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溺愛孫子不讓幹家務,多次勸說不聽,一事一例讓她主動放手

2020-11-04 散淡人生15

孩子快九歲啦,從五六歲起,就有意識的培養他幹一些家務。比如洗碗、拖地、澆花、自己整理房間等。都是他力所能及的簡單勞動。幹的好還有獎勵,在我們的培養鼓勵下,孩子也樂意做點兒家務,有的已經養成了習慣。

這段時間,母親來家裡住。她閒不住,基本上把家務全包了,我們都插不上手,更別說孩子了。

母親特別寵小孫子,他的一切母親都要操心,就差穿衣餵飯了。

這可倒好,近幾天,孩子明顯變懶了。起床不再整理自己的房間,有時甚至衣服也要找奶奶要,書包也要奶奶整理。依賴加懶惰,幾年形成的好習慣眼看要毀於一旦。

給孩子安排點兒活兒,母親就阻攔,說孩子還小,要讓他幹什麼活?兒子聽了,更加有恃無恐,根本不聽,偎在奶奶懷裡肆意享受著她的庇護和關愛。

我每次勸說,母親就拿她的一套應對。說什麼家裡就這麼點兒事,我緊下手就幹了,他只要好好學習就行。她還說,你小時候我也沒讓你幹什麼活,現在不也挺好。

我竟然無言以對。

今天晚飯後,我對兒子說,你把碗收了洗一洗,兒子不情願的答應了。

這時母親接過話說:「你不用管,奶奶洗碗。」我沒有吭聲。

一會兒,兒子開始寫作業。我對母親說:「媽,替你孫子來把作業做了。」

母親有些生氣:「別的事能替,作業能替嗎?他不做作業怎麼學到東西?怎麼考上大學?」

我因勢利導,乘機對母親說:「你知道作業要他自己做,是為了能學到知識,以後上大學,找個好的工作,有好的前途。可是你想過沒有?我讓他幹點兒家務活兒,也是為了鍛鍊他,讓他學點兒基本的生活技能。也讓他眼裡能看見活兒,能幹點活兒,不至於長大後除了學習,什麼也不願幹,什麼也不會幹。」

母親聽不進去,「他還小,能幹什麼?要幹,等我走了以後,你們讓他幹什麼我也管不了,但現在不行,讓我孫子好好學習就行了。」

我耐心地給母親舉了個例子,說有個叫魏永康的孩子,非常聰明,學習上是個「神童」,十三歲就考上了大學,17歲又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他的父母以為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將來肯定大有出息。所以,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不讓孩子幹,洗衣服,打掃衛生等等都是媽媽給他做好,甚至吃飯還要讓媽媽喂。上了大學後。魏永康因為不會洗衣服,不會打掃衛生,甚至吃飯也不會。由於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無法正常生活,只能被大學勸退。

母親聽了,大吃一驚:「還有這事兒?」

「這是真的,有名有姓有地方。」然後,我從網上搜出魏永康的有關信息給她看,母親這才信了。

她說:「看來我真的老了,思想跟不上了。你說的對,有些事是應該讓孩子做一做,鍛鍊鍛鍊,不然真成了只會學習不會生活的孩子,怎麼辦呀!」

此後的幾天,我再安排讓孩子幹家務時,母親也不再阻攔,只是有些不舍地看著,有時還糾正指點一下,眼裡透出欣賞高興的光來,我知道她那是在為自己的孫子感到驕傲。

在這場與母親教育孩子的爭奪戰中,我感到:

  • 奶奶寵愛孫子,這幾乎是生活中最常有的事,但老年人往往把溺愛當寵愛,把護短當關心,不分時候,甚至沒有原則,這樣做只會害了孩子。
  • 特別在體力勞動上,他們不捨得孫子吃苦,不願看到孫子受累,凡事都想替著幹,這樣只會嬌慣出一個過於依賴懶惰的孫子。
  • 你給她講道理,她會有自己的一套理,很難說的通,只有通過一些事,一些看得見的例子,讓她明白什麼是愛,什麼是害。
  • 只有思想通了,她們才能學會如何正確關愛孩子,知道該放手時就要放手,該是孩子自己的事,別人是不能替做的。

老年人的思想觀念、教育理念有些落伍,他們認識不到,但出發點全是為孩子好。老年父母思想普遍固執,特別在兒女面前,更想要保持自己的立場和尊嚴,一般聽不進勸。所在,在奶奶溺愛孫子上,作為子女,一定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採取合適的方法,讓老人自己轉變過來。切不可簡單武斷,既達不到效果,又會傷了母親的自尊,傷了母親的心。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熊孩子主動幫奶奶刷碗,看了刷碗工具,媽媽:白瞎一套鍋碗瓢盆
    前一段時間,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雖然熊孩子什麼事也不幹,但是他能讓你什麼也不能幹。正因為如此,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儘快懂事,如果能順便幫自己做一些家務活,那就再好不過了。孫子與奶奶在家,吃完飯之後,孫子就很積極地幫助奶奶刷碗。由於孫子的身高還趕不上櫥櫃高,所以他就站在自己的小凳子上操作。奶奶在廚房門口看到孫子正在認真刷碗,就沒上前仔細查看。
  • 熊孩子主動幫奶奶刷碗,看了刷碗工具,媽媽:白瞎一套鍋碗瓢盆
    前一段時間,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雖然熊孩子什麼事也不幹,但是他能讓你什麼也不能幹。正因為如此,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儘快懂事,如果能順便幫自己做一些家務活,那就再好不過了。不過當孩子真的有了幫家長做家務這種想法之後,有的家長又有些不淡定了。因為熊孩子們的腦洞著實有些大,即便是做家務他們也有著自己的想法。
  • 奶奶帶孫子吃酒席,菜剛上就替孫子「搶肉」,賓客:孩子被養廢了
    導讀:奶奶帶孫子吃酒席,菜剛上就替孫子「搶肉」,賓客:孩子被養廢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奶奶帶孫子吃酒席,菜剛上就替孫子「搶肉」,賓客:孩子被養廢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溺愛不等於愛,請大家不要再繼續了!
    最近在抖音瘋傳了一個關於男孩用到砍死奶奶、砍傷爺爺的視頻!孩子的爺爺奶奶平時是過度溺愛他,自己省吃儉用,把所有好的東西都給他,男孩需要什麼爺爺奶奶能做到的都會滿足他。男孩的爸爸媽媽常年在外打工,所以他就成了留守兒童,這次就是因為問奶奶給錢,奶奶沒有那麼多錢給他,他一氣之下就拿刀砍死了奶奶,也把爺爺砍傷了!
  • 「孩子還小,你怎麼捨得讓他去做家務」你家有沒有同款奶奶
    在很多父母眼中,男孩就要「窮養」,那就意味著男孩從小就要獨立,擁有堅強樂觀的性格還有學會承擔一定的責任,但是在陪伴男孩成長的過程中,不僅會有爸爸、媽媽參與其中,孩子的爺爺、奶奶也有可能會參與孩子的成長中。當孩子爺爺、奶奶和孩子在一起生活時,一般孩子爺爺、奶奶就比較溺愛自己的孫子。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孫子受一點累和委屈。
  • 只要學習好,不做家務也行?堅持做這件事的孩子,成績普遍優秀
    問她咋回事(曾聽她說過孩子被奶奶慣壞了,啥活都不願意幹),原來是打掃一次房間給五塊錢,所以孩子非常積極。物質獎勵不會讓孩子真正地愛上做家務或者認為家務活是責任,並主動、自覺地承擔自己能力之內的家務活,只有不斷保持對做家務的興趣,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孩子才能有做家務的內驅力。當然,最好也不要用權威壓迫孩子去做家務,這種方式可能會有暫時的效果,但是從長遠看,一定會讓孩子厭惡做家務這件事。
  • 兒媳婦批評孫子,孫子在房間裡哭,奶奶在客廳裡哭
    人們在管教兒子女兒時一般都非常嚴厲,但是對待孫子孫女往往比較寬容,有時甚至是溺愛,也就是所謂的隔代疼由於兩代人對待孩子的態度不同,很容易引起家庭矛盾,李奶奶就遇到了這樣的煩心事。昨天,因為孫子的學習問題,李奶奶的兒媳婦把孩子痛打了一頓,並且罰他在房間裡寫作業,孩子在房間裡邊寫邊哭。李奶奶看到孫子挨打,心都要碎了,趕緊幫忙說情,他越說,兒媳婦越生氣,還責怪她慣孩子。然後孩子在房間裡哭,李奶奶坐在客廳裡哭,孩子好像事故意讓奶奶聽到一樣,越哭聲音越大,孩子越哭,李奶奶就越心疼。
  • 家裡有老人,「隔代親」教育要關注:疼愛不溺愛,不做孩子奴
    結果孩子哭鬧著不想去,爸媽當然是做工作了,又是哄又是誇,好一通勸說後孩子算是答應了。結果在奶奶家僅僅呆了半天孩子就變卦了,一問才知道是因為奶奶的一句話「不想去就不去,奶奶做主!」不管孩子幹什麼,老人都會發自內心的喜歡,看到孩子會不自覺地高興。哪怕孩子偶爾任性發脾氣,老人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任由孩子玩鬧。
  • 別讓溺愛扼殺了孩子,放手,再放手
    不讓獨自上學,一個人上街,怕交通秩序亂萬一出了車禍;不讓獨自交友,就怕近墨者黑或是遇到居心不良的人;不讓玩電腦遊戲,就怕上癮了;甚至不讓做家務活,就怕佔了時間影響了學習……但在溺愛中扼殺了孩子的生氣。據調查,65%的大學生不認識一個社會上的朋友。大學畢業後,沒有獨立的社會資源,只能依賴上一代的社會關係。
  • 不捨得讓孩子幹家務?哈佛研究表明:愛幹家務的孩子更「聰明」
    江澄從小就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爺爺奶奶尤其寵愛他,不讓他做這,不讓他做那。江澄在爺爺奶奶的"教育"下,儼然成了個十足的"小懶豬",什麼也不會做,於他而言,就連疊被子也是一件難事。前段時間,江澄爸媽從城裡到鄉下看望江澄,看到兒子一副笨手笨腳的樣子後,江澄的爸爸很是生氣。他"下令"讓江澄努力學習生活技能,學習做家務。
  • 孫子成績不好也不寫作業 奶奶一氣之下把爸爸打一頓
    孫子成績不好也不寫作業 奶奶一氣之下把爸爸打一頓 9月7日,安徽蕪湖市鳩江官陡派出所接到市民報警稱,家中有人被打。民警趕到現場發現,原來是孫子不認真寫作業,奶奶因孩子爸爸沒有用心輔導,於是將其暴打一頓。9月10日,記者從鳩江警方了解到   原標題:還有這種操作?
  • 9歲孫子沉迷遊戲,奶奶一旁貼心餵飯,網友:溺愛正在毀掉孩子
    殊不知,溺愛正在毀掉孩子。9歲孫子沉迷遊戲,奶奶一旁"貼心"餵飯:網上一個帖子走紅。內容是一個9歲的孫子沉迷手機遊戲,雙手捧著手機正在認真地打遊戲。而旁邊,這位男孩子的奶奶,正在耐心而貼心地餵自己的孫子吃飯。這一幕看起來就很像僕人在伺候小少爺一般。這樣的情景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觀眾,下面的留言評論也是十分精彩。不少人都對這位奶奶進行了指責。
  • 奶奶的一盆水,讓孫子永遠離開了她,這種「節儉」讓全家傷心欲絕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很大,尤其生活在大城市的家庭,夫妻二人都要在外工作,來緩解自己的經濟壓力,這樣就造成了不少孩子都會給老人帶,老人年歲已高,有的時候在各方面的思想和觀念跟年輕人完全不一樣,在帶娃的時候也會與年輕人的觀念發生衝突,需要彼此不斷的包容與勸說。
  • 孫子和奶奶發生矛盾該怎麼做?
    孫子大了有主見了,和奶奶認識不在一個層次上,和奶奶有了代溝。矛盾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孫子和奶奶的常見矛盾有哪些?1. 孫子晚上很晚才睡覺,早上想睡懶覺,奶奶則看不順眼,會埋怨孫子,孫子會很不高興,很不耐煩。2.
  • 如果你家孩子不喜歡做家務,試試講這個故事給他聽,親測有效聽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孩子在主人公意識,提升孩子的家庭責任感。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更好的讓孩子愛上做家務這件事呢?
  •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能啃則啃
    媳婦找阿婆:「媽媽,您那寶貝孫子我可管不了,他只聽奶奶的話。」於是,只聽奶奶話的白龐正式落戶姥姥家。從此,阿婆通過快樂生活陪孫子寫作業。家庭中「兒媳孫子母慈子孝,奶奶孫子雞飛狗跳」的錯位。在孫子搬進來不久,他的兒子和兒媳也經常來蹭飯,後來逐漸改成根本不回自己家。
  • 奶奶帶孫子吃酒席,散席後被同村人拉入「黑名單」:欠缺教養
    尤其是部分在外打工的父母,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養,一年也見不了幾天。 老人帶娃雖有經驗,可畢竟難以跟上時代步伐,要麼太寵溺孩子,要麼忙於農活沒時間管教育上的事。 奶奶帶孫子吃酒席,散席後被同村人拉進「黑名單」 前兩天看到一位網友分享的視頻,當時老人帶孫子參加村裡人辦的酒席,好幾個人圍坐一桌,好不熱鬧。 不過來參加的人,卻不是都心情舒朗,每回菜剛端上來,老人就迫不及待地端起來往孫子面前放,還都用筷子往裡頭搗鼓一遍。
  • 60歲奶奶帶5歲孫子去相親,七旬老人見到她育兒方式,果斷離去
    但是,這個伴兒可不是那麼好找的,因為很多奶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帶孫輩,所以育兒方式不相融的話,爺爺和奶奶就很難組成一家人。60歲奶奶帶5歲孫子去相親,七旬老人見到她育兒方式,果斷離去王奶奶今年60歲,倆兒子結婚後,她獨居很多年了。
  • 農村奶奶帶娃吃酒席,一直往孫子碗裡夾肉,同桌賓客:溺愛毀掉娃
    這樣的溺愛常常發生在年紀大的長輩身上,比如這位農村奶奶,帶孫子吃飯毫不講「禮」,引發眾怒。這位奶奶帶著孫子來吃喜宴,十分疼愛孩子,每上一樣菜,奶奶總會問孩子要不要吃。後面乾脆站起來一邊給孫子夾菜,一邊等菜來。孩子小,眾人也沒說什麼,但沒想到這位奶奶的做法逐漸讓同桌的賓客「大跌眼鏡」。
  • 孫子不寫作業 奶奶記得揍兒子
    最近,一位奶奶見孫子不好好寫作業,不教訓孫子,反而把自己兒子揍了一頓,甚至鬧得民警上門來調解。民警上門來的時候,奶奶仍在客廳裡追著自家兒子打,嘴裡還不停數落著兒子:「我說你能教多少就教多少,你不出撫養費,也不教小傢伙,搞得他直接考試考0分,你還是不是他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