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羌城裡的奮鬥之歌(脫貧攻堅高原行)

2020-12-25 安青網

古羌城裡的奮鬥之歌(脫貧攻堅高原行)

2020-08-06 10:25:06   來源:人民日報    

【摘要】

這份情感正源源不斷地化為拼搏動力。在脫貧攻堅的各個戰場上,茂縣各族幹部群眾正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想到一起,幹在一處,用雙手創造美好...

激越高亢的《中國古羌城》歌聲中,高大的城門緩緩打開,巨幅羌紅在雲梯上翻飛,舞動出茂縣各族兒女脫貧奔小康的火熱情懷……這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中國古羌城開城儀式上的場景(見圖)。

茂縣是全國最大的羌族聚居縣,也是羌文化核心保護區。2008年汶川地震,茂縣境內的羌族碉樓、村寨等遭受毀滅性破壞。如何搶救性保護瀕危的羌族文化遺產?為此,茂縣整合國家災後重建項目資金6億元,建成全國最大的羌文化集中展示區——中國古羌城。

走進羌繡非遺傳承工作室,只見羌繡非遺傳承人胡春蓮兩手走針引線、上下翻飛,聚精會神地做著繡品。

胡春蓮是一名尿毒症患者,重病讓她的家庭不堪重負,為了使她家能夠擺脫貧困,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羌繡傳承人李興秀決定收她為徒。在李興秀的精心指導下,胡春蓮踏實肯幹,深鑽細研,用靈巧的雙手和辛勤的勞作繡出了幸福生活。

羌繡是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如今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寶貴資源。為了帶動身邊兄弟姐妹脫貧,也為了傳承技藝,近些年李興秀先後收了43個徒弟。她無償舉辦羌繡學習班,只要愛好這門手藝,就可以來學習。

走出羌繡工作室,忽聞笛聲悠揚,羌笛傳承人何王金正在自己的工作室吹奏。何王金是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羌笛演奏與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為了傳播好羌笛文化,他在這古羌城中持續開展教學、展演、文化交流等活動。

在古羌城景區,像李興秀、何王金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還有很多。景區給了他們舞臺,他們也鼓足幹勁、努力拼搏。

為了將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也為了讓當地百姓脫貧致富,景區加大投入,為脫貧攻堅提供更多支持。據介紹,自2013年開放以來,景區已吸納貧困戶、低保戶、失地農民426人次就業,人均年收入達2萬餘元。此外,景區還管理著全縣60個村的集體資金,每年提供集體分紅,助力脫貧攻堅。

感恩之心化作動力(記者手記)

2008年汶川地震讓茂縣遭受重創,在黨中央的關心支持和兄弟省份的無私援助下,茂縣人民撫平傷痛,重建家園,迎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特殊黨費援建的中學命名為「七一民族中學」,武警部隊援建的中學命名為「八一中學」,主幹道名為「晉茂大道」——是為感恩山西援建之情……採訪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當地群眾內心湧動著的感恩之情。

如今,這份情感正源源不斷地化為拼搏動力。在脫貧攻堅的各個戰場上,茂縣各族幹部群眾正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想到一起,幹在一處,用雙手創造美好未來。

本報記者 蘇銀成攝影報導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好山好水好日子 實實在在幹出來(脫貧攻堅高原行)
    即日起,本報推出「脫貧攻堅高原行」欄目,全景展示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經濟社會發展新成就,生動反映當地人民生活和精神面貌新變化,敬請關注。  夏日的迪慶,美若畫境。「迪慶」,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高入雲端的雪山,清澈靜謐的湖泊,繁盛茂密的原始森林……多民族安居樂業,在這片土地上世代和睦相處。
  • 脫貧攻堅為雪域高原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新華社發西藏是全國唯一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集特殊連片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於一體,是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是典型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
  • 系列報導《脫貧攻堅高原行湖北援藏故事》:《從『輸血』到『造血...
    系列報導《脫貧攻堅高原行湖北援藏故事》:《從『輸血』到『造血』,培養撤不走的醫療人才》.mp302:53來自湖北之聲FM10462019年7月進藏以來,湖北省第九批醫療援藏隊先後深入山南市12個縣、區的婦幼保健站、疾控中心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 在高原藏鄉 譜一曲綠富美之歌
    尤其是2017年以來,兩縣緊緊抓住川西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項目實施機遇,成立脫貧攻堅造林專合社承接項目,走出了一條生態治理和脫貧增收的雙贏之路。用花草樹木「扮靚」昔日荒坡荒地,讓甘孜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爐霍縣和色達縣,正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用力,在高原藏鄉譜寫一曲「綠富美」的壯麗之歌!
  • 大型4K紀錄片《脫貧攻堅萬裡行》首播,全景展示廣東對口援建故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艾修煜 12月21日,由廣東省扶貧辦指導、廣東廣播電視臺策劃的首部全景式反映廣東對口支援西部省(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大型4K紀錄片《脫貧攻堅萬裡行》在廣州舉行開播儀式。
  • 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那些脫貧攻堅中的奮鬥故事
    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那些脫貧攻堅中的奮鬥故事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題: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那些脫貧攻堅中的奮鬥故事  新華社記者謝銳佳、王長山、吉哲鵬、謝佼  「脫貧不能等靠要,齊心摘下貧困帽」「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出路」「擼起袖子加油幹,脫貧致富當模範」……行走在天南海北,深山海島
  • 衡陽市珠暉區:鼓起脫貧攻堅精氣神 唱響脫貧攻堅時代讚歌
    珠暉區在紅網、學習強國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面孔》系列報導,挖掘樹立身邊的貧困戶脫貧典型,注重扶志、扶智、扶德相結合,充分發揮典型的引領作用,讓貧困戶學有榜樣、行有示範。一篇篇帶露珠的報導,記錄著脫貧攻堅的堅實步伐;一個個鏡頭展現著貧困群眾自強不息的奮鬥身影;一張張圖片展示著脫貧群眾生活的甜蜜與幸福……自脫貧攻堅行動開展以來,衡陽市珠暉區委宣傳部堅持強化輿論引導工作、加大典型宣傳力度、凝聚新聞報導合力,總結推廣好成就、好典型、好經驗,凝聚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磅礴力量,奏響了珠暉區脫貧攻堅的
  • 大型脫貧攻堅紀錄片《激越怒江》今晚播出第四集《峽谷迴響》
    是中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中國的脫貧事業既彰顯著改天換地的雄心壯志,又實實在在地改變著億萬人的生活,這項改變既是從外到內的幫扶,又是從內向外的奮發,二者有機結合,濃縮在了怒江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裡。古老的那首歌,我輕輕地唱,你慢慢地和,是否你還記得過去的夢想,那充滿希望,燦爛的歲月,你我為了理想歷盡了艱苦,我們曾今哭泣,也曾共同歡笑。
  • 瞭望丨脫貧攻堅:世界奇蹟
    黨的十九大之後,黨中央又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2012年底到2019年底累計減貧9348萬人,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脫貧攻堅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為國際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甚至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大創舉。
  • 【脫貧攻堅】傳遞精準扶貧接力棒 唱響鄉村振興「新農歌」
    【脫貧攻堅】傳遞精準扶貧接力棒 唱響鄉村振興「新農歌」 2020-04-07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老管的脫貧故事:「只有奮鬥才能贏得尊重」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老管的脫貧故事:「只有奮鬥才能贏得尊重」 2020-04-29 0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三作文關鍵詞⑧ | 脫貧攻堅
    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的講話 我們黨員幹部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鬥。
  • 脫貧夢·普洱情——雲南省普洱市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對農村「等靠要」思想嚴重的勞動力進行集中培訓,增強其感恩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在景谷縣,把自然優勢與市場需求相結合,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運作模式,形成了綠色產業鏈,走出了一條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的「綠色生態致富之路」;在江城縣,將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途徑,把貧困群眾納入產業鏈條脫貧致富,強化政策引導
  • 【媒體聚焦】脫貧摘帽不鬆勁,揚帆起航再奮進——觀洛寧縣脫貧攻堅第二十次推進會有感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洛寧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扶貧重要論述精神和中央、省、市的決策部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拼搏氣概,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執著勁頭,精準施策,背水一戰,頑強拼搏,突破了一個又一個堡壘,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瓶頸,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全縣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譜寫了一曲戮力同心、決勝脫貧的新時代奮進之歌
  • 脫貧攻堅怎麼做?這些重頭文章值得一讀再讀!
    習近平指出,當前,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各地區各部門務必咬定目標、一鼓作氣,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著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短板,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要採取有效措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 脫貧攻堅路上的「三朵花」
    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在脫貧攻堅路上種下實踐之花。剛去報導第一天就得知自己所掛的是鎮裡的貧困村,路程最遠,有「九曲十八彎」之稱。作為本鎮人,知曉方言,又有部隊經驗,以為扶貧工作很簡單,然而剛下村,工作便給了自己一個「下馬威」。
  • ...我省脫貧攻堅工作情況——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衷心感謝國務院新聞辦提供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雲南省脫貧攻堅情況。首先,我代表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雲南發展特別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關注和關心,表示衷心的感謝!藉此機會,向中央各部委和兄弟省(區、市)對雲南發展特別是脫貧攻堅的關懷、關心、幫助、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 行過四季 見證小康 防城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自治區黨委網信辦聯合廣西廣播電視臺與14個設區市聯動,共同製作15支微視頻,全景生動展示廣西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體現壯鄉兒女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脫貧路上...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天津市科技局與甘肅省科技廳聯合認定了首批「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共145名,為甘肅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這145名『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來自中央在津及天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圍繞甘肅特色產業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開展服務。」天津市科技局社會發展與農村科技處處長劉建軍說。
  • 一首青川脫貧攻堅原創歌曲獻給您
    脫貧攻堅戰場上的點滴故事為總結青川脫貧攻堅成果提振全縣人民脫貧奔小康的精氣神抒發乾群對幸福生活的熱愛青川縣本土文化工作者紮根脫貧攻堅一線多角度 全方位了解百姓脫貧致富歷程感受百姓身邊「最美的顏色」歷時三個月的艱辛打磨最終創作出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原創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