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當下爺爺奶奶帶孩子的現象,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似乎本該如此。可是有一句話說得好:「自己的孩子自己帶,自己的孩子自己愛。」
老人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完全沒有義務繼續幫襯子女。可是現實情況卻是很多老人放不下,主動的幫子女帶孩子。
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比如:孫子和奶奶睡一個房間合適嗎?不合適!原因有三:
其一、孩子應該跟著母親入睡,促進親子關係;
其二、老人家精力很有限,晚上帶孩子更疲憊;
其三、有條件的話,需要讓孩子養成獨立能力。
接下來,會針對這三點原因進行詳細的闡述,當你了解細節之後,相信您會得到該有的收穫。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的陪伴不能缺失,即便是生活所迫也要讓母親自己帶孩子。為什麼非要如此?因為唯有母親才能給孩子母愛,這一點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孩子的奶奶也不行。
尤其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假如孩子一直是奶奶帶,那麼這個孩子與親生母親之間的關係將會變得冷淡。而對於孩子來說,他依賴的人也只要奶奶。所以,母親一定要明確的知悉親子關係的培養,在於日常的陪伴。
母親更應該陪伴孩子入睡,你需要知道,人在入睡的時候有個前提:人只有感知到周圍安全,才會放心的入睡,這是人的天性。
我們可以拿動物為例,比如貓咪。當貓媽媽孕育出一隻小貓的時候,它會找到一個安全隱蔽的所在當作窩,每當遇到幹擾的時候它都會叼著小貓另尋他處安家。
它之所以如此,便是為了安全的育兒,而且它會全程陪伴,並在接下來的日子逐漸的教會孩子一些生存技能。而小貓就會一直跟在貓媽媽身邊,很是依賴。
看到這裡你也許認為人和動物能一樣嗎?雖然人更具有智慧,但是母子關係存在普遍的共性。
回歸我們的問題,年幼的孩子更應該跟著母親入睡,這是一種母愛的釋放,讓孩子對你產生信任感、依賴感的絕佳途徑。
老年人的精力有限,而且作息習慣很是固定,都喜歡早睡早起。而這個時候孫子和奶奶一起休息,顯然是極為困難,更不便於孩子的母親與奶奶交接看護。
還記得小的時候,父母比較忙,晚上跟著奶奶睡,奶奶晚上磨牙,可把我嚇壞了。奶奶見我翻來覆去的睡不著,就單獨到沙發上休息,一直到早上他老人家才入睡。
雖然這樣習慣屬於個例,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這個問題,畢竟關乎孩子的成長和老年人的健康。
帶年幼的孩子很耗費精力,尤其到晚上更為麻煩,只要孩子哭你就要起來。如此重複性的精力消耗,是老年人無法承受的。
而對於可以自主,稍微大一些的孩子來說,他對於老年人打呼嚕、磨牙等習慣不是很適應,更會干擾他的作息規律。
總之,假如孫子和奶奶睡一個房間會給老人帶來不便,消耗她不多的精力,難免會疲憊。
如果孩子稍大的時候,儘量的讓他獨自入睡,從小培養他獨立的能力。有條件的可以安排屬於他自己的小房間,讓他從小就學會自理、養成自立。
坦白講,對於孩子跟誰睡的問題,我們沒有必要糾結。相較於這個問題,我們更應該樹立一個原則: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推孟曾對1500名兒童進行長達30年的追蹤觀察,當30年後,他發現20%的孩子沒有取得什麼成就。
這些孩子與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對比,最終發現差異最大的並不在智力方面,而在於個性品質,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堅強的毅力以及獨立性。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獨立性對於其今後的影響有多大,相較於這些未來不確定的事,我們更應該著眼於當下,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良好習慣。
帶孩子是一個消耗體力和腦力的事情,並非簡簡單單的吃飯睡覺。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忽略一些關鍵問題,只在乎當下的一些旁枝末節。
關於年幼的孫子和奶奶睡一個房間合適嗎?這個問題的核心不在於這件事本身,而在於孩子的獨立自主的培養、親子關係的良性互動、以及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知曉其中的利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