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住著一個性格古怪脾氣倔犟的老人。他有一個可愛的孫女,叫海蒂。海蒂1歲失去父母,由姨媽撫養到5歲,姨媽外出工作,只好把海蒂送給爺爺。爺爺從初始的無奈,不得不照顧海蒂,到後來祖孫二人相處融洽,溫馨幸福。
隔代養育,是我們始終繞不開的話題。
《中國青年報》曾對1943名有孩子的家庭進行調查,53.9%的家庭小孩由爺爺奶奶幫忙帶,41.0%家庭小孩由外公外婆帶。老人幫忙帶孩子,是情分,不是義務。隔代養育,兩代人的出生背景、生活習慣、教育理念以及消費觀等的衝突,矛盾和摩擦在所難免。有人說,隔代養育,就像硬幣的兩面,有好有壞。
那麼,如何讓壞的一面轉化為好的一面呢?如何解決隔代養育的痛與難呢?如何讓隔代養育,成為三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開心,爸爸媽媽開心,孩子也開心?
最近我看了《平井信義育兒法 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從書名可以得知,這本書的作者是平井信義。平井信義何許人也?他兼具多重身份:
第一:他是日本國寶級兒童心理大師,兒童學研究會會長,醫學博士,從事兒童教育50多年,影響日本三代人。
第二:他親自養育11個孩子,3個子女,8個孫女孫子外孫。
第三:他年輕時,既是妻子的丈夫,又是夾在妻子與父母中的兒子。隨著歲月變遷,他成為了孩子們的爸爸,孫輩們的爺爺(外公)。
寫作出版《平井信義育兒法 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時,平井信義已經是73歲的老爺爺了。經歷過人生風雨的老人,用他的專業知識理論+親身經歷+50多年養育孩子的實戰經驗,寫出了這本書。
這本書共分為八個部分:在孩子出生之前、出生後三個月內、出生後三個月到八個月、出生後九個月到一歲零兩三個月、一歲零三四個月到兩歲半、兩歲半到三歲半、三歲半到五歲左右、三代同堂。從孩子的年齡,循序漸進,告訴我們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
古稀之年仍筆耕不輟的平井信義,讓這本育兒之書,實用又坦誠,犀利又溫情。
今天我們主要講講有關三代同堂的部分,我從中找到了隔代養育乘風破浪的答案。
平井信義書中提出:
「母親身邊的位置是最佳位置,陪睡,是製造親子關係最佳的時機。」
「有時,孫兒們會說『我想和爺爺一起睡』或者『我想和奶奶一起睡』,我們通常會對孩子說:『你先去問問媽媽的意見』。」
還記得美國心理學家哈洛的恆河猴實驗嗎?
實驗中,心理學家讓新生的小猴子與真的猴媽媽分離,做了兩隻假的猴媽媽代替。一隻提供奶水的「鐵絲媽媽」,一隻柔軟溫暖的「絨布媽媽」。只有當小猴子飢餓的時候才會跑到鐵絲媽媽那裡喝奶,其餘時候小猴子都會跟絨布媽媽待在一起。當小猴子受到驚嚇,也會第一時間跑到絨布媽媽的懷裡尋求安慰。
恆河猴實驗有效地證明了身體接觸,肌膚接觸,柔軟溫暖帶來的安全感與信賴感。
很多父母白天忙於工作,早出晚歸,孩子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
媽媽下班後,回到家多抱抱孩子,多親親孩子的臉蛋,摸摸孩子的小手,晚上陪著孩子一起玩,一起睡覺。雖然白天是老人在帶孩子,但是這樣做下來,孩子依然和媽媽擁有無比親密的親子關係。
平井信義老爺爺善意提醒:「雖說孫兒特別可愛,但是千萬不要因為我們長輩們的私心,而隨便把孩子從年輕夫妻手裡搶過來。」
「我看到了很多家庭因為奶奶和媽媽爭搶孩子,導致之後的母子關係中出現了很多麻煩。」
「和年長者一起住,受到年長者過度保護和溺愛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一點通過他們開始上幼兒園的表現就可以看得出來。」
被老人溺愛長大的孩子,不僅任性還變得特別依賴別人。
平井信義老爺爺看到了問題,又提出了解決方案。他隔代養育了8個孫輩,但始終讓孩子們和母親的關係最親密。
不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喜歡孩子,疼愛孩子,孩子要什麼玩具,一一滿足。平井信義老爺爺是怎麼做的呢?他說:「我絕不會隨便給孫兒們買任何玩具,即使真要給他們買,也是和他們的父母商量後再買,而且我儘量給他們一些不花錢的東西。」比如說廣告紙、牛奶盒,他把這些東西利用起來,和孩子們一起發明創造做玩具。
平井信義老爺爺家三代同堂,三個子女結婚,生子,算起來這個大家庭至少有16口人。這麼多人住在一起,還能和睦相處,毫無拘束感?
原來,平井信義老爺爺想出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他們雖然同住一棟房子,卻擁有各自的生活空間,每個小家庭的進出門不同,廚房不同,洗漱間不同。
這其實相當於同住一棟樓,不同樓層,或者同一個小區,兩套房子,爺爺奶奶一套房子,小家庭住一套房子。雖然也是隔代養育 ,但實際日常生活有所分離,這就解決了隔代養育,生活中朝夕相處所帶來的矛盾。
那麼,有的家庭暫時沒有經濟基礎實現兩套房子怎麼破?租一套?如果三代同堂,不得不住在一套房子裡,共用生活空間,那麼,也要有個人的生活空間不被打擾。
平井信義也指出,「和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年輕夫婦,特別是身為兒媳婦,仍有很多人覺得很痛苦,如果丈夫沒有認真傾聽她們的苦惱的話,當這些兒媳婦熬成婆婆的時候,就會把自己當年所受的苦轉嫁到自己的兒媳婦身上,開始欺負兒媳婦。」
他還溫柔地提醒丈夫:「在妻子有煩惱的時候,希望丈夫能帶著體貼同情的心,能夠耐心傾聽妻子的傾訴,適當的慰勞也是非常必要的。」隔代養育的家庭中,住在一起,難免會有摩擦,這時候,丈夫的重要作用就凸顯出來。
總的來說,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需要物質基礎。彼此有各自的居住空間,生活互不幹涉,雖共同養育,但生活分離。
平井信義:「所謂體貼他人,就是可以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事情,並且照顧對方感受的一種能力。」
隔代養育延伸出不少矛盾,比如「月子之仇,不共戴天」,婆媳矛盾,嶽母和女媳的衝突等等。
小米生完孩子之後,她的媽媽來幫忙帶孩子。可是由於兩代人觀念衝突,孩子到底用尿不溼還是尿片呢?孩子月子裡就開始把尿還是順應孩子自主如廁?孩子一個月就剃胎頭?孩子輔食怎麼添加?一系列隔代養育的矛盾擺在面前,小米和媽媽由最初的磕磕絆絆,到互相理解。
兩人的初衷一致,共同養育好孩子,在這個大前提下,其他小事都可以化解。
比如把尿這件事,小米的媽媽堅持要給孩子把尿,並說他們小時候都是這麼做的,給孩子把尿,孩子pp就不會被尿不溼捂住,還省錢!小米知道自己無法說通母親,她換位思考母親的經歷,見識,用巧妙的方式進行溝通。一起去給孩子做兒保的時候,小米趁機提出這個問題,通過醫生的講解,外婆愉快地接受了不再給孩子把尿。
最近大火的綜藝節目《婆婆和媽媽》,伊能靜和婆婆的相處愉快融洽。婆婆大老遠給伊能靜帶山竹;當伊能靜說自己第一份工作是洗盤子,婆婆馬上說,這回肯定不能讓小靜洗,她來洗;伊能靜指揮老公搬家具,婆婆不管伊能靜說什麼,她都力挺兒媳婦說,我贊成小靜的意見!
而婆婆一到,伊能靜貼心地帶婆婆看房間,並說如果不合適就換房;婆婆下去逛街的時候,伊能靜貼心地把婆婆的行李箱整理了一番;給婆婆打電話聯絡不上,伊能靜便和老公一起去找;婆婆因為包被兒子背了不習慣,伊能靜便主動伸手讓婆婆拉著。
伊能靜與婆婆相處,有什麼話都說在當面,不背後說,兩人互相體貼,照顧對方的感受,兩人就如同親母女一般。
隔代養育的衝突與矛盾,其實也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與矛盾。家庭中,彼此體貼,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儘量理解對方,欣賞對方,同時,對事不對人,有衝突矛盾當面解決,實現家庭成員之間正能量的循環。
《平井信義育兒法 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平井信義提出孩子的自主性和體貼他人之心,是人格形成的兩大支柱。自主性可以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體貼他人之心可以讓孩子擁有情緒自控能力。體貼他人,是情緒穩定的本源。
父母有體貼之心,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體貼之心,孩子有體貼之心,一家人互相體貼,隔代養育也可以實現三贏,乘風破浪。
平井信義老爺爺正是秉持一顆體貼他人之心,不僅解決了自家隔代養育的煩惱與困惑,也帶給我們啟迪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