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梓青
年輕夫婦生下小寶寶,究竟是奶奶帶還是姥姥帶?
這個問題放在幾十年前的中國,應該是毫無爭議地選擇奶奶,只是如今的新時代,各種情況早已經發生了變化,恐怕很難下定論。
這也就導致當下,有些孩子奶奶帶,有些孩子姥姥帶。
奶奶和姥姥,無論是誰,只要有時間和精力,加之她自己也願意為兒女付出,那麼幫著兒女帶小寶寶,都是無可厚非的。
那麼,有爭議的事情就出來了:帶孩子的姥姥總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親家就欠她的人情,親家在她面前就應該低眉順眼唯唯諾諾。
可事實真的需要這樣嗎?
我覺得大可不必。
現在很多姥姥帶孩子,一來是自己女兒的意思,女兒作為媳婦不想和婆婆一家人同住,也想讓自己的媽媽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所以她根本就不容丈夫和婆婆質疑,就決定了誰來帶孩子。
而姥姥們,既然你是為了女兒著想,也想更多見到外孫,那麼你所有的付出都是心甘情願的,雖然並非理所當然。
帶孩子的過程雖然累,但是看著孩子一點點長大,圍著自己蹦蹦跳跳說說笑笑,那份成就感和滿足感是什麼都替代不了的,並且孩子跟姥姥長大,自然也就跟姥姥很親近,即使以後長大成人也會時刻惦記這份恩情,只要時間允許就會多探望照顧姥姥。
而那些被冷落的奶奶呢,其實她也想帶孫子或者孫女,也想享受兒孫繞膝的樂趣,只是姥姥剝奪了,奶奶心裡的冤屈向誰訴說呢?憑什麼還要在受姥姥和兒媳婦的擠兌?
夢夢和老公經過介紹認識,當初夢夢在小城鄉鎮教書,而老公在省城工作,兩個人談得來也就沒有考慮太多,自然而然結婚成家。
夢夢家裡只有兩個女兒,老公家裡只有兩個兒子,其實還挺互補的,唯一的問題就是距離。
雖然在同一個省,但是也有四百公裡,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夢夢一直想讓老公來自己這邊發展,只是老公覺得自己是技術男,在小鄉鎮根本就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夢夢也就不了了之。
他們婚後不到四年,夢夢生了兩個寶寶,每一次,夢夢都是在省城坐完月子,就帶著寶寶回娘家,一住就是半年甚至一年。
所以兩個孩子都是跟著媽媽在姥姥家長大,自然也就是姥姥照顧得多一些。
但是也並非奶奶不管,夢夢的婆婆五十出頭,有時間也有精力全心帶寶寶,奈何兒媳婦不喜歡跟婆婆相處。
夢夢帶著孩子在省城居住,都是婆婆買菜做飯洗衣服收拾家務,兩個寶寶也很喜歡跟奶奶一起,唯一不習慣的是夢夢,她總是嫌棄婆婆這也不好那也不好,還常常對著婆婆大吼大叫。
夢夢覺得自己媽媽幫忙帶孩子這幾年,為婆婆減輕了很多負擔,婆婆就應該對自己媽媽感恩戴德,平常婆婆老家的山貨成熟了,自然應該給自己媽媽寄些過去,也算是一種感謝了,只是這點物質對於自己媽媽的付出簡直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其實,夢夢的婆婆心裡也很委屈,她時刻準備著帶孫子,從來沒有想過要偷懶,但是兒媳婦不給自己機會呀,每次孩子回姥姥家就是一年半載,有一次婆婆甚至去姥姥家住了一個多月,幫著照顧孩子。
只有婆婆自己心裡知道,那一個月,住在兒媳婦娘家,寄人籬下的滋味太難熬了,買菜做飯收拾家務帶孩子一樣都不落下,還好像欠著別人幾百萬似的。
這好像成為現在很多婆婆奶奶無法走出的困境。
兒子結婚後,兒媳婦始終想距離自己娘家近一點,這也無可厚非,她們帶著孩子在娘家生活,自然是姥姥們照顧孩子多一點,婆婆就是有心也無力伸出手來照顧。
兒媳婦們總覺得婆婆沒有帶孩子,就虧欠自己虧欠娘家很多。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不是婆婆不帶孩子,是你們壓根就不給婆婆機會去帶孩子!
中國社會還是很傳統的,五六十歲的父母輩,誰不想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沒事逗逗孫子,看著孫子一天天長大,家庭和血脈都後繼有人,這是最平凡的幸福。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如願以償。
奶奶和姥姥之間,關於帶寶寶的戰爭,最關鍵的還是處於群體中心的年輕夫婦,你們要搞清楚,無論是誰帶孩子,都是年輕人起了很大的作用,既然選擇了姥姥,就不要整天居高臨下地為難奶奶,無論是孫子還是外孫,都是血緣親情。
除非有些奶奶比較作,自己圖清淨不想出力,死活不帶孫子,重任只能推給姥姥,這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做為兒媳婦和女兒,如果你選擇讓自己的媽媽帶孩子,就不要覺得自己吃了天大的虧,奶奶佔盡了便宜,這種想法壓根就是錯誤的。
你自己選擇還是需要自己買單,不要去苛求別人。
作者:沐梓青,陪你一起解讀世界的多情與無情。