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臺灣學者大陸關注幼兒教育18年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晉中3月20日電 題:臺灣學者大陸關注幼兒教育18年

  中新社記者 宋立超

  「我雖在臺灣長大,但祖籍山東,是血脈相連,因此我希望我們的民族人才輩出。」在山西省晉中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公益課堂上,一位臺灣腔普通話的老師侃侃而談。

  今年是高敬堯來大陸的第18個年頭了。儘管已年滿58歲,本該在家中享天倫之樂的他還是選擇繼續在各地奔波授課。19日,在河南洛陽師範學院任學前教育學院教授的高敬堯趕來山西,在晉中市婦聯舉辦的家庭教育培訓班上,為近百位普通市民分享育兒知識。

  「不將就的教育——重新認識您的孩子」,這是高敬堯此次公益課程的主講內容。他認為,每一個兒童都是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家長們的育兒態度需要改變。

  「我從1999年來到大陸,那時候普通家庭的孩子學業是最重要的,幾乎每個孩子都經過相同的成長階段,個體差異化教育、因材施教等理念很難被接受。」20日,高敬堯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從那個時候起,高敬堯決定將工作重心從臺灣轉移至大陸,四處奔走宣傳自己的教育理念,並且一幹就是18年。

  「堅持。」高敬堯如此形容這些年的經歷,「從最初的『鐵板一塊』,到後來逐漸鬆動,再到現在的重視,我幾乎見證了大陸幼兒教育理念的變遷。尤其是如今官方和民間都極其重視素質教育,『填鴨式』教育方式已經不被認可。」

  高敬堯說,隨著「80後」一代開始為人父母,教育經歷、眼界普遍高出一截的年輕家長們在幼兒教育觀念方面明顯更加開放,他們更加注重培養孩子優秀的個性和品格。

  「孩子不是附屬品,教育也不能全指望老師,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很重要。可喜的是,我已經看到了這種改變。」高敬堯說。

  果不其然。在公益課堂現場,年輕父母們對高敬堯的分享十分認可,課後提問環節甚至因人數眾多而不得不延長時間。

  「雖然不全是我的功勞,但看到這些我仍感到這18年沒有浪費時間。」高敬堯欣慰表示,「只有科學的育兒方式,才能為培育出有益於社會的棟梁之才打下基礎。」

  背上簡單的背包,高敬堯說還得趕到下一個城市。這位勁頭十足的臺灣幼兒教育專家還沒想著停下腳步休息。「不管是臺灣還是大陸,孩子都是未來的希望。趁著還能走得動,我還要多做一些事情。因為大陸是我另一個家。」(完)

相關焦點

  • 臺灣幼教機構加快布局大陸 稱未來5年迎合作高峰
    臺灣幼教機構加快布局大陸 稱未來5年迎合作高峰 2014-07-20 10:35:02  這是臺灣知名幼教機構東森YOYO幼兒園在大陸的第五個「分園」,其在臺灣已擁有百餘家合作幼兒園,號稱華人地區最大幼兒教育連鎖品牌。該幼教機構臺灣負責人稱,今年9月前還將在另兩個省份的城市開園,「未來5到10年兩岸幼教界將迎來合作高峰。」  2010年,東森幼兒園進軍大陸,當年收益高出上年50%,達到1億多新臺幣。
  • 臺灣與大陸幼兒教育區別,為我們帶來的啟示!
    說到臺灣的幼兒教育,很多人都說很好,可是臺灣的幼兒教育到底好在哪裡?下面跟著小編來細數兩岸教育區別,並且思考:1、實行小班化教學,班額編制小。臺灣大多數幼兒園都實行小班化教學,師生比不超過1︰15,每班2名教師,沒有專門的保育員,2名教師負責孩子一天在園的教學活動、遊戲、生活等。
  • 通訊:臺灣商家逐鹿大陸文創產品市場
    通訊:臺灣商家逐鹿大陸文創產品市場 2015-09-10 19:38:58比如,我們將臺灣德高望重的藝術家鄭善喜的彩墨書畫融入陶瓷中,在藝術品位上得以提升。」  從負責公司外聯工作以來,巫達誠每年要參加大陸的20多個展會,每個展會在布展、裝修、運輸以及人力物力方面的支出就有6萬多元人民幣,銷售情況勉強持平。可巫達誠依然很珍惜來大陸交流的機會,大陸仍然是眾多臺灣企業瞄準的市場。
  • 臺灣學者:大陸對臺容忍度可能會越來越小
    ,中國大陸情勢發展影響臺灣經濟發展前景,兩岸關係發展也影響臺灣經濟及社會發展。>年大陸情勢總結及未來發展趨勢」論壇。有學者認為,這次「大選」將影響未來兩岸關係,大陸對臺的容忍度可能會越來越小。 據報導,「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主任楊泰順在論壇中表示,臺灣政黨輪替是大陸關注的問題之一。他認為,未來大陸對臺灣的容忍度會越來越小,這與大陸對臺灣的「夢想幻滅」有關。
  • 許育典 王藝喬:從幼兒教育基本權檢討臺灣地區的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幼兒園教育四足歲至上小學前幼童,託兒所照顧二至未滿六歲幼童,因幼兒園、託兒所之前分別隸屬教育及社政部門,在招收年齡上有所重迭、教育目標相似,但專業人員訓練卻分流的情形下,臺灣地區開始進行幼託合一的規劃。  為了整合學前教育,臺灣地區於2011年6月通過《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並於2012年起正式施行,幼兒園與託兒所全數改制整合為幼兒園,歸教育部門主管,招收對象為兩歲到六歲的幼兒。
  • 聊聊臺灣與大陸的幼教差別
    臺灣與大陸幼兒教育的差異在哪裡?讓我們一起從兩岸幼教的立法層面、管理層面、資源層面、教育層面作一些粗線的探討。1、創辦時間臺灣比大陸早8年大陸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所幼兒園,誕生於1903年的武漢,臺灣第一所幼兒園,是1897年蔡夢熊考察日本後,在臺南關帝廟開辦的,比大陸早8年。
  • 天地廣闊任遨遊 臺灣學者看好大陸發展前景
    天地廣闊任遨遊 臺灣學者看好大陸發展前景 2019年10月08日 08:33:00來源:臺海網 >   臺海網10月7日訊 據廈門衛視報導,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在臺灣島內持續引發熱議,不少臺灣學者表示,大陸日益成為臺灣同胞投資興業、安居生活的熱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臺灣同胞跨海到祖國大陸實習創業就業,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 「吵」出來的臺灣《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我國臺灣地區於2011年6月通過《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2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法,並於2014年廢止之前的《幼稚教育法》。該法的出檯曆經14年之久,教育行政人員邀請幼兒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幼兒園園長教師、家長、衛生主管機關代表、身心障礙團體代表參與諮詢,舉辦多次座談會與公聽會。該法也成為當代臺灣地區幼教領域變更幅度最大、爭論較多的一部法案。
  • 臺灣與大陸幼教的10大差異
    一創辦時間:臺灣比大陸早8年  大陸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所幼兒園,誕生於1903年的武漢,臺灣第一所幼兒園,是1897年蔡夢熊考察日本後,在臺南關帝廟開辦的,比大陸早8年。 二差距發生在1981年:國外理念與應試  二戰後的二十年裡,臺灣幼兒教育談不上多大進步。到1945年抗戰勝利後,相當長一段時期,臺灣幼兒園的教材教法,仍是從大陸移植而來。如,張雪門「行為課程」,熊慧英「五指活動」等。臺灣幼兒教育的真正繁盛,是發生在1981年公布《幼兒教育法》後,不失時機地引進了國外先進理念。
  • 臺灣「國史館」限制大陸學者查檔,倒行破壞兩岸學術交流
    也就是說,臺灣「國史館」不對大陸和港澳學者開放,是因為如第二歷史檔案館這樣的大陸機構並未對臺灣開放資料查閱,因此不符合新規中可以查閱的第三類對象,即所謂「平等互惠之外國人」。平等互惠,作為外交術語,顯然是指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但是臺灣在國際「外交」場合能夠使用「平等互惠」的涵義非常有限,因為目前仍與臺灣當局保持有「邦交關係」的國家並不多。
  • 臺灣學者:島內利用疫情詛咒大陸就是詛咒臺灣自己的幸福!
    推薦者的話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候選人、兩岸同等待遇研究臺灣學者王裕慶,疫情發生後留在大陸。期間他親歷了大陸在抗擊疫情中實施的各項防控、管治措施,對大陸這段時間以來的社會現象進行了客觀的分析,同時他每天關注臺灣島內的輿論報導,看到島內一些媒體的歪曲、過激報導渲染,看到當下島內佔主流的綠媒和「臺獨」分子對大陸的肆意污衊、詆毀、造謠,他感到非常憤怒。他決定將他在大陸疫情期間的所見所聞和感受記錄下來,以便有機會告訴島內民眾和經常往來與兩岸的臺胞。
  • 學者:蔡英文在逼大陸對臺灣進行經濟制裁嗎?
    2019年臺灣地區民間消費持續下滑2%,臺灣傳統製造業,如化學材料、石油及煤製品、基本金屬,營業收入都明顯下滑,分別年減18.8%、15.7%和12.5%。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電子零組件這兩個行業減幅較小,分別年減0.3%和1%。2019年臺灣製造業上市公司稅後淨利為新臺幣1.23萬億元,比2018年減少19.8%,淨利率為7.5%。外銷訂單全年持續衰退了5.3%,競爭力排名持續下滑。
  • 臺灣間諜約大陸學者寫稿轉給軍情局,13年領160萬新臺幣經費,套路...
    蔡金樹早年在大陸求學,積累了豐富人脈。2013年,臺灣間諜郭佳瑛開始與其接觸,不斷向其打聽大陸重要會議參會人員、政策等信息;他們還創立相關協會及電子媒體,這樣可以向在大陸的學者約稿。郭佳瑛收到稿件後,第一時間整理匯總,並呈報給軍情局。幾年間,蔡金樹先後向郭佳瑛介紹大陸涉臺工作人員、專家等50多人。
  • 2016亞洲幼兒教育發展論壇在廣西北海舉行
    翟李強 攝   中新網北海10月17日電 (陳燕)2016亞洲幼兒教育發展論壇暨第五屆海峽兩岸幼兒教師「希望杯」才藝交流邀請賽17日在廣西北海拉開帷幕。來自亞洲國家、港澳臺地區及大陸的專家學者、教師等代表們就「聚焦質量創新方法」展開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 微信在臺灣也通用嗎?臺灣同胞用什麼通訊,有大陸的方便嗎
    那麼在中國大陸一大半人都用微信的情況下,一水之隔的中國臺灣用什麼社交軟體呢?據悉,臺灣人主要的社交軟體是LINE和Facebook。先說LINE。Facebook在大陸只要喜歡上網的人肯定都知道,但這個LINE知道的人肯定少之又少。LIN是由韓國網際網路集團NHN的日本子公司NHNJapan推出的,於2011年中正式推向市場。
  • ECFA10年大限,臺學者:大陸教訓臺灣的方法有很多,現在不會斷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兩岸ECFA即將在9月12日屆滿10年大限,但蔡當局不接受九二共識,有無可能無法延續?企管學者、高苑科技大學校長趙必孝指出,「在決策上,大陸始終比臺灣更具理性抉擇」,兩岸當前各有情緒,但終止ECFA並非大陸最急迫的問題。
  • 臺媒關注大陸復工 指臺灣相關產業將受惠
    臺媒關注大陸復工 指臺灣相關產業將受惠 2020-03-22 17:40:32 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抗擊新冠肺炎)臺媒關注大陸復工
  • 大陸推出18位居住證 臺灣同胞興奮:能網上買火車票了!
    居住證採用了居民身份證製作技術標準,採納了臺灣同胞提出的使用18位身份證號碼的建議。對此,在大陸長期居住的臺生和臺青都非常興奮,紛紛表示總算突破技術瓶頸,邁入「新的裡程碑」。圖為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總隊的一名民警在展示電子臺胞證樣證(左)和本式臺胞證的對比。
  • 大陸赴臺研修學者:大陸人不配批評臺灣人?
    我出生在大陸偏僻貧窮的西南一隅,上世紀八十年代時,兩岸離散親屬終於可以相互見面,當時我還小,依稀記得凡是有臺胞的家庭,總會時不時地收到來自臺灣的錢物饋贈,所以在我的記憶中,臺灣人比大陸人有錢,他們過著富足而奢侈的生活,我對臺灣人的這種印象一直持續到2000年以後。有時候想想,在臺灣人的眼中,大陸人是不是就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呢!
  • 臺灣也和大陸「脫鉤」?想自殺?
    有樣學樣,民進黨也正陸續推出與大陸「脫鉤」的舉措。問題是,民進黨當局知道這有多危險嗎?如果說美國與中國「脫鉤」是兩敗俱傷的話,那麼臺灣要是與大陸「脫鉤」無異於自殺。18日,臺當局發布通告,稱即將發布一份「在臺灣地區從事商業行為禁止事項項目表」,禁止臺灣任何單位代理或經銷大陸OTT-TV(流媒體平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