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的娃是不是媽媽生婆婆養爹爹在那兒看著長?還是自己看不慣、不放心別人帶孩子,自己又忙不過來累的半死自己受罪的喪偶式幼兒?是不是有了孩子當媽的就完全沒有任何自由?
你是如何養育孩子的?如何平衡家庭養育,尤其是隔代教育的問題?
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困惑,歡迎你看一下《平井信義育兒法》。作者是從事幼兒教育50年,親自養育了11個孩子,三代同堂的日本人,這本書共分八章,從出生前到5歲左右,每個階段的特點和注意方法都有親切的提示,像隔壁鄰居跟你傳授經驗一樣。
平井信義,1919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東北大學醫學部。曾在母子撫育協會任撫育研究員,後來成為茶水女子大學的教授。1970年起任大妻女子大學的教授,1991年起任大妻女子大學的講師。兒童醫學研究會會長,醫學博士。
一、全家總動員朝一個目標努力,才能培養出一個性格健全,好習慣的孩子。
養育孩子方面,母親有天然的責任但不是全部。自從有了娃,餵奶拍睡洗澡換尿布,能閒下來的時間少了又少。如果父親這時候能搭把手就再好不過了。有的父親能夠主動做,有的會不負責任的推脫,甚至有的爺爺奶奶還會替他們找理由等等。不管怎樣,當媽媽自己忙不過來時,就要學會向他們求救,要求他們來幫忙。不要認為他們不如你,就不給機會練習,讓自己變成孤島,變成喪偶式育兒還自己折磨自己。要給信任和授權,讓他們參與,在培育孩子這件事上,需要隊友接力,而不是當旁觀者。同時多人參與,對於孩子建立完善的情感聯繫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你是不是看不慣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老人追著喂,然後還各種哄騙給玩手機,看pad?養成了孩子一不滿足就開始哭,並且還會告狀的習慣? 在隔代養育的關係裡,會通常產生這樣的家庭矛盾。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在這個目標上大家的觀念不統一,你在幫他們建立邊界形成習慣,而你的隊友們卻在各種方式進行破壞,那麼這個習慣可能就建立不起來,還會出現各種理由,就會導致家庭矛盾和衝突。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要在目標上達成一致。問問你的隊友們,他們對於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發展和培育成一個獨立自主有體貼他人之心的人還是怎樣的一個人?如果他們也認同需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性,那麼就需要做出相應的行為,並不只是口頭承諾,而行為相背。
比如有的寶寶就是典型的抱睡寶寶,就是睡覺的時候必須有大人抱著,一放下來就開始哭鬧。這種現象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媽媽的心情不安穩,影響到孩子。當媽媽的心情變安穩自然了之後,也會體現在孩子身上,孩子能夠直接感受到她的內心。所以,再把他們放下來,孩子沒有哭也沒有醒還會睡得很好。所以改變這種行為,形成良好睡眠的習慣不在於說家裡人要繼續把孩子抱著睡,而是在於調節母親的情緒,把它調整到安靜安穩的狀態。
二 、充分認識孩子在各個階段所面臨的不同的挑戰和問題,才能有效地應對。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在發展自己的自主性。然後就會出現不同的反抗叛逆階段,其中第一個階段是2-3歲的第一個叛逆期。第二個階段7-9歲的中間叛逆期。第三個階段是青春期。
第一叛逆期裡他們主要挑戰父母的權威,要做自己,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一般會持續3-6個月,也因人而異。他們會明確表示不,情緒起伏大,經常哭和笑,會發脾氣。家長不要過度擔心,要讓他們嘗試,直到他們自己嘗試了,才會發現自己能力有所不及,這個過程會增加孩子的判斷能力。所以當他出現說不的時候不要很武斷的責罵他們,會讓他們產生自卑感,而要進行鼓勵,用「哦這樣啊」,「是不要嗎?」這種的回應,或者讓他們自己嘗試去做。
中間叛逆其實是頂嘴最多的時期。這段時間旨在培養孩子們的評判能力或者說反省能力。如果父母跟老師對其所做的事情進行責罵的話,他們會直接頂撞。在這個時候需要設定邊界和底線,允許他們說不,家長自己也嘗試表現出反省的態度,那麼他們也會增加自己反省的能力。
如果你家的娃處於這個時間段,那麼要注意這些方法。
三、允許孩子惡作劇,不吼不叫也能解決。
九個月到一歲半這個階段是孩子們最喜歡惡作劇的時候,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的事物來探索。比如他們會去拉翻垃圾箱,把垃圾箱的東西都倒在地上,用手去摸,甚至還會塞到嘴裡。他們會玩抽紙,把它們扔的滿地都是。當你看到這種事情的時候,不要簡單粗暴地對他們說不要或不可以。因為禁止的語言會壓抑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你可以用溫柔的語調告訴他們垃圾要放在筐子裡,並且示範。因為他們會刻意模仿大人的行為和動作。需要注意的是把那些危險和貴重的物品,你放在遠離他們夠不到的地方。總之對他們惡作劇的時候要心平氣和。雖然這個過程不容易,很磨鍊大人的耐心,但這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必經的階段。
總之,育兒是件團隊協作的事,需要多方參與,還需要更多的耐心。要給自由探索,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體貼他人之心,首先作為家長需要身先示範。
平井信義育兒法: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 自主性體貼他人京東
¥ 42.00
編輯於 18:11・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