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出來的臺灣《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2020-12-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7年,我國教育部將「啟動《學前教育法》立法」寫在工作要點中,學前教育這個獨立學段有位階高、約束力強、全面而專門的獨立法規,將為我國未來學前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學前教育的獨立法案,可以為我國《學前教育法》的立法工作提供借鑑和參考,筆者這裡以我國臺灣地區為例,介紹一下臺灣的情況。

我國臺灣地區於2011年6月通過《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2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法,並於2014年廢止之前的《幼稚教育法》。該法的出檯曆經14年之久,教育行政人員邀請幼兒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幼兒園園長教師、家長、衛生主管機關代表、身心障礙團體代表參與諮詢,舉辦多次座談會與公聽會。該法也成為當代臺灣地區幼教領域變更幅度最大、爭論較多的一部法案。

    立法背景

20世紀前葉,臺灣地區的人口呈現幼年化的形勢;但從1983年開始生育率一直下降,達到了「人口替代水準」,進入了低生育階段。少子化成為臺灣地區人口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已有的學前教育體制無法適應發展的變化,再加上經濟發展後的年輕父母對幼教的價值觀念大幅度轉變,父母工作與教養的兩難劇增、已有幼教法案的執行困難,使得臺灣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和立法部門提出要重新撰法,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就是臺灣地區2012年前施行的託幼分離政策與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倡導的託幼整合政策背道而馳。託兒所是照顧性機構,招收2-6歲幼兒,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進行規範和管理,主管機關是社會行政機關;幼稚園(2012年前稱幼稚園,後改為幼兒園)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招收4歲以上幼兒,隸屬於教育行政部門管理,依據《幼稚教育法》規範管理。幼稚園與託兒所的歸屬不同,但教育目標、內容、招生對象有很多相同之處,導致教育和教養資源浪費、人力浪費、教養品質不高、師資培育與課程教學也都有一系列問題。在人口結構急劇變化,託幼分離問題不斷凸顯的狀況下,學界與老師對「教育與照顧」合二為一的呼聲不斷高漲,亟待新法案的誕生。

    立法內容

法案分為總則、幼兒園設立及其教保服務、幼兒園組織與人員資格及權益、幼兒權益保障、家長權利與義務、幼兒園管理輔導及獎助、罰則、附則共8個部分60個條款。

總則,開宗明義地闡明法案是為保障幼兒接受適當教育及照顧的權利,確立幼兒教育及照顧方針,健全幼兒教育及照顧體系,促進其身心健全發展,並明確界定了幼兒、幼兒園、負責人、教保服務人員的內涵,嚴格規定了主管機關的管理事項與權責,要求各個層級的主管機關分層管理、互相配合。

幼兒園設立及教保服務,採取理念先行、規範在後的方式,明確要求各個教保服務機構應該以幼兒為主體,遵行幼兒本位的精神,秉持性別、族群、文化平等、教保並重及尊重家長的原則,推動政府、社會、家庭、幼兒園和教保服務人員的共同責任。尤為強調的是政府的職責所在是要提供優質、普及、平價、近便的教保服務,給處於不利條件的幼兒優先提供接受適當教保服務的機會,並就實際情況對幼兒輔助費用。該部分釐清了幼兒園公立、私立的兩種性質,限定了辦園程序、招生人數、保教目標與內容、早期療育與學前特殊教育的服務內容、社區服務的職責。

幼兒園組織與人員資格,明確了幼兒園的教職工分為園長、教師、教保員和助理教保員四類,嚴格規定了每類人員應具備的資格、管理、權益。其中,公立幼兒園教保工作人員依據《師資培育法》管理,私立幼兒園教保人員則依據《勞動基準法》管理。無論哪種性質的幼兒園,2-3歲幼兒與保教人員的比例是8∶1,3-6歲幼兒與保教人員的比例是15∶1。這裡要強調的是,保教員也是在幼兒教育專科以上的學校畢業,修畢教育學程,但與教師比較而言,缺少半年的實習經歷和教師資格證書,與教師的工作有90%的重合,兩者都需每年研修18學時。此外,該部分還對不能擔任幼兒保教服務人員或不能擔任幼兒園負責人的情況進行規約,以保障幼兒園的健康運營。

幼兒權益保障,要求幼兒園從食品衛生及疾病預防、安全管理、演練與緊急事件處理三塊保障幼兒的基本權益。在食品衛生及疾病預防部分,對幼兒園的緊急傷病處理、衛生保健、營養諮詢等設備與資源進行嚴格規定。安全管理部分涉及幼童專用車的規格、標識、顏色、運載人數、公路監理、駕駛員執照、配備隨車人員等各項內容的規約。演練與緊急事件處理側重保教服務人員的基本救命訓練,適當處理幼兒的緊急傷病的能力與反應。

家長權利與義務,要求幼兒園必須成立家長會,家長可以向幼兒園詢問教保服務政策、品質監督機制、許可證、收費規定、教保人員學歷證照、幼兒園評鑑報告等相關信息,幼兒園不得拒絕,同時家長或監護人也應履行繳費、參加幼兒特殊需求研討、親子活動、提供幼兒健康狀況信息的義務。

幼兒園管理、輔導及獎助部分,該部分側重不同性質幼兒園的收費項目管理,公立幼兒園由主管機關訂立收費標準,私立幼兒園根據市場運營報備主管機關。無論幼兒園性質如何,只要幼兒園招收了經濟、文化、身心及族群不利的幼兒,政府都要對幼兒提供補助。所有幼兒園都需要接受前項檢查和基礎評鑑,每5年一輪,由幼兒教育專科以上學校辦理並公布評鑑結果。

對違法的負責人、教保工作人員、洩露幼兒信息的行為人及違背法規的幼兒園的經濟處罰、停止招生處罰和吊銷許可證處罰。

    立法成效

臺灣地區的《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實施5年來,各幼兒園完成了第一輪的基礎評鑑工作,公立幼兒園基本能夠達到評鑑要求,但一些私立幼兒園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研究者指出,這些問題包括:私立幼兒園的教師流動性強導致教保品質難以提升,教保員和教師的工作極為相似但待遇不同可能會引發不公,離島和偏鄉的幼兒園中幼兒人數稀少難以根據各個年齡段編班,教育行政部分的分層管理權責不明給幼兒園徒增煩惱,四年制大學與二年制大專、高中職業院校的幼兒教育課程重複,培養目標失去重點,子法沒有及時研定,等等。

臺灣地區《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的推動頗為艱辛。從1997年行政部門提出幼稚園與託兒所需要整合到2005年教育行政部門研擬出了初步的《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再到2006法案名稱更迭,2007年由於立法部門會期屆滿沒有完成立法程序全案退回法案,2009年終獲審議,最後到2010年再次更名,2011年通過立法。任何一部法律的研定都不那麼容易,從我國臺灣地區的《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的立法經驗中,我們可以萃取其精華、循其經驗,推動、促進我國《學前教育法》早日出臺。

(作者杜麗靜,系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師範學院講師、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

《中國教育報》2017年03月26日第2版 

相關焦點

  • 許育典 王藝喬:從幼兒教育基本權檢討臺灣地區的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從幼兒教育基本權檢討臺灣地區的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許育典  王藝喬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成長的關鍵,由於幼兒的可塑性與模仿力極高,幼年時期接受的教育質量與成長環境良質與否,對其成長便具有關鍵的影響力。  幼兒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幼兒教育政策的變動影響深遠,因此我們在每個部分和細節都極須謹慎小心。本文主要探討臺灣地區《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的問題並提出建議。將從幼兒教育基本權的觀點出發,先說明幼兒教育現今面臨的困境及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的起源,再從幼兒教育基本權的相關照顧法益,檢討《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及其修法問題。
  • 一名教師照顧八學童 臺灣幼託恐鬧「教師荒」
    一名教師照顧八學童 臺灣幼託恐鬧「教師荒」   2011年04月14日 15:3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幼教講師劉敬華到周口開展幼兒教育講座活動
    7月2日,臺灣崑山科技大學幼兒教育系講師劉敬華在周口幼兒師範學校開展蒙特梭利幼兒教育講座,周口幼兒師範學校校長劉守昌、副校長李雲生以及該校教師參加講座活動。    劉敬華老師與周口幼師的教師重點分享了蒙特梭利幼兒教育理念,並現場回答周口幼師教師關於蒙特梭利幼兒教育的問題。該講座加深了周口幼師領導和教師對蒙特梭利幼兒教育理念的理解,感到受益匪淺。    劉敬華曾任臺灣崑山科技大學幼兒教育系講師、臺灣致遠(臺灣首府大學)大學幼教系講師、臺灣樹人醫護科技大學幼教系兼任講師、臺灣環球科技大學幼教系兼任講師,至今從事教育工作40年。
  • 通訊:臺灣學者大陸關注幼兒教育18年
    中新社晉中3月20日電 題:臺灣學者大陸關注幼兒教育18年  中新社記者 宋立超  「我雖在臺灣長大,但祖籍山東,是血脈相連,因此我希望我們的民族人才輩出。」在山西省晉中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公益課堂上,一位臺灣腔普通話的老師侃侃而談。  今年是高敬堯來大陸的第18個年頭了。
  • 考察隨筆|從「全人教育」思想看臺灣幼兒教育(上)
    二、臺灣幼兒園的共性與特色     (一)從我們參訪的四家幼兒園來看,臺灣幼兒園有以下一些共同特性:      1、落實教育部體育署推行的幼兒每日三十分鐘以上的出汗性「大肌肉活動」。臺灣的幼兒教育以身體動作與健康為首要內容,十分重視幼兒的身體素質。根據幼兒動作發展的規律,以遊戲的形式開展幼兒運動,來達到讓孩子科學合理地鍛鍊大肌肉和提升身體的各項能力。孩子們利用器械進行鑽、爬、攀登及平衡等各種動作的練習,通過跑步、拍球、跳繩等運動,有效地促進了走、跑、跳等基本運動能力的發展,從而使身體素質得到鍛鍊和提高。
  • 高度肯定郝市長的幼兒教育政策
    昨日臺北市長郝龍斌宣布幼兒教育政策,只要是設籍在臺北市六個月以上、年滿5歲的幼童,就讀公立幼兒園將不必繳交學費,只需繳交點心費和午餐費;而就讀私立幼兒園者,每學期補助新臺幣12543元,不受家庭收入的限制,從今年9月1日正式實施,估計一年需要新臺幣5億元經費,有2萬2千多名幼兒可以受惠。
  • 臺灣與大陸幼兒教育區別,為我們帶來的啟示!
    說到臺灣的幼兒教育,很多人都說很好,可是臺灣的幼兒教育到底好在哪裡?下面跟著小編來細數兩岸教育區別,並且思考:1、實行小班化教學,班額編制小。臺灣大多數幼兒園都實行小班化教學,師生比不超過1︰15,每班2名教師,沒有專門的保育員,2名教師負責孩子一天在園的教學活動、遊戲、生活等。
  • 廣西教育代表團赴臺灣參加第一屆桂臺幼兒教育發展高峰論壇
    6月26日,廣西教育代表團赴臺灣師範大學、臺東大學、臺北市健康小學附設幼兒園、花蓮縣明義小學附設幼兒園、臺中愛彌兒幼兒園等臺灣高校幼教系和幼兒園參訪,並參加第一屆桂臺幼兒教育發展高峰論壇。  廣西教育廳副廳長孫國友出席論壇並致辭。
  • 2016亞洲幼兒教育發展論壇在廣西北海舉行
    翟李強 攝   中新網北海10月17日電 (陳燕)2016亞洲幼兒教育發展論壇暨第五屆海峽兩岸幼兒教師「希望杯」才藝交流邀請賽17日在廣西北海拉開帷幕。來自亞洲國家、港澳臺地區及大陸的專家學者、教師等代表們就「聚焦質量創新方法」展開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 臺灣幼兒園招生:抽籤家長少 弱勢照顧多
    臺灣幼兒園招生:抽籤家長少 弱勢照顧多 近日,記者走訪了臺北市教育主管部門和當地一些幼兒園,想不到得到的答案是臺灣的兒童節設在4月4日,但他們隨即告訴記者,5月底是各幼兒園的招生季,也是孩子們很開心的日子。  那麼,臺灣的優質公立幼兒園入園難嗎?針對這樣的問題,相關人士介紹,目前臺灣幼兒園以公平入園為準則,但對弱勢孩童有很多優先照顧。
  • 幼兒教育(Education for Preschool Children)
    提高幼兒入園率  幼兒教育推動之初,以強化幼教法令、增班設園、提高教學質量、健全師資為主,期經由服務質量的提升,增加幼兒入園率。2002年「教育部」辦理的幼教普查顯示,滿5足歲兒童有效入園(所)率已達96%。
  • 臺灣知名幼兒教育專家團到廣元培訓交流
    應廣元市榮邦教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邀請,近日,以臺灣資深蒙特梭利教育專家黃秀華、臺灣新屋蒙特梭利研習中心主任林翼蘋、臺灣知名幼兒音樂教育專家陳幸君、臺灣新北市三重重新公共託育中心主任許美珍4名教授組成的教育團隊一行前往廣元,對來自成都、綿陽、自貢、廣州以及川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在校大學生共102人進行了為期七天的語文、音樂和美術教學等系列課程培訓,並在川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舉辦了
  • 臺灣一男子偷18隻鸚鵡賣不掉 被吵得受不了帶鳥自首
    據中國臺灣網援引臺灣「東森新聞雲」5月26日報導,臺灣桃園一名張姓男子,四月底向鸚鵡賣家謊稱要買鸚鵡,到嚴姓女子的鳥園觀察地形,等到對方把鸚鵡都準備好了以後,趁機把鸚鵡偷走。 但沒想到一個多月以來都找不到買家。18隻鸚鵡在家中,天天從早吵到晚,「穿透力強,分貝超過一百,比飛機起降還吵。」受不了的張某,又捨不得將鸚鵡丟棄,於是24日帶著鸚鵡投案自首。
  • 臺灣老闆杭州辦「新式」幼兒園 呼籲解壓式幼兒教育
    臺灣老闆杭州辦「新式」幼兒園 呼籲解壓式幼兒教育 2015-05-28 19:43:22責任編輯:   中新網杭州5月28日電 (記者 謝盼盼)從死記硬背轉到寓教於樂,取消「加壓式」教育轉而對兒童生活習慣、思考方式的培養,來自寶島臺灣的美國愛兒堡國際教育研究中心董事長林佳燕有著自己的獨特教育方法
  • 香港臺灣幼兒教育九日交流商務考察團邀請函
    受到了內地家長的擁戴,香港、臺灣是如何保障優質的學前教育?香港和臺灣學前教育又有哪些不同於內地的特點?以下的對比引發了我們對港、臺幼兒教育實踐差異的思考。  當下有不少幼兒園在為班級教師編制問題而頭疼,而臺灣幼兒園辦學規模一般在中等以下,實行小班化教學,師生比一般不超過1:15,每班2名教師,沒有專門的保育員。
  • 瓊臺兩岸幼兒教育專家海口探討學前教育
    此次會議由海南鑽石寶貝兒童教育研究中心主辦,邀請了來自臺灣的幼兒教育專家就如何開展兒童品德教育等進行專題演講。此外,專家還在會上介紹並現場演示」哈利與小恐龍」兒童品德教育課程、「頭腦體操」兒童多元智能教育課程、「蒙特梭利教具與教學方法」等國際先進學前教育課程。
  • 探尋臺灣(7) 初訪臺灣幼教學府
    幼兒教育學系系主任陳昇飛副教授介紹了該系旨在培養優秀的全方位幼兒教育師資,該系學生除了學習本專業課程之外,還有自由選修的幼兒特殊教育與保姆照顧課程。在參觀環境中我看到了『蒙臺梭利教室』『情景教室』,還有『保母教室』裡一些學生正模擬照顧餵養小BB(1:1的塑料娃娃)。講座教授盧美貴還為我們介紹了臺灣繪本教學,她認為繪本的選擇要有興趣、要有意義、要有創意。
  • 幼兒教育真的很重要嗎?
    ,增強孩子表達和為人處世的能力,促進孩子生長發育,提高孩子身體素質,健全孩子人格,促進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發展 幼兒教育的必要性是什麼  幼兒教育主要指的是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幼兒教育是學前教育或說早期教育的後半階段,前面與o~3歲的嬰兒教育銜接,後面與初等教育銜接,是一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幼兒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幼兒園學校教育,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對幼兒教育予以重視,不僅對幼兒今後的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且對我國國民的文化素質有一個質的提高。
  • 臺灣307全民護幼遊行要求普設公託
    臺海網3月7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全臺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號召多個團體、近5000人上凱道舉行全民護幼大遊行,要求普設公共託育,以符45萬幼兒家長真正需求。「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修正引發爭議,全臺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指出,「1名幼兒補助款大班免學費加上弱勢加額,可高達新臺幣6萬元」,增加利益團體獲利空間,若公私協力幼兒園以公有地辦園,更會大幅提升獲利。「幼照法」修法方向影響深遠,全教總憂心,一旦法案被私立財團拉著走,財團大量經營公私協力幼兒園,公辦民營恐衍生不合法一樣能招生、出事才看見問題的狀況。
  • 臺灣幼兒教育理念漫談
    臺北市教育局還提出了「以愛為核心,以愛活出來」的辦學理念。臺北市對每個班的人數是有嚴格控制的,他們積極鼓勵各校招收身心殘疾的兒童入學,並在政策上給予優惠——招收一個殘疾學生可以頂替三個正常學生的招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