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是長徵?無說明書?養育11個孩子的兒童心理大師的經驗來了

2020-09-05 魚音嫋嫋



你們家的娃是不是媽媽生婆婆養爹爹在那兒看著長?還是自己看不慣、不放心別人帶孩子,自己又忙不過來累的半死自己受罪的喪偶式幼兒?是不是有了孩子當媽的就完全沒有任何自由?

你是如何養育孩子的?如何平衡家庭養育,尤其是隔代教育的問題?

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困惑,歡迎你看一下《平井信義育兒法》。作者是從事幼兒教育50年,親自養育了11個孩子,三代同堂的日本人,這本書共分八章,從出生前到5歲左右,每個階段的特點和注意方法都有親切的提示,像隔壁鄰居跟你傳授經驗一樣。

平井信義,1919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東北大學醫學部。曾在母子撫育協會任撫育研究員,後來成為茶水女子大學的教授。1970年起任大妻女子大學的教授,1991年起任大妻女子大學的講師。兒童醫學研究會會長,醫學博士。


一、全家總動員朝一個目標努力,才能培養出一個性格健全,好習慣的孩子。

養育孩子方面,母親有天然的責任但不是全部。自從有了娃,餵奶拍睡洗澡換尿布,能閒下來的時間少了又少。如果父親這時候能搭把手就再好不過了。有的父親能夠主動做,有的會不負責任的推脫,甚至有的爺爺奶奶還會替他們找理由等等。不管怎樣,當媽媽自己忙不過來時,就要學會向他們求救,要求他們來幫忙。不要認為他們不如你,就不給機會練習,讓自己變成孤島,變成喪偶式育兒還自己折磨自己。要給信任和授權,讓他們參與,在培育孩子這件事上,需要隊友接力,而不是當旁觀者。同時多人參與,對於孩子建立完善的情感聯繫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你是不是看不慣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老人追著喂,然後還各種哄騙給玩手機,看pad?養成了孩子一不滿足就開始哭,並且還會告狀的習慣? 在隔代養育的關係裡,會通常產生這樣的家庭矛盾。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在這個目標上大家的觀念不統一,你在幫他們建立邊界形成習慣,而你的隊友們卻在各種方式進行破壞,那麼這個習慣可能就建立不起來,還會出現各種理由,就會導致家庭矛盾和衝突。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要在目標上達成一致。問問你的隊友們,他們對於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發展和培育成一個獨立自主有體貼他人之心的人還是怎樣的一個人?如果他們也認同需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性,那麼就需要做出相應的行為,並不只是口頭承諾,而行為相背。

比如有的寶寶就是典型的抱睡寶寶,就是睡覺的時候必須有大人抱著,一放下來就開始哭鬧。這種現象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媽媽的心情不安穩,影響到孩子。當媽媽的心情變安穩自然了之後,也會體現在孩子身上,孩子能夠直接感受到她的內心。所以,再把他們放下來,孩子沒有哭也沒有醒還會睡得很好。所以改變這種行為,形成良好睡眠的習慣不在於說家裡人要繼續把孩子抱著睡,而是在於調節母親的情緒,把它調整到安靜安穩的狀態。

二 、充分認識孩子在各個階段所面臨的不同的挑戰和問題,才能有效地應對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在發展自己的自主性。然後就會出現不同的反抗叛逆階段,其中第一個階段是2-3歲的第一個叛逆期。第二個階段7-9歲的中間叛逆期。第三個階段是青春期。

第一叛逆期裡他們主要挑戰父母的權威,要做自己,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一般會持續3-6個月,也因人而異。他們會明確表示不,情緒起伏大,經常哭和笑,會發脾氣。家長不要過度擔心,要讓他們嘗試,直到他們自己嘗試了,才會發現自己能力有所不及,這個過程會增加孩子的判斷能力。所以當他出現說不的時候不要很武斷的責罵他們,會讓他們產生自卑感,而要進行鼓勵,用「哦這樣啊」,「是不要嗎?」這種的回應,或者讓他們自己嘗試去做。

中間叛逆其實是頂嘴最多的時期。這段時間旨在培養孩子們的評判能力或者說反省能力。如果父母跟老師對其所做的事情進行責罵的話,他們會直接頂撞。在這個時候需要設定邊界和底線,允許他們說不,家長自己也嘗試表現出反省的態度,那麼他們也會增加自己反省的能力。

如果你家的娃處於這個時間段,那麼要注意這些方法。

三、允許孩子惡作劇,不吼不叫也能解決

九個月到一歲半這個階段是孩子們最喜歡惡作劇的時候,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的事物來探索。比如他們會去拉翻垃圾箱,把垃圾箱的東西都倒在地上,用手去摸,甚至還會塞到嘴裡。他們會玩抽紙,把它們扔的滿地都是。當你看到這種事情的時候,不要簡單粗暴地對他們說不要或不可以。因為禁止的語言會壓抑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你可以用溫柔的語調告訴他們垃圾要放在筐子裡,並且示範。因為他們會刻意模仿大人的行為和動作。需要注意的是把那些危險和貴重的物品,你放在遠離他們夠不到的地方。總之對他們惡作劇的時候要心平氣和。雖然這個過程不容易,很磨鍊大人的耐心,但這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必經的階段。

總之,育兒是件團隊協作的事,需要多方參與,還需要更多的耐心。要給自由探索,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體貼他人之心,首先作為家長需要身先示範。

平井信義育兒法: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 自主性體貼他人京東

¥ 42.00


編輯於 18:11・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日本國寶級兒童心理大師寫給0-5歲父母的育兒寶典,敬請收藏!
    2020年的4月中下旬,我清單式的一口氣閱讀了十本國內外育兒書,在這十本育兒書裡,我個人最喜歡、印象最深的,是擁有50年兒童心理研究經驗,親自養育了11個孩子的日本兒童心理大師平井信義寫的《平井信義育兒法-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以下簡稱《平井信義育兒法》)。
  • 隔代養育如何乘風破浪?影響3代人,國寶級兒童心理大師給出答案
    他兼具多重身份:第一:他是日本國寶級兒童心理大師,兒童學研究會會長,醫學博士,從事兒童教育50多年,影響日本三代人。第二:他親自養育11個孩子,3個子女,8個孫女孫子外孫。第三:他年輕時,既是妻子的丈夫,又是夾在妻子與父母中的兒子。隨著歲月變遷,他成為了孩子們的爸爸,孫輩們的爺爺(外公)。
  • 正向親子關係—育兒說明書
    不論是否是在熟悉的環境,孩子總是粘著父母,做什麼都不敢,總是想要人陪著。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孩子可能不是簡單的「膽子小」的問題,孩子已經漸漸養成依賴別人的心理了。 首先,孩子在兩歲之前正是對父母的依戀期,家長們在培養好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之後就要注意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能力。
  • 新手爸媽別慌張,親自養育11個孩子的專家教你如何養育0-5歲孩子
    男的懷裡抱了個小寶寶,看上去剛滿月,是來醫院複查體檢的。在排隊期間小寶寶一直在哭,哭聲不是特別大,但寶爸對寶寶的哭聲顯得極不耐煩,不斷跟孩子說「不許哭,不許哭,再哭就揍你了啊」。寶媽看上去文文弱弱,對孩子的哭毫無辦法,對老公的態度也無計可施。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很多人養育孩子的方法都是通過「摸著石頭過河」才習得的。
  • 新手爸媽別慌張,親自養育11個孩子的專家教你如何養育0-5歲孩子
    男的懷裡抱了個小寶寶,看上去剛滿月,是來醫院複查體檢的。在排隊期間小寶寶一直在哭,哭聲不是特別大,但寶爸對寶寶的哭聲顯得極不耐煩,不斷跟孩子說「不許哭,不許哭,再哭就揍你了啊」。寶媽看上去文文弱弱,對孩子的哭毫無辦法,對老公的態度也無計可施。
  • 父母成長書單 | 解讀兒童心理世界,掌握專業育兒秘籍
    你不覺得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個人站在孩子旁邊,把孩子的心裡話翻譯給你聽,你得給他作個揖嗎?這套書來了——(塔維斯託克診所)了解你的孩子。」——羅振宇羅胖推薦∣英國權威家庭心理健康機構塔維斯託克診所談育兒之道。孩子心裡話的翻譯家,解讀家長關心的問題。李松蔚、林玉華熱情推薦!
  • 不可不知的養育智慧:順應心理,孩子更優秀
    我不由地想到了《順應心理,孩子更合作》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維尼老師,我跟他有過一面之緣,是在他的《內心的重建》新書發布會上。維尼老師從事家庭心理諮詢多年,有豐富的案例經驗。我現在也邁入這個大行業,對維尼老師書裡寫的一些觀點也很贊同,很願意分享給大家。
  • 兒童心理養育:好的原生家庭,是終生的心理營養
    當今,孩子出現的問題,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在程度上,都比過去多且嚴重。傳統的方式固然不適宜今天的養育,而現如今關於幼兒養育理論和說法非常多,甚至各不相同。在養育的過程中,又涉及個體、家庭環境、養育背景、知識儲備和養育經驗等多方面差異,這些差異都會影響養育的效果。作為新手父母,究竟怎樣才能從容地進行養育呢?
  • 養育孩子,究竟什麼是最重要的|孩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父母
    相對於爭取「完美時刻」或爭當「完美父母」,家長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為孩子提供必需的營養、早期啟蒙與保護,即「營養、玩樂和關愛」顯得更為重要。日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全球發起了首個親子月慶祝活動,這是為讚美全世界父母和家庭中其他養育人在育兒方面的付出而設定的節慶活動。就「育兒」的話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公處衛生、營養、水和環境衛生處處長安諾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 多數父母存在養育焦慮,18個養育誤區來「減壓」
    周邊充滿育兒焦慮的環境、以及焦慮的內心,讓我們育兒路上心驚膽戰了。更別提,上幼兒園後,老師請去學校、孩子學習問題、社交問題、自理能力等問題了。不過最近讀《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做不焦慮的父母》的一些育兒理念讓我繃緊的神經稍微放鬆下來,也開始思考自己到底要培養一個怎樣的孩子。
  • 0~3歲寶寶,隔代養育的困惑如何解決?
    0~3歲寶寶,隔代養育的困惑如何解決?日本心理大師,60多歲爺爺級別的平井信義提出了他的解決辦法,一起來看看吧。目前我們很多家庭的情況,爸爸媽媽要上班。那麼,養孩子的話,有可能是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幫忙養育孩子。
  • 推薦5本育兒好書,養育聰明 高情商 聽話 合作 有責任心的孩子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養育孩子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作為一個媽媽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養環境。為此我讀了很多的育兒書籍。其中這五本我覺得是非常值得父母閱讀的育兒好書。這五本書都是育兒領域權威專家的代表作。從孩子出生前到5歲的大腦發育智商,孩子情商養成,到親子溝通,孩子合作,再到心理界限的培養。非常全面的介紹了以上這些內容。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是哪些書吧?
  • 探索科學育兒新主張,2020搜狐養育大會來了
    如何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並走向獨立?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指導,搜狐網、搜狐母嬰、搜狐教育聯合主辦>的「2020搜狐養育大會」將於 2020 年9月26日在北京舉辦。本次大會聚集數十位權威育兒專家、明星達人、知名學校校長、母嬰企業CEO等,共同探討科學育兒新主張。本次大會聚焦兒童生長的哺育、撫養和啟蒙教育、母嬰行業發展等話題。屆時將有育兒大咖、養育達人分享育兒經驗、提出權威建議,帶父母發現愛孩子的智慧和力量。
  • 1本書,囊括6年育兒經:0-6歲孩子的教養方法,盡在《養育聖典》
    4~5歲、5~6歲三個階段,指出不同年齡段兒童應該達到的發展標準。他是法國的醫學博士和兒童心理學家,有著30多年的兒童心理學研究經驗,並兩度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榮譽勳位勳章。我們可以把《養育聖典》的內容大致分為5個方面: 1.常規育兒問題如:孩子的吃喝拉撒睡2.小眾育兒問題如:養孩子的同時,能養寵物嗎?3.常被忽視的育兒「小」問題如:怎麼給孩子挑選合適的鞋子?
  • 科學育兒經驗說,這3個「雷區」很多家長都在犯,小心害了孩子
    前言 現在,更多的家長都很崇尚科學育兒,很多家長都經常抱著育兒手冊看,還經常瀏覽手機,看更多的育兒知識,了解孩子的生長規律,想要知道,怎樣才會給孩子更好的照顧和教育,現在,很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同時,也做錯了一些事情,科學育兒經驗說,這3個「雷區」很多家長都在犯
  • 孩子膽小、拖拉不是「大」問題:了解兒童心理發展,學會整體養育
    而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他們跟成人交往的經驗明顯要多於跟同齡人,對於他們來說,不知道如何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或者不會主動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正常現象。這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心理學博士陳忻結合兒童心理發展特徵的基礎上給予的建議。
  • 繪本、兒童讀本和育兒書籍的推薦(二)《小Ro老師的育兒「老師」》
    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作者:【美】斯蒂文·謝爾夫 美國兒科學會擁有全美最優秀的兒科醫生、育兒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水平和最豐富的實踐經驗。
  • 覺察式養育,父母必知的育兒秘笈
    文/周圓月在這個高競爭,快節奏的時代,當孩子進入學齡前,學齡期及青少年期,父母的養育壓力日漸增大,孩子上幼兒園和朋友打架了,家庭作業做的很磨蹭了,孩子和家長的對抗越來越多了,等等。 這裡我們簡單介紹學齡前、學齡期及青春期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幫助家長看到及理解孩子的情緒與行為,改善親子關係。
  • 多元視角探索科學育兒新主張:新生代的「後浪媽媽」養育孩子應做出...
    【環球網教育報導 記者 吳婷】9月26日,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指導,搜狐網、搜狐母嬰、搜狐教育聯合主辦的「2020搜狐養育大會」在京舉辦。大會聚焦兒童生長的哺育、撫養,啟蒙教育,母嬰行業發展等話題,共同探討科學育兒新主張,帶父母發現愛孩子的智慧和力量。
  • 顛覆認知的育兒書《無條件養育》讀後感
    一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以前看的育兒書大部分是教我們怎麼讓孩子聽話的,大部分是控制孩子的行為類的書,最近看了一本完全顛覆我的育兒認知的書《無條件養育》,首先介紹一下,這本書著眼於這樣一個區別:家長對於孩子的愛到底是出於「他們做了什麼」還是因為「他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