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新冠病毒潛伏期即有傳染性 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

2020-12-19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8月19日消息(記者 果君)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的通知。其中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進一步完善,增加「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接觸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等內容。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在臨床表現方面,增加「極少數兒童可有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介紹了MIS-C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增加「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IgG抗體在發病1周內陽性率較低」和可能導致假陽性的情形,以及何種情況下可通過抗體檢測進行診斷等內容。並將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陽性作為疑似病例診斷依據之一。針對病例的發現與報告工作,增加「對於確診病例應在發現後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

方案還增加了「早期康復」內容,強調要「重視患者早期康復介入,針對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功能、軀體功能以及心理功能障礙,積極開展康復訓練和幹預,盡最大可能恢復體能、體質和免疫能力。」 增加「護理」相關內容,根據患者病情,明確護理重點並做好基礎護理。強調對重症/危重症患者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和意識狀態,重點監測血氧飽和度。」臥床患者要預防壓力性損傷。按護理規範做好各種有創治療、侵入性操作的護理。

對於出院標準和出院後注意事項中要求,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和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的患者,如核酸仍持續陽性超過4周者,建議「通過抗體檢測、病毒培養分離等方法對患者傳染性進行綜合評估後,判斷是否出院。」

此外,方案還增加了「預防」相關內容,提出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提高健康素養、保持室內通風良好、科學做好個人防護、及時就診等防控建議。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發布: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國家衛健委網站8月19日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的通知》,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工作,組織專家在總結前期新冠肺炎診療經驗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家診療指南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
  • 新冠病毒潛伏期即有傳染性 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2020年8月18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修訂要點一、流行病學特點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進一步完善,增加「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接觸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 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發病後,這個時間段傳染性較強
    根據方案解讀,修訂要點如下:流行病學特點上,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進一步完善,增加「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接觸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臨床表現上,增加「極少數兒童可有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介紹了MIS-C的臨床表現。
  • 第八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新冠肺炎發病5天內傳染性較強 接觸新冠...
    19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進一步完善,增加「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接觸新冠病毒汙染物也可造成感染」。
  • 新冠肺炎發病5天內傳染性較強:啥原因?預防措施哪些?
    據國內媒體報導,日前,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進一步完善,增加「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接觸新冠病毒汙染物也可造成感染」。
  • 一圖看懂|潛伏期即有傳染性!新冠肺炎第八版診療方案來了
    一圖看懂|潛伏期即有傳染性!新冠肺炎第八版診療方案來了 國家衛健委辦公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 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最新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公布
    第八版方案在描述傳染源時提出,新冠病毒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而在描述傳播途徑時,方案稱,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接觸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發布: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接觸...
    新版診療方案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進一步完善,增加「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接觸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對於臨床表現方面,增加「極少數兒童可有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出現類似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表現、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或巨噬細胞活化症候群等,多發生於恢復期。
  • 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也有傳染性,潛伏期最短1天,最長約14天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在26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說,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在十天左右,最短1天,最長約14天。潛伏期具有傳染性,這與SARS有很大不同。延伸閱讀:新型肺炎潛伏期最長約14天 發現疑似病例應2小時內網絡直報22日,根據疫情形勢和研究進展,國家衛健委制定並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監測方案(第二版)》等一系列文件,其中對疑似病例、確診病例、聚集性病歷以及密集接觸者或可疑暴露者
  • 病毒潛伏期傳染性可能較低
    這名在確診前住過賓館的病例引起了諸多市民關注:他是否會導致賓館內也出現感染病例呢?「理論上講,在這個病例之後住進賓館的房客確實存在著被感染風險,確診的患者肯定是有一定的傳染性,而且目前通過大量資料看來,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毒力和傳染性還是蠻強的。」
  • 這種病毒傳染性極強,潛伏期可達17天
    水痘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擤鼻涕、咳嗽等皆可傳播水痘病毒,因此容易造成暴發流行。 但人體在得水痘病後,可以獲得持久免疫力。 02 水痘的特徵 為什麼水痘的傳染性那麼強? 這與水痘的特徵是息息相關的。 我們來看看水痘的發病過程的症狀:
  • 新冠肺炎傳染性最強時刻或在有症狀之前
    (新華社 詹尼·斯基基/圖)新的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在產生症狀前2.5天就已經具有傳染性,發病前0.6天可能就達到傳染力的高峰。這表明許多國家只針對有明顯症狀的人才給予檢測和隔離的措施是有很大漏洞的,同時也解釋了新冠病毒為何能迅速席捲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球高發之後,確證案例升高的速度非常快。
  • 專家稱甲型流感患者發病前一天起有傳染性
    據中國之聲7時45分報導,隨著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蔓延,公眾對於這種新疾病的關注也在持續升溫,什麼時候是病毒傳染性最強的時候?在平時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主任醫師張彥平為我們進行了解答。中國之聲:「張先生,你好。
  • 從潛伏期傳染性到人傳人可能:專家觀點如何左右新冠防控決策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方面專家對病毒和疫情進行了大量研究,發表了各種觀點。這些觀點,或多或少對防控決策產生了影響。事後來看,其中有的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有的,恐怕難言積極,甚至有誤導之嫌。有關專家認為,對於新發傳染病的認知,往往遵從「疑是即是」原則,防控上也相應崇尚「防勝於不防」。
  • 傳染性軟疣是性病嗎
    傳染性軟疣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皮膚病。皮損表現為特徵性有蠟樣光澤的丘疹或結節,頂端凹陷,能擠出乳酪狀軟疣小體。   傳染途徑有兩條:一是直接接觸傳染,通過被患者汙染的公共浴池、遊泳池、賓館飯店、幼兒園的公用毛巾、浴具等。
  • 無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發病、死亡報告
    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白喉、新生兒破傷風、鉤端螺旋體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無發病、死亡報告,其餘17種傳染病共報告發病8965例,死亡56人。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的病種依次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淋病、愛滋病,佔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總數的97%。
  • 「蘋果病」在日流行 如何預防傳染性紅斑病
    近日,一種被俗稱為「蘋果病」的傳染性紅斑病,開始在日本東京都內流行。為此,東京都政府於近日發布警報,要求當地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孩子多洗手、勤漱口,防止感染。  日媒稱,這是東京都政府自1997年對該病毒展開調查以來,第一次為此發布警報。目前感染對象主要是當地6歲到8歲的孩童。東京都政府稱,如果孕婦感染這一病毒的話,有可能導致流產。
  • 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是否具有傳染性?嚴格防範才是關鍵
    據國家衛健委通報,3月31日當天,全國報告的新增境外輸入病例35例,無症狀感染者共130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2例。那麼,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呢?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臨床症狀,比如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等,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現陽性。簡單來說,無症狀感染者就是雖然攜帶病毒,但是自己不發病,沒有明顯症狀,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生病了。
  • 潛伏期也有傳染性!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觀察情況看,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大約在10天左右,最短的潛伏期有1天發病,最長的潛伏期是14天,潛伏期具有傳染性,這同SARS有很大的不同。(總臺央視記者史迎春 崔霞)
  • 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豬流行性腹瀉該怎麼區分和有效防控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發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胃腸道傳染病,病毒主要存在於豬的十二指腸、空腸以及迴腸的黏膜,在氣管、鼻腔、肺的黏膜及扁桃體、頜下及腸繫膜淋巴結等處也有分布;豬傳染性胃腸炎潛伏期短,通常只有15-18小時,並且傳播速度快,2-3天即可波及全群;發病豬只日齡越小,病程越短,其死亡率越高,10日齡以內的發病仔豬死亡率可高達100%,主要以急性脫水死亡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