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成長書單 | 解讀兒童心理世界,掌握專業育兒秘籍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原創 萬千心理 萬千心理圖書

導 讀 | 好父母從來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學出來的。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為人父母,是一輩子的修行!」世界上所有的技能都是需要學習的,當好父母尤其如此。小編精心整理了一份父母「充電」書單,願爸爸媽媽們能夠從這些專業書籍中找到成為好父母的金鑰匙。相信,通過學習,成為更好的父母,是爸爸媽媽們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01

《了解你的孩子》系列

「我們總是覺得我已經給了孩子無盡的關愛,但是你知道孩子有多慘嗎?他雖然不用勞動和996,但是他的所有痛苦,他都無法精準表達。

你看起來是,他不願意吃飯,不願意做作業,你真的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嗎?你不覺得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個人站在孩子旁邊,把孩子的心裡話翻譯給你聽,你得給他作個揖嗎?

這套書來了——(塔維斯託克診所)了解你的孩子。」

——羅振宇

羅胖推薦∣英國權威家庭心理健康機構塔維斯託克診所談育兒之道。孩子心裡話的翻譯家,解讀家長關心的問題。李松蔚、林玉華熱情推薦!

寶寶或者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小生命,他們有著獨立於我們之外的感受、情緒、表達方式、喜好、氣質,甚至思想,而探索孩子的內心活動,就好像閱讀一本書、挖掘一個寶藏、探索一塊新的陸地。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行為或者語言,知道這背後的含義,才能進行溝通,進而滿足彼此不同的需要。

這套書為解讀孩子的語言和行為提供了全面的詮釋。而在試圖去了解一個更為稚嫩,也似乎更加無知的生命的過程中,我們會認識到孩子和我們的差異,學會尊重和我們不對等的另外一個生命,也學會尊重我們自己,最終學會接納和愛。

0-2歲寶寶想表達什麼?

(英)Sophie Boswell(蘇菲·博斯韋爾)等著

林苑珊 譯

● 生產過程不順利會影響寶寶以後的發展嗎?

● 寶寶晚上不睡覺,爸爸媽媽該怎麼辦?

● 如何幫助媽媽度過產後抑鬱?

●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有思想了?

本書以清晰的解說及豐富的實例,帶你一覽寶寶從出生到2歲、從新生兒到學步兒的內心世界。指導父母如何觀察牙牙學語的寶寶;寶寶在情緒上的起伏;寶寶遊戲、學習與思考能力的發展;寶寶生理成長和口語表達技巧上的提升;如何給予寶寶適當的回應,訓練孩子踏出形成健康性格的第一步。

3-5歲幼兒為什麼問個不停?

(英)路易絲·伊曼紐爾(Louise Emanuel)等著

楊維玉 譯

● 為何孩子在幼兒園「像天使一樣乖」,在家裡卻像小暴君?

● 如何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

● 孩子如何在幼兒園裡學習建立積極的同伴關係?

本書對3歲的孩子如何脫離學步期、擴展社交環境及情感世界提供了詳盡說明,包括規矩的養成、面對分離時的處理方式、睡眠和如廁訓練以及如何引導孩子在遊戲中發揮想像力。在4—5歲,社交互動與情緒發展會遇到許多重要議題,包括認同、同伴間的遊戲、如何面對疾病與喪失,以及如何利用遊戲與想像力來處理所面臨的難題。

6-9歲孩子為何喜歡裝大人?

(英)科琳娜·阿維斯(Corinne Aves)等著

楊維玉 譯

● 孩子做不到卻又不肯讓人幫助時,父母該插手嗎?

● 孩子不讀書或者不專心,有沒有好方法解決?

● 孩子學會了說髒話、壞規矩,該如何面對?

本書介紹了6—9歲孩子的世界。童年中期亦被稱為「潛伏期」,這一階段的孩子會逐漸放下對於家庭的依賴,並將生活重心移向學校生活與社區生活。本書事無巨細地描述了孩子是如何面對所遭遇的問題的,例如欺凌、閱讀障礙、父母離異以及交友困難等。作者詳細解析了兒童思維及情緒發展中的起伏,可以作為父母了解孩子的*參考。

10-14歲青少年,你在想什麼?

(英)麗貝卡·伯吉斯(Rebecca Bergese)等著

楊維玉 譯

● 孩子和父母發生衝突時,可以向誰求助?

● 如何幫助孩子融入學校生活,跟同學一起合作、玩遊戲?

● 孩子不讀書或者不專心,有沒有好方法解決?

● 要禁止孩子玩電腦嗎?

本書介紹了6—9歲孩子的世界。童年中期亦被稱為「潛伏期」,這一階段的孩子會逐漸放下對於家庭的依賴,並將生活重心移向學校生活與社區生活。本書事無巨細地描述了孩子是如何面對所遭遇的問題的,例如欺凌、閱讀障礙、父母離異以及交友困難等。作者詳細解析了兒童思維及情緒發展中的起伏,可以作為父母了解孩子的參考。

02

溫尼科特著作(2-5歲)

媽媽的心靈課: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

溫尼科特與為人父母者的談話:爸爸媽媽的貼心書

(英)唐納德·溫尼科特(D.W. Winnicott) 著

魏晨曦,趙丞智 譯

唐納德·溫尼科特∣ 英國家喻戶曉的兒科醫生、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著作。溫尼科特基金會授權出版。「嬰兒不可能單獨存在,從根本上講,她是關係中的一部分。」

溫尼科特一生接待治療過近6萬個母嬰及家庭,是英國家喻戶曉的兒童心理大師,在心理治療領域他對後人理解和認識嬰兒和兒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本系列是BBC廣播公司請他做的一系列給家庭的講座的精選文集。書中大部分內容是基於作者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所做的系列廣播節目,而該節目幫助了英國成千上萬的父母,使他們更好地了解了孩子的情緒世界,更好地建立母嬰養育關係。尤其重要的是,作者以一種共情、關懷、樂觀的態度看待育兒工作,並且由衷地欣賞和肯定父母們的天性潛質,這無疑也是對父母育兒的極大支持。

這套書尤其適合父母或準父母閱讀。讀者可以看到「乳房哺乳」「斷奶」「獨生子女與多子女的利弊」「幼兒園與學校的教育」等主題,對育兒過程有很大的啟發和指導意義。對於各個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如社會工作者、幼兒園老師、中小學老師、兒科醫護人員、心理學家、心理諮詢師、精神科醫生等,都很有必要了解溫尼科特的理論思想,以了解人類心理的早期成長過程,這套書就是很好的入門參考書。

03

《把握0-9歲兒童心理成長》

(美)Charles Schaefer 著

王佳瑩 譯

Charles Schaefer∣陪伴親子走過人生前九年的寶典,美國家喻戶曉的兒童心理健康與情緒健康專家、迪士尼網站特聘顧問的貼心之作。在孩子人生的前九年,這本書將陪伴每一位父母和孩子,見證每一個孩子成長!

著名的兒童心理健康與情緒健康專家在本書中為0—9歲兒童的父母詳細介紹了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養育提示和實用技巧。

父母在本書中能了解到:

● 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0—18個月、18—36個月、3—6歲、6—9歲)可以期待怎樣的行為,以把握孩子的發展;

● 孩子心理和情緒表現的原因;

● 如何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改變養育策略;

● 如何推動孩子順利邁向更高一級的發展階段。

書中包含大量案例、故事和活動,每一位父母都可以輕鬆地依據本書的指導,對孩子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04

《反思的愛:看見自己,看見孩子》

(美)Regina Pally 著

戴艾芳 譯

Regina Pally∣「儘管很多父母都相信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正確的答案,但我認為從來就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最好的答案其實就來自於父母和孩子本身。」

每位父母都想成為好父母,但每一個轉變都是複雜的,可能從來就不存在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正確答案。最好的答案永遠來自父母和孩子本身,關鍵在於去看見自己、看見孩子,用反思的視角找出自己是如何養育孩子的,而又想要如何去養育孩子。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本書能幫助你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以更多的觀點來看待你所面臨的、獨屬你和你的孩子的境況,然後找到自己那條通往羅馬的大道。本書所傳遞的反思性思維和視角,不僅有助於你了解孩子如何一步步成為有其獨特個性的成年人,也有助於你將這一思維和視角傳遞給你的孩子。

05

《啟動孩子的科學大腦: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科學課》(3-12歲)

(美)朱莉·斯馬特(Julie Smart)著

穆巖 譯

Julie Smart∣大物理學家李淼推薦!張昕、陳哲、楊承聯袂推薦!如何有效地教孩子學習科學,培養終身學習者!

在教育這件事上,沒有家長和老師不使勁、不用力的。本書說的是一種一兩撥千金的方法。

如果孩子對科學探索充滿好奇而不是畏懼,能主動地進行有意義的學習,知道思考的方法,懂得用搜尋引擎之外的方式去尋找答案,那麼家長和老師是否可以感到欣慰而不是常常充滿怨氣和憤怒了呢?引導孩子自發地學習甚至成為終身學習者並不難,因為「孩子是天生的探險家」,他們的好奇心就是馬達和驅動力,我們只需要用書裡的方法,利用這份天賜的力量,讓學習科學變成有趣的事情,剩下的就簡單了。

本書不僅將探究式教學應用在學校教學中,也適當地拓展到生活裡,讓科學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也讓生活成為科學的素材。

06

《兒童打鬧遊戲》(3-12歲)

(美)邁克·休伯(Mike Huber)著

鄭菲 譯

鄒泓∣ 「該書顛覆了我們的傳統認知,讓我們以一種嶄新的視角重新審視打鬧遊戲,對兒童的打鬧遊戲不應簡單地排斥、限制或禁止,而應運用教育的智慧去接納、引導和鼓勵。」

運動是一切探索和表達的根基,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大多數的教師和家長總是限制孩子的追逐打鬧,也許是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也許是擔心過多的活動會佔用學習時間,又或許是為了避免孩子和外界產生衝突……

本書作者從幾十年的幼兒教育工作中總結出,活動不僅是孩子的天性,更是身體與心靈的聯結,打鬧遊戲不僅能促進兒童的身體發育,也能促進其大腦和認知的發展,還能激發孩子的勇氣,增強自信,建立信任,發展社會關係。

在書中,作者為我們提供了嶄新的育兒視角,以更合理的態度看待兒童的追逐打鬧遊戲,並且詳細闡述了如何將追逐打鬧遊戲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以及如何評估風險,為兒童創設安全的遊戲環境。

如果你是一名對孩子的打鬧感到頭疼的教師或家長,那麼這本書就會成為你與孩子重新建立關係的錦囊!

07

《如何養育叛逆孩子》(3-12歲)

(美)拉塞爾·A.巴克利(Russell A. Barkley) 著

鄒麗娜 譯

Russell A. Barkley∣成千上萬個家庭受益於巴克利教授的育兒方法!北京大學蘇彥捷教授、臺灣輔仁大學黃揚名副教授聯袂推薦!

孩子的叛逆行為有很多表現:喜怒無常,破壞或無視規則,對父母不尊重,對於必須要做的事情(如睡覺、吃飯、上學等)進行無謂的反抗,頂嘴,脾氣暴躁,表現得無禮和粗魯等。如果你正受此困擾,那麼看這本書就對了。本書介紹的8步訓練法在改善兒童行為方面有著斐然的成績,已經讓成千上萬的家庭從中受益。

本書分為「了解叛逆兒童」和「與叛逆兒童相處」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回答了以下幾個問題:孩子的行為有問題嗎?叛逆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家長要怎麼做?以及 8步訓練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在回答了上述幾個關鍵問題後,本書進入到第二部分,這一部分詳細介紹了8步訓練法的具體操作,在每一步驟開始前都有對應的案例,結束後還有疑難解答,相信讀者可以輕鬆掌握這套方案。

08

《讀圖畫書,學批判性思維》

(愛爾蘭)Mary Roche 著

張麗倩 譯

Mary Roche∣「如果批判性思維的習慣是在一個人早年的環境中養成的,那麼它可能會有利於人成長為更善於思考和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成年人。」

當孩子捧起一本書,文字的形狀開始有了意義,他們就踏上了一段不受時空限制的閱讀與思考旅程。

圖畫書以其獨有的留白特徵和鼓勵視覺閱讀的特點成 為開啟這一旅程的首選。本書就是這樣一本旅程指南,介紹了如何選擇高質量的圖畫書、如何閱讀與討論圖畫書,並給出了在家庭與課堂兩種環境下的操作方法,以此培養孩子的批判性讀寫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幫助他們成為真正的讀者。

09

《小哲學家的大問題》

(瑞士)Eva Zoller Morf 著

楊妍璐 譯

Thomas Jackson∣「與兒童的這種相遇確實是哲學的,因為正如蘇格拉底曾指出的那樣,哲學致力於一種反思的生活:人們並不是把所有的東西都視為理所當然的,而是積極地參與到對自己生活的塑造和發展中。」

「我出生前在哪裡?」

「為什麼我不能買這個?」

「多數人的決定總是公正的嗎?」

「為什麼我會來到這個世界?」

「人死後會變成什麼?」

……

「當我們好奇時,哲學就開始了。」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不間斷地提出一系列問題,這給了教師和家長與孩子一起做哲學的契機。基於作者30餘年的兒童哲學研究與教學經驗,本書聚焦三大領域哲學問題,介紹了如何使用特定的思考工具與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進行哲學探究,並為教師、家長推薦了可在哲學探究中使用的童書、引導策略以及對話技巧,充分展現了「小哲學」的魅力。

你不必總是知道一切,孩子總有出乎意料的答案。你要做的就是,和他們一起踏上這趟哲學的冒險之旅。

10

《教孩子學會思考》

(英)Robert Fisher 著

冷璐 譯

8 歲的小朋友基蘭德普∣「思考就是我們在世界上的目的。思考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我們怎麼能確定一切不是一場夢呢?」

「如果我有兩隻眼睛,為什麼我看不到你有兩個你?」

「知道和相信是有區別的。我相信有聖誕老人,但我知道他並不存在!」

……

每個孩子都可以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基於哲學是唯一一門以思考為主題、以提高思維能力為目的的學科,本書作者從思維教學、兒童哲學、團體探究、對話式教與學等方面入手,為在家或在學校與孩子一起開展哲學探究提供了方法,以此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使其對世界保持好奇,更好地與人合作,並學會關懷他人。

「如果我們去嘗試,我們都可以做哲學。」做到這一點,所需要的只是對哲學問題敏感的頭腦,以及願意對思考進行思考。

相關書單

書單 | 萬千親子系列·兒童心理專題

根據個人興趣方向按需求選擇,若有疑問請聯繫小編薦書。

郵箱:wanqianpsy@163.com

微信:13811556948

掃碼進入官方書店

萬千心理

微信:wanqianxinli1998

專業 心理 | 深度 悅讀

原標題:《父母成長書單 | 解讀兒童心理世界,掌握專業育兒秘籍》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好書·書單丨開學季「好家長」育兒書單
    新學期已然正式開始上海教育出版社為家長們精心準備了一份育兒書單調理親子間的關係,合適的育兒方法一直以來都是困擾家長的難題希望這份書單,能夠啟發家長們尋找到適合自己與孩子的相處之道1我是怎樣培養一個中不溜秋孩子的
  • 純乾貨:父母必讀的早教書單(上)
    這兩年羽佳一直在給孩子們推薦繪本、寫書單,但今天這份書單,是專門給父母的。作為父母,我們太需要學習,甚至是訓練。特別是當我們在育兒中遇到困惑,搞不定的時候,「有用」的指導就顯得特別特別重要。但跟推薦兒童繪本不同,父母用書一定要「功能強大」,否則就算再可讀,也無法給現實提供幫助。所以羽佳並不推薦那些「育兒暢銷書」。特別是那些以自己的育兒經歷為樣板,來分享經驗的育兒書。
  • 定製兒童房,好書伴成長:兒童書單背後的精神世界
    新浪家居訊8月22日下午,樊登讀書創始人、首席內容官樊登攜手新浪家居與尚品宅配,在無錫萬豪魯能大酒店開授《低風險創業》大課,並攜手尚品宅配聯合推薦「兒童成長專屬書單」,按四個年齡段、兼具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啟發性,更多關注中國孩子的成長空間與精神世界。
  • 媽媽跟寶寶的育兒書單,優質的書單伴我們共同成長!
    你是否感覺每天的帶娃生活焦慮、疲憊,因為自己的育兒思路不夠清晰,無法解決跟孩子的溝通問題,常常出發點是好,卻還是在自己的憤怒中收場,嚴重影響親子關係不說,越來越對教育失去信心,與其出現問題才去找解決方法,還不如一開始就讓自己去了解寶寶,樹立正確的育兒方法,才能在育兒道路上跟寶寶更好的成長
  • 父母書單:這些兒童教育圖書讓我受益匪淺
    為了讓讀者朋友的門票物超所值,我們事先為讀者朋友建立了微信群,一一收集讀者需求,並反饋給出席的6位嘉賓,根據需求調整自己的分享內容;為了讓讀者朋友的門票物超所值,我又提出讓6位兒童教育和文化領域深具影響到專家,分享最令自己的受益匪淺兒童教育書單。昨天,我下單把所有沒有看過的都買回來了。
  • 育兒寶典|做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好父母
    它對兒童一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學校,家長是第一任老師。家長要學習科學育兒知識,樹立正確理念,掌握科學方法,創造適宜環境,做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好家長。 NO.2掌握科學方法 促進兒童早期發展,家長要掌握的三個要點是:兒童早期發展很重要,它是指孕期到出生後三年;發展內容包括體格、心理、認知、情感、社會性;發展方法是對兒童衛生保健、營養、教育、環境等方面開展科學的綜合性幹預,做到科學發展、順應發展、綜合發展。
  • 父母書單:讀完這些書我成了不一樣的媽媽
    所以自己也要儲備更多的知識來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今天給大家分享拖了很久的書單分享,自孩子出生,真的是讀了很多育兒書和自我成長書,但並不是每一本都適合分享,這裡只給大家分享一些對我來說最有幫助的,並且塑造了我的育兒觀,甚至改變了我人生軌跡的書。
  • 最適合父母看的6本心理學書
    其實之前我有分享☞ 父母看這23本書,必將改變孩子的一生,不過因為這個書單概括的比較全面,所以每本書詳細介紹不多。所以這次介紹相對專業的教育心理的6本書,是我平時翻閱最多且覺得最有用的。分為養娃(偏育兒心理)、養自己(偏治癒原生家庭的傷痛)並且按照書的難易程度做了個分類,從入門到晉升,總有一本適合現在的你。
  • 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思維方式|7月書單
    作者是美國很有影響力的教育家、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和知名育兒專家蒂娜·佩恩·布賴森。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面臨這樣的育兒挑戰:孩子亂發脾氣、常常對著幹、寫作業拖延、不遵守紀律等等。站在腦科學的角度,這都是孩子大腦缺乏整合的表現。
  • 敏感期、性教育、育兒百科……解開童年的秘密,了解兒童內心世界
    而如果你作為一個父母,或者兒童心理愛好者,想要了解如副標題所說的「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其實可以有更好的選擇.……這些問題,都能在《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中找到答案。兒童的發展有自己的獨特性,在0~7歲這個階段,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出現不同的發展特點,同時在這個階段,兒童迅速成長。了解到孩子的身上正在發生什麼變化,面對這些變化,我們如何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是父母的必修課。
  • 書單:讀完這三本經典書,寶媽育兒更輕鬆
    現在的父母們對育兒越來越重視,但是很多父母由於工作忙關注孩子的時間較少,而且很多都不懂正確的育兒方法,因此有著很深的焦慮。其實現在市面上出版的育兒書籍有很多,父母們只要利用碎片時間閱讀其中的一些經典,就能輕鬆地掌握很多實用的育兒方法,處理不少育兒難題,十分有效。
  • 書單:讀完這三本經典書,寶媽育兒更輕鬆
    現在的父母們對育兒越來越重視,但是很多父母由於工作忙關注孩子的時間較少,而且很多都不懂正確的育兒方法,因此有著很深的焦慮。其實現在市面上出版的育兒書籍有很多,父母們只要利用碎片時間閱讀其中的一些經典,就能輕鬆地掌握很多實用的育兒方法,處理不少育兒難題,十分有效。今天我就推薦三本自己讀過的、比較經典的育兒書,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 孩子的心理健康你關注過嗎?這6本關於兒童心理的書籍給你建議~
    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為人父母不止是讓孩子吃飽、穿暖、獲取知識做好孩子的心理教育同等重要教育不僅僅包含家長或者教師對孩子的教育內容還包含著更廣泛的層面想要更加得心應手地勝任父母這一偉大角色我們需要更加全面透徹地了解相關內容兒童心理教育書籍推薦來啦
  • 通過兒童畫分析兒童的心理世界,分分鐘讓你成為兒童心理專家
    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繪畫時的構圖、顏色、位置、用筆力度和畫面形象大小等要素來認識兒童的心理特徵,有效的幫助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3、花朵兒童繪畫的世界裡繪畫是兒童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對他們來說,繪畫可以代替語言交流。他們可以通過繪畫來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感情,繪畫也能幫助兒童快樂健康的成長!
  • 媽媽書單|10本豆瓣高分育兒書,推薦給育兒路上困惑求解的父母們
    誰都不是與生俱來就會做父母,為人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也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成長成才,但僅有願望遠遠不夠的。育兒亦育己,為人父母,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在育兒路上遊刃有餘,以科學的養育法,培育出優秀的孩子。
  • 如果父母不能解讀孩子「苦惱的語言」,家長的育兒焦慮就消除不了
    在育兒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遇到過比如孩子厭食、嘔吐、尿褲子、尿床、纏人、極度害羞、甚至咬人等問題。面對育兒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每一對父母會有不同的反應和對待問題的方式。當一個家庭需要向兒童或少年心理醫生求助時,這就意味著他們嘗試過的其他方法都失敗了。在布拉夫曼博士看來:心理諮詢的目的不在於提供「正確的建議」,而在於理解孩子症狀背後的含義。因為布拉夫曼博士相信:孩子的症狀很可能跟他與父母的互動方式有關係。
  • 日本國寶級兒童心理大師寫給0-5歲父母的育兒寶典,敬請收藏!
    2020年的4月中下旬,我清單式的一口氣閱讀了十本國內外育兒書,在這十本育兒書裡,我個人最喜歡、印象最深的,是擁有50年兒童心理研究經驗,親自養育了11個孩子的日本兒童心理大師平井信義寫的《平井信義育兒法-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以下簡稱《平井信義育兒法》)。
  • 育兒作家大J談早教:父母自身成長定義兒童教育格局
    現在有太多的育兒理念是說愛與自由,給予孩子足夠的尊敬,但很多時候父母以為是尊重孩子,其實把父母的角色退讓了。書中,大J分享了她陪伴女兒小D不同成長時期,跟隨美國認知老師、幼兒園老師和美國大學教授學習到的育兒和早教方面的專業知識,並結合自己職業經理人的工作經驗,將一些管理學的模型運用到育兒當中,為讀者總結了新鮮有效、切實可行的育兒理念和方法。
  •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棲息的港灣。孩子的性格、品行、價值觀、志趣等都與自己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息息相關。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作為父母該如何針對各個階段的孩子心理特點來進行良好親子互動、家庭教育呢?這是一個任重道遠的課題,讓我們通過專業學習、專家指導,與孩子共同成長,為孩子的身心成長鋪墊健康之路吧!
  • 我看了45本書,列出這6本閱讀清單,給需要育兒和心理書籍的你
    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讓人心靜的過程,在文字營造的世界裡,你如果能夠讀下去,就能夠靜下心來,所謂的沉浸式閱讀就是效果最好的了。這一年的閱讀範圍很廣,從兒童繪本,到育兒類書籍,到心理類書籍,從小說到邏輯思維認知書,從天文物理到數學科普甚至到歷史事件的深度解讀,我對自己在這一年裡看到的感興趣的書都做了閱讀和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