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軟香甜的叉燒包是美味的港式茶點,今日做法大揭秘!
鬆軟香甜的叉燒包是美味的港式茶點,因為含糖量不少,不宜和一般包子一樣當做正餐或主食,最好把它當做甜點,適量享用。做法:1)把老面的材料揉成均勻的團,蓋好發酵一夜。天氣若太熱,發數小時後即可冷藏。2)下圖為發酵前,下下圖為發酵一夜後的老面,變成溼糊狀且有濃鬱酒味。3)蔥姜水加調味料和玉米粉調勻,邊煮邊攪拌到濃稠,熄火。4)叉燒肉切成指甲片,加入拌勻即是餡。
冷藏備用。5)把發好的老面加麵粉等材料揉成均勻且柔軟的甜發麵團。(糖粉和發粉要先過篩;水量要斟酌,因為老面的溼度每次不一定相同)。6)分成15份,每份約53克。一一滾圓。7)壓扁,包入1份餡,約33克。包緊即可,不需像包子一樣捏摺子,上方皮厚一點也無妨,可以幫助開花。8)墊張包子紙,排在蒸籠裡,放溫暖處最後發酵約30分鐘。9)蒸鍋水燒滾,把叉燒包上籠用中大火蒸12分鐘即可。
叉燒肉也可以自制,把前腿或裡脊肉切厚長條,用李錦記叉燒醬(臺灣名為蜜汁烤肉醬)醃一天,放小烤箱裡以高溫烤到微焦即可,後期再刷幾次叉燒醬會更漂亮。蔥姜水是把蔥姜切碎泡水再濾出汁來,如果不喜歡蔥姜味,就直接用清水即可。指甲片指把肉切1公分細條,再斜切成小片,請參考「破酥包」一文的解釋。做饅頭包子等,如果希望更白,可以用牛奶或無糖豆漿代替水,或加少許塔塔粉或檸檬汁。這種甜發麵團去掉發粉就可以做甜饅頭。
燒包的特色就是皮很甜而且要開花,為逹到目的,就要用這種老面法最好;直接發酵法充氣量不足,也無法加那麼多糖,加了也會被酵母菌耗掉。此外要注意包法,最好不要像包一般包子那樣捏摺子,使中間有個結實的蒂頭,否則開花時碰到蒂頭就無法繼續裂下去。
叉燒包不像一般包子講究皮薄餡多,一來它的皮鬆甜可口就像松糕;二來若是皮太薄,尤其是上方的皮太薄,就不會開花。很多人說叉燒包不能最後發酵,不過我實驗的結果是沒什麼差別,有沒有最後發酵,其開花的情況都差不多,但是有最後發酵的包子體積比較大,也比較鬆軟。
蛋黃切碎,加煉乳及椰子粉拌勻即是可口的椰香奶黃餡,捏成15團,每團約33克。皮的做法同叉燒包。這樣的餡量算多,相對就顯得皮不夠厚,就不會開花開得很漂亮,介意的話可以減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