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康復故事,來自心理治療部的孫玥生老師。
當多動症孩子有情緒(比如衝動、暴躁),但不願意說出來,不願意表達出來,如何幫他疏導心理壓力?
我和8歲小T的第一次見面
小T同學,是一個正在讀二年級的男孩。
來到醫院的原因是多動症,除了不易靜坐、小動作多、興趣轉移快以外,在情緒方面也表現出了一些狀況。比如近期喜怒無常、跟媽媽頂嘴甚至罵人……
像小T這樣是多動症伴情緒的情況,除了藥物和行為治療之外,還要配合心理幹預疏導。
接診的醫生安排了一對一的沙盤遊戲治療,每次半小時。而我有幸成為他的諮詢師。
沙盤遊戲治療的作用
沙盤遊戲治療:是指在心理諮詢師的陪伴與見證下,來訪者自由地從玩具架上挑選玩具,在盛有細沙的特製箱子裡進行自我表現的心理技術。
通過這樣的形式,幫助來訪者架起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橋梁,從而表達自我、宣洩情緒,提升自我意識,激發想像力、創造力。
沙盤治療注重給來訪者提供自由、安全、受保護的空間,提取來訪者自身的內在動力。
我第一次見到小T的時候,他跟在媽媽身旁,安靜配合,但又有些拘謹和克制。
投入沙盤過程以後,小T態度變得積極起來。他精細地觀察和挑選玩具,並細緻地在沙盤內構造。
不同的玩具代表不同的信息
隨著他一趟又一趟地來回於沙盤和玩具架子之間,沙盤內的場景越來越豐富。
這整個過程中,小T是安靜的,完全投入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
課程結束時,小T不願意停止挑選玩具,並且變得焦躁不安。
這時我感受到他有很多的心理內容想要表達出來,並且希望呈現出的狀態是完美的。
小T給自己的作取名為《瘋狂的地球》,我的確感受到了一個瘋狂的世界!
這個世界有很豐富的內容,有很多奇妙的故事和場景,各種各樣的玩具雜亂繁複地擠在一起,與小T安靜克制的外表形成強烈的反差。
這就是小T的內在世界,它以小T獨有的內在邏輯組合起來,旁人不一定能完全理解。
也因為有了沙盤的呈現,我可以嘗試著理解孩子的「問題」:
★ 首先可以理解到的是,小T目前是有情緒壓力的,但是缺乏適宜的表達渠道,要麼克制壓抑,要麼發脾氣,呈兩個極端化。
★ 同時觀察到小T的沙盤呈現稍顯無序,旁人是不易理解的。這也就是他目前的矛盾點之一:表達方式的不適宜。
我和小T媽媽交流了這個問題,媽媽說,小T平時大多數時間與自己相處,活動範圍是比較受限的。孩子沒有足夠的機會去釋放和鍛鍊自己的力量。
媽媽還主動透露說,近期家庭確實有些狀況,可能帶給了孩子一些影響。
媽媽積極和坦誠的態度讓我印象深刻,對下一次的沙盤遊戲治療很有幫助。
小T的最後一次沙盤課
隨著小T的沙盤課程的逐步推進,他的沙盤作品越來越有秩序感、力量感,前期緊張的情緒壓力逐漸被釋放。
最後一次沙盤課,似乎是小T之前幾次所思所想的融合,火車、動物、植物、建築物均衡地搭配在一起。
這一次,他不錯地控制了時間和內容,留了更多的時間給自己玩耍,而不僅僅急於展示。
看來,他已經找到一隅安然自處的心靈空間,不那麼執著於外在的表現了。所以最後呈現出的畫面也是清爽而流暢。
小T的沙盤課程告一段落了,他開始回到學校上課,跟媽媽間的依戀關係得到修復,也能夠基本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了。
而媽媽也積極參加醫院的家長課堂,學習如何改善家庭氛圍和溝通方式。
希望小T的多動症慢慢康復,和媽媽的關係越來越融洽!
如果我發現了你,我會盡力挽回,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我們面對和看清這個世界,看到我們的價值所在,找到我們的心之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