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言小說中,皇帝的香水似乎只有兩種——不是昂貴的龍涎香,就是奇異的迷迭香。
我一直以為這是作者們的bug,畢竟迷迭香在現代雖然並不如孜然大料般常見到超市裡就能買得到,但也不是什麼名貴香料,作為西餐中的常見調味品,想買來用也不難。
不過這種認知,在我詳細的了解了迷迭香的「發跡史」後似乎被徹底推翻了,因為我發現迷迭香作為皇帝的指定貢品香水,說不等還還真有這個可能……
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原產地中海地區,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香草,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墓葬中就發現被用於防腐。說起來迷迭香的拉丁文名字還是有來源的呢。
第一種與基督教文化有關,據說,有一次聖母瑪利亞在休息的時候,把她的藍色鬥篷披在一叢迷迭香上面,迷迭香的花就變得和鬥篷一樣藍。迷迭香還有另一個稱號——海洋之露,不過這個「海洋之露」的來歷頗有些重口,古希臘神話中的第一代眾神之王烏拉諾斯被其子克羅洛斯推翻,丁丁也被切了下來,並扔進愛琴海,從大量紅白之物泛起的泡沫中,阿芙洛狄忒(維納斯)誕生了。所謂「海洋之露」便是指那些泡沫了。
至於迷迭香如何萬裡迢迢來到東土,還成為神秘的「皇帝專供」,那就要問問絲綢之路上的那些往來的商人了。迷迭香大約在三國時期便來到我國,且廣受士族們追捧被當作佩戴的香草。
曹丕和曹植都流傳下來寫過的《迷迭香賦》,曹植在賦中作序寫到:「……佩之香浸入肌體,聞者迷戀不能去,故曰迷迭香。」而詩歌正文末尾則有「去枝葉而特御兮,入綃縠之霧裳。附玉體以行止兮,順微風而舒光」的詞句,翻譯過來就是將迷迭香放在香囊中佩戴,行走間就會充滿香氣(還是古人會玩兒啊)。
在歐洲中世紀,人們則普遍認為迷迭香具有愛情的魔力,新娘在婚禮儀式上要戴迷迭香頭環,而新郎和來賓們都要佩戴一小枝。新婚夫婦會在結婚那天種一株迷迭香,如果長勢良好,就被認為是個好兆頭。
驅邪祛病也是當時迷迭香的一個常見用途,中世紀爆發的鼠疫使無數人失去了生命,當時的教堂裡為了驅逐鼠疫的根源,比如惡魔、邪靈、或是女巫之類,會焚燒迷迭香的枝葉進行薰香或彌撒等儀式,醫師們會在他們佩戴的鳥嘴狀防護口罩裡填充包括迷迭香在內的很多香草,以抵禦疾病預防感染。
現在,迷迭香雖然不再被焚燒以預防疾病,但用迷迭香提取的精油依然會參與當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用迷迭香精油製成的護膚品、香皂以及洗髮水等,都有令人驚喜的功效。用在皮膚上時可調理油膩不潔的肌膚,讓皮膚更緊實、有彈性。作為洗髮水時也有促進血液循環,刺激毛髮再生、減輕頭皮屑的功效。當然,作為古時的驅邪祛病的神奇植物,迷迭香精油在應對呼吸系統的疾病以及增強記憶力方面也是頗有名氣的。
除了精油,迷迭香作為配菜,經常出現在西餐中,或是用來擺盤,或者直接參與烹飪,可以中和油膩,減少魚類肉類食品的腥味,作用相當於中菜裡的生薑、八角、月桂葉等等。如烤羊排、烤雞等都會用到,還有在魚肚子裡塞一條整枝,一同烤制。其實不限於葷菜,任何烤制食品都可能用上迷迭香,至於味道你不試試怎麼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