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智關係研討會現場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萬戴):北京時間1月11日-12日晚間,由智利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中智關係研討會通過網際網路召開。本屆研討會以「全方位視角」為主題,從歷史回顧、文化交往、經濟交流、合作日程與戰略事項等方面展開對話。來自中智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數十位學者、智利外交部相關官員及多位智利前駐華大使,就中智關係歷史與發展進行了全方位探討。
在開幕式講話中,智利外交部中國事務辦公室負責人勞爾·裡維拉介紹了過去一年中智兩國取得的外交成就,對中智兩國關係未來發展表達了信心。裡維拉表示,中智兩國2020年發表的聯合聲明,將會繼續促進兩國在自由貿易協定框架下的經濟交往,以及在對抗新冠肺炎疫情上的合作。通過聲明,兩國重申了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包括保持開放和聯通的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作用。裡維拉相信,通過兩國間多層次的合作與交流,受疫情影響的國民經濟一定能夠得到快速恢復。
智利前駐華大使賀喬治在講話中回顧了中智兩國長達半世紀的交往史。賀喬治大使說,智利是南美洲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而建交之初的先輩大概不會想到,中國目前不僅已經成為智利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成為了智利最重要的海外投資來源國。智利的對華出口額,在進入新世紀後的20年間增長了近百倍。在被拉美經委會稱為拉美「百年來最大危機」的疫情面前,拉美多國經濟都出現了停滯甚至倒退。但智利憑藉與中國緊密的貿易聯繫,在危機中依然保持了正向趨勢。賀喬治大使強調,智利一直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堅定的支持者,在未來也應繼續保持開放,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外來投資者共同發展。
智利天主教大學學者瑪利亞·蒙特著眼於中智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史。她引述了一位中國外交官的說法,將中智兩國間人文交往描述為「靈魂間的對話」。蒙特表示,中智兩國的人文交往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世紀智利獨立之初,在此後兩百多年間斷續發展,在「太平洋戰爭」等智利重要歷史節點也存在著華人身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步加強了與包括智利在內的拉美各國在多層次的人文交流,囊括了國際傳播、翻譯出版、文藝表演與人員交流等領域。蒙特強調,在中智人文交流史中,以智中文協為代表的人文交流機構,以及如巴勃羅·聶魯達、路易斯·杜蘭德等相關智利知識分子形象蔚為突出。他們之中的許多人都曾經到訪過中國,乃至在華工作多年。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和介紹,成為了當今智利社會中國相關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