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家是避風的港灣、也是幸福之根源,但極少有家庭能夠和和睦睦地一帆風順,大多數都是在矛盾、爭吵裡不斷被歷練,對於家庭來說最大的傷痛莫過於媽媽一個人在「唱獨角戲」,而讓媽媽唱獨角戲的家庭,即是丈夫的失職也是父愛的缺席。
01
鄰居王女士有個16歲兒子韜韜,這是一個高二學生,曾經聽到王女士說過兒子韜韜是班裡許多女生男閨蜜這件事情,當時覺得男女閨蜜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了解王女士的家庭境遇後,得知韜韜不喜男生喜歡和女生親近的原因,竟和父親當「甩手掌柜」有關。
有一天晚上,王女士發現韜韜躲在房間裡打了好久的電話,掛完電話後還和自己的媽媽解釋「當課代表太累了,班裡有兩個女生經常吵架每次都要找我來化解」,奇怪的是韜韜在化解女生矛盾很有一套,就連班主任恐怕都難以化解這些難纏的恩怨。
面對韜韜滿臉自豪興奮的表情,王女士並沒有表現得欣慰反而隱隱地擔心起來,就連一些「男生不喜歡男生」的閒話嘰嘰喳喳地就出來了,甚至還說韜韜像「賈寶玉」之類的話,這句話說得好聽是誇讚孩子女生緣好,實際上卻是在說韜韜這孩子怪胎得很。
面對這些閒言閒語,王女士則認為韜韜是缺少了關愛,在班裡那些女生身上找安全感。王女士的老公自己經營一家電器公司,每天加上應酬幾乎很晚回家,在韜韜的記憶裡仿佛父親的存在就是若隱若離。當王女士發現韜韜喜歡往女生裡扎堆的時候,曾經跟丈夫抱怨過平時不關心、不陪伴孩子,現在孩子就喜歡在女生堆裡找安全感。
02
聽到分析後,大概王女士的丈夫也發現了不安,想要通過日常的陪伴去彌補孩子,但是孩子的童年和成長都不會重來,每次韜韜爸爸想要和兒子溝通的時候,總是被孩子不耐煩的表情給憋回去了,面對搞不定的事情也習慣地喊聲「娟兒(王女士小名),你兒子需要你」。
這種讓媽媽唱獨角戲的爸爸,失職的又豈止是父愛這個這個角色,王女士就經常抱怨自從有了兒子之後,他們夫妻二人的感情就開始變質,妻子埋怨丈夫不陪伴、不管家庭孩子,丈夫吐槽妻子沒帶好孩子管好家庭,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被舊事重提地爭執不休。
從王女士的身上,突然想起了「孩子是婚姻的考驗」這句話,很多婚姻破碎的原因也和孩子有著很大的關係。記得格爾迪曾經說過:「父愛的存在很特別,這對於孩子是一股特別的力量培養」,父愛就像是孩子精神上的鈣片補充,一個稱職的爸爸應該是在精神上的影響和陪伴上,而不只是為孩子提供精緻的物質需求,爸爸也是自信心和安全感上源源不斷的源泉存在,這個位置不可缺、更無法替代。
那麼,爸爸們該如何為孩子提供自信心和安全感上源源不斷的力量呢?
1、媽媽要讓位置給爸爸
在家庭的親子相處中,爸爸想要給孩子提供自信心和安全感上的精神源泉,那麼媽媽就要適當地退步把相處的機會讓給爸爸,如果孩子總是依戀媽媽、而媽媽又不給爸爸和孩子相處的機會,那麼父愛的偉大自然是無法體現得出。為什麼要爸爸多參與孩子的教育?這是因為爸爸的軟肋不會輕易被孩子掌握,當孩子無法把一個分析透徹的時候通常崇拜的眸光會更多一些。
同樣的教育用不同人所體現的方式去對待,你會發現所得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就拿孩子「起床氣」這件事情來說,同樣一句「想哭就自己去哭吧」,在媽媽身上孩子看到的是掙扎的試探,因為媽媽的語氣通常都體現在息事寧人方面,而爸爸因為不容易被孩子掌握軟肋,所以孩子往往不會去放肆、去做過分忤逆的事情。
所以教育孩子媽媽一定不要包辦,更不要以「不信任」的眼光去讓爸爸沒有自信,媽媽「讓步」爸爸才能陪伴展現父愛的力量!
2、爸爸不讓媽媽「唱獨角戲」
當媽媽把位置讓出去之後,爸爸還需要做到不讓媽媽「唱獨角戲」,母親是一個家庭的恆心不能太過強勢、也不能被忽略,如果孩子不服教母親也是無法讓一個家庭平衡。爸爸如何不讓媽媽一個人去「唱獨角戲」?這就要從爸爸給媽媽撐腰的「好幫手」開始了。
上面已經說過了,孩子長時間和媽媽相處在一起的特點,就是孩子很容易掌握媽媽的軟肋,有些孩子一句撒嬌、愛的溫柔去控制讓媽媽心軟,這個時候若爸爸化身為強有力的「好幫手」,會發現孩子對媽媽更多的是尊重性的認真,而不是挑戰性的威脅和控制。
3、爸爸成為媽媽強有力的「好幫手」
爸爸如何成為媽媽強有力的「好幫手」?這一點就需要從孩子日常的一些小毛病著手了,比如家庭教育裡常常都有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一般的情況都是媽媽「唱白臉」,爸爸及其他家人「唱紅臉(做好人)」,最後搞得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關係緊張又矛盾,這樣的教育有何意義好處呢?如果爸爸適當地「唱白臉」緩解媽媽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教育省心家庭也更和睦一些。
比如,孩子這一刻吃飯故意使壞,把飯菜弄得桌面地面哪裡都是,而媽媽追在身後各種苦口婆心地勸說餵飯,最後反而讓孩子當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遊戲,飯沒餵成反而讓家裡面變得雞飛狗跳,如果爸爸在這個時候「唱白臉」充當媽媽的好幫手,很認真地告訴孩子:「如果你不認真吃飯,等會收碗筷不會等你,餓了也不會給你開小灶做飯,家裡面的零食更是不能動」,這樣的約法三章讓孩子有選擇權利的同時,也更能接受媽媽此刻溫柔的付出以待。
而爸爸的嚴肅也不用擔心會讓孩子和自己距離疏遠,因為有一種距離要做「離一離更親」,孩子為什麼對爸爸的情感特殊?正是因為爸爸參與孩子的生活太少,所以他們更加珍惜和父親相處的機會,相信只要爸爸是認真用心陪伴,孩子也一定可以從中感受到父愛如山的精神支柱。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