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被稱為「生命之水」,它對胎兒有N種作用,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旦羊水出現異常,胎兒就會陷入險境。
執筆:鄒漢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孕期胎兒在母體內受三重保護——羊水、胎膜、子宮。
而羊水是直接接觸胎兒的,被稱為「生命之水」,其中90%以上都是水,另外還有少量無機鹽、脫落細胞等,然而,你清楚它對胎兒的作用嗎?
羊水的六重作用
1、保護胎兒安全
羊水的基本作用之一就是保證胎兒的安全, 若孕期子宮內羊水充盈,胎兒能夠擁有更充足的活動空間,能夠自由活動身體,其宮內生活自然不會單調。
羊水能包裹胎兒,如果孕媽腹部遭受外界衝擊,它能在其中調和,起到緩衝作用,減少突發性的暴力傷害。
若羊水量過少,胎兒在成長過程中肢體會緊緊靠在一起,肢體細胞生長時彼此融合,易發生黏連或關節固定的意外。
2、避免胎兒感染
如果把胎兒看作是一座正在飛速發展的獨立城池,那麼羊水則是圍繞城外的護城河,將胎兒與外界隔開,保護其不受外界「敵人」的侵擾,能夠一門心思地發展壯大。
人體內存在很多細菌和病原體,對於準媽媽來說,由於已生存了幾十年,體內菌群系統已經建立並完善,這些細菌和病原體可能對自身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可是胎兒的免疫系統卻是在出生之後一步步建立的,因此他們的抵抗力較弱,需要依靠羊水來抵禦這些微生物,避免發生感染。
3、保持胎兒生活在恆溫環境
胎兒是脆弱的,他們的體溫調節系統也沒有發展起來,對於外界的溫度格外敏感,當孕媽處於過於炎熱或寒冷的環境時,身體與環境進行熱量交換,體溫會逐漸升高或降低。
胎兒則會有同步的感受,且他們對於溫度反應更加強烈,如果沒有羊水的存在,很可能就會帶來傷害。
羊水實際上也起到「保溫箱」的作用,使母體內的生存環境保持恆溫,胎兒體溫也會維持在合適的水平,可促進其正常的新陳代謝。
4、方便檢測胎兒發育情況
孕期又一個重要檢查就是羊水穿刺,是通過抽取孕媽子宮裡的羊水標本,以此獲取有關胎兒健康和發育情況的信息。
如今它已經是現代產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目前最常用的產前診斷方式。
羊水中含有少量胎兒代謝物,如尿液和脫落細胞,可以用於測定胎兒身體狀況,如發育成熟度,是否缺氧、是否有畸形和遺傳疾病情況,同時還可以判斷羊水含量是否對胎兒造成了影響。
5、分娩時為產道消毒
臨產徵兆之一就是破水,可以說是一種自然生理現象,這是因為母體如同一臺精密運轉的機器,當胎兒發動以後,體內分娩機制自行啟動,自己完成整個「分娩手術」。
破水時羊水經過產道流出,如同醫生在手術前的消毒過程。相對來說,衝刷過後的產道裡,一些對胎兒有危害的細菌會消失掉一部分,因此羊水還具備衝洗、消毒產道的作用。
順產時,大多數胎兒發動後孕媽都會有破水經歷,但有的準媽媽都出現規律宮縮卻還沒破水,此時就需要人工幹預刺穿胎膜進行破水。
除此之外,它對孕媽其實也有一個好處:
分娩時保護產婦
出現臨產徵兆後,催產素和雌激素影響下,子宮開始收縮並越來越劇烈,宮腔內壓力會逐漸升高。
此時羊水則起到一個「傳信官」的作用,將壓力傳導至宮頸,讓宮頸和產道開始擴張,給宮頸和產道緩衝期,逐漸適應宮縮帶來的壓力,避免胎頭直接壓迫帶來的軟組織受傷,起到保護母體的作用。
三種羊水異常情況,小心危害胎寶、影響分娩
孕期每個時期羊水量都是有規律和標準的:
正常羊水指數為8-20cm,羊水深度為3-7cm,羊水指數正常值為8-18cm;妊娠30周時羊水指數為1000毫升;足月羊水指數在800毫升左右正常。
1、羊水量過少
羊水總量處於小於80mm大於50mm時,稱為羊水偏少,羊水總量小於50mm時稱為羊水過少。
臨床數據顯示,羊水過少的情況發生率約為0.4%~4%,羊水量如果過少,例如總量少於50mm,則圍產兒病死率會高達88%。
2、羊水量過多
孕晚期羊水用量超過200mm時稱為羊水過多。
羊水過多又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羊水量在數日內急劇增多,稱為急性羊水過多;另一種是羊水量在數周內緩慢增多,稱為慢性羊水過多。羊水過多分娩時容易導致臍帶脫垂或胎盤早剝,容易引發胎寶窒息和孕媽難產。
3、羊水過於混濁
孕晚期後,羊水難免會略顯渾濁,主要是因為其中混雜了大量胎兒凝脂、脫落皮屑、脫落胎毛等,一般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
但如果胎兒出現缺氧等情況,導致無法自主控制排洩,提前排出胎便,羊水則會出現汙染,顏色變成綠色,此時就會過於渾濁不適合胎兒生存。
當羊水過於渾濁時,由於被汙染,胎兒容易將胎便吸入口鼻,嚴重時會加深缺氧情況引發窒息,以及導致吸入性肺炎和其他疾病。
即使順利出生,之後的運動發育過程中也會有異常,所以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需要多加注意。
很多準媽媽在孕期會更加注重胎動和胎心率的觀察,一些羊水異常的情況就容易被忽視,其實羊水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指標,準媽媽一定要學會辨別情況,發生異常時才能及時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