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最新消息,澳大利亞持續四個月之久的森林火災愈演愈烈,有進一步擴大蔓延之勢。目前,澳大利亞林火已造成至少26人死亡,超過2000間房屋被燒毀,5億動物葬身火海,600萬公頃土地被毀。
雪梨距離林火災區不足80公裡
9月初,澳大利亞開始出現林火端倪。9月9日,建造歷史超過80年的賓納布拉旅館(Binna Burra Lodge)在澳大利亞森林大火中燒毀。紐約時報發文稱,在這類陰涼潮溼之地發生火災很不尋常。據了解,這座旅館坐落於山區之間,可以觀賞到鬱鬱蔥蔥的雨林景觀。
接下來,澳大利亞林火開始席捲全國,6個州中有4個受影響。其中,東海岸的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是重災區。澳大利亞著名城市雪梨即是新南威爾斯州下轄市。而雪梨距離大型火點——藍山國家公園,直線距離不足80公裡。2019年12月,藍山國家公園曾發生大火,火焰高度一度達到70米。
這是本月5號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巴特洛小鎮遭遇林火後的慘烈景象:濃煙籠罩著天空,燒焦的袋鼠、考拉、牛羊等牲畜的屍體橫臥在路邊。當地林火受災較重,居民紛紛撤離,但不少動物由於逃脫不及時而喪命。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生態學家近日估算,2019年9月以來,僅在新南威爾斯州就有至少4.8億隻野生動物在山林大火中喪生,而這還是保守估計。新南威爾斯州三分之一的考拉可能已經喪生,三分之一的考拉棲息地遭到破壞。
國際空間站義大利太空人盧卡帕爾米塔諾表示,澳大利亞山火蔓延,國際空間站太空人稱從未見過如此兇險的火情。
帕爾米塔諾13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澳大利亞森林火災太空俯拍照片。他還說,「與其他太空人交談後得知,我們中間無人見過如此規模的森林火災」。
什麼促成了致命大火?
「數萬年來,澳大利亞的許多地貌都已經相當習慣於火災。但火災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卻沒有這麼高。」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野生動物生態學家裡奇教授這樣向BBC表示。
那麼,是什麼促成了這次澳大利亞的致命大火?
紐約時報認為是創紀錄的高溫、持續的乾旱和強風共同造成了災難性的火災。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火災科學家Mike Flannigan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指出,高溫和乾旱令樹木變得更乾燥,這意味著更容易發生火情,也意味著撲滅大火變得更難,甚至不再可能。
1.高溫
觀察一百年來的氣象資料,澳大利亞的確在變得越來越熱。據英國衛報報導,在2019年12月18日,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遭受強烈熱浪襲擊,創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平均最高氣溫為41.9攝氏度。
距離此次大火重災區不遠的雪梨,2019年以來氣溫一直盤桓在高位。在這一年中,雪梨度過了史上最熱的1月和11月。3月、4月、5月、7月的日均最高溫度在有氣象資料記錄的百年歷史中也都高居前五。
2.乾旱
乾旱也在席捲澳洲。澳大利亞氣象局在2019年12月宣布,剛過去的春季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乾旱的一個春季,而且未來數月乾旱還將延續。自2017年初以來,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州的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降雨不足的情況。
仍以雪梨為例,在2019年9月之前,雪梨雖然時有乾旱,比如經歷過歷史降水第二少的4月;但仍有雨水充沛的月份來調劑,比如3月、6月和9月。但從10月開始情況陡轉直下,雪梨的每月日均降雨都在2毫米以下。其中12月日均降雨僅為0.06毫米,這是雪梨歷史上降雨量最少的12月。
3.植被
這場大火跟澳大利亞的植被有關嗎?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曾撰文指出:澳大利亞大量種植桉樹,由於桉樹皮富含桉樹油,它們脫落後堆積在樹根處,氣溫達到40攝氏度時就會自燃,極易引發山林大火。但是這些本地植物也依靠大火繁殖,譬如大火可以使桉樹種子開裂,從而生根發芽,這逐漸成為了澳大利亞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或許正因如此,有人認為,這次大火是因為環保人士不讓砍樹。
果殼網發布的一篇科普文章駁斥了這一觀點。該文章指出:澳洲的商業伐木不會阻止火,而會加劇火。這是因為商業砍伐的首要目標是大樹。成年大樹很多熬過早先火災,易燃部分已被燒掉。大樹砍倒後,大樹樹樁會成為易燃物,新長出的小樹更易燃燒。
而澳大利亞常用的原生林清場型砍伐更會摧毀森林原有的抗火能力。所謂原生林清場型砍伐,也就是在一個區域裡,砍伐所有植被,使用火和農藥清理乾淨後,再種上樹苗。這種人工林植被單一,多樣性差,枯枝難以自然循環,沒有原生林具備的耐火能力。
全球森林觀察(Global Forest Watch)系統實時監控全球森林。該系統監測到大火重災區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有多地森林覆蓋有所減少,由此發出多個森林砍伐警報。全球森林觀察系統是世界資源研究所、谷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多家組織共同發布的免費森林在線監測和預警系統。
考拉遷居紐西蘭?專家說「不可行」
澳大利亞林火肆虐,燒毀大片考拉棲息地,不少人為這一「萌物」命運揪心,澳大利亞的近鄰紐西蘭人想到,不如讓考拉集體遷居紐西蘭?
不過,專家很快給這個主意潑了冷水。
雪梨大學動物學家瓦倫蒂娜·梅拉告訴德新社記者,把一個異國物種遷移到新地方,可能對當地原有物種以及整個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梅拉說,考拉天生十分「挑食」,「可能根據樹葉的毒素和營養成分,僅僅選擇某幾棵樹、甚至這些樹的某部分葉子作為食物」;即使在同一片棲息地內,「住處」相隔不遠的考拉也可能偏好不同「口味」的桉樹葉。
別說搬家到紐西蘭,即使在澳大利亞境內,想要轉移個別考拉也十分困難。「光有桉樹,不一定能滿足個別考拉的需求,更別說遷移整個種群。」
梅拉提醒公眾,把澳大利亞本土物種引進紐西蘭的事不是沒做過。比如,為了做皮毛生意,紐西蘭19世紀50年代曾引進澳大利亞負鼠,但這種動物很快泛濫成災,直至今天仍在禍害紐西蘭的原始森林。「我們應該吸取教訓,做出重大環境決策時聽聽專家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