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鼴鼠的土豆老師的邀請,為幾本童書寫書評,之前一直寫育兒類書籍的書評,但是參考土豆老師寫的兒童閱讀類的書單也入手了不少繪本和童書,每天給孩子講一些,讓上班忙碌的我和孩子有了輕鬆相處的時間。
國寶級保育員中川李枝子在《當孩子遇見書》中提到:與我人生有關的三件大事,便是書、孩子、繪本。對於幾歲且識字不全的孩子來說,繪本無疑是他們認識世界的窗口,因為除了出生以後幾年接觸的那一小片世界,他們對其他事物充滿了好奇。
即便在動畫片中看到了有趣的事,有趣的人,有趣的故事,大多是一知半解,反而是聲音、會動的畫面和人物形象更吸引人一些。
繪本的特殊之處在於:繪本是需要父母陪伴閱讀的。閱讀過程中孩子遇到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會直接提問出來,父母會以孩子喜歡的方式為他講解,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也讓孩子對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認知。
這次收到的書是《艾特熊和賽娜鼠第一輯》,打開包裝的第一眼就被封面中那簡單線條勾勒的大熊和小老鼠吸引住了,繪本一共是四冊,打開繪本,鋪面而來的是柔和寫意的水彩畫面,簡單而舒服。
這套繪本的作者是嘉貝利·文生( Gabrielle Vincent),原名莫尼克•馬丁(Monique Martin),1928年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
莫尼克童年時候就展露出卓越的繪畫天賦,20世紀50年代初,從布魯塞爾高等美術學院畢業的她走上了職業畫家的道路。與別的畫家不同,莫尼克對當時流行的現代派畫風不感興趣,她筆下已經形成了清晰的個人印記:簡潔優雅的風格,溫柔的線條輪廓以及柔和的光影。
莫尼克畫中的主題始終與孤獨、友誼、衰老、遺棄、遠方和永恆的愛有關。20世紀70年代初,她開始創作繪本,並以嘉貝利·文生的筆名在1981年創作出版了「艾特熊和賽娜鼠」系列的第一本作品《西蒙不見了》,嬌小可人的小老鼠和穩重善良的大熊,一出版就在當年的博洛尼亞童書展上獲得極大成功。
該系列圖畫書創作持續二十多年,嘉貝利•文生用她恬靜中略帶憂傷的圖畫、生動中透著淡淡哀愁的人物形象,徵服了全世界的大人與小孩,成為啟發一整代歐洲大陸繪本創作的傑出童書作者。
艾特熊和賽娜鼠的故事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所以常有商家與作者嘉貝麗•文生聯繫,希望經營艾特熊和賽娜鼠的周邊產品,嘉貝麗都拒絕了。她認為:「要是做這些的話,又得讓世界上的母親被動掏錢去買了。我想讓每個孩子都能像賽娜和艾特一樣,好好珍惜自己想像世界中的每一件東西。讓孩子們一邊讀書一邊進入想像中的美好世界,進入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中去……這是我所遵循的行為準則。我也希望天下的父母也能這樣。」
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專輯中四個小故事讀完了,每一本沒有幾頁,但是我反覆翻了幾遍,作者通過艾特熊和賽娜鼠相處的點點滴滴,讓我們看到一個敏感、有點小脾氣卻又天真善良的小賽娜鼠,以及身材雄壯、高大、處處包容且心思細膩的大艾特熊之間像父女又像朋友的情誼。
艾特熊時刻陪伴著賽娜鼠,在她敏感又彆扭的情緒裡猜測她的小心思。艾特熊對真相不隱藏、不編織謊言;對陌生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對孩子極為重視的特殊的小物件上花費很多心思;讓賽娜鼠知道自己很愛她,父母們值得深思。
對此,我分享以下幾點:
繪本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賽娜做任何事情,都有艾特的陪伴,在孩子想要遊戲的時候陪伴她遊戲,就像賽娜鼠想要做一個度假的小屋,艾特熊就會去砍樹枝,搭帳篷:
在地上鋪上柔軟的沙子:
和賽娜一起去散步:
穿上最美的衣服陪賽娜一起照相,留下屬於他和賽娜的最美的瞬間:
艾特的閃光點在於:身體力行。
我們很多父母總是喜歡口頭承諾,日復一日地答應孩子陪他去遊樂園,陪孩子玩遊戲,帶他去買心愛的玩具。
下班了,放假了,有點時間總覺得自己該休息一下,給自己放鬆一下,卻不知孩子因為你隨口應下的承諾卻沒實現有多失望和傷心。
繪本裡的艾特總是身體力行地做好陪伴,砍樹枝、做帳篷,帶賽娜去散步也是先穿戴好的那一個,提出照相的時候他已經對著鏡子在打領帶了,這無意中給了賽娜一種信息:他不是說說而已,是真的想要陪著我去做。
父母們值得深思:我們到底是在陪伴孩子,還是只是說說而已。
曾經看到過一首詩《在天上挑媽媽》:
每個孩子都曾經是天使
都曾趴在雲朵上
認認真真地挑選著媽媽
他們從千千萬萬人群裡選中了你
然後毅然拋下在天上的無數珍寶
變成一個無依無助的小乞丐
以赤子之身住進你的身體
來到了你的家裡
也許他永遠不會說出口
但是他心中珍藏著一個永遠不會改變的心念
就是 心全 意地 愛 你
也許你永遠不會去想
也許你怎麼也想不到
你的孩子 有多麼的愛你
他們愛你愛的毫無保留
愛你愛的活潑絢麗
也可能愛你愛的 沒 有 痕 跡
如果有一天
孩子冷落了你 傷害了你
請你記住
那一定是孩子 一定是孩子 迫 不得 已
學著像孩子一樣柔軟 單純 包容和感激
因為他們一直都這樣愛著你
就像你愛你的父母
在 深深的 心 底
每次看到這首詩我都很感動,覺得做媽媽是一種幸福,孩子是那麼純潔,他們對媽媽的愛是因為還在是天使的時候就挑中了你,一定是很喜歡很喜歡你。
賽娜就因為翻看了艾特的照片,發現了一隻很可愛的白老鼠和艾特的合影有點吃醋了,那種彆扭的小心思好像是爸爸被搶走了的感覺:
最後,艾特提議一起去照屬於他們的照片才讓小賽娜高興起來:
如果孩子對你有這種小小的佔有欲,說明他只是太愛你了,不要責怪他,只需要回應他就好。
繪本裡很多時候都能看到高大的艾特抱起嬌小的賽娜,安撫她的小情緒。
心理學家指出,擁抱有利於緩解孩子的沮喪情緒,提升免疫系統的效率。
爸爸抱著孩子,用鬍子輕輕扎扎他的小臉,把他舉得高高的,或者讓他在脖子上「騎馬馬」,會讓寶寶感覺到爸爸的堅強有力。
而媽媽抱著孩子,給他講故事,等他瞌睡的時候給他唱搖籃曲等,會讓他感覺到媽媽的溫柔。媽媽也在擁抱的過程中感受到孩子的乖巧與可愛,而在這種親子互動中更易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
賽娜對自己的出身來歷很是困惑,她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為什麼會和艾特熊在一起,她怎麼也想不出答案,癱在椅子上,不知道如何是好,艾特熊皺著眉頭觀察著小賽娜:她這是怎麼了?
經常陪伴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很敏感,艾特就像一位合格的爸爸,他關注著賽娜,希望她開心,關於賽納的身世他沒打算隱瞞,而是在等賽納問出口,他只是陪伴著她,給予她充分的尊重,在她想好的時候再回答她。
果然,賽娜在糾結、害怕卻又好奇中問出了:「我從哪兒來的?」艾特告訴她,她是他在垃圾桶裡撿回來的,但是艾特去告訴她:她對他來說很重要,艾特參與了賽娜成長的每一步,為她準備奶瓶、小床、小澡盆、小搖籃,並把照顧她的每一件事都記錄在本子裡,並為賽娜畫了畫像。
艾特沒有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只是在說一些事實和真相,賽娜感受到艾特帶給她的溫暖,很快從被拋棄的悲傷中走了出來,因為艾特並沒有拋棄她,並把她當做珍寶一樣呵護。
也許孩子只是在確定,和他在一起的你不會拋棄他就好。任何時候不要讓孩子有被拋棄的心理,很多時候我們做的不夠好,艾特的經歷值得我們學習。
艾特和賽娜去散步的時候,弄丟了自己的企鵝布偶,賽娜不開心哭了起來。
艾特連夜找到企鵝布偶的時候,布偶已經破爛了,
所以艾特去商店買了很多不同的布偶回來,賽娜還是想念自己的企鵝布偶,於是艾特讓賽娜把布偶的樣子畫下來,自己親自縫了一個。
艾特為了讓賽娜高興,還邀請了很多人來家裡陪伴塞納。
我想艾特的用心,賽娜一定感覺得到,就像繪本的最後,艾特問:「賽娜,你願意幫我洗碗嗎?」
「當然啦,艾特!我每天每天都願意!」
誰說孩子不懂得感恩,他們的感恩體現在和你說話開心的語氣,體現在親暱地親你的臉頰,體現在摟住你的脖子不撒手,從現在開始,做一個用心的爸爸!
總結:
《艾特熊和賽娜鼠第一輯》向我們傳遞了這樣一些信息:
孩子們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會有好奇、磕絆和各種情緒,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做好陪伴,陪孩子一起成長,一起經歷他的世界中每一個第一次,解答他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和孩子可以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也可以是朋友的關係,有時候孩子需要一些適當的引導,才能知道做一件事情的意義。
就像小賽娜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辛苦搭建起來的小屋要給一個流浪漢住,艾特沒有解釋什麼,只是帶著她繼續幫助流浪漢,等有機會的時候讓賽娜親耳聽到一個陌生人對她說謝謝,她才明白幫助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應該由我們陪伴、引導和解答,這也許是父母和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