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想讓你孩子成績好,就要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志向!

2020-11-04 教好孩子是幸福

世界上很多成事和成大事的人都是成功人士,那麼成大事的人必須有做人的大氣候、大迫力和大膽略,這些人靠精人的智慧和動察力還不夠,凡成大事的人除上述條件外,必須有一顆大愛無疆的愛心!愛心和事業的辯證關係是:愛心有多大,你的事業基本就會有多大!說白了就是一個人志向決定了人的前途和命運,孩子們小時候就要從愛心和志向上培養。

生活中有大愛無疆之心的偉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具有最大的愛心,並依那顆愛心用生命帶領著一群願意用生命獻愛的革命同志,解放了全中國受苦受、難受、窮困潦倒的全中國人民,又用這顆最大愛之心帶領全國人民建設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只有有愛心的人才有志向,愛心多大志向就會有多高。

現實社會中,有很多有大愛之心的企業家,華為老總任正非,馬雲、馬化騰等,他們用一顆愛國家、愛事業、愛員工的愛心,使華為等企業站在了現代科技巨人的肩上,為國為民爭得了尊嚴和無尚光榮!

古往今來,用大愛成大事的例子舉不勝舉,在這個人類社會中,愛是動力,是推動事件發生、發展和成敗的關鍵。

做好人,成就小事,只要愛好身邊周圍的人,屬小志向。愛自己父母為孝順,愛自己子女為愛家,愛朋友、同學、戰友和同事是為處好人際關係,這都是你志向的體現。當你一切都不愛或愛的不夠時候,你的志向也就消失殆盡了,那你也許很快就成了孤墳野鬼了。

愛是每個人的天性。孔夫子說:人自初性本善,但是,每個人對愛的方式和所有人的愛心程度是不同的,愛心大的人,一般都是做大事的人,因為他對人和事都愛他摯誠。愛心的大小與後天的教育和父母管教有著直接關係,一個當父母的自對家人有愛心那是遠遠不夠的,要教育好自己孩子們有大愛之心,就必須父母自己先有大愛之心才行。作為當父母對周圍人愛心程度在家庭表現出來時,是對你孩子們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在孩子們心裡父母親是最偉大的、最受尊敬的、最受崇拜的,而且也是孩子們最深信的人,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在孩子們眼裡都是最最正確的!所以,要讓自己孩子們有大志向,成大氣候、能做大事,你必須培養孩子們對身邊,對社會上一切值得尊重的人和事都要有大愛才行,愛決定了孩子們的志向發展。

當然,父母在傳遞給孩子們對社會和周邊人的愛心時,不能只培養孩子們愛心,還要培養孩子們辯別是非的能力,防範一些騙人之術,不能讓愛心變成了上當受騙之心。要教育孩子有愛憎分明的思想意識,千萬不能讓孩子們善惡不分!

人在社會中的生命是有限的,現在人們一般可活到八十歲左右,在從童年到老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坎坎坷坷是很多很多的,但凡一些老人回頭想一想,那些長壽且晚年幸福的老人,無不是愛心大於仇恨和忌妒,對人對事大多都有一顆永不屈強愛心的好心態!

最後,願天下努力力向上的所有人,在愛心的動力源泉下,為自己、為身邊的人、為社會都有一顆強大的愛心,並把這顆愛心傳遞給你的傳人,讓更多人發揚光大,使更多人成為有志向、能成大事,有大氣候的樂觀而長命百歲之人!

相關焦點

  • 養寵物培養孩子愛心,看到孩子手中奄奄一息的動物,你還這樣想?
    我嚇得不知所措,正好被姑姑看到,把我罵了一通,好在不一會狗狗醒過來了。事後家裡人還教育我,讓我跟小動物們玩的時候要輕柔。然而,有些孩子,天真的有些殘忍。爸爸媽媽想要培養孩子的愛心,但代價卻是小動物的生命?培養愛心是應該從小抓起,但是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前面提到的那兩位監護人,他們本身都沒有愛心,孩子從哪兒來的愛心?
  • 愛心是伴隨孩子成長的美好品質,那麼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呢?
    正是在這種思想觀念的驅使下,很多家長將學習成績放在第1位,而其素質修養方面則被認為是次要的,認為成績好了其他什麼都會好的。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抹殺了許多孩子成才的機會,也忽視了對孩子人品人格的培養。古今中外,愛心被認為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和社會的靈魂。對於一個人的個性發展而言,沒有什麼能比愛和善良更重要的了,這是孩子將來親和社會的基礎和前提。
  • 李玫瑾:要想孩子人緣好,遇到困難有人幫!3歲就要培養社交能力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不難看出,一個人緣好的孩子,每次在召集朋友聚會、聚餐的時候,往往都會有很多人表示出願意參加的意願,而且在朋友間的聊天群發話的時候會有許多人搭腔,但是人緣差的孩子就不太盡如人意了。李玫瑾教授針對孩子人緣這方面就曾說過這樣的話:人緣好的人,你在一個新的地方打一個電話,就能夠找到一個當地的朋友,大體的意思便是:人緣好的人,走遍天下都不怕。
  • 怎樣培養一個聰明、成績好的孩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考試成績達到自己的願望。一個孩子的成長,既需要孩子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更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面的有機結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教育的環境中,如何培養出一個聰明、成績好的孩子,我以一個老教師的身份,談談自己看法,供大家參考。
  • 培養孩子4個好習慣,孩子高情商,孩子的情商你培養過嗎?
    許多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長期調查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取決於智商,而80%取決於情商。孩子的情商在當今社會就更為重要了,現在社會有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非常好。但是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出極端的行為。這都是屬於情商低的表現。那麼要怎樣才能提升孩子的情商呢?
  • 要想孩子學習成績好未來成就高,自控力的培養是關鍵!
    其實,這個差別不是孩子天生的,而是後天父母培養時造成的。有些孩子之所以自制力好,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對他們進行了很好的自制力教育。那些自律的傑出人士,往往從小就有訓練自控力的機會。一個人要成功,需要同時具備很多條件。而一個人潦倒一生,只需要缺乏自制力就行了。自控力遠比智商更能,準確預測孩子未來的學業和成就!
  • 和孩子培養感情,才是教育的大贏家
    這樣子,就寫了一篇「書呆子氣,是遺傳,我信」。這也是在朋友的啟發下寫的,謝謝他對我的勸導。🌺🌺朋友說:我以前也喜歡真理。現在發現完全沒有必要。如果一個人不喜歡你,你說的做的都是錯誤的,根本不會想你的正確部分。我說:是啊!因此,只從我自己的角度去幹就行了。
  • 要想培養「硬核」孩子,那麼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就是家長的必修課
    6歲前就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新東方教育創始人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了自己這樣的一段經歷:他一共參加了三次高考,第一次英語成績與錄取分數線相差7分,第二次相差5分。就這樣,每次都是與分數線相差幾分的他,頂著巨大的壓力參加了第三次考試,終於,他以95分的好成績進入北大。
  • 《教育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律、自立、自學的孩子?
    另一次發生在學校,他從小成績優異,尤其擅長數理化,可上了師範後從學霸變成了差生,心理極其壓抑。這兩件事對陳錢林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後來,當他讀到雅斯貝爾斯「教育的本質就是引領精神成長」的時候,他深刻認同,並將之作為一輩子的教育追求。對於精神成長,陳錢林認為首先要培養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 優秀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這樣做孩子不會讓你失望
    孩子要怎樣培養,才能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他們一邊用自己認為對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希望他能夠走向一條成功的正確的道路,一邊又經常懷疑自己,教育方法是否存在問題,明明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什麼孩子就是不理解我,為什麼經常跟我唱反調或者不聽我的意見。我想很多家長都陷入過這樣的自我懷疑。但是父母可能誤會自己或者有些方面確實做錯了。
  • 你想過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子嗎?
    就拿教育舉例,當你去各個平臺搜索「該如何培養孩子」,會一下子彈出很多關於培養孩子情商、學習能力、閱讀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的相關知識。但是獲取知識的途徑豐富了之後,卻依然有很多爸媽壓根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培養孩子。
  • 孩子的培養,不只在於成績,更在於……
    我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但我們同樣與孩子父母一樣,肩負起培養孩子的責任。剛剛結束的中考、高考,許多父母為了孩子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付出了許多的努力,目的就讓孩子能上一個好大學,有一個好未來。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孩子的培養是從小開始的,而且人格的修煉要放在首要位置。
  • 教育孩子要避免這兩個誤區,培養出孩子的好習慣
    很多父母只是告訴孩子,你要認真,你要細心,你要善於整理等等,可是究竟怎樣做到認真、細心、善於整理,他們總是吝於給出進一步的解釋和指導,尤其是手把手耐心地指導。比如就拿「認真」這一要求來說,有的父母邊玩手機,邊對旁邊寫作業的孩子說,你「認真點」。試想父母這樣的示範作用,孩子怎麼可能認真呢?
  • 要想孩子成績好 ,  先來學學「數學腦」
    譬如孩子寫作文,按照孩子的思維特點,寫作文以前,孩子通過視覺和聽覺等感覺器官吸收大量的信息,然後加以分析、梳理,歸納、總結,最後才能形成自己的文字。而目前孩子們缺少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也不會對事物進行分析總結,作文就是家長再逼也逼不出來。再舉個例子,數學學科想學得好,就要構建完善的數學思維模式。
  • 你家孩子夠專注嗎?想培養孩子專注的好習慣,就要這樣做
    教育孩子,關鍵還是在於習慣的培養。在我們現在的孩子中,缺乏專注是十分常見的,幾乎每個孩子都不夠專注,然而專注力對於孩子自身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再多麼&34;的孩子,缺少了專注力依舊還是會平庸。但是遇到讓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孩子又可以足夠的專注。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就要了解一下影響孩子專注習慣的原因。
  • 想讓孩子學會做人,培養孩子的情商很重要,父母要做好三點
    >A、嚇唬孩子有些家長經常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用某些動物或者虛幻的物體來嚇唬孩子,比如,你在調皮,魔鬼就要把你的東西收掉。你再不睡覺,魔鬼就要把你給吃掉,你就見不到爸爸媽媽了等等。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還是不提倡對孩子使用這種方法,換個角度,我們可以鼓勵孩子,我們可以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引導孩子。比如,你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嗎?那其他小朋友都喜歡和聽話的小朋友一起玩,而不是和頑皮的小朋友一起,你覺得怎樣做才可以呢?
  • 教育孩子,如何做到把握教育時機培養人性?
    那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人性,把握教育時機培養人性。要想真正的理解人,就必須從人性、人道、人格入手。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三大維度,只有這樣才能深刻理解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懂教育。用簡單的話理解,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個年齡階段,教育孩子的方式要完全不一樣。所以,從0-3歲、3-7歲、7-12歲、12-18歲,每一個年齡階段培養孩子的方式完全不同,孩子的思維在升級,所以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必須要升級。
  • 提高孩子成績,不是靠補課,而是要從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入手
    如果依然沒有得到改善,久而久之,不但學習成績也會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學生的心理上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繼而進入惡性循環。可見,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對提高成績是至關重要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就是培養學習習慣」。
  • 怎樣培養孩子的領導力?
    這樣才能讓孩子從中體悟到應有的知識。二、培養孩子好的「財商」,懂得花錢,怎麼花?縱觀歷史,以及現代,那一位開國帝王,那一位巨商不是「千金散盡還復來」的人物,就是因為他們有了這樣的氣魄才能夠聚起人氣,成就大業。所以從小就要讓孩子懂得怎麼合理地花錢,錢可以買來很多東西,但是人心是要用錢和心換的不是買的。
  • 教育的順序不可錯,孩子入學前要培養哪些能力?
    可以說把一個孩子正式入學之前要培養的基本生活常識、禮儀道德、行為習慣等等都包含在裡面了,還告訴孩子將來學習要讀哪些經典讀物,順序是什麼?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這些都是孩子啟蒙讀物的最佳選擇之一。只有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多花一點心思,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備基本的生活常識,懂得人情世故,等他們漸漸長大,我們才放心慢慢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