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跟福建差距越來越大:閩贛齊念「山海經」或是最好出路

2020-12-20 騰訊網

江西旅遊資源豐富,好山好水遍地

說起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份,絕對非江西莫屬。這不是言知君的論斷,這是網上許多江西的網友自己調侃出來的。連本省的人都對自己的省份認可度低,可以想見江西現在的發展遇到的問題和瓶頸有多大?

為何這期要聊江西呢?不是言知君無聊,全因昨天晚上言知君跟一位江西好友的談話:「我希望江西靠湖南的給湖南,靠安徽的給安徽,靠浙江的給浙江,靠廣東的給廣東,靠近建的給福建。總之大家把行李分了,都各自去找好日子過。」這當然是恨鐵不成鋼的氣話。一個存在幾千年的省份怎麼可能說撤銷就撤銷?倒是引發了言知君探求江西經濟發展現狀的欲望。

畢竟江西是福建目前最大的勞務輸入省份,江西的人口為福建的建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未來福建要想做大做強,不論是要人口、要經濟腹地、要合作夥伴,江西都是不二人選。而且這幾年江西與福建經濟的聯繫確實緊密了,像贛瑞龍鐵路、合福高鐵、向莆鐵路,再到20多年前的316國道,江西老表可以說與福建人就像親兄弟一樣互相幫襯、一起發展,無非就是福建是沿海城市,發展更快而已。

那究竟江西現在發展現狀如何?為何會出現如此現狀?究竟該如何破局?江西未來發展路在何方?以下僅代表言知君個人看法,飯後閒聊。

江西婺源風光

一、史上輝煌:兩宋文人半江西

先來了解下江西。江西,簡稱贛,16.69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4666.1萬,省會南昌,截至2020年6月,江西轄11個地級市,共100個縣級區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757.5億元。

江西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屬於華東地區,與六省接壤,分別是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正是因為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地處江南,「吳頭楚尾、粵戶閩庭」,有「文章節義之邦,白鶴魚米之國」之美稱。

江西物華天寶,境內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也是亞洲超大型的銅工業基地之一,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中國銅都」、「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

正是由於交通便利,物產富饒歷史上的江西也曾經是「優等生」,牛不是吹的,人家可是有大批證據,其中就包括考古。不知道大家看過江西南昌的海昏侯考古發現沒有:從2011年開始的西漢海昏侯墓園考古發掘,共出土金器480件,重量超過120公斤,僅黃金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價值都是過億,更不要說這些都是文物,無價之寶。

從隋唐朝開始,江西經濟開始進入全面開掛階段。由於隋煬帝開鑿了京杭大運河,唐玄宗開鑿大庾嶺,整個江西水系被納入全國黃金水道,形成京杭大運河——長江——贛江——珠江的超級大動脈,江西自此步入經濟發展快車道。唐中後期江西的茶葉、銀的產量在全國已經名列前茅。到了唐末,安史之亂後中原殘破,偏安一隅的江西,由於安定,吸引了大批北人避難入贛,也因此獲得王朝統治者的重視,反而獲得快速發展。

到了宋朝,江西進入史上最興盛、最繁榮的時期。這個時代的江西,無論是人口總數、糧食產量,還是在科舉考試中及第的人數,都名列全國前三名之內。尤其在文化方面撐起了中國的半壁江山,唐宋八大家,江西獨佔其三,出現了王安石、歐陽修、晏殊、黃庭堅、陸九淵、楊萬裡等文壇巨人,號稱」兩宋文人半江西」。宋朝的127位宰相中江西籍多達16個,佔全國12.5%,其北宋宰相更是佔到26%,號稱「翰林多吉水(吉安),朝士半江西」。

到了明朝,江西人風頭更盛了。明代一朝,江西進士多達三千一百四十八人,常常是一科包攬一甲,或佔據前十名中的多數。寫出中國最早工藝百科全書《天工開物》的科學家宋應星是江西人;戲劇家、文學家湯顯祖是江西人;明代內閣,江西更是人才濟濟,解縉、楊士奇、胡廣、金幼孜、胡儼等都出自江西。

江西跟福建不同,福建在走上坡路,頂多波動下,反倒江西從清朝開始漸漸「泯然眾人矣」

二、江西沒落:從粵漢鐵路開始

可以說,江西的發展之路跟福建很像,都在唐末五代,由於中原板蕩迎來大量北人南遷,在兩宋、元明經濟、社會、文化迎來巨大發展,甚至達到歷史最高潮。

但是江西跟福建還是不同,因為福建一直都在走上坡路,頂多波動下,反倒是江西,從清朝開始漸漸「泯然眾人矣」。

江西景德鎮高速服務區

江西的沒落主要經歷三個階段。

一、清朝末年。清末,由於九江靠近安慶和南京,江西一直是清政府與太平天國鬥爭的主戰場,1853年至1864年間,天平天國和曾國藩帶領的湘軍更是在江西展開了拉鋸戰,對江西的社會經濟帶來了滅頂之災。到了清王朝即將覆滅的1900年,一條粵漢鐵路的修建,國家南北大動脈線路改線湖南,兩次鴉片戰爭的開埠通商讓物流改道,更是讓贛江大庾嶺商道地位一落千丈,江西從六省通衢的要地,正式變成了封閉的內陸省份。

二、近代。近代工業革命爆發,鐵路興起,沿海省份更是崛起,而作為內陸省份、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江西,更是被沿海省份這些鄰居遠遠甩在身後。這個時候國內的明星城市是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等沿海城市。尤其是福建,掀起來了下南洋的熱潮,福建人「愛拼才會贏」的閩商精神迎來了第一個高潮,湧現出了黃乃裳、陳嘉庚等僑領,更是誕生了無數東南亞的首富。

三、改革開放後。江西被劃到了中部省份,隨著經濟的發展沿海省份與內陸省份的經濟差距逐步拉大,江西更是被鄰居省份尤其是廣東、浙江、福建甩到連「尾燈」都看不到了。

江西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布,東北方向有鄱陽湖平原

三、成敗皆平原:重農抑商磨滅戰鬥力

我們將重點談談改革開放後江西是緣何沒落的。許多人喜歡談什麼國家交通要道改道、沿海優勢、國家政策扶持。但言知君覺得,人才是主角,人的性格、人的思路,決定出路和未來。

言知君提出自己的觀點:江西成也平原敗也平原。有坐過鷹廈鐵路的都知道,當從福建出發往江西還是重山峻岭時你可以很肯定喊出還在福建,當你看到火車加速、平原連綿時很肯定到江西了。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布,東北方向有鄱陽湖平原。而單單鄱陽湖平原就有近2萬平方公裡。而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只有四大平原分別是漳州平原(約為566平方千米)、福州平原(約489平方千米)、莆仙平原(464平方千米)、泉州平原(345平方千米),這四大平原連鄱陽湖平原十分之一都不到。更不要說江西還有廣布的盆地和谷地。

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江西的自然條件太優越了,農耕文明既然可以活的很滋潤,一鋤頭下去就可養活一家人,又何必背井離鄉、與人去爭?這點比福建人強太多,福建人是山區沒地,只能經商或者漂洋過海討生活。在生活條件的滋養下,形成了江西和福建截然不同的群眾畫像:江西人給人的感覺是溫潤如玉,與世無爭;福建人是開眼看世界,愛拼才會贏,富貴險中求,全民皆商(福建精神: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

而江西與周邊另外五省的群眾畫像更是迥異,江西周邊省份都「鬥志昂揚」「殺氣騰騰」:比如,湖南人叫「霸得蠻耐得煩吃得苦」;湖北人叫「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浙江人是「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廣東人是「敢為人先、務實進取、開放兼容、敬業奉獻」。在網際網路上我甚至都搜索不到「江西精神」(可能是我水平問題)。

福州馬尾區東江濱風光

四、江西出路:跟福建走向海而生

從唐末開始,福建跟江西算是一條起跑線上,可惜江西已經達到過巔峰了,但是福建並沒有,而福建的巔峰即將到來。

看一組數據。2019年江西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757.5億元,全國排第十六位,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2元,人均收入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85.5%;2019年福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2395.00億元,全國排第八位,2019年福建省人均可支配收入35616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2個百分點。

可以看出,2019福建GDP總量是江西的將近2倍,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比江西高。但這還不能說明什麼。有一個指標叫人均GDP,它是衡量一個省份經濟是否健康的最重要標準。2019年福建人均GDP為10.71萬元,排名全國第五位(刨除直轄市排第三位),是全國除了直轄市外唯一一個所有地級市人均GDP都超過國家平均水平的省份,也意味著福建各地市間貧富差距最小,比江蘇、浙江還要小。而江西2019年人均GDP排名第一的南昌市,為10.0914萬元,還比不過福建的人均GDP。

而且江西2019年GDP總量一哥的南昌市才5596億元,在福建只能排第四位;2019年福建最後一名的南平GDP為1991.57億元,江西最後一名的景德鎮市GDP為926.11億元。福建和江西的差距可以想見。

福州馬尾港風光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這幾年經濟正在逐步走向巔峰。2019年福州的GDP總量為9392億元,2020年若不受疫情影響,福州和泉州兩市的GDP將雙雙過萬億。福建的未來是非常美好的。

而江西作為全國唯一夾在珠三角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海西經濟區的省份,要把握機遇。言知君覺得擁抱海西經濟區是江西目前見效最快、可行性最強的方案:一則,江西一直是福建最大的勞務輸出省,雙方有感情基礎;二則,江西由福建入海最快,而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要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遇;三則,福建未來經濟潛力巨大,福州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如火如荼,海西城市群將迅速崛起。

江西完全可以以福建為跳板,找到突破口。比如,江西可以在閩贛交界處開闢合作區,剛好福建也有扶貧的需求,可以把沿海落後產能和由於轉型升級淘汰的產能轉移;江西可以利用農業優勢,成為福建「育種、育苗」基地;江西可以利用好山好水,開拓福建的旅遊市場;江西可以捆綁清新福建,海絲福建,齊念「山海經」。

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

江西風景獨好,攜手福建更佳!

相關焦點

  • 浙閩贛周邊隱世古鎮——廿八都
    唐末,農民起義將領黃巢行軍至江山,打算揮師福建,直下兩廣,奈何高山阻隔,地勢險峻。軍隊耗時兩年,開闢一條通往福建建州的七百裡古道。因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四面環山,山高林密,歷代被當做屯兵紮營之所。明清,奉行海禁,仙霞古道成連結浙閩的南北旱路。
  • 福建為何簡稱閩?門中之蟲是何物?
    福建省簡稱閩。有人問為什麼會簡稱閩?有人答曰是因為福建有一條閩江,故名。但實際上是福建先簡稱閩在前,閩江命名在後。閩與福建產生關係,時間非常早,早在上古時期的《山海經》,就有「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的記載。那麼,這個「閩」有什麼講究嗎?
  • 江西贛州和福建龍巖出臺深度合作方案,共推贛龍廈高鐵建設
    江西贛州和福建龍巖出臺深度合作方案,共推贛龍廈高鐵建設 2020-04-12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建簡稱為閩,閩的本義是什麼?
    自唐玄宗時期分別提取福州府和建甌府的首字後,福建地區方被稱為「福建」。在這以前,福建地區的名稱一直是「閩」。而今日的福建簡稱也沿用「閩」的稱呼,透過閩這一簡稱,我們能夠追溯到一段悠久的歷史。「閩」首次作為地名出現是在戰國著作《山海經·海經·海內南經》中:「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
  • 鉛山岑源大峽谷重山復嶺堆出贛閩邊「天梯」
    05 岑源大峽谷地處江西上饒鉛山縣武夷鎮東約10公裡處,位於我國東南部新華夏系背斜隆起帶上。地殼運動使峽谷內形成了形態多樣的山石構造,重巒疊嶂,仿佛組成了贛閩邊界的巨型「天梯」,登臨其上便可一眼望兩省。
  • 曾經閩道更比蜀道難:一部穿山跨海的福建交通變遷史|神州風物
    曾鞏寫《道山亭記》,大段的筆墨都放在了閩道之上,確實是有感而發。北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曾鞏由江西調任福建,他當年六月從老家江西南豐出發,直到八月才到達福州。一段直線距離僅有300公裡的路,曾鞏竟整整走了兩個月之久。在福建民間,有「閩道更比蜀道難」的說法。
  • 山西晚報採訪團重走晉商萬裡茶路:跨越閩贛!翻山越嶺涉古渡,尋販茶...
    分水關,是閩贛兩省交界處的著名關隘。山上有一條溪流,分別向南北流至閩贛兩省,並由此得名。 據同行的山西學者張維東介紹,在此附近有一個名為「大安」的村莊,是當年晉商販茶由武夷山出發後的必經之地。
  • 浙閩贛三省交界處藏著一個古老小鎮,鎮上有9種方言和130餘種姓氏
    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的交界處就藏著一個古老的寶藏,一座藏在深山中,曾富足熱鬧了數百年的古鎮,鎮子上有800餘戶4000餘人口,卻有著九種方言和130餘種姓氏,它的名字叫廿八都。廿八都位於浙江江山境內,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是一個藏在深山中無人識的為歷史文化名鎮。
  • 江西5強城市對比湖南5強城市,6個維度PK,江西差距大?
    文/笑晨話城市,持續更新稿件 江西5強城市對比湖南5強城市,6個維度PK,咱江西差距大?(按照2019年GDP排名) 江西5強城市,南昌、贛州、九江、宜春、上饒 湖南5強城市,長沙、嶽陽、常德、衡陽、株洲 二、南昌對長沙 江西省省會、環鄱陽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江中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江西城市NO1;
  • 海外華人中福建人比廣東人多,為什麼粵語卻比閩語影響力大?
    吳湘同源,贛客同代,閩粵的關係則有些微妙。如果說吳楚(或吳湘)是遠親,那麼閩粵便是近鄰。其中住在浙江的叫「於越」,住在福建的叫「閩越」,住在江西的叫「揚越」,住在廣東的叫「南越」,住在安南的叫「駱越」。
  • 福建廈門即將迎來一條「370公裡」新高鐵!途經多個縣鎮迎來機遇!
    尤其是在當下的高鐵時代,高鐵帶來的影響和產生的帶動效應越來越明顯,全國各地都加快了高鐵建設的步伐。我國的福建和江西兩省相鄰,他們也在強強聯手打造新高鐵。今天,老張就向大家介紹一條連通福建和江西的新高鐵大通道----贛龍廈高鐵。贛龍廈高鐵贛龍廈高鐵又稱贛龍廈客運專線,西起江西省贛州市,東至福建省廈門市,連通江西和福建兩省,沿線共經過四市八縣區。
  • 福建江西兩地互推旅遊優惠措施
    昨日記者獲悉,閩贛兩省將陸續推出旅遊精品線路和各種旅遊優惠獎勵措施,以期做大向莆高鐵旅遊市場。  我省出臺系列旅遊優惠措施  據悉,我省將推出系列旅遊優惠獎勵措施,讓利消費者,擴大福建旅遊影響力。  一是門票優惠。
  • 福建,全國方言最複雜的省份,你聽得懂幾種呢
    福建的方言特別複雜,各大地區的方言差異很大,不能相通的方言就有數十種之多,相互間根本無法交流。俗話說「三裡不同俗,十裡不同風」,實際上,福建方言的差異已經達到了翻過一座山,越過一條河,兩地的語言就有明顯的差異。
  • 江西人福建人廣東人湖南人 從此成為只隔「一條路」的鄰居(圖)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章娜、實習生王琳報導:1月3日,記者獲悉,今日我省12條高速通車,全省高速通車裡程基本建成6000公裡。這次通車的12條高速公路,有3條是連接鄰省的高速通道,新增4個出省通道口,其中湖南1個,福建2個,廣東1個,進一步加強了與福建、廣東、湖南的聯繫。    新世紀以來尤其是「十一五」以來,我省高速公路建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強力推進,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江西速度」——2008年,江西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突破2000公裡,居全國前10位。2010年,突破3000公裡,居全國第10位。
  • 長三角、浙皖閩贛研學大咖齊聚開化,共話錢江源國家公園研學發展
    12月10日-11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教育廳指導,衢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衢州市教育局、開化縣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年長三角研學高峰研討暨浙皖閩贛四省研學聯盟成立活動在開化舉行。女聲獨唱「送你一個錢江源」一首《送你一個錢江源》拉開本次活動的序幕,活動以「錢江源國家公園與研學研討」為主題,旨在更好利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浙皖閩贛國家生態旅遊協作區機遇,挖掘、展示開化山水、人文等研學資源,做精做深錢江源國家公園研學旅遊品牌,加強長三角及浙皖閩贛區域研學旅行資源相融相通,搭建研學交流平臺,實現共贏目標。
  • 贛巨人懸疑--江南都市報
    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山海經》的記載最早道出了贛巨人所在。現在贛巨人通常被看做江西人的老祖宗,近日持續火爆的《神奇贛鄱》表演更是讓贛巨人話題成為關注焦點。  儘管他們的名字傳揚至今,他們的生活習俗偶見端倪,但贛巨人依然是個謎。
  • 昌贛高鐵12月26號正式開通運營,江西將實現市市通動車
    昌贛高鐵12月26號正式開通運營。12月24日,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博消息,國鐵集團已批覆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昌贛高鐵定於2019年12月26號正式開通運營!公開信息顯示,昌贛高鐵北起江西省會南昌市,南抵贛州市,線路全長約416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大通道——京港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的昌贛高鐵,全線設南昌、豐城東、樟樹東、新幹東、峽江、吉水西、吉安西、泰和、萬安、興國西、贛縣北、贛州西等13座車站。
  • 紀念閩潘始祖昭德將軍入閩1350周年慶典活動圓滿成功!
    10月6日下午2:30時,慶典大會由潘氏入閩始祖文化園建管會潘金福主任主持。潘金福主任說:公元669年,我閩潘始祖昭德將軍,奉唐高宗皇帝詔,入閩平亂,2019年恰逢1350周年。為了紀念這一非凡而重大的歷史時刻,由福建滎陽潘氏文化研究會主辦、泉州潘氏文化研究會承辦的紀念閩潘始祖昭德將軍入閩1350周年慶典大會。
  • 遇見美麗江西 | 尋烏:一朵贛閩粵三省交界開出的鮮花
    情系東江夢縈尋烏  尋烏地處江西省東南端  位於贛、閩、粵三省交界處  於明萬曆四年(1576年)建縣  建縣歷史444年。  東江源頭仙女湖瀑布  尋烏縣太湖水庫  尋烏山川秀美,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2.3%,縣內植物區系起源古老,是江西珍貴樹種較多的地區,出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在Ⅲ類以上,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被評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 滬蘇浙皖贛閩下月起ETC互通 繳費時可使用「滬通卡」扣款
    至此,在華東六省一市中,除山東以外的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上海這華東五省一市高速公路網實現ETC的互聯互通。但本市的貨運ETC車輛尚不能在外省市ETC專用車道通行。  據上海市路政局介紹,根據交通運輸部規定,日前浙江省公路管理部門對車輛車型分類標準進行了調整,與滬蘇皖贛閩等周邊省市實現了統一,為華東地區ETC聯網運行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