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遊資源豐富,好山好水遍地
說起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絕對非江西莫屬。這不是言知君的論斷,這是網上許多江西的網友自己調侃出來的。連本省的人都對自己的省份認可度低,可以想見江西現在的發展遇到的問題和瓶頸有多大?
為何這期要聊江西呢?不是言知君無聊,全因昨天晚上言知君跟一位江西好友的談話:「我希望江西靠湖南的給湖南,靠安徽的給安徽,靠浙江的給浙江,靠廣東的給廣東,靠近建的給福建。總之大家把行李分了,都各自去找好日子過。」這當然是恨鐵不成鋼的氣話。一個存在幾千年的省份怎麼可能說撤銷就撤銷?倒是引發了言知君探求江西經濟發展現狀的欲望。
畢竟江西是福建目前最大的勞務輸入省份,江西的人口為福建的建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未來福建要想做大做強,不論是要人口、要經濟腹地、要合作夥伴,江西都是不二人選。而且這幾年江西與福建經濟的聯繫確實緊密了,像贛瑞龍鐵路、合福高鐵、向莆鐵路,再到20多年前的316國道,江西老表可以說與福建人就像親兄弟一樣互相幫襯、一起發展,無非就是福建是沿海城市,發展更快而已。
那究竟江西現在發展現狀如何?為何會出現如此現狀?究竟該如何破局?江西未來發展路在何方?以下僅代表言知君個人看法,飯後閒聊。
江西婺源風光
一、史上輝煌:兩宋文人半江西
先來了解下江西。江西,簡稱贛,16.69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4666.1萬,省會南昌,截至2020年6月,江西轄11個地級市,共100個縣級區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757.5億元。
江西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屬於華東地區,與六省接壤,分別是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正是因為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地處江南,「吳頭楚尾、粵戶閩庭」,有「文章節義之邦,白鶴魚米之國」之美稱。
江西物華天寶,境內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也是亞洲超大型的銅工業基地之一,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中國銅都」、「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
正是由於交通便利,物產富饒歷史上的江西也曾經是「優等生」,牛不是吹的,人家可是有大批證據,其中就包括考古。不知道大家看過江西南昌的海昏侯考古發現沒有:從2011年開始的西漢海昏侯墓園考古發掘,共出土金器480件,重量超過120公斤,僅黃金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價值都是過億,更不要說這些都是文物,無價之寶。
從隋唐朝開始,江西經濟開始進入全面開掛階段。由於隋煬帝開鑿了京杭大運河,唐玄宗開鑿大庾嶺,整個江西水系被納入全國黃金水道,形成京杭大運河——長江——贛江——珠江的超級大動脈,江西自此步入經濟發展快車道。唐中後期江西的茶葉、銀的產量在全國已經名列前茅。到了唐末,安史之亂後中原殘破,偏安一隅的江西,由於安定,吸引了大批北人避難入贛,也因此獲得王朝統治者的重視,反而獲得快速發展。
到了宋朝,江西進入史上最興盛、最繁榮的時期。這個時代的江西,無論是人口總數、糧食產量,還是在科舉考試中及第的人數,都名列全國前三名之內。尤其在文化方面撐起了中國的半壁江山,唐宋八大家,江西獨佔其三,出現了王安石、歐陽修、晏殊、黃庭堅、陸九淵、楊萬裡等文壇巨人,號稱」兩宋文人半江西」。宋朝的127位宰相中江西籍多達16個,佔全國12.5%,其北宋宰相更是佔到26%,號稱「翰林多吉水(吉安),朝士半江西」。
到了明朝,江西人風頭更盛了。明代一朝,江西進士多達三千一百四十八人,常常是一科包攬一甲,或佔據前十名中的多數。寫出中國最早工藝百科全書《天工開物》的科學家宋應星是江西人;戲劇家、文學家湯顯祖是江西人;明代內閣,江西更是人才濟濟,解縉、楊士奇、胡廣、金幼孜、胡儼等都出自江西。
江西跟福建不同,福建在走上坡路,頂多波動下,反倒江西從清朝開始漸漸「泯然眾人矣」
二、江西沒落:從粵漢鐵路開始
可以說,江西的發展之路跟福建很像,都在唐末五代,由於中原板蕩迎來大量北人南遷,在兩宋、元明經濟、社會、文化迎來巨大發展,甚至達到歷史最高潮。
但是江西跟福建還是不同,因為福建一直都在走上坡路,頂多波動下,反倒是江西,從清朝開始漸漸「泯然眾人矣」。
江西景德鎮高速服務區
江西的沒落主要經歷三個階段。
一、清朝末年。清末,由於九江靠近安慶和南京,江西一直是清政府與太平天國鬥爭的主戰場,1853年至1864年間,天平天國和曾國藩帶領的湘軍更是在江西展開了拉鋸戰,對江西的社會經濟帶來了滅頂之災。到了清王朝即將覆滅的1900年,一條粵漢鐵路的修建,國家南北大動脈線路改線湖南,兩次鴉片戰爭的開埠通商讓物流改道,更是讓贛江大庾嶺商道地位一落千丈,江西從六省通衢的要地,正式變成了封閉的內陸省份。
二、近代。近代工業革命爆發,鐵路興起,沿海省份更是崛起,而作為內陸省份、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江西,更是被沿海省份這些鄰居遠遠甩在身後。這個時候國內的明星城市是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等沿海城市。尤其是福建,掀起來了下南洋的熱潮,福建人「愛拼才會贏」的閩商精神迎來了第一個高潮,湧現出了黃乃裳、陳嘉庚等僑領,更是誕生了無數東南亞的首富。
三、改革開放後。江西被劃到了中部省份,隨著經濟的發展沿海省份與內陸省份的經濟差距逐步拉大,江西更是被鄰居省份尤其是廣東、浙江、福建甩到連「尾燈」都看不到了。
江西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布,東北方向有鄱陽湖平原
三、成敗皆平原:重農抑商磨滅戰鬥力
我們將重點談談改革開放後江西是緣何沒落的。許多人喜歡談什麼國家交通要道改道、沿海優勢、國家政策扶持。但言知君覺得,人才是主角,人的性格、人的思路,決定出路和未來。
言知君提出自己的觀點:江西成也平原敗也平原。有坐過鷹廈鐵路的都知道,當從福建出發往江西還是重山峻岭時你可以很肯定喊出還在福建,當你看到火車加速、平原連綿時很肯定到江西了。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布,東北方向有鄱陽湖平原。而單單鄱陽湖平原就有近2萬平方公裡。而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只有四大平原分別是漳州平原(約為566平方千米)、福州平原(約489平方千米)、莆仙平原(464平方千米)、泉州平原(345平方千米),這四大平原連鄱陽湖平原十分之一都不到。更不要說江西還有廣布的盆地和谷地。
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江西的自然條件太優越了,農耕文明既然可以活的很滋潤,一鋤頭下去就可養活一家人,又何必背井離鄉、與人去爭?這點比福建人強太多,福建人是山區沒地,只能經商或者漂洋過海討生活。在生活條件的滋養下,形成了江西和福建截然不同的群眾畫像:江西人給人的感覺是溫潤如玉,與世無爭;福建人是開眼看世界,愛拼才會贏,富貴險中求,全民皆商(福建精神: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
而江西與周邊另外五省的群眾畫像更是迥異,江西周邊省份都「鬥志昂揚」「殺氣騰騰」:比如,湖南人叫「霸得蠻耐得煩吃得苦」;湖北人叫「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浙江人是「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廣東人是「敢為人先、務實進取、開放兼容、敬業奉獻」。在網際網路上我甚至都搜索不到「江西精神」(可能是我水平問題)。
福州馬尾區東江濱風光
四、江西出路:跟福建走向海而生
從唐末開始,福建跟江西算是一條起跑線上,可惜江西已經達到過巔峰了,但是福建並沒有,而福建的巔峰即將到來。
看一組數據。2019年江西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757.5億元,全國排第十六位,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2元,人均收入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85.5%;2019年福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2395.00億元,全國排第八位,2019年福建省人均可支配收入35616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2個百分點。
可以看出,2019福建GDP總量是江西的將近2倍,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比江西高。但這還不能說明什麼。有一個指標叫人均GDP,它是衡量一個省份經濟是否健康的最重要標準。2019年福建人均GDP為10.71萬元,排名全國第五位(刨除直轄市排第三位),是全國除了直轄市外唯一一個所有地級市人均GDP都超過國家平均水平的省份,也意味著福建各地市間貧富差距最小,比江蘇、浙江還要小。而江西2019年人均GDP排名第一的南昌市,為10.0914萬元,還比不過福建的人均GDP。
而且江西2019年GDP總量一哥的南昌市才5596億元,在福建只能排第四位;2019年福建最後一名的南平GDP為1991.57億元,江西最後一名的景德鎮市GDP為926.11億元。福建和江西的差距可以想見。
福州馬尾港風光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這幾年經濟正在逐步走向巔峰。2019年福州的GDP總量為9392億元,2020年若不受疫情影響,福州和泉州兩市的GDP將雙雙過萬億。福建的未來是非常美好的。
而江西作為全國唯一夾在珠三角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海西經濟區的省份,要把握機遇。言知君覺得擁抱海西經濟區是江西目前見效最快、可行性最強的方案:一則,江西一直是福建最大的勞務輸出省,雙方有感情基礎;二則,江西由福建入海最快,而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要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遇;三則,福建未來經濟潛力巨大,福州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如火如荼,海西城市群將迅速崛起。
江西完全可以以福建為跳板,找到突破口。比如,江西可以在閩贛交界處開闢合作區,剛好福建也有扶貧的需求,可以把沿海落後產能和由於轉型升級淘汰的產能轉移;江西可以利用農業優勢,成為福建「育種、育苗」基地;江西可以利用好山好水,開拓福建的旅遊市場;江西可以捆綁清新福建,海絲福建,齊念「山海經」。
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
江西風景獨好,攜手福建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