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心窩分享:養育孩子22個月的實戰經驗

2020-08-28 海豚麻麻呀

養育孩子22個半月了,這期間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同時把育兒知識應用到養育孩子中,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越來越發現養育孩子是一件痛並快樂的事情,只是痛是短暫的而快樂則是恆久彌遠的。

尤其是當看著孩子慢慢長大,會爬了、會走了、會說話了,她充滿著好奇心探索未知世界,有自己的思維方式,逐漸形成一套行為習慣……作為父母收穫了溫暖和感動,同時也在陪伴孩子成長中獲得了自我成長並總結了養育孩子的經驗。

儘管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帶娃的方法因人而異,但是一些共同的方法應該適用於很多寶媽,從寶寶出生到22個半月的育兒經驗分享如下:

1、0-3月,和脹氣作鬥爭

寶寶出生的前三個月,主要任務就是吃、睡。但是很少有寶寶能逃過肚子脹氣的苦惱。

這期間寶寶很容易脹氣,肚子不舒服,會哭,此時,很多不明所以然的寶媽,會認為孩子哭鬧是生理需求,即:餓了。可能會給寶寶餵奶,事實上這樣只會產生惡性循環。越餵越脹,孩子越不舒服。

此時寶媽需要學習一些緩解寶寶脹氣的方法。此方法,是我家寶寶小海豚出生42天去醫院複查,我花錢跟著醫生學習的。

  • 排氣操。
  1. 以寶寶的肚臍為中心,手掌順時針輕輕按摩。
  2. 握住寶寶的腳踝處,將寶寶雙腿同時向腹部蜷縮。
  3. 垂直抱起寶寶的雙腿,擠壓腹部。
  4. 握住寶寶雙手,將雙手在前胸交叉。
  5. 將寶寶的左膝和右手或者右膝和左手相交叉。

建議寶寶吃完奶半小時之後做,一組做5遍,一天做2-3組即可。

  • 飛機抱

讓寶寶的臉朝下,不要壓肚子,一手抱寶寶,抱的時候用整個手臂託住寶寶,另外一手輕輕拍寶寶後背。這樣抱寶寶會特別舒服,脹氣也會得到緩解。

2、3-6月,多躺少抱

此時,很多家長會抱著孩子到處玩了,而我家倡導的原則是:多躺少抱。孩子需要拍嗝或者哭鬧厲害了抱一下,只要孩子不哭鬧就讓她躺著,可以躺在嬰兒床上也可以躺在鋼琴架上。

無論孩子是躺在嬰兒床上還是鋼琴架上,只要孩子不哭鬧,家長只需要靜靜陪伴,此時孩子可能是在看黑白卡,也可能是在看鋼琴架上的玩具,此刻是培養寶寶專注力的最佳時機,讓她在自己的世界裡暢想吧。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大,對外界的好奇心越來越強,寶寶更希望抱著。寶寶一旦感知到抱起來的視野更好更開闊,肯定不願意躺下了,畢竟家長的懷抱更舒服,但是,對於家長來講,躺著的寶寶肯定比抱著的寶寶更讓人省心。

多躺少抱的寶寶除了給家長省力氣,更重要的是對寶寶的脊柱發育有利。

3、6-12個月,輔食的添加很關鍵

寶寶6個月以後,逐漸掌握新本領:會坐了,要吃輔食了,會爬了,牙牙學語了,甚至有些寶寶要蹣跚學步了。

此階段,我家非常注重小海豚的輔食添加,可以說非常的精細,當然取得效果也非常好,因為小海豚身體素質很棒,而且飲食習慣一直到目前都讓人很省心。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建議是高鐵米粉,逐漸在米粉中添加蔬菜、水果。順序應該是由稀到稠,由少至多,由單一到混合,由素到葷。

添加輔食後,建議孩子每餐都坐到餐椅上,而不要由家長抱著。為以後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打下基礎。

小海豚吃飯方面非常省心,我想和坐餐椅吃飯有關,她知道只要坐到餐飲上就要開始吃飯了。

4、12-18個月,語言和大動作齊發展

小海豚語言能力發展的很好,不足一歲就能喊爸爸媽媽了,但是大動作發育很遲緩,11個半月才會爬。

一開始我很心急,學習了一些育兒知識後,我發現著急是沒用的,給予孩子充足的鍛鍊機會是關鍵,而且大動作發育遲緩只是相對的,在標準範圍內。

當我的情緒逐漸緩和下來,接納孩子爬的晚這件事之後,我發現孩子依然是可愛的。

同時,我還刻意發現孩子閃光點。比如,小海豚說話比較早,可以和家長很好的通過語言互動。

因此育兒過程中,父母的心態也很重要,那就是少攀比,多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拿著放大鏡去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這樣會很大程度上緩解父母的焦慮心情。

目前,小海豚22個月,已經會背十來首詩歌、唱十幾首兒歌了,而且和家長溝通一點障礙都沒有。

我想這完全得益於《父母的語言》這本書,我平常和小海豚溝通和讀繪本時,常使用了書中提到的3T原則:共情關注、充分交流以及輪流談話。而且特別注重給孩子輸入高質量的詞彙。

比如,我給孩子穿鞋子的時候,我看到孩子一直盯著鞋子。我會說,寶寶,這是你的鞋子,藍色的,你看看這2隻鞋子是相同的顏色還是不同的顏色呀?孩子會回答:相同。鞋子像不像一條小船?孩子說:不像。那麼我會誇讚孩子,回答正確了,因為小船是兩頭尖,而鞋子不是。

你看,穿鞋的功夫,孩子就可能認識到鞋子的顏色是藍色的,兩隻鞋子是相同的,小床是兩頭尖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豐富的語言,擴大了詞彙量,最主要的是和家長的互動很有意義。

再比如,我給孩子系扣子的時候,我們一起數,1、2、3、4......這樣孩子就逐漸學會了認識數字。

語言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大動作也不能忽略。

我剛才提到小海豚快1周歲才會爬,那她爬了多久呢?答案是將近半年。確切地說7個半月。因此小海豚是17個月會走路的。

我們認為多爬對孩子走路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一直沒訓練她走路,就讓她安心爬。果不其然,小海豚17個月會走路之後,走的非常穩,很少摔倒。更重要的是她的腿型特別好看,一定程度上和走路晚有關係,有更充足的時間長骨骼。

當然,關於走路有些家長是刻意訓練的。我身邊有朋友的孩子不足1周歲就會走路,還非常沾沾自喜,認為走路早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結果孩子在蹣跚學步中沒少摔跟頭,導致朋友焦慮萬分。找我抱怨說,孩子的腿不直,孩子摔的膝蓋都紅腫了。

事實上,每個孩子最終都會走路,和內心的意願有關,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和自由,而不是認為到了這個月齡就該做這件事,在合理和標準範圍內就算是正常,

關於走路每個家庭想法不一致,就看自己的想法了。我的建議是順其自然,不刻意訓練,也不要焦慮不已。

5、18-22個月,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行為習慣

培養閱讀習慣,一方面要父母要以身作則充當榜樣的作用,另外一方面要給孩子按照月齡準備相應的繪本。

我和海豚爸爸都喜歡讀書,因此孩子是在耳濡目染中喜歡讀書的,最主要的是我們遵從她的發育情況,按月齡給她準備了相應的卡片和書籍。

小海豚出生後,大部分時間是躺著,我們就把黑白卡放在她旁邊給她看;三個月後給她準備布書和洞洞書當玩具玩;6個月開始,就給她讀行為習慣相關的繪本;1周歲後就讓她演繹繪本的內容。讓孩子演繹繪本內容,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對繪本產生興趣,另外一方面擴展孩子的詞彙量,加深對內容的記憶。

現在孩子22個月了,每天晚上我要給她複習前一天所讀的繪本內容,並鼓勵她將感興趣的繪本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講出來,然後再讀新的繪本。

逐漸地孩子已經習慣睡前聽繪本故事並主動把感興趣的繪本內容講給我聽。我們互相講故事,互相分享繪本的內容,這個過程中,我們都很尊重對方,也都很謙虛地向對方學習。

這種學習方法是復盤和翻轉式學習的結合體,複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並盤點掌握程度,通過自己的語言複述書本內容。這種學習方法現在可以使用,等孩子上學之後家長也可以繼續使用,對於促進孩子學習非常有用。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要循序漸進,要從興趣點開啟,而不是逼迫式或者任務式的。

閱讀習慣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行為習慣也很重要。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語言習慣都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生活效率更高。

目前來看小海豚的生活習慣非常合理,我的做法就是吃飯、睡覺、洗澡、運動都在固定時間,久而久之生活規律,這樣對於照顧者對於孩子來講,都成了習慣,非常容易適應。而且孩子抵抗力也會增強,生病少,父母會非常省心。

良好生活習慣對養成健康的體魄非常重要,而良好的語言習慣則是高情商的表現。

小海豚雖然才1歲多,但她擁有極高的情商,無論是在小區還是在家中。

在我們小區她經常被表揚,是一個特別受歡迎的小朋友,因為她嘴巴甜,同理心強,而且樂於助人。

在家中,每當她想和我親近時,會主動表白:好媽媽,海豚愛你,猜猜我有多愛你;媽媽,你笑起來真好看。

當我生氣的時候,她會安慰我說:媽媽,不生氣,海豚陪著你;當我下班回到家,她會說:媽媽,辛苦了,我給你倒杯茶;當我幫助她時,她會很及時地對我說:媽媽,謝謝你幫助海豚;當她做錯事時,比如說掐我了,我一瞪眼,她反應更加快速:媽媽,對不起,我錯了,因為海豚希望媽媽陪伴,所以掐媽媽了。

這麼貼心的小棉襖,這麼高的情商,得益於我使用了情感引導的方式。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主要講如何使用情感式引導育兒。

我在小海豚不足1歲時就開始使用此方法,小海豚也深受我的影響,非常有同理心,也學會了很多情感的詞彙。

比如,小海豚幫我把尿不溼扔到垃圾桶中,我不會直接誇讚她很棒,而是說,寶寶,你把尿不溼扔垃圾桶了,你是媽媽的小助手,謝謝你,你的這種行為是勤勞的表現。

再比如,小海豚拼積木,一直拼不好,著急哭了,我抱抱她,鼓勵她繼續拼。當她終於完成了,我會誇讚她說:寶寶,你克服困難把積木拼的很完美,你的這種行為是堅持的表現。

孩子在情感式育兒的引導下,也非常的有同理心,學會了感謝、道歉和樂於助人,擁有了高情商和好人緣。

養育孩子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為人父母我們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和足夠的安全感,同時也要多學習育兒知識,用科學的方法給孩子賦能並助力孩子的成長。

相關焦點

  • 「別幫女兒帶娃」,這幾位老人掏心窩的話,炸出無數現實問題
    導讀:「別幫女兒帶娃」,這幾位老人掏心窩的話,炸出無數現實問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幫女兒帶娃」,這幾位老人掏心窩的話,炸出無數現實問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愛兒女是掏心窩!
    總可見到大人抱著孩子,領著兒孫哄呵,親啊。耐心地教他們說話,邦著她學走路。一口一口餵孩子吃飯。對兒女拉尿拉屎不厭髒和臭。有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享用。就是在吃不飽飯的年代裡。寧可大人自己餓著肚子,省下口裡食,也要讓小孩吃個飽。在平時省吃儉用,千方百計要供孩子上學讀書。上了小學,中學,大學。還要讀研,讀博出國留學。
  • 5歲孩子愛說謊,家長只需要3步,讓孩子跟你掏心窩
    孩子生悶氣其實孩子從小愛說謊,家長要多加注意,不要和孩子一說話就開始動手打,其實家長只需要以下這三個步驟就可以解決孩子愛說謊的毛病,而且還可以讓孩子主動和你掏心窩話,接下來小愛給各位家長分享一下讓孩子知道自己「確實」說謊了家長懷疑自己的孩子說謊了,不用第一時間指向他,我們要摸清事情的狀況,調查清楚,搞清楚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說謊,如果沒有查清楚事實的真相就責備孩子,這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極大傷害,不利於孩子和父母之間親情的發展。
  • 掏心窩回復高三的你|平時成績還不錯,一到大考就會發揮失常咋辦
    當生活不再是彩虹色夢想,不再是棉花糖模樣,你也不再是無敵的小可愛,暖暖的小膨脹,少年的你,開始品嘗生活的苦澀,開始遭遇現實一記響亮的巴掌,疼著,羞著,不甘著,若你遭遇下面的一些問題,請看看小編掏心窩的回覆,或許你不再峰迴路轉,而是柳暗花明。1.偏科很嚴重,有些功課拉分很厲害怎麼辦?
  • 「千萬別幫閨女帶娃」老人掏心窩的話,暗含多少姥姥們的辛酸淚
    所以,很多寶媽生完孩子,都是直接選擇讓姥姥來帶娃。這樣雖然好處多,但越來越多姥姥卻表示不願意給閨女帶娃了。小區張大媽幫閨女帶娃兩年,現在外孫上了幼兒園,她二話不說就回自己家了。閨女給她打了好幾次電話,希望她繼續幫忙帶,就早晚接送一下孩子,但她卻死活不去。大家問她為什麼,她說出了掏心窩的話:「千萬別幫閨女帶娃,我不是嫌累想偷懶,而是糟心事太多了。」
  • 車主掏心窩道出八個字!
    車主掏心窩道出八個字》。幾年以來,比亞迪旗下的宋常上關注榜,仰仗自身同類領先的空間水準,可以充分滿足購車群體對駕乘空間要求頗高的內在需要,所以,宋受到了廣泛的讚譽。但大家的眼光愈發挑剔,車友購車要求由簡單快速變成精挑細選,車門儲物格、後備箱容積、扶手箱大小等等,唯獨仰仗一項特別亮點,再出色的車型也無法持續成功。
  • 這幾位老人說了掏心窩的話
    「要不要換房子,以後倆孩子不夠住怎麼辦?」、「我要養好身體,給你們帶二寶」、「要生二胎早點生,年紀大了遭罪」……總之,各種套話都說上了。為什麼有時親媽比婆婆更愛催你生二胎呢?這幾位老人說了掏心窩的話。,不管男孩女孩給孩子留個伴兒,留個親人吧」就拿我媽為例吧,她也會催我生二胎,見我不當回事,她每次都會苦口婆心地說:「一個孩子太孤單,不管男孩女孩給孩子留個伴兒,留個親人吧。」
  • 養育人分享會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更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和關懷的小可愛。8月7日經濟學院助力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發展暑期實踐團各成員在所居社區附近交流走訪,向養育人探討育兒經驗。今天的交流以養育人分享為主,在聆聽的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長對孩子溢於言表的愛和對孩子健康成長、更好發展的期許。
  • 「智慧祖輩」分享隔代養育三個錦囊
    圖說:「智慧祖輩」分享隔代養育經驗 來源/主辦方提供上海家長學校重陽節主題活動暨「隔代養育智慧叢書」新書發布會,昨天在上海開放大學舉行。上海開大副校長王伯軍說,積極開展「建設和美家庭、培育智慧父母、推廣科學育兒、提升隔代養育」等各項活動,這是為了讓廣大祖輩在家庭中都能成為智慧的長者,享受天倫之樂,與孫輩共度幸福晚年。「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祖輩在幾十年的生活中積攢了豐富的人生經驗,每一位祖輩都是一本「書」,這本「書」記載了他們的智慧、人生與家風。
  • 陳家祥:穿越牛熊 股指期貨實戰交易經驗分享
    7月13日,由南華期貨主辦、中信建投證券協辦的2019年中投資策略報告會在杭州舉行。毓顏投資總經理陳家祥出席大會並發表《穿越牛熊 股指期貨實戰交易經驗分享》的主題演講。毓顏投資總經理陳家祥  陳家祥主要分享了三個策略。  第一個是極短線交易策略。他認為大漲或者大跌之後第二天行情容易振蕩,我們從這個振蕩中獲得收益的行為。
  • 交換禮物、分享蛋糕,孩子們掏心窩告白留唱團
    孩子和老師擁抱在一起,感謝老師的辛苦付出。 8月20日下午,第八屆南都留唱團迎來了最後一課。 在排練廳的觀眾席旁,記者看到了一大箱黃粑,約有100個。劉繼月的媽媽告訴記者,黃粑是用粽葉包的,裡面是黃豆和糯米。「粘粘的,甜甜的,像一個個捆著的米飯一樣。」劉繼月說,在他的老家貴州畢節,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這種美食。 除了這意外的貴州特產,兩位指導老師周夢琪和陳奕帆準備的禮物也成了全場關注的焦點。
  • 養育11個孩子的兒童心理大師的經驗來了
    還是自己看不慣、不放心別人帶孩子,自己又忙不過來累的半死自己受罪的喪偶式幼兒?是不是有了孩子當媽的就完全沒有任何自由?你是如何養育孩子的?如何平衡家庭養育,尤其是隔代教育的問題?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困惑,歡迎你看一下《平井信義育兒法》。
  • 孩子養育中祖輩只能當配角 隔代養育智慧還有哪些?
    「書中明確提出:孩子養育中祖輩只能當配角。」上海開放大學副校長王伯軍在今天舉行的上海家長學校重陽節主題活動暨「隔代養育智慧叢書」新書發布會上說。隔代親是我國傳統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生動體現,祖輩參與第三代養育是我國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與亮點,全國有80%的老人在不同程度參與養育第三代。年輕的父母,承擔著很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工作之餘養育下一代已經相當不易。
  • 這些過來人掏心窩的話,值得深思
    畢竟,現在養一個孩子,要花大把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如果生倆孩子,想想就害怕。但是,我身邊年齡大一些的80後獨生子女卻說若有能力,最好還是多要一個孩子。為什麼呢?我看他們一個個平時過得挺瀟灑的,小時候吃得好穿得好,得一家人獨寵;長大工作和結婚時父母壓力小,他們組建家庭更容易;現在因為沒有兄弟姐妹,少了許多家庭紛爭,想想都讓人羨慕。
  • 實戰商學院8月精彩實戰學習計劃
    >主講老師:實戰生產管理訓練專家 張小強開課時間:8月22-23日適合對象:各類製造型企業的廠長、副廠長、生產經理、車間主任、科(課)長、一線管理者等生產部門幹部行政工作統籌管理主講老師:實戰管理訓練專家 舒薇開課時間
  • 車主掏心窩說了實話!
    車主掏心窩說了實話》。近年來,斯柯達大力生產明銳旅行車,發展如日沖天,仰仗其啟迪未來的外觀設計,可以充分滿足車友青睞於高顏值車型的內在需要,因此,上市至今收穫了廣泛好評。時代在不斷發展,用車者們的選車標準也在不斷改變,速度、安全、家用以及面子等,如果一輛汽車只專注於某一項指標,勢必會失敗。經過大浪淘沙的明銳旅行車,優點不會只有這一個,那麼它是否擁有其它長處?
  • 實戰經驗分享,教會你6個月學會英語
    但是在卻在短短6個月內熟練掌握了中文的聽說讀寫等全方面的技能,已經可以完全獨自應付中國的生活、在交流學習的過程中認識了很多中國友人。他就是龍飛虎,6個月掌握任何一門外語學習方法創始人。分享初衷:作者多年觀察,很多中國人和其他國家的人想學一門外語特別慢,特別痛苦。而作者本人學普通話和廣東話才用了6個月。
  • 想讓孩子愛運動?親測實用好物,掏心窩分享
    那如何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呢?我還算有點經驗。我家小章魚從小運動能力就很棒。現在兩歲3個月,就可以雙腳離地蹦很高,球也踢得很好。1 幫寶適拉拉褲愛動的寶寶,在7、8個月會爬之後,運動量會增強很多,手腳也會不安分起來,想讓Ta乖乖躺著換尿不溼
  • 又有孩子因掏耳屎而耳膜穿孔?掏還是不掏,讓很多家長都難以抉擇
    世界衛生組織曾公布的一份資料上記載著,目前全球約有3.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超過3200萬是孩子,這其中約有6成兒童的聽力損失是完全可以規避的,例如分泌性中耳炎、錯誤使用藥物、給娃掏耳朵等。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習慣,左耳掏完,右耳掏,給自己掏爽了還要給自己家的孩子掏。
  • 養育孩子最容易陷入的三個誤區
    作為沒有經驗的父母來說,養育孩子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候不理解孩子的想法,明明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可是孩子卻不領情;有時候以為自己向別人習得了寶貴的經驗,卻不曾想對自己的孩子並不管用……現在的網絡十分發達,網上有許多的育兒專家,分享著不同的育兒觀點,看得父母容易陷入誤區,而且,很多父母喜歡分享自己孩子優秀的一面,看到那些用心培養孩子的父母,很多人又怕自己耽誤了孩子,陷入了迷茫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