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女兒拿剪刀與父親對峙:高情商的父母,都懂得「刺蝟效應」

2020-12-23 騰訊網

近日,杭州一位母親報警,說女兒和自己的父親吵架,甚至還拿起了一把剪刀與之對峙。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今年18歲的女兒正在讀大一,因為疫情,只能呆家裡上網課。當天下午3點有網課,2點的時候,父親看到女兒還躺在床上。

他有點生氣,掀開被子直接拍下女兒賴床的視頻,發到家庭群裡。

晚上,被父母責備的女兒已經關燈躺下了,因為房門沒鎖,父親叫了她幾聲沒得到回應之後,直接進去又掀開了女兒的被子進行說教。

最後,女兒被父親激怒了,便拿起了剪刀。

18歲的大學生,而且還是個女孩,父親不敲門直接闖進去掀被子,甚至還拍視頻發到家庭群。這波操作,著實令人氣憤,或許這位父親還沒有意識到,他已經嚴重侵犯到了女兒的隱私。

不少父母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想怎麼教育就怎麼教育,而且從小到大都是這樣做的,為什麼到現在就不行了呢?

其實他們忘記了,孩子也是有自主意識的個體。即便是親子關係之間也會有界線,也需要互相尊重。

武志紅曾說:「愛是一個極度危險的東西,常常導致傷害,並且越愛越容易導致傷害。」

所以,作為父母,要想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就必須學會尊重孩子的隱私。

01、不要隨便把孩子的照片發到網上

相信很多父母都喜歡在網上曬娃,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看起來似乎很美好,但這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是關於6歲小女孩Olivia對父母曬娃行為的控訴,一字一句,說盡了不滿。

點擊播放 GIF 9.0M

正如她所說的:

我所有的一切,都被放到網絡上給他們所有認識的人瀏覽到,我從來沒有同意過要這麼做……

這還是我以後一輩子都要面對的事情,即便我刪掉所有的照片,我又怎麼知道會不會有人把所有都下載下來了呢……

有些時刻是屬於自己的,不是拿來到處發的!

6歲的孩子尚且如此憤怒,更何況成年人?上面那位父親把女兒賴床的視頻發到家庭群的做法,其實已經傷害到了女兒的心理健康。

如果不小心被「有心人」惡意傳播和利用,那就不僅僅是對孩子心理的傷害,甚至還有可能演變成致命的災難!

所以,不管孩子處於哪個年齡段,父母都應該尊重孩子的隱私。在網上發孩子的照片之前,一定要確保隱私安全,如果孩子已經懂事,還要經得孩子的同意。

02、不要隨便翻看孩子的私人物品

有這樣一則新聞:一個13歲的女孩,因為母親偷看了她的日記,她感覺受到了「威脅」。

於是,跟母親大吵一架之後,她便離家出走了。

其實這樣的新聞並不少見,在有些父母眼裡,孩子就是他們的所有物,具有絕對的控制權,甚至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認為那是一種「欺瞞」。

為此,他們會習慣性地去翻看孩子的書包、偷看孩子的日記、查看孩子的手機……其實這樣做不僅不利於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甚至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造成不必要的家庭衝突。

對動畫片《小豬佩奇》裡的一段印象深刻:

佩奇的媽媽給了她一個盒子,並且告訴她:「這個盒子是給你的,這是一個秘密盒子,用來放秘密的東西。」

佩奇好奇地問:「那我可以放什麼進去呢?」

媽媽:「你自己決定,這是你的秘密盒子,但不要告訴我。」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成人需要有自己的秘密花園,孩子也同樣需要,只不過他們的秘密在父母看來大多很幼稚。但即便如此,父母也不能隨意窺探

因為擁有秘密,意味著孩子開始有了自我。這是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與父母分離的開始。

父母的過度幹涉,只會讓孩子迷茫,無法跟別人建立適當的界線感。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常常會為人際關係而苦惱,也不懂得該如何拒絕別人、保護自己。

所以,作為父母,要允許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秘密,在未經得孩子的同意下,更不要隨便去翻看他們的東西。

03、不要隨便進入孩子的房間

作家劉墉的兒子青春期的時候,劉墉特別為他的臥室裝了一把門閂。有些人就抗議:「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事,非鎖門不可?」

劉墉卻說:

青春期的孩子有他們的私密世界,總是提心弔膽,怕有人隨時推門進來,潛意識的傷害很可能影響一生。請大家自己想想,當你青少年的時候又如何呢,只要用同理心想想就成了。

作為父母,不知道你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進孩子房間之前,你會敲門嗎?

房間的門,給孩子隔出了一個私人天地,讓他們在家有屬於自己獨處的空間。如果父母隨意進出孩子的房間,那門就形同虛設了。

更可怕的是,當孩子覺得他們的隱私得不到尊重時,他們有可能將門反鎖,把父母關在了門外,同時也關閉自己的心門。

「敲門」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很多的意義。

父母這樣做,不僅是尊重孩子的隱私,而且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拉近與孩子之間心的距離。

04、好的親子關係,就是親密有間

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的法則,叫做刺蝟法則:

兩隻睏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刺得對方怎麼也睡不好。

於是,它們拉開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又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體溫又不會被扎。

刺蝟法則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親密有間。人與人相處,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親子關係也是如此。

真正好的親子關係,是能夠感受到親密,同時也能讓孩子有自主獨立的空間。這種親密有間的距離,才能讓我們既不會過分幹涉孩子的成長,也不會完全無視他們存在的問題。

尊重別人,我們往往做得很好,但學會尊重孩子,卻需要我們放下架子,認真學習。

作為父母,要永遠記得:孩子不是我們的所有物,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隱私需要得到我們的尊重和保護。

——END——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

相關焦點

  • 18歲女兒賴床,父親掀被子拍視頻發家庭群,女兒拿起了剪刀
    01父親掀開18歲女兒被子拍視頻4月7日晚上11點多,杭州一位母親報警說丈夫與女兒在房間裡對峙,女兒手裡還拿著一把剪刀。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父女要鬧到動剪刀的地步呢?這位女孩今年18歲,正在讀大一,因為疫情在家上網課。
  • 父親拍女兒賴床視頻發家庭群:父母面前,子女就不能有羞恥心嗎?
    看到一個新聞,杭州一個母親報警說自己的女兒拿起了剪刀和父親對峙。警察上門後了解到,女孩下午3點有網課,她父親看到她2點還在床上不願起就進去掀了她的被子拍了她賴床的視頻發到家庭群裡。而女孩的媽媽看到群裡的消息後,又聽到丈夫埋怨女兒怎麼怎麼不懂事、不聽話,一回家就罵了女兒一頓。明明在家做了很多家務的女孩,覺得很委屈。晚上10過後,女孩關了燈在房間裡睡覺,父親在外面喊了幾句見她沒有答應就直接衝進房間裡又掀開了女孩的被子說「你又睡什麼睡」,女孩一時氣不過就拿起了剪刀。
  • 刺蝟效應:人人都需要一個適當的心理空間
    孩子父親在警察面前解釋到自己裝監控的起因是因為孩子沉迷熬夜打遊戲,想通過裝監控來搜集證據,好讓孩子戒掉沉迷熬夜打遊戲的壞習慣。孩子很氣憤地反駁道父親只是為了控制自己。如果開場的一句話我們還能因為孩子沉迷遊戲的壞習慣而同情父親的做法,但是接下來父親對兒子的三連問,讓人不敢苟同。「我監視你什麼了?你又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
  • 父親拍女兒賴床視頻發家庭群裡 女兒還拿起剪刀是怎麼回事
    4月7號晚上11點多杭州有一位母親報警說丈夫和女兒正在房間裡面對峙女兒還拿起了一把剪刀這是什麼情況呢?壹賴床視頻被發群裡女兒衝父親舉起剪刀事發地在杭州錢江新城的一個小區裡,報警的那位母親給民警開了門。報警人:「已經好了,小孩子不懂事(怎麼回事)她不聽話,吵架了。」
  • 包貝爾女兒的家教絕了:高情商的孩子,都活在父母的愛裡
    然而,郭麒麟並沒有被難倒,他泰然自若地說:「父親告訴過我,見了面該打招呼就打招呼」。郭麒麟的這個回答可謂是「一箭雙鵰」,不僅稱讚了父親郭德綱的寬宏大量,還表現出了自己的教養,不失為高情商的體現。而郭麒麟的高情商都跟他父親從小對他的教育有關,在家裡,郭麒麟被教育要謙讓師兄弟們,要多讀書,腦袋裡多裝東西,要有做人最基本的謙虛謹慎,尊師重道。盧梭就曾說過:「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能夠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已經就受到教育了。
  • 4歲女兒拿了巧克力忘了付錢,超市要求十倍賠償,媽媽高情商處理
    導讀:4歲女兒拿了巧克力忘了付錢,超市要求十倍賠償,媽媽高情商處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4歲女兒拿了巧克力忘了付錢,超市要求十倍賠償,媽媽高情商處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子不教父母之過!13歲小男孩拿剪刀威脅母親,父親得知情況後報警
    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小孩子出生都是善良的,他們最依賴的就是自己的母親,這個孕育了自己生命的人。只是不是所有的母親都是無私的,也有自私自利的。畢竟人的性情都是不一樣的,而性情的好壞離不開生長的環境。有的人認為,這教育孩子是老師的責任,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賺的錢都是為了家人能吃得好,用得好,穿得好,至於孩子是怎麼樣的他們根本就不關心。有的大人自私起來是非常可怕的,他們不顧一切的以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而有時孩子做錯事了,他們也不會覺得那是自己的責任。所謂,子不教父母之過。根據相關消息得知,13歲小男孩拿剪刀威脅母親,父親得知情況後報警。
  • 養出高情商的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福氣
    我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表姐和孩子坐下來吃飯,剛吃了兩口,表姐6歲的女兒對我說:"小姨,你做的飯太好吃了,真想天天在你家。"隨後她邊吃邊誇,對我說:"小姨,你的魚做的太好吃了,和飯店的一樣。
  • 培養高情商的暖心寶寶,幼兒園的父母可以這樣做
    ,老人家很高興,對曾孫女愛憐地說:「你看你媽媽多麼孝順,經常拿水果來給我。你以後會拿好吃的來看我嗎?」朋友的女兒一直低著頭玩玩具沒有回應。老人家繼續問道:「你長大了以後,會買好吃的來看我嗎?」沒想到朋友的女兒突然抬起頭直接說道:「老奶奶,等我賺錢了,你都入土了。」這一番驚人之語瞬間讓老人家又好氣又好笑,弄得朋友也哭笑不得,十分難堪。
  • 孩子學習分心,父親竟安裝監控!聰明的父母懂得使用「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的力量。小時候,父母雖然忙於自己的工作,可一刻都沒有停止過培養她的興趣。懂得操作鳥籠的父母,孩子會找到真實的自我,實現自己的夢想。鄭淵潔說,好的父母懂得發展孩子的長處,告訴他什麼地方行,指引他向著正確的大路穩步前行。
  • 女兒18歲,在父親面前「真空」走動?跨越性別的親情,可取嗎?
    導讀:女兒18歲,在父親面前「真空」走動?跨越性別的親情,可取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女兒18歲,在父親面前「真空」走動?跨越性別的親情,可取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爸爸捏18歲女兒屁股,稱女兒身體屬於自己,「越界行為」害了女兒
    對於很多的爸爸來說,女兒簡直就是自己最暖和的小棉襖了。因為女兒不僅會很體諒父母,並且當父親在外面工作了一天,回來看到女兒甜美的微笑,甚至感覺一切都值得了。所以有很多的男生在有了女兒之後,每一次回家都感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秒變女兒奴,感覺一切努力都值得,只要女兒開心就好。
  • 女兒躺地不起要買玩具,父親刷手機對峙3小時,網友:都是狠人
    不買玩具躺地3小時,爸爸「站著陪」 領孩子逛超市本來是件輕鬆愜意的事情,可是自從有了孩子後情況就變了,孩子在商場裡不是亂跑亂竄,就是看到啥買啥,真讓父母頭疼!小敏的女兒很愛和媽媽逛街,每次都要這要那的,媽媽習慣性滿足,女兒總能滿載而歸。這次媽媽因為周末要加班,所以委託爸爸領著閨女出去逛一逛。本來以為是很輕鬆的任務,等到爸爸帶女兒走進商場才發現情況不一般。
  • 5歲包餃子「高情商」圈粉無數,父母做好這幾點,收穫高情商寶寶
    包貝爾和包文婧在2013年走入婚姻殿堂,而後在2015年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包可艾,小名為"包餃子"。而她的高情商也令在場的嘉賓都大為震驚,李誕更是驚呼:"這只是一個5歲的孩子嗎?"而這也令"包餃子"圈粉無數,網友也都非常羨慕包貝爾和包文婧能夠擁有一個情商這麼高的孩子。
  • 李玫瑾:孩子12歲以後,真正聰明的父母都懂得「示弱」
    正如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上所說:12歲以後,父母對孩子的溝通方式一定要改變。尤其是,父母要學會示弱。懂得示弱的父母,可以用柔軟化解雙方的衝突。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誠,也更容易接納父母的意見。,孩子越強大很多父母都習慣替孩子包攬一切,覺得他們什麼事情都不會做,做不好,於是幫他們做出各種各樣的決定。
  • 父母對孩子過度掌控?了解「刺蝟效應」,讓親子關係保持親疏得當
    曾經有一則這樣的新聞報導:一個未滿十歲的孩子突然離家出走,急壞了父母。後來找到孩子,詢問孩子為何離家出走,孩子說,自己沒有一點自由,所有的事情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就像無時無刻有兩雙眼睛盯著自己,都快要喘不過氣了。原來,是孩子父母的掌控過度讓孩子想要逃離。父母對孩子的掌控並不是愛,家長們應該了解"刺蝟效應",過於親密的關係未必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 4歲女兒在幼兒園挨欺負,爸爸的高情商刷爆家長群:幹得漂亮
    導讀:4歲女兒在幼兒園挨欺負,爸爸的高情商刷爆家長群:幹得漂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4歲女兒在幼兒園挨欺負,爸爸的高情商刷爆家長群:幹得漂亮!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女兒18歲生日父親煞費苦心,送的禮物讓女兒臉紅,網友一邊倒稱好
    相信所有父母都想給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其實孩子從小到大會收到各種各樣的生日禮物,比如相冊、衣服或者首飾等等,都有不同的紀念意義。當孩子18歲的時候,已經正式步入成年,這時候究竟該送給孩子什麼生日禮物好呢?
  • 6歲女孩頂嘴,被父親毆打致死:優秀的父母,都懂得允許孩子頂嘴
    海南一名6歲女孩因為和父親頂嘴,被父親用皮帶和衣架抽打。女兒倒在地上的時候說「爸爸,我起不來……」,但是已經氣憤到失去理智的父親卻認為孩子是在「演戲」,最後這個6歲的女孩不治身亡。搜狐母嬰曾經做過一項調查,採訪了不同年齡、階層、地區的父母:「孩子慢慢長大以後,你最討厭孩子的什麼行為?」結果有超過75%的父母都選擇了「頂嘴」。為什麼家長不喜歡孩子頂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