版就在當年的博洛尼亞童書展上獲得極大成功。

該系列圖畫書創作持續二十多年,嘉貝利•文生用她恬靜中略帶憂傷的圖畫、生動中透著淡淡哀愁的人物形象,徵服了全世界的大人與小孩,成為啟發一整代歐洲大陸繪本創作的傑出童書作者。

艾特熊和賽娜鼠的故事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所以常有商家與作者嘉貝麗•文生聯繫,希望經營艾特熊和賽娜鼠的周邊產品,嘉貝麗都拒絕了。她認為:「要是做這些的話,又得讓世界上的母親被動掏錢去買了。我想讓每個孩子都能像賽娜和艾特一樣,好好珍惜自己想像世界中的每一件東西。讓孩子們一邊讀書一邊進入想像中的美好世界,進入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中去……這是我所遵循的行為準則。我也希望天下的父母也能這樣。」

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專輯中四個小故事讀完了,每一本沒有幾頁,但是我反覆翻了幾遍,作者通過艾特熊和賽娜鼠相處的點點滴滴,讓我們看到一個敏感、有點小脾氣卻又天真善良的小賽娜鼠,以及身材雄壯、高大、處處包容且心思細膩的大艾特熊之間像父女又像朋友的情誼。

艾特熊時刻陪伴著賽娜鼠,在她敏感又彆扭的情緒裡猜測她的小心思。艾特熊對真相不隱藏、不編織謊言;對陌生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對孩子極為重視的特殊的小物件上花費很多心思;讓賽娜鼠知道自己很愛她,父母們值得深思。

對此,我分享以下幾點:

一、陪伴孩子很重要。

繪本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賽娜做任何事情,都有艾特的陪伴,在孩子想要遊戲的時候陪伴她遊戲,就像賽娜鼠想要做一個度假的小屋,艾特熊就會去砍樹枝,搭帳篷:


在地上鋪上柔軟的沙子:


和賽娜一起去散步:


穿上最美的衣服陪賽娜一起照相,留下屬於他和賽娜的最美的瞬間:


艾特的閃光點在於:身體力行

我們很多父母總是喜歡口頭承諾,日復一日地答應孩子陪他去遊樂園,陪孩子玩遊戲,帶他去買心愛的玩具。

下班了,放假了,有點時間總覺得自己該休息一下,給自己放鬆一下,卻不知孩子因為你隨口應下的承諾卻沒實現有多失望和傷心。

繪本裡的艾特總是身體力行地做好陪伴,砍樹枝、做帳篷,帶賽娜去散步也是先穿戴好的那一個,提出照相的時候他已經對著鏡子在打領帶了,這無意中給了賽娜一種信息:他不是說說而已,是真的想要陪著我去做。

父母們值得深思:我們到底是在陪伴孩子,還是只是說說而已。

二、孩子對你的愛是他小小的佔有欲。

曾經看到過一首詩《在天上挑媽媽》:

每個孩子都曾經是天使

都曾趴在雲朵上

認認真真地挑選著媽媽

他們從千千萬萬人群裡選中了你

然後毅然拋下在天上的無數珍寶

變成一個無依無助的小乞丐

以赤子之身住進你的身體

來到了你的家裡

也許他永遠不會說出口

但是他心中珍藏著一個永遠不會改變的心念

就是 心全 意地 愛 你


也許你永遠不會去想

也許你怎麼也想不到

你的孩子 有多麼的愛你

他們愛你愛的毫無保留

愛你愛的活潑絢麗

也可能愛你愛的 沒 有 痕 跡

如果有一天

孩子冷落了你 傷害了你

請你記住

那一定是孩子 一定是孩子 迫 不得 已

學著像孩子一樣柔軟 單純 包容和感激

因為他們一直都這樣愛著你

就像你愛你的父母

在 深深的 心 底

每次看到這首詩我都很感動,覺得做媽媽是一種幸福,孩子是那麼純潔,他們對媽媽的愛是因為還在是天使的時候就挑中了你,一定是很喜歡很喜歡你。

賽娜就因為翻看了艾特的照片,發現了一隻很可愛的白老鼠和艾特的合影有點吃醋了,那種彆扭的小心思好像是爸爸被搶走了的感覺:



最後,艾特提議一起去照屬於他們的照片才讓小賽娜高興起來:


如果孩子對你有這種小小的佔有欲,說明他只是太愛你了,不要責怪他,只需要回應他就好。

三、多和孩子擁抱,讓他知道你愛他。

繪本裡很多時候都能看到高大的艾特抱起嬌小的賽娜,安撫她的小情緒。

心理學家指出,擁抱有利於緩解孩子的沮喪情緒,提升免疫系統的效率。

爸爸抱著孩子,用鬍子輕輕扎扎他的小臉,把他舉得高高的,或者讓他在脖子上「騎馬馬」,會讓寶寶感覺到爸爸的堅強有力。

而媽媽抱著孩子,給他講故事,等他瞌睡的時候給他唱搖籃曲等,會讓他感覺到媽媽的溫柔。媽媽也在擁抱的過程中感受到孩子的乖巧與可愛,而在這種親子互動中更易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


四、用愛和包容回應孩子的敏感。

賽娜對自己的出身來歷很是困惑,她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為什麼會和艾特熊在一起,她怎麼也想不出答案,癱在椅子上,不知道如何是好,艾特熊皺著眉頭觀察著小賽娜:她這是怎麼了?

經常陪伴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很敏感,艾特就像一位合格的爸爸,他關注著賽娜,希望她開心,關於賽納的身世他沒打算隱瞞,而是在等賽納問出口,他只是陪伴著她,給予她充分的尊重,在她想好的時候再回答她。

果然,賽娜在糾結、害怕卻又好奇中問出了:「我從哪兒來的?」艾特告訴她,她是他在垃圾桶裡撿回來的,但是艾特去告訴她:她對他來說很重要,艾特參與了賽娜成長的每一步,為她準備奶瓶、小床、小澡盆、小搖籃,並把照顧她的每一件事都記錄在本子裡,並為賽娜畫了畫像。

艾特沒有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只是在說一些事實和真相,賽娜感受到艾特帶給她的溫暖,很快從被拋棄的悲傷中走了出來,因為艾特並沒有拋棄她,並把她當做珍寶一樣呵護。


也許孩子只是在確定,和他在一起的你不會拋棄他就好任何時候不要讓孩子有被拋棄的心理,很多時候我們做的不夠好,艾特的經歷值得我們學習。

五、沒有無故不開心的孩子,只有不用心的爸爸。

艾特和賽娜去散步的時候,弄丟了自己的企鵝布偶,賽娜不開心哭了起來。


艾特連夜找到企鵝布偶的時候,布偶已經破爛了,


所以艾特去商店買了很多不同的布偶回來,賽娜還是想念自己的企鵝布偶,於是艾特讓賽娜把布偶的樣子畫下來,自己親自縫了一個。


艾特為了讓賽娜高興,還邀請了很多人來家裡陪伴塞納。


我想艾特的用心,賽娜一定感覺得到,就像繪本的最後,艾特問:「賽娜,你願意幫我洗碗嗎?」

「當然啦,艾特!我每天每天都願意!」

誰說孩子不懂得感恩,他們的感恩體現在和你說話開心的語氣,體現在親暱地親你的臉頰,體現在摟住你的脖子不撒手,從現在開始,做一個用心的爸爸!

總結:

《艾特熊和賽娜鼠第一輯》向我們傳遞了這樣一些信息:

孩子們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會有好奇、磕絆和各種情緒,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做好陪伴,陪孩子一起成長,一起經歷他的世界中每一個第一次,解答他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和孩子可以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也可以是朋友的關係,有時候孩子需要一些適當的引導,才能知道做一件事情的意義。

就像小賽娜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辛苦搭建起來的小屋要給一個流浪漢住,艾特沒有解釋什麼,只是帶著她繼續幫助流浪漢,等有機會的時候讓賽娜親耳聽到一個陌生人對她說謝謝,她才明白幫助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應該由我們陪伴、引導和解答,這也許是父母和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

相關焦點

  • 藉助「好動」引導孩子探索未知世界是最便捷、實用的教學方式
    ,孩子的學習成長計劃多是由家長和老師主導制定。但是,近年來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近視這個問題已日益向低齡化發展,很多小孩子可能還沒上學就已經戴上了眼鏡,引導孩子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已經成為社會性的難題。所以,家長要和孩子約定規律作息,每天單次面對電子屏幕的時長不能超過1小時、寫作業要保持20釐米以上的垂直距離...... 3.
  • 孩子「吃手」在探索世界,超過這個年齡應引起關注,影響身體健康
    孩子啃手是在探索世界《發展心理學》一書中指出:「孩子從出生到2歲左右,這段時期會依靠行為圖式探索和理解周圍環境。」家長正確引導很關鍵 吃手的階段是寶寶初步探索世界的時期,家長不能強行阻止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
  • 各位家長你陪伴自家孩子閱讀繪本嗎?繪本閱讀孩子探索世界的開始
    繪本,是嬰幼兒認識和探索世界的一種途徑;繪本閱讀,是嬰幼兒與家長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種不可或缺方法。2)繪本閱讀促進嬰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家長陪伴孩子閱讀的過程也是人際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親子之間的對話能很好地促進孩子的人際溝通能力,通過繪本的人物孩子可以學習分享、合作以及解決衝突等人際交往問題,提高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技能。
  • 選擇阿爾法蛋智能故事機Z1,為孩子打開探索世界的大門
    幼兒時期,孩子總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作為父母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孩子可以盡情地探索世界。阿爾法蛋智能故事機Z1就能助力孩子探索世界,用故事幫助孩子解答疑惑!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孩子樂於探索世界時常會聽見小孩子問一些奇怪的問題,比如「天空為什麼有雲朵?」「大海裡有什麼?」
  • 你陪伴過孩子讀完一本兒童讀物嗎?孩子的成長需要引導。
    一、0-6個月寶寶推薦黑白卡片晨寶42天後,社區醫生就開始推薦黑白卡片了,主要是因為寶寶視覺發展開始都是由模糊到清晰,由黑白到彩色。黑白卡片顏色對比強烈,從簡單幾何圖形到各種動物、物件等,通過家長引導,能夠促進寶寶視覺發育。
  • 這個世界,正在偷偷懲罰那些偷懶不陪伴孩子的爸爸
    >比起物質,孩子更需要精神的滿足,比如父母的關愛和陪伴。這個世界,正在默默懲罰那些偷懶不陪伴孩子的父親可當發現孩子有心理問題時,這些父親不懂得反思,反而責怪媽媽&34;&34;,抱怨孩子&34;。父親的陪伴和關心,可以讓孩子有安全感、自信心,有探索未知的勇氣,還有一往無前的責任心。而父親的缺位,會使得孩子缺乏安全感,並且對父親產生抗拒。
  • 家長應該如何陪伴引導愛畫畫的孩子?
    基於這樣的理念,我女兒小的時候我沒怎麼給她去外面上畫畫課,甚至於,我自己基本也不教她怎麼畫(也是因為本人比較懶:D),在畫畫上,我就是儘量讓她自己畫,創造條件讓她自己畫,或者陪她一起畫,現在她七歲,我才開始給她請了一個老師固定每周上一堂課,也是主要以陪伴畫畫為目的的學習。那麼如何引導幫助孩子養成繪畫習慣以及激發和保護她的興趣所在呢?
  • 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到學習和閱讀上
    家庭教育的現狀現今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很多家長還停留在勸學和督學階段。現在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孩子厭學,對學習沒有興趣,迷戀遊戲,天天沉浸在手機裡。孩子和同學走的近,根本不需要家長陪伴,和同學最親,這些孩子有共同的愛好,就是都愛玩手機,在一起無話不談,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大家能聚在一起打遊戲,反而和家長是沒什麼好談的,覺得父母跟不上時代,說話囉嗦嘮叨。所有的這一切都源於家長的疏忽大意。對好奇心的呵護、求知慾的引導是家庭教育的關鍵環節,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到學習和閱讀上。
  • 早教應該如何選?巧虎早教幫你來解答
    早教應該如何選?巧虎早教幫你來解答 來源:財訊網 • 2020-09-23 17:51:42 很多家長在困惑到底要給孩子報什麼樣的早教班才會更好?才能真正的做到解決在家教育無法解決的問題呢?
  •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好奇則是孩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能力
    孩子都有著一顆童心,對於孩子的童心,我們不應該這樣去泯滅,而是應該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對孩子有更多的耐心,去熱愛孩子的好奇心,告訴孩子知識的探索是無止境的、 「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必須不斷的學習,以此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激發自己去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而只有學習,才能夠更好的給自己以後在探索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 有問必答 | 暑假學琴,家長應如何引導陪伴孩子?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陪伴TA?Find老師回答其實孩子學琴的過程中,除了選擇一位專業的老師,家長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低齡,剛開始學琴的孩子,更加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陪伴。其實有時候並不是天賦差異,而是家長在孩子學琴的過程中的參與度:家長不僅僅需要陪同上課,回家練琴也需要監督。陪伴孩子的這個過程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也並不枯燥,對音樂有興趣的家長們,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學習,陪孩子一起成長!
  • 父母陪伴孩子10個小時和10分鐘的效果
    ,是陪伴孩子最好的開始,在遊戲這個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的互動,父母的模仿,運動,和想像力能瞬間收穫孩子的崇拜。陪孩子一起寫作業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問題,這個時候要是家長在身邊的話可以隨時找到家長來解答問題孩子會感覺到你在陪伴他,孩子沒有問題的時候,父母可以在旁一起讀書,不要一直盯著孩子寫作業,除非他真的需要你這樣做,這樣孩子會感覺你的世界裡有他。
  •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樣陪伴孩子?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而擁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也是最幸福的孩子。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是非常開心的。而他們也總會覺得孩子還小,今後有很多很多時間可以陪伴孩子成長。可漸漸地,我們又會發現時間在不經意中悄然流逝。有一首歌歌詞裡面說孩子從小到大能夠陪伴父母的時間很短,且行且珍惜。可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何嘗不是很短呢?
  •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自己探索世界
    可坐在旁邊的媽媽卻急壞了,看著孩子把一棟房子填得亂七八糟,真恨不得搶過彩色筆親自上陣。填到一半的時候,媽媽終於按捺不住,對小威指點起來了。「寶貝,這個是填灰色的,不是黑色。」「寶貝,你慢點畫,畫到外面去了。」最後乾脆拿過彩色筆,幫孩子填了起來,小威則呆呆地在旁邊看著。畫是塗好了,對孩子來說,卻未必是好事。
  • 世界動物日|教你如何引導孩子愛護動物、與動物做朋友
    在這一時期,家長們要以身作則,在日常行為中做到愛護動物,給孩子普及保護野生動物等知識,樹立良好榜樣。著名演員孫儷,經常帶等等、小花他們一起參加動物公益活動。她曾表示:「和動物的互動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孩子跟動物相處的時候不僅會付出愛,還會得到愛。這是生命的交流,愛的交流,能讓孩子們知道這世上是不僅僅人重要,所有的生命都應該被重視,同樣很重要。」
  • 作為爸媽,我們應該怎樣陪伴孩子?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才能成長,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也是最快樂的孩子。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會很高興。他們將始終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很小,他們將有很多時間陪伴孩子長大。但是漸漸地,我們會發現時間在不經意間流逝。歌詞中有一首歌說,孩子從小到大能夠陪伴父母的時間很短,且行且珍惜。但是父母與孩子共度的時間是有限的嗎?
  • 陪伴是否有效由孩子說了算
    (其實晨爸平時也是這個點回來的。)晨爸說:「你就這麼不想爸爸回家?」我說:「是因為他還沒開始寫作業。」晨爸說:「那有什麼關係,沒寫就沒寫唄,吃完飯再寫。」晚飯後,小晨也並沒有積極去寫作業,而是在客廳「閒逛」。晨爸說:「白天上了一天的課,晚上還要寫那麼多作業,是讓人覺得挺難的。來吧,爸爸陪你寫。」然後,小晨在一個半小時內完成了所有作業,相對於他以往「磨蹭」的記錄,這完全稱得上是高效了。
  • 父母想要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到底應該怎麼做?
    我們也見過很多更嚴重的新聞,因為家長專注於看手機或者跟人聊天,導致孩子走遠了被車撞倒或是被人抱走都不知道,這樣的事件屢見不鮮,從未停過,就是因為家長的疏忽造成的。所謂陪伴,我認為不僅僅是站在孩子的身邊,而是真的參與進孩子的小世界裡面。
  • 對待孩子的好奇心,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做到這幾點效果更好
    孩子的好奇心是他對這個世界探索的重要動力,通過認識這個美好的世界,才能對生活充滿熱情,孩子才有可能具備樂觀、勇敢、堅強等品質。另外,好奇心重的孩子,會通過接觸不同事物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時候孩子的問題層出不窮,家長應付的方式往往就是網上搜索後告訴孩子答案。家長應該知道,孩子的最終目的為了獲得答案。可從孩子自身成長來說,知道原因,並有一個實際的探索和發現過程,這遠比直接得到答案重要。
  • 爸爸該如何陪伴孩子
    腦科學家通過對人腦神經系統的研究表明,人腦的成長發育,要靠外面世界對它的刺激,尤其是視覺、聽覺、語言、嗅覺、肌肉控制及理解能力的發展,如果一個人在幼年時未能接收到充分的環境刺激,他長大後便會有某種能力障礙。而且很多實驗都證明了,戶外環境對孩子的視力、免疫系統等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想提高對孩子陪伴的質量,那麼就帶他走到戶外,去盡情地探索大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